打开联合协力共创——上海创智农园片区社区规划参与行动探索

作者:刘悦来 赵洋
单位:同济大学
摘要:以作者团队参与的上海创智农园片区社区规划参与行动的重要突破——睦邻门为例,分析了以社区花园促进社区规划的专业参与行动、参与机制和未来展望,以期更好地推动中国城市空间更新和社会治理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创智农园 社区规划 空间更新 景观共治
作者简介:刘悦来,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教师、博士,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社区花园与社区营造分实验中心主任,上海四叶草堂青少年自然体验服务中心理事长,上海市杨浦区五角场街道社区规划师。; 赵洋,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硕士研究生,上海四叶草堂青少年自然体验服务中心研究专员,上海市杨浦区五角场街道社区规划师办公室主任。

 

“开放,包容,尊重,共享,合作!开门了!开门了!我们国定一与创智坊睦邻门终于开启了!这扇门会给双方居民带来极大便利,切实增加居民的获得感——社区改变终究由广大居民来推动,社区工作必须契合绝大部分居民的利益才能顺利!要感谢的人实在太多,我们只有化为更扎实的工作,为社区美好生活而努力!”

——国定一社区书记陈文芳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在创智农园有一堵墙,将新旧两个社区阻隔开来。2016年9月26日,Nono和小伙伴们一起在农园这一侧的墙壁上画上了缤纷魔法门,期待这堵墙有朝一日能够打开。清晰地记得,当年几个孩子在青年画家和农园的老师们带领下,兴奋又小心翼翼地粉刷、绘画。如今两年半时间过去,创智农园已经成为魔都社区花园的典型案例,当年手持9¾魔法门牌的孩子们长大了好多,魔法门也真的打开了!精诚所至,魔法门开!梦想一定要有,可能真的会实现!”

——社区居民Nono妈妈

“今天上午,小伙伴儿们一起见证了创智社区营造的历史时刻,社区魔法门正在开启,三年以来的努力,共建共享共治,已逐渐呈现在眼前:无论什么力量都不能阻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正在一点点消解。技术有待完善,美学需要培育,前进的步伐不会停滞。一扇门,虽然小,但这是多元共治的典型体现,也是社区规划的意义所在。可能有人会说这个门挺土的,很Low,没有经过设计,的确没有那么高大上,但它凝结着社区居民的心意,这是从0到1的突破。我们坚信未来会更加美好,所有这一切,根源于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争取,有赖于街道、居委、业委和各部门的支持,还需要时间,以居民的自我努力辅以多元的支持,这是一个社区共同体的建构过程,也是社区规划和社区营造的过程!”

——社区规划师刘悦来

1“睦邻门”开门记——互通共融描未来

2019年3月28日是上海市杨浦区五角场街道创智坊国定一社区之间围墙“睦邻门”正式开启的日子。早晨9点不到,来自围墙两侧社区的居委、业委、物业及居民代表们齐聚在“睦邻门”前,等待成为这扇门正式启用的见证者。在仪式中,每个活动人员手上的桔子格外显眼,而这些水果正是居委为大家准备的,有着吉祥如意的寓意。这样一场开门仪式是国定一和创智坊社区之间“打通”历程中一个极具纪念性的场景,而这一场景的出现,是自2016年创智农园——上海第一个位于开放街区中的社区花园建成以来,作者团队以社区规划参与行动助力社区美好家园建设的集中体现。

在上海当前的城市更新过程中,尤其是涉及到不同社区之间联动的关键议题,往往会和很多利益相关方产生关系,需要进行非常精细化而复杂的社会治理。作者团队作为研究机构和社会组织,并非在现场把这面墙打破的施工人员,也不是决定这面墙是否需要打破的决策者,而是通过现场参与式工作坊推动居民认识到公共空间的重要性,调动居民参与决策空间更新的积极性,激发基层力量共同完成空间更新的能力,最终让社区的居民们共同决定要开展什么样的城市更新、以什么样的方式开展城市更新。

1 创智农园

1 创智农园

 

2 睦邻门的开启

2 睦邻门的开启

 

同时,作为专业社会组织,作者团队还通过多种渠道使有关政府决策部门及当地实际操作的设计及施工单位加强城市更新设计的包容性,让大家更能听取居民的意见,增强居民对空间更新的获得感。

在街道支持下,2018年度内基于《上海市住宅小区建设“美丽家园”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这一大的城市空间更新背景,为加速推动社区之间的联通,我们做了以下这些工作:

(1)将创智农园作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策源地,成立社区规划师办公室和创智坊睦邻中心,共同形成了现场了解社区情况、听取居民意见的一线工作室。

(2)在社区入口广场组织了超过500位社区居民参与的大型社区互动日活动,通过丰富的现场活动和详细的社区规划讲解,让打破围墙形成整体社区的理念深入身心。

(3)组织同济大学、北京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师生以及国内外的社区营造专家,在社区内开办多次“共治的景观”工作坊,和居民们一起讨论如何进行社区治理。

(4)在现场和居民们开展多场社区规划设计讨论活动,增进了与围墙开门等社区微更新关系最密切的利益相关方对社区治理的理解。

(5)通过毕业设计等,同学们每年在现场超过3个月的连续调研和现场互动,社区居民们见证了调研小组连续几天凌晨5点数车位,建立了良好的社区信任关系。

(6)在小区内以居民参与式设计营造进行社区花园“馨园”的建设,以社区花园的种植实践和后期维护议题为抓手,激发社区志愿者团体们对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

3~5创智农园的社区参与

3~5创智农园的社区参与

 

这一系列工作看似和开门这一事件没有非常直接的关系,但却无不是在推动着当地的居民们增强对开门的理解及消除安全和心理顾虑,一步步地推动居民们形成了共建共治美好社区的共识。正所谓“心墙开则围墙开”,通过一系列社区参与活动,社区党组织、居委和业委会也充分感受到了居民开展社区自治的决心,并做通了直接利益相关居民的工作,最终在自下而上的推动和自上而下的支持下,“睦邻门”顺利打开。

作者团队通过若干社区发动行动,将社区的各利益相关方和资源链接起来,形成一股城市治理的合力,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难题,为社区的发展提出更具战略性和整体性的规划,从而让单点的社区治理有更广泛的社会治理效应。

2“睦邻园”社区规划——以创智农园为社区营造的策源地

开门的起点,源于2 0 1 6年开园的创智农园——多元共治社区营造的起点1.0版本。历经2015年的总体策划和设计,次年建成的创智农园是上海第一个位于开放街区中的社区花园,面积2 200m2,原本是创智坊和国定一社区之间开发剩余的一片边角隙地,荒废13年。后经企业投资代建、政府政策支持、四叶草堂负责运营,以共建共享社区花园促进社区营造的形式,扎根发展在地社群,经过三年的培育,创智农园已经拥有500名社区志愿者,且每周举办超过5次不同类型的社区社群活动,形成了夏令营互助共治委员会、志愿者花园俱乐部、农园读书会等多个社区自治团体,2017和2018连续两年作为案例进入上海手册,还获得2018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十佳案例奖。

3~5创智农园的社区参与

3~5创智农园的社区参与

 

6~8创智农园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6~8创智农园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3~5创智农园的社区参与

3~5创智农园的社区参与

 

6~8创智农园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6~8创智农园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6~8创智农园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6~8创智农园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2016年6月预开园之际,作者团队邀请到农园周边社区议事会、运营团队和两侧居民代表讨论、交流方案,当时提出“未来可能要打开围墙”的构想,但由于刚刚建设绿地,居民们并不理解,也认为这几乎不可能。时年8月,社区营造沙龙特邀复旦大学于海教授发动居民一起探讨“如何才是有温度的社区”。2016年9月,社区企业员工参与组织构思策划,通过社区小朋友一起共同绘制艺术墙——9¾魔法门,奠定了空间愿景。

2017年,团队参与了街道多个社区花园项目。时年10月,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农园两侧差异巨大的社区,就是典型的城市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运营之初,作者团队已经意识到街区士绅化陷阱,并特别关注用自然和土地的深度连接,来促进社群的交流,大家一起共商社区的未来发展愿景。

2018年,上海市杨浦区率先在全国推出社区规划师制度,作者被委任为五角场街道社区规划师。委办局和街道、社区合力推动空间微更新和社会治理的紧密结合,在多方努力特别是街道党委的坚定支持下,创智农园西侧的国定一社区被列入美丽家园改造项目,而社区规划师团队当年的毕业设计就是这个社区的参与式微更新。

创智农园作为新时期绿色空间的一种创新形式,以深入的社区参与丰富了城市绿地的内涵与外延,人工与自然、城市与乡村、专业与业余等隔离对抗在社区花园中逐渐融合,人与人回到彼此相互熟悉信任的邻里关系,居民重新认识到了公共空间中土地的价值,以更乡土、更丰富的生态环境更新了人与自然的连接。这些从参与设计、在地营造到维护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实施,不断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逐渐成为公众日常生活有机的组成部分。在实现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维度指向——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从这两个层面弥补和修复了人们在美好生活追求过程中的不平衡不充分,正是创智农园这样的创新空间的当代价值所在。

“睦邻门”的开启,对以创智农园为策源地,以围墙两侧社区为基础的整体睦邻社区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更深层次和更大范围的多元共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应当看到,围墙的两侧不只是两个社区,还有房地产企业——瑞安集团、复旦大学即将建成的新校区、政立路第二小学、五角场地区的丰富商业等,如何以“睦邻门”的开启为契机,通过党建引领来打造整体的睦邻社区是更加重要的命题。我们认为针对这个命题,首先应当把握未来在创智农园北侧打开第二扇门的契机,将复旦大学新校区、创智农园、围墙两侧社区打造为一条社区营造轴线,实现“企业园区、大学校区、睦邻社区”串联的“三区联动”。同时,吸取国内外前沿城市的治理经验,以高校师生、社会组织、政府、企业等构成多方力量在这一策源地上发挥作用,建立一支多方共建的地方自治队伍,以社区基金会、社区发展协会等形式实现长久可持续的社区营造。其次,我们应当在开门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让围墙更通透,让景观更优美:第一,改变剩余围墙的形式,采用透空围栏的方式,让两侧社区的美景交相呼应;第二,利用国定一社区已经拆除违建的空地,延续创智农园的优秀社区营造经验,建设2.0版本的小型社区农园,让两侧社区的空间功能实现更多联动;第三,和创智天地的企业园区合作,开发利用围墙附近的几块街头绿地,安排更多居民活动的公共空间,让两侧社区的商业和人流有机互通。最近一两年,随着围墙附近空间的更新,这面围墙的参与主体将会越来越丰富。在党建共谋一盘棋的大背景下,多元的参与主体必将以国定一社区围墙议题和景观、功能、经济高度相融的整体睦邻社区为范本,共同开展更深度的学术、科研、商业、居民自治活动,吸引更多的人流,从而将这里的成功经验推广到更广泛的社区营造实践中,使得这一片区为更先进的城市发展做出贡献。

9,10居民参与“共治的景观”社区规划工作坊

9,10居民参与“共治的景观”社区规划工作坊

 

9,10居民参与“共治的景观”社区规划工作坊

9,10居民参与“共治的景观”社区规划工作坊

 

1 1 同济大学学生毕业设计参与社区调研和社区规划

1 1 同济大学学生毕业设计参与社区调研和社区规划

 

1 2 社区花园不仅仅是花园,更是儿童的自然游戏场

1 2 社区花园不仅仅是花园,更是儿童的自然游戏场

 

3美好生活、景观共治——在地共绘幸福蓝图

3.1多元协力共治,协调社区规划工作

在改革开放40余年历程中,上海城市面貌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人民的居住幸福指数也实现了飞速的提高,与此同时伴随着大规模高强度的空间开发和生产,大面积单一的功能区和大体量的规划项目使城市逐渐失去多样性活力。这样的空间生产过程也导致了我们的社会治理和城市管理变得碎片化,各个地区管理部门彼此难以协同。尤其在解决当前城市更新过程中的一些复杂社会问题时,地区的管理部门虽然意识到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却容易以“打补丁”的方式割裂地解决各个问题,缺少协同步调的共同规划和地区愿景构建。事实上,像“睦邻门”开启这样的城市发展不平衡问题还有很多,地区要通盘问题,其路径已经逐渐清晰:多元共治,专业介入,内化生发,以清晰的街区发展问题调研为基础,采用多部门协同参与的决策机制进行社区规划,并在决策、实施过程中充分听取基层组织及社区居民的意见,始终保持对高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的开放性,最终实现高水平的社区参与式规划。

在社区参与式规划的机制建设同时,如何在城市空间存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实现空间的高效增长,这同样是一个需要进行顶层设计的问题。“睦邻门”的开启不仅实现了社区治理的突破,而且激活了围墙周边的街区边角空间,让很多闲置绿地甚至城市死角被更多人发现,从而为这些空间拥有更高的品质、被更积极地利用打下了基础——可以想象从开门到开窗,再到高墙改为透空绿篱,甚或随着技术和人心的发展、调适,最终实现全面的开放。可以预见,在上海市未来的中心城区更新之中,需要有更具战略性的街区绿地系统规划,将社会单位、社区内部、街头巷尾的一些闲置绿地挖掘出来,通过空间重组、围墙开门等方式来激活更多城市空间。当破碎的空间被连接起来融入社区规划之后,这些可参与式的绿色空间可以让我们的城市出现更多生态廊道,逐渐迈向2035年上海市的“生态之城”和“人文之城”。

3.2基层组织培力,居民做自己社区的主人

在空间更新实施过程中,很多老旧空间被改造提升,但问题接踵而来:如何让居民们切实地对空间更新工程有获得感,如何让更多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空间持续运营管理之中?

在睦邻门开启过程中,作者团队从一开始就投入大量力量来摸清社区自治基础,发掘社区中有意愿、有条件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分子,并以社区花园为抓手,逐步培育一支愿意投身于社区环境美化、持续管理公共空间的居民自治队伍。通过和社区外的社会组织、高校师生打交道,这支居民自治队伍从理念上高度认可了社区自治这一目标,凝聚成了一个社区管理的志愿者团体。通过和社会组织共同营建社区花园并开展花园管理的讨论会,这支队伍有了合作议事的实践机会和空间载体。这支队伍中有居委、业委、物业的代表,更重要的是还有很多社区的居民骨干,他们有的是公益爱好者,有的是园艺达人,有的是几十年的老党员,大家在这里共同发挥参与公共空间管理的热情,为让社区变得“更自然、更艺术、更人性”出谋献策。这支居民自治队伍是推动“睦邻门”开启的重要力量,将在未来“睦邻门”周边空间的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保证空间更新后社区能够持续有活力的基层自组织。在未来的社区规划中,地方的社会组织在进行空间更新的同时,应当着力开展志愿者的培力活动,通过基于社区特色的抓手,为不完全依托物业的空间持续运营管理打下基础,从而不但拉近人和空间的关系,更拉近了人和人的关系。

1 3 专业工作坊介入支持社区空间更新

1 3 专业工作坊介入支持社区空间更新

 

1 4,15创智农园采摘活动

1 4,15创智农园采摘活动

 

1 4,15创智农园采摘活动

1 4,15创智农园采摘活动

 

1 6 笔者团队集体参加创智农园活动

1 6 笔者团队集体参加创智农园活动

 

3.3专业力量参与,以在地化方式推动社区治理

社会治理是一个复杂的命题,其中很多问题都不是靠坐在办公室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在现场和社区基层组织共同发现、探讨问题并最终提出解决方法。睦邻门开启的过程中,创智农园作为围墙一侧的社区规划办公室和社区营造中心,通过场地和活动吸引了围墙两侧的居民在这里开展活动,让两侧社区的居民能够充分地互相交流,可以说既消除了围墙带来的空间阻隔感,让居民之间的心墙瓦解,又通过不断地交流,持续激发大家推动开门进行的热情。在这一过程中,作者团队持续地在现场和大家一起进行决策,针对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解决方案,在开门前后不仅通过现场勘查,对一些技术问题给予了指导,而且从街区整体发展和社区治理的角度出发,为开门的实际操作者们提出了一些战略性的意见参考,让大家更有信心地实现这一突破性的空间更新工作。作者团队更是开设了社区规划在地共创小组,不断推动居民和专业力量的结合,在未来的城市更新社区规划中,不仅要注重各个社区的基层组织的培育,也需要挖掘当地的高校科研力量、社区营造热心市民、专业社会组织,始终保持参与式规划的开放性,通过实务性的现场工作,助力社区基层组织的工作,实现社区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4结语

新常态下的城市空间规划,如何更新优化存量土地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式,如何提升公共空间品质,实现复合使用,调动社区民众的积极性,共同参与设计营造维护管理,共建共享,成为当前都市空间规划的主要任务。上海作为中国特大城市的代表,需要逐步探索出一条多方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精细化治理道路。“睦邻门”的开启只是作者团队参与社会治理众多实践点中的一个,我们正在进行更深入的社区围墙降高降围消解计划,现场工作难度在逐渐加大,但充满希望。期冀未来有更多的专业者能够一起加入到培育广泛参与的在地社会组织当中来,开展社区参与式规划设计营造,多方共同促进社区发展,开辟出城市更新与社会治理高度统合的新局面。

1 7 儿童参与社区花园的日常养护劳作

1 7 儿童参与社区花园的日常养护劳作

 

1 8 集体劳作协同共建螺旋花园

1 8 集体劳作协同共建螺旋花园

参考文献[1]马宏,应孔晋.社区空间微更新:上海城市有机更新背景下社区营造路径的探索[J].时代建筑,2016(4):10-17.

[2]于海.回到生活世界和生活空间:以上海创智农园为例[J].城乡规划,2017(4):94-100.

[3]言语,徐磊青,谭峥.空间修复与公共空间更新的行动主义:一个公共性与自主性的理论综述[J].风景园林,2018,25(4):25-33.

[4]赵波.多元共治的社区微更新:基于浦东新区缤纷社区建设的实证研究[J].上海城市规划,2018(4):37-42.

[5]卓健,孙源铎.社区共治视角下公共空间更新的现实困境与路径[J].规划师,2019,35(3):5-10+50.

[6]刘悦来.社区园艺:城市空间微更新的有效途径[J].公共艺术,2016(4):10-15.

[7]刘悦来,尹科娈,魏闽,等.高密度城市社区花园实施机制探索:以上海创智农园为例[J].上海城市规划,2017(2):29-33.

[8]刘悦来,尹科娈,魏闽,等.高密度中心城区社区花园实践探索:以上海创智农园和百草园为例[J].风景园林,2017,24(9):16-22.

[9]刘悦来,尹科娈,葛佳佳.公众参与、协同共享、日臻完善:上海社区花园系列空间微更新实验[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8,33(4):8-12.

[10] 姜微,肖来胜,周琳.上海五角场街道破墙开“门”记[EB/OL]. http://www.xinhuanet.com/mrdx/2019-09/06/c_138370297.htm,2019-09-06.

[11]刘悦来,魏闽.共建美丽花园:社区花园实践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Exploration of Community Planning Participation in Shanghai Knowledge & Innovation Community Garden
LIU Yuelai ZHAO Yang
Abstract: Taking the example of “Mulin Gate”, an important breakthrough of community planning participation in Shanghai Knowledge & Innovation Community Garden, which is participated by the author's tea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mmunity garden to promote community planning participation, participation mechanism and future prospect, so as to better promote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urban space regeneration and social governance in Chinese cities.
Keywords: Shanghai Knowledge & Innovation Community Garden; community planning; space regeneration; landscape co-governance;
872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