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城市生态休闲新高地——以青岛浮山生态公园景观设计为例

作者:潘昊鹏 田禹 任宏
单位: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城乡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要:山地地形是城市空间重要构成元素之一, 本文以青岛浮山生态公园景观设计为例, 提出以生态及休闲功能营造为核心, 通过形式多样的景观设计手法, 探索满足人们多元化活动空间需求的城市山地公园景观设计模式。
关键词:城市 山地公园 生态公园 低影响开发 景观设计
作者简介:潘昊鹏, 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城乡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景观设计分院院长, 高级工程师; 田禹, 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城乡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高级规划师, 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 任宏, 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城乡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师, 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

 

 

 

我国是多山国家, 全国约一半人口居住在山地, 国土面积三分之二属于山地区域, 故城市山地公园分布广泛。随着市民休闲需求多样化发展, 各方都在寻求更多的城市绿地空间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游憩活动需求, 山地郊野公园被纳入日常健身场所。在绿地稀缺的城市, 山地公园开发建设成为城市绿地发展的新趋势, 但地形复杂、高差大, 可供开发的平地少, 给山地公园开发建设带来一定难度。

当前, 城市山地公园开发建设亟需创新设计, 探索多元化发展空间, 在传统山地公园景观设计基础上, 挖掘地域文化, 营造特色主题, 赋予山地公园新的生命力。

1 项目概述

浮山位于山东省青岛市, 地跨3个城区, 南临黄海, 向东20km为著名的崂山风景区 (见图1) 。浮山面积7.5km2, 主峰海拔368m, 为青岛市区最高的山峰。登临山顶可俯瞰青岛全景, 风景秀丽, 游人如织。降雨后, 海雾升腾, 云罩峰顶;雾漫大山时, 可见“浮山戴帽”奇观。山上绿植较多, 各类树木云集, 最多的树种是黑松、刺槐, 春季杜鹃花、槐花盛开, 阵阵飘香。

图1 浮山区位示意

图1 浮山区位示意   下载原图

 

崂山区由过去“山体封闭、生态养护”进入“山海联动、景城一体、生态涵养”新阶段。“主城三山”成为崂山区新常态背景下重点发展的精品绿色示范区。浮山在“主城三山”中距市区最近, 是主城区面积最大的山体公园, 周边功能积聚, 是城市中心区的山海城绿色核心区。

浮山周边被多个大型居住区、高校、高新产业园、创客园、软件园围合, 与市内其他功能区交通联系便捷, 距市区主要功能节点可达性强。浮山是青岛市密集建成区的绿肺和城市中心区的休闲核心。近年, 随着城市中心向东扩展, 浮山周围居民区逐渐增多, 私搭乱建、乱坟丛生、垃圾遍地, 给城市绿肺造成了严重破坏, 主要问题如下。

1) 生态破碎山体及地表植被被破坏, 水土流失严重, 水库硬化程度高, 未加以利用, 植物层次单一、生态结构不稳定。

2) 功能单一现有休息节点数量少, 类型单一, 缺少配套服务设施, 无法满足周边居民使用需求。

3) 文化缺失历史文化展示形式单一, 整体文化氛围不足。

随着青岛市及崂山区发展战略地位提升, 崂山区于2015年底启动浮山南部区域生态景观提升工程, 借助打造“市区三山, 崂山四线”, 秉承“山海城市, 景城一体”理念, 建设海绵城市, 促进产业融合, 打造国际级人居环境, 实现产业转型和提档升级。

2 项目构思

设计体育场及看台、登山步道、休闲广场、观景平台等60多处节点, 本着保护先行、突出自然生态的原则, 为市民打造一个可山间漫步、登高望远, 集生态、休闲、健身、便民于一体的山体生态公园。

2.1 总体定位

1) 海绵城市生态示范标杆浮山是青岛城市核心区最大的生态绿地, 是保护与支撑城市生态系统的刚性空间, 应采用生态优先设计思路, 浮山雨水丰沛但蓄水缺乏, 故将海绵城市理论引入山体修复, 使其成为海绵城市生态示范标杆。

2) 崂山区便民活动山地康体公园浮山被多个大型居住区包围, 周边以居住、科研教育、创意产业等用地为主, 设计理念以便民为核心。

3) 青岛国际化智慧创新区休闲平台崂山区创建了山东省唯一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海智基地”, 未来发展主打科技智慧, 浮山为周边的高新创客人群打造了休闲交流的场所。

2.2 空间布局

基于对周边功能的分析、城市生态结构的修补、城市廊道的打造, 综合考虑上位规划衔接, 推演出“一带衔接九峰景群”“三廊连通山城海”“四区对接周边用地”空间布局, 形成“一带、三廊、四区”总体景观构架 (见图2) 。

图2 浮山生态公园总体空间结构

图2 浮山生态公园总体空间结构   下载原图

 

1) 一带一条山岳揽胜带东西贯穿, 串联九峰, 强调观赏性与生态保护性。

2) 三廊三条生态廊道, 连接山、城、海, 打通城市空间, 优化生态结构。

3) 四区分别为浮山炫彩区、山石文园区、云谷茗香区、绿荫野趣区, 由三廊隔出四区, 对接外围城市功能。

3 山地公园设计创新

3.1 低影响开发

3.1.1 山地雨水回收利用模式

将低影响开发理论引入山体修复, 运用各种设计手法构建完整的雨洪收集与涵蓄系统。

1) 生态水库蓄积雨水, 涵蓄水源, 将原有低洼区及汇水区改造成生态调节水库, 调节山体雨洪, 改善山体小气候, 水库亦可供给山体养护浇灌, 降低公园养护成本, 结合水库地势高差, 打造市民休闲步道、场地和亲水活动空间 (见图3) 。

2) 雨水花园生态净化, 涵养水源, 雨水花园位于山地低洼处, 主要功能用于汇集周边绿地径流雨水, 雨水花园底层铺设碎石及黏土层, 面层散铺种植土, 种植半湿生植物, 通过低洼地势汇集周边径流雨水, 营造雨季池塘景观和旱季湿地景观, 在保证雨水下渗前提下, 通过汇集雨水改善局部小气候、小环境以带动山体公园整体生态系统建立 (见图4) 。

3) 生态边沟收集雨水, 涵养水源, 生态边沟位于山地慢跑道一侧, 道路两侧平接路缘石, 略低于道路, 路缘石开深凹槽, 在雨水自然重力溢流的基础上增加虹吸效应, 最大程度导流, 生态边沟底层铺设碎石及黄砂垫层, 面层散铺河滩石, 在满足暴雨行洪前提下, 最大限度下渗降水, 回补地下水, 涵养山体地下水源 (见图5) 。

4) 植草沟收集雨水, 净化过滤, 植草沟位于道路绿化带、坡地边缘或山地中, 用于汇集道路、绿地自身径流雨水及截留瞬时暴雨, 植草沟底层铺设碎石层, 面层回填种植土, 种植半湿生植物, 具有滞留、净化、蓄存和下渗功能, 起到缓减雨涝、涵养地下水源、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造价低、景观效果好、生态效益高 (见图6) 。

5) 拦水坝、溢流堰滞留雨水, 美化环境, 拦水坝、溢流堰位于山地主汇水廊道下游, 用于汇集径流雨水、缓冲山体瞬时暴雨, 滞留山洪携带泥砂并净化水体, 拦水坝、溢流堰利用当地毛石、块石自然垒砌, 底层铺设碎石层, 面层回填种植土, 种植半湿生植物, 雨量大时可形成叠溪小瀑效果, 雨量小时可形成池塘水景效果, 旱季形成湿地景观, 尽可能长时间滞留山体大流域雨水, 保证雨水下渗回补, 净化水体并缓冲流速, 减少山体水土流失 (见图7) 。

6) 旱溪水道净化雨水、调节雨洪, 旱溪水道分布于公园山体之上, 用于收集、输送和排放径流雨水, 配合生态堰, 达到泄洪及净化雨水效果。水道先用素土夯实、再用碎石做垫层, 散置米色卵石, 两侧配置植物, 配合周边的垒石水岸打造天然原石景观溪床, 建设旱季有景观、雨季有功能的生态水道 (见图8) 。

7) 透水铺装增加渗透, 减少地表径流, 全山铺装均采用原生透水做法, 基层以粗砂、级配碎石、混合土为主, 用先进的巢格技术铺装基础, 面层选用当地块石、原生木材、当地碎石、板岩、透水沥青, 在满足铺装透水下渗前提下混播草种, 使广场铺装更具生态效应, 与山体环境融为一体 (见图9) 。

3.1.2 乡土、可持续材料与景观结合

利用原有山间“野路”, 用圆木桩等多种形式铺设登山步道, 实现对原有生态环境最小程度破坏;适当运用绿色环保的透水、可再生材料, 坚固耐用的低维护材料, 巢格等环保可再生材料。其他部分就地取材, 随形就势, 保留现场大块石作为坐凳和挡墙。配合种植设计, 使材料与环境浑然一体, 人工与自然充分融合 (见图10) 。

图3 生态水库原理

图3 生态水库原理   下载原图

 

图5 生态边沟原理

图5 生态边沟原理   下载原图

 

图7 拦水坝原理

图7 拦水坝原理   下载原图

 

图9 透水铺装建成实景

图9 透水铺装建成实景   下载原图

 

图4 雨水花园原理

图4 雨水花园原理   下载原图

 

图6 植草沟原理

图6 植草沟原理   下载原图

 

图8 旱溪水道原理

图8 旱溪水道原理   下载原图

 

图1 0 原木桩回填土登山步道建成实景

图1 0 原木桩回填土登山步道建成实景   下载原图

 

3.1.3 保护原有植被, 维护群落风貌

浮山有约170hm2的核心保护区, 保持山体原有风貌, 仅增绿补绿, 巩固和改良水土, 构建植物和动物生态群落, 挖掘林地生态潜力。应用乡土植物, 改善浮山植物群落单一、生态结构不稳定、绿化效果不佳的问题 (见图11) 。

3.2 新型生活方式的体验与引领

3.2.1 观山望海的多功能场地

浮山背阴朝阳, 是面海观山最佳之地。结合现状地形地貌, 打造运动健身及游憩休闲多功能场地。不仅给百姓带来新的健身运动体验, 同时拥有绝佳的观山望海视角。

1) 增加运动场地类型, 满足全龄人群运动需求利用违法建筑拆除地、荒地、菜地, 设置5片1 6个运动球场, 满足足球、篮球、门球等运动项目需求, 场地不仅可供专业运动员使用, 也有为儿童设计的游戏沙坑, 可供老人休闲健身的游憩场地, 供观赛人群使用的生态看台, 打造可供专业体育活动、亲子活动、家庭聚会的高空运动阳台, 建设山地运动场的新典范 (见图12~14) 。

2) 再利用废弃地, 建设休闲广场改造利用废弃场地, 设计7处广场, 结合山体恢复, 配置植物群落, 利用构筑物、坐凳、活动设施及配套建筑, 为游人提供舒适的休憩环境 (见图15) 。

3.2.2 丰富多彩的登山体验

浮山高程变化显著, 山体陡峭且山顶坡度大, 适宜开展登山观景等活动, 在现状登山土路及防火通道基础上, 分别设计不同材质的登山步道和健身绿道。

1) 登山步道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 以游人长期通行踏出的土路为路线, 设置登山步道5线约2000m, 用块石、圆木等生态材料, 以原始手法铺设, 因山就势、随形生变, 将场地原有的山石、树木引入道路, 自然成景, 人工与自然浑然一体 (见图16, 17) 。

2) 健身绿道营造愉悦运动氛围兼具防火通道功能, 山体共设置6条防火通道, 宽度4m, 道路两侧配置丰富、有层次的植物群落, 配合两侧健身步道及边侧木栈道, 打造多元的游览体验, 在满足防火通道功能的同时, 为游人提供健身、游览的多元体验 (见图18, 19) 。

图1 1 浮山现状植被景观

图1 1 浮山现状植被景观   下载原图

 

图1 3 生态足球场亲子广场建成实景

图1 3 生态足球场亲子广场建成实景   下载原图

 

图1 5 七观台建成实景

图1 5 七观台建成实景   下载原图

 

图1 7 板岩碎拼步道建成实景

图1 7 板岩碎拼步道建成实景   下载原图

 

图1 2 烟台顶高山运动场建成实景

图1 2 烟台顶高山运动场建成实景   下载原图

 

图1 4 生态足球场建成实景

图1 4 生态足球场建成实景   下载原图

 

图1 6 块石汀步建成实景

图1 6 块石汀步建成实景   下载原图

 

图1 8 防火通道建成实景

图1 8 防火通道建成实景   下载原图

 

3.2.3 充满人文情怀的生态墓园

公园改造的一项重难点任务就是对百姓墓园进行合理生态营造。基于对逝者生命、百姓追思故人方式的尊重, 为满足山林防火要求, 修复浮山生态环境, 制定墓地管理条例, 通过方案比选确定卧碑花园式墓地改造方式, 在维持原有坟墓位置的前提下增加卧碑, 墓地四周增植乔木、灌木、地被, 打造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花园式墓地景观, 提倡以花代纸, 文明祭扫, 从根本改变百姓观念, 使浮山环境、管理和思想更生态 (见图20) 。

4 结语

浮山山地公园建设全方位贯彻落实低影响开发设计理念。在创造运动、休闲空间的同时, 通过海绵城市的雨水设施与景观设计有效结合, 使山地公园景观集生态和美学于一体, 在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 给市民带来舒适、愉悦的审美体验, 改变人们对环境的认知和行为, 实现山地公园可持续发展, 同时考虑当地居民使用要求, 充分利用边角用地建设体育运动及休闲活动场地, 给市民带来别样的山地运动体验, 成为受周边居民欢迎的多样休闲活动空间 (见图21) 。

图1 9 高山篮球场樱花跑道建成实景

图1 9 高山篮球场樱花跑道建成实景   下载原图

 

图2 0 王家麦岛社区花园式卧碑墓地建成实景

图2 0 王家麦岛社区花园式卧碑墓地建成实景   下载原图

 

 

图21浮山山地公园银川东路主入口全景


 

 

参考文献[1]崔华锋, 胥滨, 郭静, 等.白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实践[J].城市住宅, 2018, 25 (3) :83-85.

[2]吴宜夏, 王玮琦.设计只是特色小镇的起点——以闆城小镇策划、设计、建造、运营四位一体开发建设为例[J].城市住宅, 2018, 25 (3) :6-12.

[3]蒋跃辉.城市山地公园主题特色的营造——以大田县中央苏区公园规划设计为例[J].绿色科技, 2016 (15) :114-116, 121.

Construct New Urban Ecological Leisure Highland——Taking Fushan Ecological Park Design in Qingdao as an Example
1008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