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场域视角下内蒙古旅游特色小镇建设研究——以托克托绿博小镇为例

作者:李锦嫱 戴烜
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文化场域在游客的旅游体验及消费过程中起着决定性影响, 故旅游特色小镇营建是实现文化资本再创经济和社会价值的一种有效方式。内蒙古自治区独特的自然资源及民族文化是建设旅游特色小镇的核心竞争力, 故立足文化场域挖掘小镇内涵是提高小镇吸引力的合理途径。本文以托克托绿博小镇为例, 结合文献研究及项目成果, 依托民族、气候、饮食等文化, 培育独特的产业及空间形态, 为我国内蒙古自治区旅游特色小镇建设提供思路。
关键词:文化场域 特色小镇 旅游产品 地域文化
作者简介:李锦嫱,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助理城市规划师; 戴烜,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助理城市规划师;

 

 

1 研究背景

1.1 我国旅游特色小镇发展现状

特色小镇的概念源于浙江省先行规划经验, 是基于一定的产业、生态、文化特色鲜明的小镇, 主要体现在旅游行业、服务产业、城镇一体化的融合开发方面, 是在原有传统城镇发展基础上的一种创新模式。特色小镇的社会价值体现为发展特色产业, 传承传统文化及保护生态环境, 这都与旅游不谋而合, 导致多数特色小镇出现旅游化趋势。其中, 旅游特色小镇是一种依托人文或自然旅游的服务产业小镇, 对加快城镇建设及促进经济发展具有突出贡献。在文化方面有助于保留地方历史遗存, 挖掘地方文化价值, 促进民族团结与交流;在社会方面可有效完善城镇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提升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在生态方面有助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有机开发。

1.2 内蒙古旅游发展政策

最新颁布的《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 (2016—2025年) 》对内蒙古自治区的旅游策略作了明确指示:依托沿黄河自然风光带, 打造品牌沿线, 力争做到生态和谐;挖掘黄河文化, 凸显少数民族地域特色;在全国生态旅游规划的重视下, 内蒙古自治区被赋予了强大的政策背景, 可依托这一良好历史契机打造内蒙古旅游特色小镇。《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也指出要积极发展内蒙古周末短途游项目, 依托中心城市, 创建资源基础良好的特色小镇, 建设特色乡村营地, 着重吸引内蒙古省内及周边地区的旅游人口。因此, 内蒙古地区若想进一步发展旅游业, 旅游特色小镇将是其开发建设的主要形式。

1.3 旅游特色小镇建设问题

内蒙古自治区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在逐步探索过程中也存在不足与局限性, 体现在以下2方面。

1) 旅游产品开发单一目前旅游项目多以自然风景观光型为主, 人文型旅游和休闲度假型旅游的开发相对滞后;由于内蒙古处于高纬度地区, 旅游季节性强, 冬季旅游资源产品缺乏趣味性;旅游产品缺乏创新性。

2) 旅游资源开发不充分内蒙古地区拥有多种地缘地貌且文化底蕴丰富, 民族特色突出, 然而目前旅游开发建设基础较薄弱, 与当地体育、文化及产业发展关系较割裂, 不能突出体现地域特色。内蒙古自治区的旅游特色小镇建设需寻找新的突破口, 立足文化场域的研究视野, 为地区旅游开发提供有力保障。文化场域的思想内涵是挖掘空间行为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避免“千镇一面”现象发生。

2 文化场域的概念及内涵

“场域”最早由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 (Pierre Bourdieu) 提出, 指环绕在行动者社会实践过程中的一个关系空间网络。社会由人组成, 有人的行为发生, 便有场域的存在, 文化由人类长期生存积淀而来, 与社会共同影响着文化场域的形成和发展。自然与社会是人们生产、生活的两大空间载体, 正如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着不同的农耕文明, 不同的社会环境影响着不同的意识形态, 所以自然场和社会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共同构建不同的文化基础, 影响文化场域的氛围。在旅游特色小镇营建过程中, 文化场域是决定地方特色与底蕴的重要因素。好的文化场域氛围给人更好的旅游体验, 内蒙古民族文化资本是其旅游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优势资本, 立足地域文化挖掘小镇旅游内涵, 使游人在旅游空间内心旷神怡、净化心灵, 优化旅游体验与旅游消费, 所以在内蒙古旅游特色小镇的规划设计中要注重对文化场域的挖掘与构建。

3 托克托绿博小镇开发条件分析

3.1 概况

绿博小镇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 规划北起壕托交通线, 南至304乡道, 东至嘉丰公司东界, 西至山梁下, 包括沿黄线东侧部分用地;规划总用地3.7km2 (见图1) 。规划范围内沿现有主路尚存部分林地及蔬菜大棚园地, 其余以滞留、废弃用地为主, 占87.03%, 同时场地内另有东营子村部分用地、1处扬水站及在建黄河梦幻水世界项目。

图1 绿博小镇规划范围

图1 绿博小镇规划范围   下载原图

 

规划区范围内根据台地高差分2部分, 西侧台地下以村庄住宅为主, 绿化种植较多, 东侧台地上以林地、大棚及闲置用地为主, 绿化覆盖率较低。规划范围外部主要交通线路为北侧壕托线 (20m) , 西侧沿黄线 (12m) 及南侧304乡道 (6m) , 内部仅有1条连接壕托线和304乡道之间的水泥路 (6m) , 其余均为村庄道路。用地范围外西部有东营子村的鱼塘;用地内北侧现状有部分水系, 中部有1处扬水站, 南侧有1处水系设施;沟谷里有泉水, 水资源较丰富。规划范围内分3部分:西部东营子村平均海拔985~1000m, 东部嘉丰公司场地海拔1070~1075m, 均较平整, 适合大规模建设;中部区域场地起伏较大, 仅适宜局部工程建设, 特别是场地内有5条沟, 高差为40~60m, 下一步可重点进行设计。

3.2 文化资源优势突出

黄河文化是托克托重要的文化标识, 依托黄河充沛的灌溉水资源, 发展出先进的农耕文明, 同时丰茂的水草也带动了游牧文明的发展;依仗黄河天险修筑东胜卫城, 在军事上找到了黄河文化的衍射, 谱写了人与黄河相互作用的文化场域关系。另外, 海生不浪文化、云中文化与胡服骑射发源地等文化内涵都为托克托县提供了文化依托。托克托县还具有良好的田园及中草药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 有利于挖掘其独特文化场域。

托克托县依托沿黄河一带自然人文景观及区位交通优势, 深入挖掘黄河文化、海生不浪文化等特色历史文化资源, 提高旅游资源深度开发水平。在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基础上, 提出做美沿黄休闲观光经济带策略;在旅游项目开发建设, 完善景区配套服务设施方面, 已逐步形成黄河小镇、黄河湿地公园、广宁寺景区、郝家窑民俗村、神泉景区、瑞沃葡萄酒庄园、海生不浪文化遗址等沿黄旅游景点, 突出文化资源优势 (见图2) 。

3.3 旅游机遇成熟

托克托县位于内蒙古十大旅游特色基地中的呼包旅游基地, 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指导打造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托克托县不仅是呼—包旅游发展的承接地, 同时也是鄂尔多斯旅游基地的承接地之一, 特别是近年来周末一日游等短线旅游的发展为托县发挥自身优势、综合利用旅游资源提供了发展方向。国家、自治区先后提出了黄河沿岸旅游发展、特色产品开发、乡村旅游及自驾车旅游等相关旅游发展内容, 为托县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依托国家退耕还林及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相关政策, 以经济林种植及花卉展示为突破口, 积极培育和发展经济林果采摘、加工等林下产业, 同时, 引进新花卉进行园艺培育、展示, 是托克托县构建区域特色农业的必然选择。托克托县绿博小镇的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数量丰富;部分资源级别较高、独具特色;旅游资源点状分布、以沿黄路两侧居多, 距黄河较近, 位于一级黄土台地上。故本次规划致力于将绿博小镇的连绵台地打造为黄河湿地胜景, 将千沟万壑种满千树万花, 建立集户外运动休闲、乡村风情体验于一体的生态型旅游特色小镇。

图2 沿黄旅游景点

图2 沿黄旅游景点   下载原图

 

4 托克托绿博小镇文化场域构建

4.1 民族文化旅游产品打造

绿博小镇的民族文化挖掘可分为体育文化、游牧文化及民俗文化3方面。内蒙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民族性强、内容丰富, 具有鲜明的地域、民族特色及与其他资源良好的配套性。

内蒙古地区具有特色地理地质与环境条件, 基于此绿博小镇可建立以野外生存技能体验、穿越及定向越野、攀岩、山地户外运动、极限运动等项目为主的户外运动公园, 具有一定影响力后可积极申办各项全国越野赛事。游牧文化如今逐渐演变为旅游营地文化, 引入国际露营协会五星标准, 努力建立高标准、高规格、生态环保的国际标准示范营地, 建设内容包括房车营地、帐篷营地、木屋营地、森林营地、星空影帝、烧烤园等。独特的托克托民俗文化则以皮影戏、灯笼铺、风筝铺、香粉铺、当铺、绣品店、服装店、剪纸馆、小人书店为突出表现形式。

4.2 饮食文化旅游产品打造

饮食文化是适应游客和地域发展需求的必然产物, 发展有侧重性的特色旅游, 弘扬当地饮食文化已成为目前达成共识的一种旅游开发模式, 故如今饮食文化旅游欣欣向荣发展。内蒙古自治区不仅是游览观光圣地, 同时亦为民族饮食文化体验圣地, 饮食文化可作为其旅游开发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托克托县紧邻黄河, 水资源丰富, 鱼肉鲜美, 仿若内蒙小江南, 其地域饮食文化挖掘十分重要。绿博小镇的饮食文化旅游产品包括:油泼辣子、醪糟、面粉、醋、豆腐、烧肉、酱菜、烧酒、宫廷奶酪、煎饼等, 同时还开设豆腐工坊、酿醋工坊等体验课程, 在学习食品加工传统工艺的同时, 寓教于乐, 丰富旅游产品的多样性。

4.3 田园文化旅游产品打造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 人们越来越渴望远离都市喧嚣, 感受大自然质朴魅力, 享受田园文化风光。绿博小镇建立集农产品展销、蔬菜大棚、牧场、生产性农业体验等于一体的生态休闲农场, 包括:农业特色产品展销、都市农夫体验、采摘园、农业科普展示等。以文化创意广场为核心, 围绕苗圃、花卉、果树等四季景观作物进行集约化种植, 形成“一区一景”, 利用田园景观吸引力, 构建农田大地景观, 包括:丁香园、樱桃园、薰衣草园、海棠园、月季园、杏园、梨园、桃园、核桃园、蓝莓园等。

4.4 中医文化旅游产品打造

目前, 旅游消费者不再满足于传统旅游项目, 渴望更深层次的文化挖掘。中医文化旅游属于文化旅游的一种, 在体验性、审美性、内容广泛性等方面与体验经济相契合, 体验经济与中医文化旅游结合开发的方式使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大大增强。绿博小镇在开设中药房的同时, 还种植中草药庄园, 如连翘园、黄芪园、黄芩园、远志园、栝楼园、甘草园、毛知母园、沙苑子园、丹参园、党参园、报春花园等, 达到科普展示教育的作用, 并设置养生馆讲授中医知识, 提供理疗服务。

4.5 气候文化旅游产品打造

绿博小镇所属地区为典型蒙古高原大陆性气候, 四季气候变化明显, 年、日温差大, 冬季寒冷漫长。依托本地区独特的冬季气候文化和充沛的水资源, 结合沟谷地形优势, 引入滑雪项目, 可填补托克托县冬季旅游空白, 带动周边产业发展。滑雪场由办公区、滑雪区、休闲简餐区、救护站、贵宾服务区、雪具修理区等组建而成。

5 结语

文化场域是一个地区或民族在自然和历史作用下积淀而成, 在地区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民族情感中得以体现。文化场域及其构成因素影响人的行为与意识, 是本地区及民族最具价值的文化资本和精神资本。文化场域视角为内蒙古自治区的旅游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了更多思路。绿博小镇建设结合地域文化元素, 强调民族文化特色, 为旅游体验者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 吸引更多游客, 丰富了旅游行为类型, 促进文化向消费资本转化。在文化场域视角下, 托克托绿博小镇建设立足本土, 挖掘民族文化、饮食文化、田园文化、中医文化和气候文化, 打造独特的旅游产品及空间。

 

 

参考文献[1]秦礼敬.浅析旅游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及模式[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 (10) :51-53.

[2]皮埃尔·布尔迪厄.实践理性:关于行为理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3]刘晓光.内蒙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 2010.

[4]石斌.灵台县中医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 2011.

[5]谢青青, 吴忠军.文化场域视角下的民族地区旅游特色小镇建设研究[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 29 (1) :99-102.

[6]张文彦, 白莹.黄河文化建设浅谈[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13 (3) :6-8.

[7]马青春.蒙古族饮食文化与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1.

[8]赵明.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中的田园文化回归[J].江西建材, 2017 (22) :32, 35.

[9]常进锋.探索构建贵州特色文化格局的新路径[C]//贵州省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 2011.

[10]唐晓丹, 徐东北, 徐昌贵.长白山区域特色小镇的打造——以东盛涌镇为例[J].现代营销 (下旬刊) , 2017 (11) :201-202.

[11]何国华.基于旅游市场需求谈旅游特色小镇规划[J].旅游研究, 2017, 9 (1) :6-8.

[12]麻广波.内蒙古旅游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 2012.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ourism Characteristic Town in Inner Mongoli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Field——Taking the lvbo Town in Togtoh as an Example
939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