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嵌入式织补”策略的特色小镇设计——以杭州梦想小镇核心区仓前老街更新改造为例

作者:尚永忠
单位:浙江南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快速推进, 大量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老街区建筑和空间环境不断恶化, 城市肌理和历史文脉遭到破坏, 亟需更新改造。本文结合杭州梦想小镇核心区仓前老街更新改造项目, 以“嵌入式城市设计”和“织补城市”理论作为城市更新改造的设计策略, 探讨老街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城市设计 城市更新 嵌入式设计 老街区 历史文脉
作者简介: 尚永忠, 浙江南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国家注册一级建筑师;

 

 

1“嵌入”与“织补”概念解析

1.1 嵌入式城市设计

嵌入式城市设计作为一种城市设计策略, 最早由澳大利亚学者乔恩·郎提出。西方城市设计复兴计划多采用此策略。因该策略基本不受地理因素约束, 故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依据每个项目规模差异, 嵌入式城市设计可概括为2种实践方式。

1) “被动插件”实践方式往往被用于规模较大的城市更新改造项目。

2) “主动插件”实践方式往往被用于局部区段、规模不是很大的城市更新项目。“经济触媒”本身就是“插件”, 主动嵌入原有城市肌理。在实践中, 多分为2种情况: (1) 对原本具有一定历史内涵的老建筑进行改造, 在确保其外表肌理不变的前提下, 重点对其内部空间进行改造, 赋予其新的结构形式及功能布局, 形成以“老瓶装新酒”为特点的“触媒”, 进而带动周边区域整体空间氛围更新, 引进新的业态进驻; (2) 在普通的城市历史地段, 将空间环境较差但处于中心地段的建 (构) 筑物彻底拆除, 对原有空间进行调整, 打造全新业态, 形成在功能和视觉上均为中心的标志物, 为周围空间环境带来活力。

1.2 织补城市

“织补”的概念最早由美国著名建筑学家和城市历史学家、理论家柯林·罗在《拼贴城市》一书中提出, 在书中首倡以文脉主义策略解决拼贴城市的空间结构问题, 引入“拼贴城市”的城市设计方法, 希望采用拼贴方法将割裂的历史在空间序列上重新连接。随着西方回归城市思潮的兴起, 柯林·罗的主张得到广泛推广, 文脉主义逐渐付诸于实践, “织补城市”概念应运而生。

2 项目背景

201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号召后, 浙江省政府结合自身经济特点, 打造了一批富有地域经济特点的特色小镇, 其中一个特色小镇的名字极为特殊, 没有以“地名+产业”的常规方式命名, 这就是杭州余杭梦想小镇。

仓前老街更新改造工程作为梦想小镇的二期工程, 在保留历史文脉的同时, 注重整合存量空间。项目总用地面积约445亩, 建筑面积为21.3万m2, 力争打造成为传统与现代和谐统一、体现特色小镇内涵的精品。仓前老街改造提升后, 按照浙江省政府要求, 利用大开间空间服务众创空间建设, 以新理念、新机制和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创新及升级, 将区域内产业定位为互联网, 适当侧重于移动医疗、智能硬件等技术创新类项目。该项目是对国务院提倡的“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精神的积极响应, 也是为大学生和创业者实现梦想而构筑的创业平台。

该项目位于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 处于未来科技城板块梦想小镇核心区块, 南邻余杭塘河, 与梦想小镇天使村隔岸相对, 东面毗邻淘宝城、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理工大学, 北侧为仓兴街, 西至绿汀路。区域内有仓前“四无”粮仓、钱氏爱仁堂药店、章太炎故居、南宋便民仓旧址等具有独特历史风貌的遗迹 (见图1) 。

3 项目实施前存在的问题

仓前古镇旧称灵源, 南宋绍兴二年官方在街北建造临安便民仓, 距今已近900年历史, 古时以南为前, 遂称仓前街, 虽经历史沧桑, 朝代更替, 但仓前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3.1 历史遗存亟待挖掘

仓前老街曾经是杭州最繁华的市镇之一, 历史积淀深厚。区域内章太炎故居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无”粮仓也成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除此之外, 还有众多未得到有效保护的历史建筑, 如清朝同治末年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中的钱氏爱仁堂药店, 有相当规模和影响力的龙泉寺遗址, 及其他民居、桥梁、店铺和手工业作坊等, 都是老街丰富物质文化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老街的肌理和重要遗存尚在, 亟待进一步发掘和保护。

3.2 建筑肌理混乱

除已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得到修缮和保护外, 很多历史建筑都因年久失修而残破不堪, 有的甚至已经倒塌, 更严重的是存在相当多的搭建、改建和新建建筑物, 由于这些建筑物是不同历史时期积累的结果, 当初并未进行统一构思和规划, 故与原有历史建筑的风格极不协调, 建筑布局略显杂乱, 街道肌理、社区功能、配套服务设施等均呈现一定程度的片段化和破碎感, 已严重威胁到老街风貌。

 

图1仓前老街更新改造工程总平面

4 设计策略

塘河沿岸代表“过去”, 用以引发人们的回忆和乡愁;仓兴街立足于“现在”, 满足现在生产、生活需求;梦想之路代表“未来”, 期待成为新一代互联网创业者追求梦想的成功之路, 梦想之路同时也是联系过去和现在的纽带, 通过对历史文脉、建筑肌理、生态系统、公共功能及共享空间的织补, 使原住民与互联网创业者通过梦想之路共融共生 (见图2) 。

4.1 历史文脉嵌入式织补

为留下塘河沿岸的回忆和乡愁, 沿老仓前塘路采用主动插件的方式带动周边地段复兴, 对原有保留的古建筑进行修缮, 对有历史印迹的老建筑进行改造修复, 在保持外表肌理不变的前提下, 对其内部空间进行调整整合, 注入新的功能元素, 引进健身、休闲、酒店等产业项目, 为互联网产业提供服务。建筑风格延承章太炎故居所特有的徽派建筑形式, 使塘河沿岸得以整体延续历史风貌。同时对老桥、驳岸、巷弄、河埠头进行重新规划, 使塘河沿岸恢复往日的繁荣。

共补建、修建、新建文化节点15处, 古民宅21处, 沿塘河埠头26处, 井9口, 老桥7座, 拾起散落在老街中的历史文化碎片, 串起记忆的长河 (见图3) 。

4.2 建筑肌理嵌入式织补

整个仓前老街以原生肌理为基础, 采用主动插件嵌入式的城市设计方法织补建筑肌理。

1) 仓兴街和塘河沿岸以整治改造为主, 采用对老建筑改造的方式, 作为带有触媒效应的插件主动嵌入现有街区肌理。 (1) 仓兴街沿街是近几年自然演化而来的普通街区式商业配套建筑, 存在杂乱无序等问题, 通过立面改造, 在保留历史痕迹的同时, 统一整条仓兴街的立面形式和风格。 (2) 塘河沿岸对原有保留的建筑进行修缮或改造, 在保持其表面肌理不变的前提下, 对内部空间进行改造, 赋予建筑新功能。

2) 梦想带处于地块中心, 原有建筑较杂乱, 街区肌理破坏严重, 需要通过拆除大量破旧建筑后重建织补被破坏的肌理。

3) 在对整个街区695栋房子精心调研后, 拆除违建和危房278栋, 修复古建31栋, 新建及原拆原建114栋建筑, 立面及整体改造371栋建筑。在梳理出来的地块中心, 以老街原有空间肌理为脉络, 增建院墙、建筑, 添补小桥、河埠, 梳理水街、巷道, 对建筑外摆空间、灰空间庭院、巷弄进行织补梳理形成形态各异的景观空间, 同时织补巷弄空间, 使其形成一套可灵活穿越联系的巷弄体系, 恢复宅院四合、枕河而居、夹岸为街的老街风韵 (见图4) 。

 

图2设计思路示意

 

图3历史文化织补

 

图4建筑肌理织补

4.3 生态系统织补

在原有水系环境中重新梳理水系脉络, 拓展和保护现有农田、老树、植被绿化, 用水系与景观连通广场、主街、巷弄、集市、桥头, 打造独特的田园办公环境。重新整治西侧大片田野, 打造田园生态活动空间 (见图5) 。

4.4 公共功能织补

1) 完善交通体系, 机动车外围停放, 借助周边公交体系, 结合步行桥, 全方位多手段加强与周边联系。

2) 保留传统街区肌理, 延续原有院落、街巷空间及小型商业业态的生产生活模式。在互联网产业单一的办公商务功能基础上, 增设运动健身、展示空间、酒店、图书馆、休闲空间等基本生活配套服务设施, 形成完善的商业配套体系 (见图6) 。

 

图6 公共功能织补

图6 公共功能织补   下载原图

 

4.5 共享空间织补

共享是互联网2.0时代的核心。新仓前老街作为互联网众创办公基地, 不仅是工作空间, 更是理想与思想的碰撞空间;同时也是新老文化的融合空间、人才与技术的交流空间、服务器等公共资源的共享空间, 全新的仓前老街为互联网创业者构建一条梦想之路和共享平台 (见图7) 。

1) 工作空间共享与楼宇互联网办公模式不同, 新仓前老街的众创办公空间以景观交织式院落为主, 在院落之间, 组合营造了35组田园生态型新共享工作空间, 结合梳理出的巷道体系紧密联系这些共享空间。

2) 服务空间共享在1560m长梦想之路中, 安置了20个资源服务器, 为小镇和外来创客提供接待、会议、打印等服务, 充分运用云计算和互联网, 为创业者构建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和全要素的共享服务平台。

3) 交流空间共享精心营造9个由广场、花园、水景、田园等形态聚合而成的多样化、丰富的公共开放空间, 结合展示、创意、生活、路演、学习、文化、休闲等功能, 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共享交流平台。

4) 生活空间共享梦想之路全步行、全开放的交通体系将仓兴街商业服务功能与仓前老街休闲旅游功能交织在一起, 塑造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创业者共享生活空间。

5 结语

通过对杭州梦想小镇核心区仓前老街更新改造研究, 认识到“织补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 不局限于织补建筑或景观, 应深入历史文化传承、空间结构、生态系统、交通系统、公共功能等方面。在做城市更新改造项目时, 应根据项目的实际历史文脉、空间肌理及生态环境情况, 灵活使用嵌入式城市设计手法织补城市肌理。

 

图7交流空间共享

 

 

参考文献[1]柯林·罗, 弗瑞德·科特.拼贴城市[M].童明, 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2]刘运娜.传统街区的重生——以重庆市渝中区十八梯城市设计为例[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 (6) :15.
Characteristic Town Design Based on “Embedded Darn” Strategy——Taking the Renewal and Reconstruction of Cangqian Old Street in the Core District of Hangzhou Dream Town as an Example
971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