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时期水厂安全运行保障应急预案研究
袁曲 邹磊 周冬 李尚桦 蔡世颜 杨益宁 杨高英 何怡琳 余琴芳
武汉市自来水有限公司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通过分析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武汉市水厂供水特点、制水风险及应急预案的体系,总结了出水水质达标和安全保供等方面的运行管理经验和技术保障措施,构建了疫情防控期间水厂安全运行保障专项应急预案体系,以提升水厂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和保障水平,也为在发生类似突发事件时有效保障水厂安全运行和优质供水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
作者简介:袁曲,女,1975年出生,武汉市自来水有限公司制水部总工,给排水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净水厂水质技术及工艺管理。;*邹磊,通讯处:430010武汉市江岸区解放公园路8号E-mail:10027238@qq.com;
收稿日期:2020-03-20
Study on emergency plan for safe operation of waterworks during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Yuan Qu Zou Lei Zhou Dong Li Shanghua Cai Shiyan Yang Yining Yang Gaoying He Yilin Yu Qinfang
Wuhan Water Supply Co.,Ltd. Central and Southern China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By analyzing the water supply characteristics,water production risks and emergency plan system of Wuhan water plant during the novel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outbreak,summarized the operation management experience and technical guarantee measures of water quality standards and water supply,and constructed a special emergency plan system of water plant safety operation during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mergency capacity and guarantee level of water plantto deal with major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and provided valuable practical experience to effectively guarantee safe operation and quality water supply of water plant in case of similar emergencies.
Received: 2020-03-20
现有的供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内容以应对事故灾难导致的水源突发污染事件和影响水厂正常运行的事故为主,缺乏针对重大突发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内容。通过总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水厂出水水质达标和安全保供等方面的运行管理经验和技术保障措施,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凝炼应急管理和运行的技术措施,研究编制水厂安全运行保障应急预案,可补齐重大疫情防控期间生产管理、应急管理短板,对提升水厂应对类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和保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疫情期间供水特点分析
1.1 供水概况
武汉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拥有宗关、堤角、琴断口、白沙洲、余家头、金口、平湖门、白鹤嘴、沌口、阳逻、蔡甸城关11座自来水厂,制水业务涉及长供、阳逻、蔡甸、武汉控股和武汉市自来水有限公司5个板块,日综合供水能力428.70万m3/d,供水服务面积约1 600km2,疫情期间服务人口近800万人。水厂采用长江或汉江作为水源(以长江为水源的7座,以汉江为水源的4座),大部分水厂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常规处理工艺,少数水厂配备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设施,消毒剂大多采用成品次氯酸钠。
武汉市自来水有限公司是武汉市水务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制水部是其二级直属单位。制水部主要承担武汉市大部分城区的制水任务,下辖堤角、琴断口、白沙洲、余家头、金口、平湖门6座自来水厂和东湖、团山等10座大型区域性供水转压站,供水区域覆盖江岸区、汉阳区、武昌区、洪山区、江夏区和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设计日供水能力达250万m3/d。
1.2 供水量分析
将武汉市自来水有限公司制水部下辖的6座水厂在2020年疫情期间的日供水量与2019年常规期间的日供水量数据(见图1、表1),进行对比分析。
表1 武汉6座水厂2019年~2020年供水量统计
Tab.1 Water supply statistics of six water plants in Wuhan from 2019to 2020

(1)疫情期间水厂平均日供水量占设计日供水能力的比例范围为23.50%~83.20%,虽然最小值和最大值的差异较大,但绝大部分占比在55%~80%。
(2)常规期间水厂平均日供水量存在季节性波动,占设计日供水能力的比例范围为25%~100%,最小值和最大值的差异较大,但大部分占比在65%~90%。
(3)疫情期间由于武汉市封城管控、企业停工停产、商场歇业造成工业用水量和公共设施用水量减少,导致水厂供水量较常规期间平均减少约10%~25%。
(4)疫情期间供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各水厂供水量减少幅度与供水服务区域内居民人口的数量变化、工业企业和定点医院的分布、以及生活用水量和工业用水量的占比相关。
1.3 原水水质分析
将武汉某水厂2020年1-3月疫情期间的原水水质与2018年、2019年同期的水质数据(见表2)进行对比分析如下:
(1)疫情期间原水水质整体状况良好,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体要求。
(2)往年1-3月是汉江水华高发期,今年疫情期间的原水色度、高锰酸盐指数、pH数据表明,原水水质情况良好。
(3)疫情期间的原水溶解性铁、氨氮等数值较往年更低,这可能是受企业停工停产影响造成的污水排放量减少、污染物浓度降低,从而使原水水质的某些指标好于往年同期。
1.4 出水水质分析
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武汉监测站的监测数据表明,武汉市水务集团各水厂在疫情期间均能持续稳定运行,出厂水水质全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月平均浊度均低于0.2NTU,微生物指标全部未检出,消毒副产物等指标均满足标准要求。表3为疫情期间武汉某水厂出水水质部分特征指标的监测数据。
2 疫情防控期间制水风险分析
湖北和武汉是全国疫情防控的主战场,武汉市采取了封城管控、公共交通停运、除经许可的保供运输车、免费交通车、公务用车外中心城区机动车禁行管理、住宅小区封闭管理等多项措施,控制因人员流动引发的传染风险。
表2 武汉某水厂近3年1月至3月原水水质
Tab.2 List of raw water quality of a water plant in Wuhan from January to March in recent three years

表3 疫情期间武汉某水厂出厂水水质特征指标
Tab.3 Water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a water plant in Wuhan during the epidemic

2020年1月31号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应急监测方案》,其中要求疫情防控期间在饮用水水源地常规监测的基础上,增加余氯和生物毒性等疫情防控特征指标的监测,发现异常情况时加密监测,并及时采取措施、查明原因、控制风险、消除影响,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根据疫情的特征和发展过程分析,疫情防控期间供水企业的管理重点在于确保安全、稳定、足量的供水,应急预案研究的重点在于疫情传播引发的生产中断和水质风险的应急防范和处置。
结合政府采取的一系列防疫管控措施,分析类似疫情可能对水厂安全运行产生的风险总体归纳为“人、机、料、法、环”5个方面,具体内容如表4所示。
3 现有供水应急预案体系分析
3.1 供水应急预案体系现状
武汉市现有供水应急预案体系比较完善,涵盖了从政府到供水企业直至制水单位等多个层面。
在政府层面,编制有武汉市供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在供水企业层面,编制有武汉市水务集团供水突发事件综合应急预案;在制水单位层面,编制有武汉市自来水有限公司制水部供水突发事件综合应急预案及6个专项应急预案(水源水污染、危险化学品事故、水厂生产事故、消防、反恐怖袭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突发事件)。此外,各自来水厂也根据各自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各类现场处置方案。应急预案体系现状如图2所示。
3.2 综合评价
现有供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内容以应对事故灾难导致的水源突发污染事件和影响水厂正常运行的事故为主,缺乏针对类似本次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内容。事故灾难类应急管理的重点是加强企业各级部门对安全生产管理的责任制,增强救援的能力和科学化程度,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应急管理的重点是加强预防,做好防疫工作,提高信息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两种类型应急管理的规律和应对重点各有不同。
因此,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实践中,制水单位现有的应急预案体系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尚未涵盖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容,相关应急预案的操作性和针对性还有待增强。
4 疫情防控期间水厂安全运行保障专项应急预案体系的构建
4.1 编制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疫情防控期间核心工作是保障水厂安全运行,保障医疗机构、方舱医院、隔离酒店等防疫工作相关单位及市民的安全用水;首要任务是保障单位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
(2)统一领导,各负其责。在应急指挥部的组织协调下,各相关单位、参与部门认真履行疫情防控及水安全保障职责,建立健全应急机制。
(3)预防为主,防救结合。做好监控、预警及预防保障工作,做好风险评估、物资储备、应急队伍建设、预案演练等工作。
(4)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协调、整合各部门、各单位现有应急组织、队伍、物资、信息等应急资源,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处置机制。
4.2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1)应急指挥部。制水部成立疫情防控保供应急指挥部,负责突发事件的指挥协调工作,架构如图3所示。
(2)专业分组。(1)生产安全组:负责组织落实水厂疫情期间各项生产工作安排;(2)水质保障组:负责在水厂疫情期间为各单位水质保障提供技术支持;(3)后勤保障组:负责组织安排防疫物资的领取、分配和使用并组织落实消毒杀毒工作;负责落实职工体温测量、预防药品发放,食堂卫生管理等工作;(4)外部支持组:负责完成水厂封闭生产运行期间各类专业职能工作和职工身心健康提供支持。
(3)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指挥部日常工作,包括起草疫情防控生产管理及水质保障有关通知和工作细则等。
4.3 预警及信息报告
(1)预警。(1)疫情监控:及时收集上级疫情防控指挥部、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官方媒体发布的有关疫情通报,了解疫情进展及车辆、人员通行等管控措施。(2)企业员工健康情况监控。(3)预警:突发事件的预警级别按照其紧急程度、发展势态或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划分为Ⅰ级、Ⅱ级、Ⅲ级。
(2)信息报告。当发生疫情突发事件时,发现员工或病例所在部门应立即将发生的情况(包括时间、地点、症状、人员数量等)报告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并迅速组织开展现场先期应急处置工作。
4.4 应急响应
4.4.1 响应分级
结合水厂生产实际,根据疫情风险等级、交通正常状况、原水水质指标和人员健康状况等因素将疫情防控期间应急响应从高到低划分为Ⅰ级(重大事件)、Ⅱ级(较大事件)、Ⅲ级(一般事件)三级响应,分级标准规定如表5所示。
原水水质疫情防控特征指标来源于“当地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应急监测方案”中的监测项目和评价标准,制水部监测到相关指标超标上报得到确认,或接到上级关于指标超标的通知。
4.4.2 响应程序
(1)Ⅲ级响应:当事件达到Ⅲ级应急响应标准时,按照表6程序进行响应。(2)Ⅱ级响应:当事件达到Ⅱ级应急响应标准时,按照表7程序进行响应。(3)Ⅰ级响应:当事件达到Ⅰ级应急响应标准时,按照表8程序进行响应。(4)扩大响应。制水部及部属各单位应急指挥机构应及时掌握应急处置情况,当事件的严重程度以及发展趋势超出其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及时报上一级应急指挥机构。
4.4.3 应急处置措施
(1)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措施。(1)发现人或病员所在部门应立即将发生的情况,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日常管理办公室;(2)单位医务人员带好防护用具,做好自我保护工作,立即协助被发现的疑似病人就医;(3)立即安排密切接触人员进行自我隔离;(4)对疑似病人接触过的生产场所同步进行消杀、通风;(5)根据缺员职工的岗位情况,调配职工对受影响岗位进行支援;(6)组织单位各级健康职工落实防疫管控措施,坚守本职岗位,确保供水生产正常进行。
(2)水质污染应急处置措施。(1)根据公司水质管理部关于排污的预警通知、上下游水厂及水厂与环保局、水务局建立的水源地保护联动机制,切实关注上游排污情况。如有排污情况,应及时上报生产技术科。(2)B密切关注原水水质指标变化。根据疫情特点增加原水日分析指标,如余氯、pH、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等,同时配合武汉市疾控中心对市属水厂原水进行相关特异性指标检测。利用白沙洲水厂厂区内的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站进行实时监控(4次/h),白沙洲水厂关注并及时预警原水中粪大肠菌群、余氯等疫情防控特征指标的异常变化,与部属各制水厂共享原水水质数据。利用网络平台,建立疫情期间水质日报机制,共享原水氨氮、余氯值及其他日分析结果,发现结果异常及时上报制水部生产技术科。(3)如遇原水余氯异常(高于0.1mg/L),水厂应立即上报,同时采取清水加氯为主的消毒模式,并密切关注其他水质指标有无异常。(4)如遇除余氯外其他水质指标超标的水源污染事件,按照《武汉市自来水有限公司制水部水源水污染应急预案》执行。(5)疫情期间,为确保消毒效果,严格控制过程水及出厂水水质。为确保疫情期间肠道病毒99.999 9%的灭活率,严格按照表9控制过程水、出厂水水质。
(3)封闭运行措施。为了降低水厂、区域性供水转压站运行值班人员上下班途中的感染风险,减少职工出行频次,采取封闭值守运行措施。封闭值守人员每14d(或相应疾病的一个潜伏周期)进行轮换,封闭值守的人员数量按照岗位需求和班次确定。
(1)后勤保障工作。安排好封闭值守人员生活、休息场所,尽量单人单间,或就近联系宾馆、酒店定点住宿。员工分时分地进餐,确保进餐距离安全,减少人员聚集与交叉感染风险。
(2)生产运行管理工作。水厂全面启动战时运行模式,加强生产运行管控,做到点检项目定性指标明确,定量指标数据化;建立设备管理、维修维护、运行监控“三级”检查巡检制度。同时梳理备品备件及抢修物资的储备状况,做好应急抢修工作的准备。
(4)复工准备措施。制水部所属厂、站均属于民生保障不停产的企业,复工主要针对一般技术、管理岗的员工复工。复工前对办公场所进行一次全面消毒,个人防护物资及消毒物资确保能满足需求,同时,统筹安排办理外地员工返汉相关手续。
4.4.4 响应结束
必须同时达到以下3个条件后,由指挥长或指挥长授权宣布响应结束,结束条件如表10所示。
应急响应程序的整个流程如图4所示。
4.5 保障措施
保障措施包括:通信信息保障、应急队伍保障、物资装备保障、人员防护保障、消毒保障、水厂运行技术保障和交通保障。与现有应急预案相比,区别和重点在于以下几项:
(1)工艺保障措施。暂停反冲洗水的回用;执行关键水质指标控制限值标准,若出现浊度超标,应增加沉淀池排泥频次及时长,适时缩短滤池运行周期;对处于运行周期末期或影响沉后水浊度的反应沉淀池进行放空清洗,以减少微生物富集的风险,更好地控制出水浊度;运行人员应加强对矾、次氯酸钠投加设备、投加管线巡视力度,关注投加量变化,确保矾、次氯酸钠投加正常,保证滤后水浊度、入库前余氯合格,确保消毒效果;定期对应急投加系统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可正常运转,应急物资(高锰酸钾、粉末活性炭等)可随时调用。
(2)水质保障措施。加强取水口及水源保护区的巡查,采取人工、望远镜、无人机巡查等方式,严格落实各项巡查内容,与辖区环保、水务部门联防联动;每日对水质在线仪表进行巡视、维护、校准及保养工作,加强对水质监测数据监控,异常数据进行人工检测比对复核,确保水质在线监测数据准确稳定;加强粉末活性炭、高锰酸钾等应急投加系统的检查,如泵、阀、投加管线等,同时,加强粉末活性炭、高锰酸钾的管理,确保应急投加药剂可以随时投入使用。加强矾、氯系统的巡查,确保混凝消毒可以满足调度控制要求。
(3)附件。应包括应急指挥部成员联系电话表、企业内部联系电话表、外部主要联系电话表(医疗救护、区环保局、区水务局等)、防控防护物资统计表(一次性医用口罩、防护手套、防护服、护目镜、84消毒液、医用酒精、免洗洗手液、消毒泡腾片、手持喷壶、背包式喷雾器、红外测温仪、紫外线消毒灯等)、出行证明模版(员工个人、车辆出行证明)、水厂在厂人员每日健康检查表(姓名、时间、体温、有无不适、记录人)和水厂消毒及通风记录表(地点、消毒时间、通风时间及完成情况)等。
5 小结
武汉市自来水有限公司制水部在此次疫情防控期间为保障水厂安全运行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应急管理措施,如:加强水质监测、严格控制过程水及出厂水水质,确保疫情期间肠道病毒99.999 9%的灭活率;迅速成立应急指挥部,并组成生产安全、水质保障、后勤保障、外部支持等保障小组有效组织相关应急行动;制定并落实人员防护保障、消毒保障、水厂运行技术保障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了下辖单位在岗职工零感染,确保了水厂、区域性供水转压站的稳定运行,为市民和医疗机构、方舱医院、隔离酒店等防疫重点单位安全优质供水,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同时,企业联合科研单位总结疫情防控期间应急管理的有效措施,编制了疫情防控期间水厂安全运行保障应急预案,规范了应急处理工作的程序,加强了应急预案的操作性和针对性,整体提升了水厂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和保障水平,也为在发生类似突发事件时有效保障水厂安全运行和优质供水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作者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