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供水系统在非洲城市供水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非洲国家的城市供水普遍面临电力保障的问题,采用重力自流系统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基本供水需求,同时也可以节省运行费用。因此,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结合地形、地貌及当地的供水管网条件等采用自流供水系统。本文对非洲某国首都N市新建供水系统工程的设计进行介绍。该项目供水规模为7万m3/d,目标供水区域为N市及其卫星城R和卫星城J,内容包括水源工程、原水输送工程、净水工程和清水输送工程。
1 地形地貌
本项目所在地为东非高原,城市所处地域相对平坦,其中N市地形标高在1 600~1 650m,卫星城R和卫星城J地形标高在1 530~1 580m,城市北面为山区,地形标高在1 800~1 850m。N市周边地形如图1所示。
2 水文气象
当地气候主要受赤道、非洲陆地和印度洋的大型压力系统影响,其气候特点是双峰雨季,1年的雨季有2次,大雨季(当地称长雨季,大约是3月-6月),小雨季(当地称短雨季,大约在10月-12月)。
根据当地气象资料统计,该城市北部K河流上游属湿润区,降水丰富,现状K河流上游多年平均降水量1 945.0mm,下游多年平均降水量946.9mm。降水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3月-5月、10月-12月,分别占年降水量的45.1%、37.8%;多年平均最大月降水量为218.1mm(4月),多年平均最小月降水量为11.6mm(8月)。
3 总体方案考虑
根据当地地形和水文条件,本项目具备较好的外部条件,自流系统的相关要素考虑如下:
(1)水源考虑。针对北部山区降水丰富,但年内分配不均的特点,在K河流上新建大坝蓄水,根据水文资料分析确定大坝和水库的规模,从而确定供水系统规模。
(2)水厂考虑。根据大坝的特征水位和供水末端的高程,合理选择厂址的高程,同时满足原水和清水的重力自流。水厂规模与新建水库的供水能力匹配。
(3)输配水考虑。根据工程特点,水厂出水将根据当地水量需求进行分配,输送至N市及其R卫星城和J卫星城的高位水池,再由高水水池进行配水。
根据以上3方面因素的考虑,本项目系统方案为:大坝/水库+重力输水管线+给水厂+清水重力输送干管+高位水池。系统高程布置和计算结果如图2、图3所示。
4 方案设计
4.1 水源工程
大坝及水库的主要参数为:水库正常蓄水位1 855.0 m,最低供水水位1 833.0 m(保障率95%),设计洪水位(P=1%)为1 856.48m,校核洪水位(PMF)为1 857.75m,死库容为530万m3,兴利库容为1 730万m3,滞洪库容为398万m3,总库容为2 658万m3。
取水采用分层取水塔的形式,根据水库特征水位,设置应急取水口最低底高程为1 821m,上层取水孔高程根据分层取水要求,分别为1 828 m、1 836m、1 843.5m和1 851m。
经水文分析,建成后水库供水能力7万m3/d,水量保证率为95%。
4.2 原水输送工程
原水管道采用1根DN1 000的钢管,从大坝取水塔接出,原水管道总长约为3.2km。
4.3 净水工程
本工程水厂主体净水工艺采用折板絮凝平流沉淀池+V型滤池+清水池的常规工艺。考虑到水库原水水质较好,从水库库址和库区环境分析,也没有大的工业污染源,该工艺可以满足供水标准的要求。
水厂主生产工艺均为重力自流,无需动力。工艺流程如图4所示。
4.3.1 沉淀池
沉淀池1座,分可独立运行4格。DN1 000原水总管进厂后分2根DN700,分别设手动阀门、流量仪、管道静态混合器及调流阀。
折板絮凝池与平流沉淀池合建,规模7万m3/d,絮凝时间约24.94min,分为独立工作4格,每格设计能力1.75万m3/d,絮凝采用折板型式,折板布置为并联单通道,每座并联分为4道,每道由3段串联,水流为竖向流,折板采用120°的相对折板,不锈钢材料。第三级絮凝区底部设穿孔排泥管,末端设隔膜角式排泥阀。
原水经折板絮凝后直接进入沉淀池,平流式沉淀池也分为4格,设计沉淀时间约104min,沉淀池水平流速14.4mm/s。
沉淀池采用指形槽出水,材料为不锈钢,出水负荷为250m3/(d·m)。采用孔口出流形式,指形槽出水进入出水总槽,宽度为1.4m。
沉淀池排泥采用泵吸虹吸式,每2池设1台。吸泥机排出底泥进入4格沉淀池两侧排泥阀槽。
4.3.2 V型滤池及反冲洗泵房
水厂设1座V型滤池,双排布置,共6格,中间设管廊。单格滤池过滤面积约84 m2,设计滤速6.08m/h。V型滤池采用石英砂滤料,有效粒径0.85mm,不均匀系数K80=1.4,滤层厚度1.20m。支承层粒径2~4mm,厚度0.1m。
滤池反冲洗方式为气水反冲加表面扫洗。设计参数:气冲强度55m3/(h·m2),气水同冲时水冲强度9m3/(h·m2),单水冲强度17m3/(h·m2),表面扫洗强度6.08m3/(h·m2)。滤池布水布气系统采用PVCU可调式滤板,上设长柄滤头。反冲洗气源及水源由反冲洗泵房的鼓风机及反冲洗泵提供。
反冲洗泵房与滤池合建,内设反冲洗水泵3台,2用1备,单泵流量760 m3/h,扬程10 m,功率30kW;设罗茨鼓风机2台(1用1备),单台风量4 620m3/h,风机出口风压5m。
4.3.3 清水池
新建清水池1座,分为2格,可独立运行,总容积5 000m3,含消毒接触区容积,接触时间约30min。单格清水池设DN700进水管,DN800出水管,并设DN700溢流管,两池溢流管汇合和接至截洪沟。清水池有效水深为4.0m。在清水池接触堰后设后石灰投加点。
4.3.4 综合加药间
(1)加氯。根据当地使用条件和习惯,加氯采用次氯酸钙。预加氯,设2个投加点,位于沉淀池管道混合器前,设计投加量2.5 mg/L,最大投量5.0mg/L。后加氯,设于清水池进水管上,设计投加量2.0mg/L,最大投加量2.5 mg/L。商品次氯酸钙固体溶解至2%浓度的溶液进行投加。
最大投量时,溶液池每天需溶液体积为27.5m3。共设溶液池2格,每格设搅拌机,单格尺寸2.5m×2.5m×2.2m,有效容积13.75m3。最大投量时每天调配2格。
设隔膜计量泵5台,其中前加氯泵3台(2用1备),单泵流量500L/h,扬程4bar;后加氯泵3台,2用1备,单泵流量250L/h,扬程3bar。储存容积:根据业主要求,按平均投加量3个月存储。
(2)加矾。混凝剂:采用商品聚合氯化铝(Al2O3含量30%);设计投加量:15mg/L(固体);最大投加量:30mg/L(固体);加注点:混合池的原水进水管上,共设2个加注点;溶解池:溶解浓度20%,最大投加量时每天调配2次,设2格溶解池,单格容积2.8 m3,单格尺寸1.6 m×1.6 m×1.1m。溶液池:稀释倍数:2.5倍,配液浓度:8%,设2格,单格溶液池容积7.6m3,尺寸:2.0m×2.0m×1.8m。投加泵3台(2用1备),单泵流量600L/h,扬程4bar。储存容积:根据业主要求,按平均投加量3个月存储。
(3)加石灰。原水中碱度较低,需投加石灰。前石灰投加点位于管道混合器加矾之前,最大加注量38.2mg/L,投加浓度5%;后石灰投加点位于清水池消毒接触堰后,平均加注量5mg/L,最大加注量10mg/L,投加浓度0.15%。前后石灰均设2个投加点。采用螺杆泵投加,沉前投加石灰乳,消毒后投加饱和石灰水。石灰溶解及投加系统采用成套一体化专用装置。前投加泵3台(2用1备),单泵流量1 200L/h,扬程4bar螺杆泵,变频。后投加泵3台(2用1备),单泵流量10.5 m3/h,扬程3bar螺杆泵,变频。储存容积:根据业主要求,按平均投加量3个月存储。
4.3.5 废水调节池
废水调节池用于接收滤池反冲洗水,并进行回用。调节池分2格,总容积为1 000m3。单格设2台回用泵,单泵流量50m3/h,扬程14m,功率3kW,回用至单格沉淀池进水管调流阀后。单格内设潜水搅拌机2台,单台功率5.5kW,搅拌方向可转动。
4.4 清水输配工程
水厂出水通过DN800~500管道重力输送至当地3座高位水池,分别为G水池,R水池和J水池。再由3座水池通过现状管网进行配水。
5 小结
本工程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形、水文条件,从原水输送、水厂净水处理、清水输配均采用重力自流,单位制水成本约为0.03美元/m3,契合非洲城市的特点,较好地满足了当地供水需求。
作者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