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业化下工程计价的转型与升级

作者:张红标 颜斌 刘建明
单位:深圳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 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针对建筑工业化带来的建筑业生产、交易方式的变化, 分析现行工程计价模式存在疑难及问题, 基于现有研究, 提出自“成本化、技术化、定额化”向“功能化、效用化、商品化”的工程计价转型思路, 在生产、劳动、消耗成本核计的基础上, 让客户需求、市场供求、商品交易信息、人的主观价值观力量更多地注入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实践中, 使得“以供给、工艺、计量、耗用为重的被动型造价工程师职能”向着“以需求、发现、判断、评价为重的主动型建筑经济师功能”方向转型与升级。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 工程计价 建筑经济 计价转型
作者简介:张红标, 男, 生于1962年, 山西太原人, 教授级高工, 主要从事建设工程造价研究与管理。

1 引言

建筑工业化 (Building Industrialization) , 是指按照大工业生产方式改造建筑业, 使之逐步从手工业生产转向社会化大生产的过程。具体是指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为主要特征, 形成完整产业链, 生产低能耗、低排放、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的可持续建筑产品的新型建筑生产方式。 标准化设计促进大规模定制、模块化生产, 工厂化生产推进建筑制造、社会化生产, 装配化施工推动机械建造、安装化施工, 一体化装修促使功能实现整体化、一次性, 信息化管理实现技术集成、管理整合。可见, 建筑工业化带来的是生产技术的集成与提升、生产流程的整合与再造、生产管理的精密与重整。技术密集度提升, 劳动密集度下降;工厂劳动增加, 现场劳动减少;智力劳动增加, 体力劳动减少。“现场体力及手工劳动、室外湿作业、大而全的纵横向一体化施工”的建造模式向着“工厂智慧及机器劳动、室内干作业、分工分部服务外包社会化生产”的建造及交易模式转型与进阶。现场人工、材料、机械消耗大幅度降低并向着工厂半成品、成品、产品、部品制造转移。加之建筑信息模型BIM的技术与管理渗透, 以及工程总承包EPC及PPP模式的推广与扩展, 建筑业进入技术与管理“双重”转型期, 劳动、生产要素、契约、市场与经济发展进入新一轮“螺旋升级”期, 建设产品生成中的要素投入及成品价格与价值认知进入“迭代更新”期, 市场“无形的手”的推动使得技术、工程、管理、产品、商品、需求、价格、价值的认识、认知“涌现”出新的内涵……如此物理、事理、人理的变化给当下通行的工程计价模式带来怎样的不便与冲击?工程造价生成的内容、环节、深度发生变化, 工程计价应如何应对、转型与升级?如此建筑工业化引发的建筑商品价格深层变动成为新时期工程计价面临的紧要议题。

2 建筑工业化给工程计价带来的新课题

传统建筑产品的现场原始劳动、原料消耗、全程封闭式的生产模式, 使得建筑业生产计价形成“原生原产、细分细算”的故有格局。那么建筑工业化给旧有格局怎样的新课题?本章试以顺叙、提炼。

2.1 现场成本核定面临市场交易商定

自古至近代, 建筑营造源自于露天、农作, 每每工匠劳作、件件材料施用、时时实物进展尽可现场观测、工料记录, 即便近代机械施工, 司机、台班、消耗、效能, 现场在在可现, 均可测计, 工、料、机一路以来定则计量、定额计价, 实测实计, 偏差可控。与传统工艺建筑相比, 建筑工业化突破了传统的现场封闭式生产作业模式, 场内场外分包作业、分件生产, 从设计到建造到管理对传统建设程序及内容施行更多的组合、链接与一体化生产。现行计价定额的分、散、细、繁的现场生产型成本计价模式受到挑战, 建筑工业化的合、整、并、全的成品化、商品化市场计价模式渐成型制。以典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制作安装为例, 传统的现场施工模式为:模板、支撑原料运进→模板、支架现场制安→钢筋原料购进→钢筋现场调直、切、弯制作加工→钢筋就位绑扎、焊接安装→水泥、砂石、水原料购进→混凝土现场原料运输、搅拌→混凝土现场浇捣养护成型→模板及支撑拆除、运出→混凝土成型构件表面清理、磨光, 相应工程计价为各道工序逐一考工、算料、计台班, 编测定额、套价、算费用。工业化生产模式为:混凝土构件工厂生产、制作 (模板、混凝土、钢筋原料运输制安、拌制、浇捣、养护等) 一次成型→构件成品运输至建筑现场→现场混凝土构件吊装就位, 相应工程计价为混凝土构件成品价格 (含运至现场费用) 市场商议确定, 现场吊装就位、支撑、连接装配合并依项目情形商议定价。工程计价中初级劳动、原材料、半成品、非机具操作项目所占造价比重下降, 成品、商品构件的购置、安装项目所占造价比重上升。这一典型的由分到合的工业化生产与商品计价的演化, 使原有现场的工料计价、核价遇到市场的制成品、商品价格的估价、询价、定价新问题、新课题。

2.2 施工消耗累计面临功能实现合计

前述现场施工成本核计靠的是施工作业的现场消耗测计, 测计的对象是现场劳作、机作时间、材料耗用量, 市场要素则为通用、广用的劳务、原材料、机械采购价格, 品质、功能差异小, 供需、价格影响单纯显见, 市场动因明晰可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文明的广泛提升、建筑工业化的步步趋进, 人们对建设产品的功能需求日益繁复、效能需要日趋加增, 社会化、工业化生产使得传统现场施工工艺逐步、逐段、逐项地脱离现场、进入工厂、形成产品, 建设产品生产过程中交易的环节 (专业分工、专业外包) 、交易的深度 (经济意识、交易认识) 增加;又工程总承包 (指从事工程总承包的企业按照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 对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等实行全过程的承包, 并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和造价等全面负责的承包方式……建设单位可以根据项目特点, 在可行性研究、方案设计或者初步设计完成后, 按照确定的建设规模、建设标准、投资限额、工程质量和进度要求等进行工程总承包项目发包) 模式的推行, 令建设组织管理愈加合成、集成与打包实施, 建筑产品整体的功能价值判断要求愈加浓重与迫切;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推进, 又为建筑工业化、工程总承包提供了实现设计、制造、采购、运输、存放、安装、维护、维修等各环节协同作业、全程管理的技术保障, 对建设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及成本等的关注不再纠结于人工投入、原料采用、机具施用的细节, 而更多地关注于契约的履行、成果的完成、功能的实现。原本由设计、采购、施工各段及其内部各工序分作、分交、分计的“关注过程履行、注重技术实施”的计价实践, 遇到设计、采购、施工合作, 完整、独立功能构件、成品的一体、一次、一价 (工程总承包计价方式主要为固定总价, FIDIC1999年的银皮书《EPC/交钥匙项目合同条件》14.1条约定合同价格为固定总价、FIDIC1995年的橘皮书《设计—建造和交钥匙合同条件》13.1约定的也是固定总价) 式交付、交易的“关注结果完成、注重功能实现”的现实问题、现实课题。

2.3 劳动产品计价面临交易商品定价

建设产品计价模式与施工生产工艺及其组织管理方式密切相关, 施工现场工人、原料、机具投入清晰可测, 生产工艺、工序、工法、工料内容明确有秩, 工程规模、数量、质量、进程规范有序, 设计、组织、施工、措施分工划一。工日考计、工序排列、工法分析、原料消耗、台班核计、机具考量、劳动定额、施工定额、预概算定额、工程量计量计价规范等一系列作业及规章严密、规治, 撇开市场, 撇开交易, 撇开价格, 其现场的技术成本建制体系细致完备。随着劳动力、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机具、机械的合同制、商品化、契约制、租赁化使用, 企业全程、大一统的自有劳务、原料、机具等生产资源的支配, 向着企业内部劳务合约、人力资源市场合约、专业服务外包、构配件商品化购置、机具租赁使用等购买服务模式转化, 市场渗透绵密, 社会分工广深, 企业与市场边界重新演变、划定。工程造价原有的、侧重现场工料机消耗量价分析、分算、分计的“循法依则、辨图识术, 精打细算、套价代费”的单向计价模式, 面临到侧重市场劳务、成品、商品的供需了解、交易分析、商情商议、合约共济的“审时度势、推己及人, 随行就市、商价竞价”的双向议价模式的现实需求与待解难题。

3 工程计价应对建筑工业化的转型与升级

建筑工业化使得现场可分析、可测量、可计价之要素愈发集成化、模块化与商品化, 商品化后的建筑组件、配件, 交易双方可感知、可预知、可评价的功能性、价值化及其能鉴度升高。工程计价中的工料机精准考核技艺式微, 功能、品质、价值评定功夫亟待发生、发育与壮大;现场技术成本核算分量降减, 市场商品信息鉴定比重增加, 市场、经营、信息甄别遴选能耐迫切需要培植、培育与提升;工程师技术算计本事削弱、经济师经济评价本领增强, 势在必行。

3.1 生产成本定价向着市场信息核价转与升

建筑商品供给侧的成本、价格生成, 从定额工 (人工) 料 (材料) 机 (施工机械) 构成与消耗, 到建筑产品组件、清单列项与工程量计量;从工料机预算价格测定、工料机费生成, 到各项施工管理费、利润、规费、税金的测计……一路以计价依据为准绳的价格形成机制, 是我国建筑经济、工程造价界所长期明了与精熟的。作为建筑商品从无到有的产品、工艺、消耗及生产要素投入核计, 是建筑商品价格形成的起点与基础, 也是企业成本核计、管理、经营所必需的。 建筑工业化打破了传统建筑分部分项及专业 (钢筋工、模板工、木工、砌筑、装饰工) 的一个企业、连续一贯、全套现场包作 (自有劳动力、手工现场原材料操作) 的施工方式, 劳务分包、服务外包、成品构件制作外包、专业分包等商品交易化的供给侧变革作为, 使得面向建设项目现场生产的专业、工序、工艺、工日、材料、机械消耗、分部分项及措施性项目划分的现行建设工程计价依据——“生产消耗量定额为主、市场价格信息为辅”的模式, 向着建设项目招投标市场交易形成的反映建筑功能、供求、商品的“成品价格信息为主、装配消耗定额为辅”的方向演化与发展。商品价格的决定因素在于其自身的价值, 在于其对于消费者所产生的效用, 为此, 未来功能化 (办公、生活、商业等使用功能向精、向细构成) 、价值化 (客户认知、体验、偏好等) 、市场化 (供需、比较、竞选等) 和信息化 (广联、即时、贴近等) 计价将成趋势。生产型成本计价模式向着市场型竞争定价模式转型。

3.2 工程技术计价向着经济价值评价转与升

建筑“农业”化 (建设施工农民工充实, 技工技术素质弱, 现实现场作业仍为广大地区所采用, 与制造业相比进步迟缓) 铺来, 现场泥腿上工、粗放劳动, 体力工具、原料作业, 普工技工易见, 操作技法真切;用工用料易记, 原工原料价明。从实体计量、工料考量、技术取证、要素取价得来之工作量、建造价, 货真价实。 建筑工业化下, 工厂技师上班、精密操作, 智力机器、流水作业, 智能体能难识, 设计施工密切;用智用技难辨, 考工考料费解。整件、成品出厂, 背后成本确计难, 且各厂各项各主不一, 价值差异大, 价格空间广, 全在各商品估值、评价、量入计出、避损求益的过程, 价值估量、经济裁量成为其开解要领。其实是一个由自然经济到计划经济, 再到商品经济的体验与过程。 工程技术计价依凭技术, 尚用计算, 量测付出, 概以数学。经济价值评价却不止于技术推衍、静态量算, 尚有定性分析、动态推断, 尚有喜好评鉴、信誉评判, 更有社会评价、历史评断。数学是等量关系, 而经济学中没有等量关系。价值是主观的, 不能基数化, 只能排序不能加总, 更不能求导。工程项目经济价值评价离不开工程技术计价, 却更丰富于价值主体之本性、情感、抽象、关系、道德、意义。

3.3 造价工程师向着价值经济师转与升

建设产品造价, 建造的工程费用, 本从现场、生产来, 依工艺, 重技术, 多为工程师的能耐。然若往供给、市场去, 则其产品属性却向商品属性走, 工程造价朝交易价格转, 需求侧偏好、意志前来, 供给侧成本、利益迎上, 效用沟通, 价值交流, 盈亏平衡, 理性判断, 行为分析统统用上。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实现, 价格的发现、商榷与确定, 皆为经济学、经济师的功能。 经济学是关于市场运行的理论。关于市场运行, 除了前述劳动价格 (价值) 论、效用价格论及均衡价格论所属的新古典经济学静态均衡说外, 近代奥地利经济学派动态非均衡说, 亦即行为价格论, 也成为经济学研究的热点。新古典经济学中的决策者, 即经济人主体, 是在给定的目标—手段下, 选择最优化, 他们是价格的消极接受者, 简单地针对一个假定的数据背景 (偏好、技术和资源) 采取最优化行动。对他们而言, 决策就是计算, 数据隐含了结论;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中, 最重要的决策者不是经济人, 而是富有想象力、判断力和决策力的企业家。企业家要在至今未被注意的机会中发现机会, 其目标和手段不是已知的, 而是需要自己识别, 偏好、技术和资源都不是给定的, 而是有待发现和创造的。建筑工业化、商品社会、市场经济学发展至此, 建设商品价格的分析与确定, 已至非以经济学智能以对不可的境地。造价工程师之营生, 已至非以经济师头脑以介入、化合, 乃至主导的地步。

4 结论与展望

传统建筑企业自有工人、自购原料、自备机具的粗放、封闭式“农业化”建造方式, 工程计价精打细算、定额定价。建筑工业化推动了建筑生产的集成式、社会化, 随之带来工程计价的商品化, 遂以商品价格确认、市场信息获取、经济价值评价为机轴。就工程计价功能及发展, 沿工程、设计、生产、施工、装修、管理的建筑工业化物理进路, 到消耗、成本、功能、商品、交易、信息的工程计价商品化事理经过, 再升成到供求、价值、价格、效用、市场、行为的商品定价经济化人理结局, 寻思间以是得出工程计价转型升级趋势: (1) 从生产方成本核计看, 建筑工业化引得工程计价自原始工 (人工) 料 (材料) 量 (工程量) 、价、费的“颗粒式”细分分析、工序累计型, 向分包、半成品、成品购置、租赁的“模块化”专项工艺纵向一体、功能价值横向合成型转化、生成。 (2) 从生产方到生产、消费方交易决定看, 由全以生产成本消耗、技术分析为赖的供给方计价理路, 向更多引入功能配置、效用分析的消费者 (需求方) 计价思维方式转型。生产方讲究投入、付出, 消费方讲求结果生成、功能实现。消费方意志的进入, 价值、效用、偏好、效益因素影响势必增长, 造价工程师职能愈加增入大量价值经济师之功能内涵。 (3) 从消费方价值、价格认可合计看, 建筑商品价值、价格认定由普世认定的、完全竞争的、静态均衡的、最优化利益精算核计的产品定价模式, 向着由消费者自觉自主发现的、差异化的、创新的、动态非均衡的行为定价模式转型与升级。 (4) 建筑工业化令到建设项目生产及交易愈发碎片化、社会化, 市场主体的价值观差异、变荡、翻新, 工程计价已然在向着愈加个性化、差异性、人本价值认知、认可方向演化。价值, 商品交易主体价值的寻找、观察、发现、尝试、沟通、交流、谈判、协调将逐渐成为工程计价的核心业务。 工程计价少不了工艺分析、工程计量, 但更应依此为基, 丰以更多市场要素、经济要素、行为要素、人本要素、内生要素、创新要素, 如此才以应对不断丰繁、发展的物质文化之实践需求, 实现自“以供给、工艺、计量、耗用为重的被动型造价工程师职能”向着“以需求、发现、判断、评价为重的主动型建筑经济师功能”方向转型与升级。

参考文献[1]王俊, 赵基达, 胡宗羽.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与思考[J].土木工程学报, 2016 (5) :1-8.
[2]联合国.政府逐步实现建筑工业化的政策和措施指引[Z].1974.
[3]张红标.工程造价管理三维认知结构框架研究[J].建筑经济, 2017 (3) :56-62.
[4]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上海市工程总承包试点项目管理办法[EB/OL].http://www.shjx.org.cn/article-9526.aspx, 2016-12-19/2018-03-19.
[5]陈世清.中国经济解释与重建[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9.
[6]张红标, 高年鹏.从技术导向到市场导向——新时期建设成本管理的转向[J].建筑经济, 2014 (4) :11-14.
[7]张维迎.关于市场的两种不同范式[EB/OL].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8-04-01/doc-ifysuqpn0273119.shtml.2018-04-01/2018-04-3.
Research on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Engineering Pricing under Construction Industrialization
ZHANG Hongbiao YAN Bin LIU Jianming
(Shenzhe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sts Management Department Asia-pacific Institute of Construction Scitech Information Co., Ltd)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changes in the production and trading mode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brought by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ializ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pricing model of engineering. Based on the existing research,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from “cost, technology and quota” to “functionalization, utility and commercializ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alculation of production, labor and cost consumption, puts the customer demand, market supply and demand, commodity trading information and human subjective values more into the engineering cost determination and control practice, makes “the function of passive cost engineer based on supply, technology, measurement and consumption” to “the function of active construction economist based on demand, discovery, judgement and evaluation”.
Keywords: construction industrialization; engineering pricing; construction economy; valuation transformation;
1076 15 15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