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扎根理论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合同界面风险成因研究

作者:赵娜 孔秋红 邱琦
单位: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长沙理工大学道路灾变防治及交通安全教育部工作研究中心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摘要:选用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萃取出城市轨道工程合同界面风险主要来自于6类成因20个子因子,分别为宏观外部环境、业主管理水平、合同文件组成、项目组织协调、专业交叉管理及动态建设过程;并基于各成因与合同界面风险之间的直接、中介及调节效应关系分析,构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合同界面风险成因框架模型,揭示其合同界面风险发生的缘由,为政府、业主及各参建方进行合同界面风险管理提供理论借鉴及实践参考。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 合同界面风险 成因萃取 框架模型
作者简介:赵娜,女,生于1988年,湖南益阳人,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工程创新、合同管理。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771031;7150031294); 国家创新训练项目(S201910536001);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kfj170402)

引 言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具有建设投资规模大、专业技术跨度广、周边地质环境复杂及不确定因素众多等显著特点,使得其合同管理呈现规模数量繁多、交叉作业错综、网络关系复杂及履约执行困难等显著特征。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体量的日渐攀升,有效进行合同界面管理,避免合同界面风险(简称CIR)产生,减少由于合同界面管理不当而导致的工程建设问题,保障工程目标的顺利完成,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城市轨道交通合同管理问题之一。合同界面风险是指一个工程项目内存在着多个合同主体,其跨组织间的合同条款划分及履约过程中所发生的合同关系网络冲突与矛盾,引发大量的合同主体纠纷、工程安全事故,或是个体及整体效益受损等不确定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其具体表征为空间位置和工作内容上的冲突与矛盾,在实施时间上的协调、在特性标准上的技术要求和预留匹配等。

合同界面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及制约关系,尤其在项目实体空间位置、技术工作任务划分、工作特性标准差异及时空组织调度安排等方面,需以合同契约为基准,借助信息手段、管理方法及组织工具等方式综合协调合同主体之间的作业关系,减少因CIR所导致的项目综合收益受损及目标实现效率降低等情况发生。加强合同界面管理,明晰合同各方主体职责,确保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合同界面模糊,导致相互推诿管理职责,造成合同界面“盲点”现象;尤其是合同双方协调配合的过程中,由于业主方合同管理能力有限、合同当事人的利益差异、外部环境的变化等会对合同间的沟通交流产生阻碍,进而导致合同间矛盾与冲突产生。这种因合同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矛盾被称为合同界面矛盾,是合同双方在相互沟通过程中形成的对对方的成见或否定态度,合同界面矛盾在不被及时干预及合理处置的情况下,将会进一步演化为合同纠纷或合同索赔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CIR源于上述诸多方面所交互衍生而成的一系列合同界面冲突与矛盾,导致项目工作任务遗漏、接口尺寸不符、专业技术不配套、空间位置碰撞冲突等合同管理问题,这些皆可视为CIR产生的主要诱因之一。它可认定为是多种干扰因素综合作用下,对合同界面接口的初步划分、合同条款的具体界定、合同图纸的相互适配及技术标准的统一规范等方面,引发的合同管理目标与预期设定发生较大偏离,从而导致工程项目建设目标综合效益损害,如项目资源浪费、安全隐患滋生、质量事故频发或经济效益降低等。目前,国内学者研究多聚焦于实体界面,涵盖界面属性、界面划分、管理流程、协调方法及管理绩效等主题;而国外则偏重于界面风险事件、因素及措施等研究内容,却缺乏从成因视角剖析CIR衍生的理论性探索,为此本文选定扎根理论方法,通过文献发现、专家访谈及现场调查,按照三级编码逐层萃取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CIR的关键成因,旨在系统揭示出CIR衍生的内在原理。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主要通过逻辑、归纳、演绎、对比及分析等方式,识别社会现象中的基本特征,并抽丝剥茧、层层深入的一种质性研究方法。它是一个由繁到简、逐级编码、划分类别、建立关系及形成主题,提出研究主题基本观点的一个理论推演与诠释过程,对于提炼理论研究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降低研究主题的复杂性,呈现出研究主题的多元化,帮助主题理念的提取成型。因此,本文选用该方法进行成因萃取及剖释,遵照扎根理论方法的基本步骤,运用开放编码择选出原始语句,形成风险因子进而归属出关键成因,然后通过主轴编码归纳出关键成因所属的基础类别,最后梳理出各类属之间的潜在结构关系,正式完成城市轨道交通工程CIR成因的质性识别及提取过程。

1.2 数据来源

为系统厘清CIR的关键成因,数据来源以核心文献为初始语料,结合专家访谈与现场调查资料为补充验证,三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确保风险成因挖掘的全面性、系统性及准确性。全文基于国内外有关合同界面主题的重点文献捕捉其致因的经典论述,并以此形成专家访谈及现场调研的问题清单,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相关从业人员进行焦点与小组访谈来获取一手原始语录资料。

为筛选出恰当的项目研究对象,访谈小组着重考虑项目以下特性:①项目规模及专业划分;②参与主体数量及友好合作基础;③项目政府及业主管理经验,最终遴选出6个地铁工程项目作为访谈调查对象,选取各项目中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及工程实践经验的访谈专家,涵盖业主管理方、项目具体负责人及部门核心骨干等32位从业者,详见表1。访谈过程中重点收集地铁项目建设一手资料,如项目政策文件、合同样本、各参建方背景及项目过程文件(如现场协调会纪要、合同变更协议、洽商单)等;并结合初始文献研究及专家访谈资料进行去繁化简、去重取精及荟萃演绎,完成CIR成因的质化阐释。

表1 项目访谈统计表   

表1 项目访谈统计表

2 CIR成因的质化萃取

2.1 合同界面风险成因的初步识别

选取4个地铁项目进行开放式编码,将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打碎重整,共梳理出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CIR成因相关的168条原始语料,初步识别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CIR20个因子,详见表2

表2 开放编码下的CIR成因识别   

表2 开放编码下的CIR成因识别

数据来源:参考文献和访谈调查资料整理

2.2 合同界面风险成因的归纳提取

为进一步探索识别出的20个因子之间的深层类属关系,特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CIR主要成因进行主轴式编码归纳分析,最终得到城市轨道交通工程CIR6类成因,见表3

2.3 合同界面风险成因的关系确立

为深入揭示主轴编码所形成的6类成因及之间的内在结构关系,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CIR成因进行选择性编码,并运用剩余的2个地铁项目资料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发现未出现新的编码成因,最后归纳推演出其CIR成因的结构关系,详见表4,并以此建构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CIR成因模型,如图1

表3 主轴编码下的CIR成因类属划分   

表3 主轴编码下的CIR成因类属划分

表4 选择编码下的CIR成因结构关系   

表4 选择编码下的CIR成因结构关系

3 CIR成因模型的系统阐释

3.1 环境外因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是在一个复杂动态情境中建设完成。近年来,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历经了跨越式发展,在建设规模与速度、客运需求及强度等方面位居世界前列,使得城市轨道交通制度及政策建设也日趋规范,宏观政策制度的调整、补充及完善对于合同界面管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市场竞争程度加剧,行业内参与竞争的企业规模与数量日益攀升,导致业主对项目合同管理的全局掌控力亟待提升。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运营需求在建设期内易发生变动,使得工程项目设计施工变更、合同外部边界发展变迁,极易造成房屋征拆困难或合同实施受阻,工程项目建设目标难以顺利达成。

3.2 能力外因

图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CIR成因框架模型

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CIR成因框架模型

 

合同界面管理能力是一个业主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管理能力越强、综合水平越高,越有益于降低工程项目CIR。业主在工程项目建设中承担的风险和责任,及对工程项目合同策划的经验,各部门之间关系的协调,合同立项、审批、制定等各项机制的建立都会直接影响到合同界面权责关系的明晰和合同界面管理的难度。一个强有力的业主在前期合同体系策划时就会综合考虑项目工作包划分的界面关系,确保各自能独立完成又能相互支撑,协调处置好界面接口交叉、工作任务冲突、技术标准不符等问题,充分利用合同结构体系明晰多方主体之间的界面管理职责及范围,并发挥全过程的合同界面综合管理能力,保障项目的建设生产。

3.3 结构内因

科学合理的合同体系结构可以有效促进各参建单位全面履行合同约定,确保建设目标顺利完成。应从项目全局角度进行合同策划,在合同工作任务划分存在交叉、模糊及遗漏之处,需尽量避免合同各方在专业化分工协作间产生冲突与矛盾。权威、公正、标准及合理的合同示范文本是高效规范合同管理的先决条件,亦是合同管理策划与拟定的重要参考模板。合同条款用语的准确性、施工内容是否存在遗漏、责任工作范围界定是否明确,协议书、投标书及附件、专用合同条款、通用合同条款、主要技术标准及要求、合同图纸、已标价的工程量清单及其修正等书面协议或文件对同一工作内容约定的一致程度等,皆是合同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3.4 组织内因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涉及的参与组织多,其良好的合作基础和强烈的沟通意愿能有效促进多方主体间的合作关系,协调合同界面冲突及解决矛盾,加强项目界面管理中的专业分工和动态管理;通过推行信息、资源、人才等的综合集成管理,整合参建各方的优势资源,避免工程浪费及管理效率低下现象,避免产生工程纠纷、冲突、危机及重复,提高界面管理水平。传统的设计、施工平行发包模式存在着因设计与施工脱节,造成设计变更多、管理成本高、协调工作量大等问题,设计要充分考虑施工可实施性,针对施工特点开展精度设计,控制造价、整合资源,消除及减少不必要的工程变更。

3.5 管理内因

城市轨道交通合同界面复杂,涉及专业技术接口多,需在项目功能设计与对接方面,做到项目科研、规划、设计、施工、设备采购安装、试运营等功能界面集成;而在各组织职能定义及设计中,做到制度、组织配备等衔接的界面集成,才能实现轨道交通合同界面的有效管理。设计交叉的协调会减少“跨专业实体界面冲突”风险事件的发生,主要包括不同专业间的工程实体位置碰撞、预留尺寸不符合要求、专业技术不配套等,减少这类风险事件发生的源头在于设计,完善设计总体规划,进行设计单位间的图纸会审,并加强设计图纸的碰撞检查,才能从根源上规避“跨专业实体界面冲突”,提高各设计单位间的协调性。

3.6 过程内因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周期长,合同管理任务艰巨,应尽量避免大量、重复、繁琐的合同管理工作,提高合同管理综合效率。工程变更是其动态建设过程中CIR的主要成因之一,会对合同的执行环境产生重要影响。轨道工程技术方案、工艺流程复杂,施工现场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多变,施工场地内空间策划不合理,施工方法、施工步骤或工序转换不恰当等易造成工人现场操作、材料储备运输及机械使用混乱,施工技术规范、质量安全标准等难以执行,导致标段划分变得不再合理及无法实施。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施工现场的综合管理等,尽可能地减少因界面处理不当而引发的工程项目风险。

4 结 语

本文综合运用扎根理论、专家访谈及现场调查,系统识别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CIR产生的20个子因子,并归纳出宏观外部环境、业主管理水平、合同文件组成、项目组织协调、专业交叉管理及动态建设过程等6类成因,基于此构建出了城市轨道交通CIR成因模型。研究有助于协调及改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CIR冲突与矛盾,进一步丰富了城市轨道交通CIR管理的相关理论,拓展了城市轨道交通合同界面管理的研究内容,为轨道交通CIR管理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通过梳理城市轨道交通CIR成因之间的内在作用关系,推演出了合同文件组成、项目组织协调、专业交叉管理及动态建设过程对CIR具有直接影响作用,合同文件组成、项目组织协调、专业交叉管理在多个成因间具有中介影响作用,而宏观外部环境与业主管理水平对合同文件组成、项目组织协调、专业交叉管理及动态建设过程与轨道交通工程CIR间具有调节影响作用。

全文侧重于通过定性研究构建理论,仅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CIR成因进行了基础理论分析,缺乏定量计算支撑验证,且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CIR衍生的内在作用关系及机理未进行科学数理论证,后续可基于复杂因果理论,系统挖掘城市轨道交通工程CIR衍生的演化路径及内生规律,凝练出具有针对性及实施性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CIR管控对策。

 

参考文献[1] Fang C,Marle F.A simulation-based risk network model for decision support in project risk management[J].Decision Support Systems,2012(3):635-644.
[2] 戴若林.大型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界面风险管理研究[J].建筑经济,2017(12):51-53.
[3] 谢飞.基于ISM-ANP-Fuzzy的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界面风险评价研究[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8.
[4] 唐飞凤.地铁地下车站土建工程委托监理合同风险分析与防范[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9(8):79-81.
[5] 曹菲菲.“三方代建”模式下代建方的界面风险分析与防范[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0-23.
[6] 刘静,成虎,谢磊.基于CICS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界面管理及风险研究[J].施工技术,2009(3):86-88.
[7] 郭琦.水电工程EPC项目接口管理的灰色聚类评价模型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2(4):109-112+209.
[8] 朱启超,陈英武,匡兴华.复杂项目界面风险管理模型研究[J].科研管理,2005(6):151-158.
[9] 柯洪,杜绍玲.建设项目实施阶段业主方合同界面管理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12.
[10] Shokri S,Ahn S,Lee S,et al.Current status of interface management in construction:Drivers and effects of systematic interface management[J].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15(2).
[11] 陈寿星.CAP1400示范工程核岛施工合同风险因素及对策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3):147-149.
Research on Risk Causes of Contract Interface about Urban Rail Transit Engineering Based on Grounded Theory
ZHAO Na KONG Qiuhong QIU Qi
(Schoo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the Catastrophic 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 of Road & Traffic Safety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Abstract: This paper selects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of grounded theory,extracting the causes of contract interface risk(CIR)in urban rail transit engineering mainly come from the 19 sub-factors of 6 categories,containing the macro external environment,the management level of owners,the composition of contract documents,the coordination of project organization,the professional cross management and the dynamic construction process,an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irect,intermediary and regulatory effects between each cause and CIR,constructs the CIR genetic framework model of urban rail transit engineering,reveals the causes of CIR,aims 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reference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the CIR management of government,owners and participants.
Keywords: urban rail transit; contract interface risk(CIR); genetic extraction; framework model
780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