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空间环境中的人性化设计

作者:丘琳 曹锋
单位: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丘琳 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技术总监,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高级工程师。代表作品: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医院、钦州中马工业园医院、镇江中心血站等。; 曹锋 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精筑技术设计研究院精筑创作所所长, 高级工程师。代表作品: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医院、钦州中马工业园医院、湖州金诚国际医院。

 

与医学和医疗技术的发展相呼应, 医院建筑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回顾我国医院建筑的历史, 从最早的教会医院到近代分散式平面布局的医院, 医院建筑逐渐向集中、高效发展。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医疗环境的重视, 以及医疗技术、医疗设备和信息化的高速发展, 医院建筑正向生态型、智能型转变。首先, 医院建筑应满足医疗的流程要求, 空间尺度和功能流线都随着医疗技术的更新而改变;其次, 医院内外的空间环境逐渐改善;另外, 医疗服务体系的变革与服务网络的建设, 也从不同层面影响了医院建筑形态。

在构建大医疗产业的今天, 无论新建项目还是改扩建项目都应更加关注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感受, 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以人为核心创造绿色生态的医院建筑空间。医院建筑要表达的关怀和尊重, 不仅针对患者及其家属, 也包括医护人员、护工、后勤工作人员等, 体现在建筑设计的方方面面。

1绿色中庭设计

良好的空间不仅可以为医护人员创造愉悦舒适的工作环境, 提高工作效率, 还可以缓解患者就诊的紧张和低落情绪, 有利于治疗和康复。在不断扩大的建筑规模中, 建筑多采用大进深的平面布局来缩短动线, 导致体量集中而巨大, 采光和通风效果不佳。因此现代医院建筑中, 绿化中庭成为提供阳光、空气和绿色的主要空间。根据不同使用功能可将绿色庭院设置为不同的空间性格:为患者服务的门诊中庭, 以观赏为主, 缓解挂号、候诊的焦躁心理;为住院服务的中庭需更多考虑患者间的互动, 成为患者休闲、活动、交往的场所, 使其能放松心情, 积极乐观地配合治疗和康复;医护工作区的庭院则更多地需要为医护人员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空间, 有利于缓解工作压力, 提高工作效率。

绿色和阳光同样适用于手术室的设计, 结合有采光的清洁通道, 可在手术室一侧设置通透的固定窗, 为紧张压抑的手术空间营造舒适自然的工作氛围, 舒缓患者的心情, 缓解医护人员的压力。

1 新加坡诺维纳健康城私人门诊中心中庭

1 新加坡诺维纳健康城私人门诊中心中庭   下载原图

 

2 新加坡中央医院庭院

2 新加坡中央医院庭院   下载原图

 

3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候诊区

3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候诊区   下载原图

 

4 新加坡中央医院候诊区

4 新加坡中央医院候诊区   下载原图

 

2隐私设计

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尊严很大程度体现在医院场所中的隐私设计上, 医护人员需要有相对独立的休息空间, 工作之余可以适当调整;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更需要有隐私的保护, 如产妇生产需要有独立的通道以回避其他产妇家属的视线;检验体液样本通过卫生间的独立通道进入检验科, 避免携带样品的尴尬;有些患者使用卫生间需协助, 这就需要足够的空间以满足患者的护理要求, 避免视线干扰。

3等候空间

焦急等待手术的患者家属需要有温馨安静的等候区, 可以随时了解患者的手术进程;丧失亲人的患者家属需要一个可以得到心灵慰藉的空间, 医院建筑设计应该提供适合的场所以满足这些特殊的需求。

4候诊空间

候诊空间作为患者等待就诊的空间, 需要患者与陌生人短暂共处。据统计, 患者候诊的时间占看病总时间的2/3以上, 因此候诊空间应有足够的面积和良好的环境。根据观察, 当人流较少时, 患者常常与陌生人之间间隔一个位置就坐等候, 体现出陌生人之间的一种礼节性的避让或本能的戒备。通常患者就医常常由1~2名家属陪同, 因此候诊座椅以3个座位为一组比较适合, 且每组之间需要有一定间隔, 同时座椅前后排距离应能够满足人的站立通行。候诊的患者和家属常常有期待、不安、急切的心理, 因此候诊空间应明亮、不拥挤、色彩温暖, 辅助以装饰性的家具、小品和电视, 打发等待的寂寞, 缓解不安的心情。同时, 候诊空间应有清晰明确的叫号提示, 使患者不用担心错过就诊时间。

根据各科室治疗病种的不同, 候诊空间的个性也应各有不同, 例如:普内、普外等大科室适合开敞的候诊空间;妇科、皮肤科、精神科等则需要安静、私密、相对封闭的空间;儿科候诊需考虑安全、活泼等要素;而心脑血管科、骨科则因老年人及行动不便的患者较多, 候诊空间应安静, 且考虑留有较多的轮椅通行空间;检验、手术、影像等因等候时间较长, 应有足够的采光和叫号设备, 以缓解等候的焦躁心情。候诊空间与交通空间应相对分隔, 避免候诊患者受到人员流动的干扰, 产生不安定、焦躁的感觉。

5门诊空间

门诊室是患者和医生接触最为频繁的空间, 门诊医生每天接待患者数量众多, 工作压力较大, 需要考虑为医生提供一个适宜的办公空间。医生与患者的问诊关系包括几个过程:陌生阶段, 医生询问患者的状况, 患者回答并描述自身的病情和感受;检查询证阶段, 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观察、把脉或触摸检查;交流阶段,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解释和叮嘱, 患者也会向医生进行询问。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处于社交和个人距离之间, 医生为了观察患者需要进行较近距离的问诊, 常常会接近到个人距离, 使患者感到医生的关切和重视, 并对医生产生信任;而医生方面, 也可以在问诊之外与患者保持正常的社交距离, 有利于保持彼此的访谈关系。

门诊空间的采光和通风也是改善空间环境的措施之一, 明亮的空间、四季变化的景象, 都对人的心理有积极乐观的暗示作用, 可以缓解医护人员长时间、高强度工作造成的疲劳和压力, 也可以让患者感觉舒适、安心。

6病房

病房作为医院的另一种重要空间, 是患者短时间治疗、康复的空间, 患者在此需要与其他陌生患者、医护人员短时间生活在一个空间内。病房每天基本重复着固定的程序, 从早晨的打扫卫生、送餐、送药, 到护士巡查、医生查房, 随后病人常规检查、输液等一系列活动, 需要护士和患者都有一个合适的空间尺度。对于患者而言, 病床四周450~1 200mm的范围界定为私人空间, 陌生人的进入会给患者带来不愉悦的体验;同时, 查房、换药、护理操作也需要适当的空间。根据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常规病房中平行的两床净距不应小于800mm, 靠墙病床床沿与墙面的净距不应小于600mm, 单排病床通道净距不应小于1 100mm, 双排病床床端通道不应小于1 400mm。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发现, 由于不同病种的治疗、护理方式不同, 病房的空间使用要求会有所不同, 例如心血管科的病房, 心脏病患者的特点是病情来得快, 需要及时救护, 因此应当在病床两侧预留450~600mm作为常用监护设备的摆放空间, 也便于护士安装和观察。骨科病人因活动不便, 常常需要轮椅、拐杖等器械辅助, 卧床患者需要护理人员协助翻身、大小便等, 手术后病人还需要换床, 因此每个床位的空间需要适当放大以满足使用要求, 病床一侧需留有1 200mm的空间。对于需要推床进出的病房, 床端通道的净宽为1 200mm以上为宜。

7电梯设计

病房电梯也是各医院都存在的难点问题, 如拥挤不堪、等候时间很长, 不仅病患家属埋怨, 也会耽误患者检查、诊治和手术。电梯应尽量成双布置, 以提高运行效率, 且不同功能的电梯及其候梯空间宜分别设置, 尤其是医护和病患使用的电梯应该与访客电梯严格分开, 并设置手术专用电梯, 使医护人员和患者能够快速抵达目的地。电梯厅应有清晰明确的标识指示系统, 避免错乘而造成不必要的拥堵和时间浪费。

8 新加坡黄廷芳医院电梯厅

8 新加坡黄廷芳医院电梯厅   下载原图

 

9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电梯扶手细部

9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电梯扶手细部   下载原图

 

5 诊室空间尺度示意

5 诊室空间尺度示意   下载原图

 

6 心血管病房空间尺度示意

6 心血管病房空间尺度示意   下载原图

 

7 骨科病房空间尺度示意

7 骨科病房空间尺度示意   下载原图

 

1 0 新加坡黄廷芳医院门斗轮椅存放空间

1 0 新加坡黄廷芳医院门斗轮椅存放空间   下载原图

 

1 1 新加坡黄廷芳医院商务区

1 1 新加坡黄廷芳医院商务区   下载原图

 

1 2 新加坡黄廷芳医院急诊门厅

1 2 新加坡黄廷芳医院急诊门厅   下载原图

 

电梯轿厢内部的细节设计也应充分为患者考虑。电梯需做无障碍设计, 电梯扶手的细节处理应不影响轿厢内的使用空间, 最大化地提高空间的使用效率;医用电梯需考虑卧床患者的感受和随床设备的出入, 应适当加大轿厢宽度, 顶部照明应柔和, 避免给仰卧患者带来不舒适的感觉;按钮位置应考虑人员较多时方便使用, 按钮的设置选用可双击取消、误按后可解除以提高效率。

8轮椅放置

很多老人和行动不便的患者进入医院需要轮椅辅助, 建筑设计应在轮椅使用率高的区域设置存放空间, 如门诊大厅入口处、急救急诊门厅、骨科门诊及住院部、老年人较多的心血管科、外科等区域, 并考虑多点布置, 可随处借用及归还。儿科门诊、病房区域建议放置童车。

9结语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 现代医院建筑向高密度、大规模、智能化方向发展。医疗建筑的空间环境, 大到整体空间、小到病房诊室, 都需要适应患者及医护人员的需求。建筑设计师应立足于以患者为中心, 理解、尊重、关爱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诉求, 用心设计出有尊严、有温度的人性化医院。

 

1209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