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友好型医疗设施设计——北京老年医院医疗综合楼

作者:王彦 姚红梅
单位: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作者简介:王彦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三分院建筑所副所长, 高级工程师,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伦敦大学学院巴特莱特学院访问学者,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 (在读) 。; 姚红梅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第三分院院长、医疗健康工程研究分院副院长,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普林斯顿大学访问学者,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系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国医院协会建筑系统研究分会委员, 北京市节能中心评审专家。

 

北京老年医院地处北京西北郊外, 项目为新建医疗综合楼, 位于院区南部, 由主楼和副楼两部分组成, 并以连廊相连通, 主要功能包括医技、手术、住院及科研教学用房。总建筑面积约37 000m2, 地上4层, 地下1层, 病床数为400床, 手术室为8间。

1背景

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快速老龄化的阶段, 对老年医疗设施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加。相关研究表明, 很多老年人都是由于衰老引起身体的一系列生理和病理变化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大多表现为慢性病, 往往难以区分“病”与“非病”, 因此老年医疗设施需要包含治疗、康复、护理、预防等复合性设施。同时, 与大规模的需求相比, 老年医疗设施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

当前的医学模式表现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在发展医疗技术的同时, 还要关注人的心理及社会因素, 这也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在医疗领域的复兴。作为容纳医疗活动的物质载体, 医院不仅要优先满足医疗流程、感控管理, 也需要关注活动于其中的使用者的需求, 实现医疗设施的“去特殊化”, 回归公共建筑的本质。这一发展趋势在老年化语境下尤为明显。一方面, 老年疾病谱系主要表现为慢性、长期、康复;另一方面, 老年人行为心理具有认知力下降、易敏感等特点。面向老龄社会的医疗设施设计由“效率优先”走向“效率与人文并重”, 不仅要提供高效的疾病治疗设施, 还应该为所有使用者, 包括病患、医护人员、家属、管理者营造一个良好的治疗、工作、生活环境, 从而实现“技术”与“情感”并重、从“治病”到“救人”的转变。

2项目构思

北京老年医院医疗综合楼项目以“一个温暖的家”为总体构思, 希望能提供一处设施先进、老年友好的医疗环境, 营造一个让病患、医护人员及病患家属都能感受到关怀、温暖、尊重的温馨体贴的空间。在设计中综合考量了空间的多样性和识别性需求, 区分活动空间的公共性与诊疗空间的私密性特点, 充分利用自然的阳光和空气, 在总体医疗空间布局上满足适老化的要求, 提供便捷高效的诊疗服务、完备多样的康复设施和整洁舒适的工作场所。建筑处理上更加强调细节与小尺度的把控, 将红砖材质普遍运用在室内外环境中, 避免医院给人带来的冰冷感, 同时也与现有院区建筑色彩相协调。

在设计过程中, 我们承担了设计总包的角色, 包括前期工艺策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及室内设计, 团队成员涉及到建筑师、医管专家、景观设计师、室内设计师等, 并与院方积极沟通、共同工作, 完成了医疗三级流程规划, 实现了建筑、景观、室内专业的一体化设计, 保证了整个项目设计思路和总体效果的连贯性。

2 总平面图

2 总平面图   下载原图

 

1 实景鸟瞰

1 实景鸟瞰   下载原图

 

3 建筑北入口广场

3 建筑北入口广场   下载原图

 

4 首层平面图

4 首层平面图   下载原图

 

5 二层平面图

5 二层平面图   下载原图

 

6 西侧休闲区

6 西侧休闲区   下载原图

 

7 从西北向看建筑入口

7 从西北向看建筑入口   下载原图

 

8 建筑细部

8 建筑细部   下载原图

 

9 建筑南侧群体关系

9 建筑南侧群体关系   下载原图

 

1 0 立面图

1 0 立面图   下载原图

 

3适老化设计

诊疗空间、公共空间和辅助空间是医院的主要功能空间。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医疗技术、感染控制、设备设施等对于医院空间的制约将越来越弱化, 医疗设施空间出现了与城市空间同质化的趋势, 逐渐由封闭式向开放式发展, 并融入周边环境中, 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老年医院而言, 通过公共空间及室内外空间的渗透融合及自然过渡, 有利于形成友好的诊疗环境, 建立一种相对亲切、平等的医患关系, 而开放的空间环境也更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与身心的康复。

3.1公共空间

室内外公共空间作为交往交流、康复活动的场所是设计的重点。在场地环境设计中, 充分利用医院院区良好的绿化植被条件, 并保留了场地上的高大乔木。同时, 根据老年人的活动特征及康复需求, 将室外场地划分为健身活动区、交流休闲区、安静休息区、循环步道区, 将环境设计与医疗康复相结合。在一些细节处理上也充分考虑了老年人的需求, 如将散步道设计为循环路网和可观、可接触的花坛等。

1 1 主楼与副楼之间的连廊

1 1 主楼与副楼之间的连廊   下载原图

 

在室内公共空间处理上, 以暖色调为主, 通过细腻的红砖给老人温馨、放松的感觉。每层在“规定动作”外, 都会设置一些“非正式空间”, 希望给老人提供一些交往、交流的场所。

3.2医疗中心

医疗中心是近年来国内外医院中出现的一种打破门诊、医技、手术等各部门的分割, 结合学科特色和市场需求所设立的专科中心模式。对于老年医院而言, 医疗中心具有更大的优势, 因为老年人往往会身患多种疾病, 传统的的分科室模式会导致病患一次就诊需要跨科室进行多种检查治疗, 对生理、心理都是极大的负担。而医疗中心这种“一站式”的以服务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 更适应老年患者病情复杂, 需要综合性检查、治疗的需求。此外, 针对老年人持续处于疾病的慢性过程或功能受损状态, 老年友好的医疗设施会更多地设置康复中心、照料中心等。

3.3护理单元

项目主楼的二至四层围绕中庭空间, 每层布置4个护理单元, 基本平面为双走廊布置, 中间为医辅用房, 病房设置在外侧, 因老年病患的护理工作较重, 故每个护理单元设置28床。与普通综合医院的病房不同, 考虑到老年病患的特点, 没有在病房卫生间内设置洗浴设备, 而是统一在护理单元的公共区域设置公用浴室, 病房以四人间为主。

研究表明, 长期住院治疗会对患者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如身体机能固化、疼痛感染、营养不良等, 并且老年病患一般住院周期较长, 因此一个舒适的病房环境对老年医院来说十分重要。主楼建筑体块以“十”字形布局, 与正南、正北方向约呈45°角布置, 从而使所有病房都获得了比较均等的日照条件。病房单元是六边形平面布局, 每张病床都拥有一扇直接对外的窗户, 每位老人都能够直接享受自然通风和采光, 并可远眺室外优美的自然环境。同时结合私密性的考量, 每张床间可以通过拉帘隔开, 保证互不干扰, 这些做法对于长期卧床的老年病患尤为重要。此外, 病房靠走道一侧的内隔墙也进行了斜切处理, 能够方便医护人员随时观察病房内的状况。

3.4安全设计

针对老年病患的生理机能下降, 老年友好型医疗设施特别关注安全设计, 包括无障碍入口、无障碍通道、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电梯、无障碍病室, 以及防滑的地板、扶手, 易辩识的标识、固定的家具、清晰的路径、明确的色彩导向、良好的采光等, 为老年人营造了一个便捷、安全的医疗环境。

1 2 护士站

1 2 护士站   下载原图

 

1 3 多人间

1 3 多人间   下载原图

 

1 4 单人间

1 4 单人间   下载原图

 

1 5 入口门厅透视图

1 5 入口门厅透视图   下载原图

 

1 6 护理单元平面图

1 6 护理单元平面图   下载原图

 

1 7 病房单元平面图

1 7 病房单元平面图   下载原图

 

除此之外, 医疗辅具设备的使用也能够提高医院的安全性。在本项目中, 除了气送系统、轨道小车外, 还在卒中病房单元设置了天轨系统。这是一套帮助老人日常移动的辅助设备, 老人可以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 在不同用房, 如病房、治疗室、浴室之间移动, 大大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也避免了一些由于不专业的护理而导致的身体伤害。天轨系统的安装使用涉及到轨道设置、机房布线, 以及额外的防火措施等, 在初步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了相关的空间和路由预留, 并与结构、室内、机电设计相互协调, 进行一体化设计。

病房卫生间不设置洗澡设施也是出于安全的考量, 每个护理单元设置了一个安装有专业辅助洗浴设备的公共浴室, 老人洗澡均由护理人员照护与帮助。

4结语

人文主义的设计思想贯穿了北京老年医院医疗综合楼设计的全过程, 我们希望努力实现的不仅仅是一部高效专业的“治病机器”, 更是一个关爱老人、医患和谐相处、尊重使用者体验与感受的老年友好型健康家园。

 

1107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