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数字中国会展中心结构设计
1 工程概况
福州数字中国会展中心 (图1) 位于福州市长乐区滨海新城大东湖畔,总建筑面积11.59万m2,平面尺寸124m×263m,屋顶最大高度42m,形似“数字福船”扬帆起航,是“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永久会址及“一带一路”等国际峰会、会展的举办场馆。
该工程采用了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地上、地下结构的主要信息见表1。其中,展览中心展厅及大型会议厅具有结构空间尺度大、荷载重、空间关系多变的特点,其典型层高为16m,最大无柱空间平面尺寸为68m×144.5m,且2层楼面具有举办车展的重载要求,具有较大的设计难度。结构剖面图见图2。该工程主要结构设计参数如表2所示。由于工程所在地近海,参照相关规范
2 地基基础
本场地在0~50m范围内地基土主要由填土、砂土、粉质黏土组成,土工条件较差,且为轻微液化场地。场地距离文武砂水库约100m,抗浮设防水位接近地表。综合采用“桩端+桩侧联合后注浆的大直径钻孔灌注嵌岩桩+防水板”的形式解决地基承载力、沉降及抗浮问题。桩端均嵌入强风化层内1.5D (D为桩径) ,部分抗压桩兼做抗拔桩。桩基参数见表3。
3 结构布置与整体计算
本工程地上各层平面布置如图3所示。可见8m和24m楼板对应于展厅和大会议厅区域存在大开洞,由桁架搭建出顶部大跨空间。除上述区域外,典型柱距为17, 25.5m,结构底层柱承担的轴力较大。采用钢管混凝土柱以降低框架柱轴压比,有利于增大结构延性。
本工程大空间区域结构抗侧刚度小,通过在大空间周围设置斜撑来改善刚度分布的不均匀性,控制结构扭转。结构整体指标计算结果见表4。
4 层间斜撑设计
层间斜撑采用Q235B钢材。由于楼层高度较大、斜撑较长,为避免受压整体稳定导致斜撑截面较大,设计时指定斜撑后装。
分别采用普通工字形钢支撑 (方案1) 、普通箱形钢支撑 (方案2) 和防屈曲支撑 (BRB) (方案3) 进行结构布置 (图4) ,通过结构整体计算得到各自的截面需求如表5所示。普通工字形交叉斜撑轴向刚度大,吸收地震力多,导致斜撑的承载力需求高,用钢量大。BRB (芯材采用王字形截面) 的用钢量小,且具备中大震下良好的耗能能力,因此最终选用BRB以实现结构安全和节省材料。
结构长向尺寸达263m,为防止温度应力的不利影响,一方面选用截面相对较小的BRB而非普通工字形或箱形钢支撑,另一方面将沿结构长向的斜撑仅布置于结构中部,避免端部布置长向斜撑对结构变形形成强约束。最终的斜撑布置见图5虚线框所示。
5 大跨桁架设计
概念清晰、受力合理是保证大跨结构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前提。本节对桁架布置、端跨上弦和下弦设计以及舒适度设计进行了说明。
5.1 桁架布置
综合考虑如下3个方面进行桁架布置。
(1) 考虑大跨空间平面的长宽比。以16m标高楼层为例 (图6) ,左右两侧大空间四周均匀布置框架柱,具备较好的支座条件。其中右侧大空间长宽比为2.1∶1,长向桁架无法有效分担短向桁架受力,因此短向桁架间距较密 (8.5m) ;左侧大空间长宽比为1.1∶1,具备良好的双向受力条件,在同样桁架高度的情况下,桁架间距可加大至17~25.5m。
(2) 考虑大跨空间周边支座完整性。以24m楼层为例 (图7,虽然大跨空间平面长宽比为1.33∶1,但大空间上边界柱位缺失。若仅布置水平向单向桁架,为满足建筑功能需求,需加密桁架间距至4m以下,经济性欠佳。考虑到大空间上边界恰好为建筑隔墙位置,通过设置6m高边榀大桁架作为中部桁架的可靠支承点,从而形成双向受力系统,桁架间距可增大至5.7m。
(3) 考虑大跨空间的使用需求。32m标高存在与24m标高对应的一边无柱的大跨空间,但由于建筑功能布置变化,要求除虚线所示 (图8的三道房间分隔墙外的空间净高尽可能高。设计时,去掉隔墙位置以外的其余桁架,并将桁架与框架柱相连一侧改为上承式连接 (图8,尽可能使桁架下弦受拉,避免了在桁架端部形成需设置侧向稳定支撑的负弯矩区,同时保证了结构安全性和建筑视觉效果。
5.2 桁架端部下弦设计
随着延性桁架跨度的增大,不仅反弯点处的BRB距离框架柱端部更远,而且反弯点与框架柱之间的桁架段Ld承担着反弯点处更大的竖向荷载Fv,使桁架端部下弦对框架柱的水平作用力Fh显著增大。若桁架跨度从文献
本项目提出一种新型延性桁架,将桁架下弦BRB的安装位置由反弯点处移动到端跨,以降低框架柱的受力需求。图9为改进前后的延性桁架 (局部) 受力示意图。在各受力阶段,新型延性桁架的受力特点如下:1) BRB安装前,在恒载作用下桁架下弦对框架柱不产生水平力。2) BRB安装后,仅新增的活载和地震荷载通过桁架下弦对框架柱产生水平力。在正常使用工况下,桁架端部下弦BRB保持弹性,对提高楼盖刚度,改善楼盖舒适度有利。3) 在中、大震作用下,桁架下弦对框架柱产生的水平力可控 (由BRB极限承载力决定) ,从根本上保证了框架柱的安全。
以16m标高典型的68m跨度桁架为例进行试算,如图10所示,新型延性桁架端部下弦对框架柱产生的水平力比改进前降低了86% (18 672-2 698) /18 672=86%) ,达到了预期效果。现场安装的桁架端部下弦BRB如图11所示。
5.3 桁架端部上弦设计
采用上述改进方案后,在BRB安装前,楼盖恒载由上承式桁架承担,桁架端部上弦由局部弯矩产生的应力较大 (表6) ,需采用合适的方式减小端部上弦杆局部弯矩并提高其截面承载能力。
表6展示了3种不同截面形式的桁架端部上弦的内力构成。其中,3类截面的截面面积相近但惯性矩有较大差别。可见,虽然瘦高工字形截面的抵抗矩比矮胖工字形大约37%,但由于前者抗弯刚度较大导致吸收的弯矩较多,总应力比反而比后者高出11%。王字形截面的中横板对抗弯刚度贡献不大,不会造成弯矩的显著增大,同时又能分担轴力作用,使其板厚比同高度工字形截面可减薄约26%。
表6中的矮胖工字形或王字形截面的板件厚度均超过了40mm,需对钢板提出Z向性能要求并采取防层状撕裂的连接构造。参考规范
5.4 舒适度设计
采用SAP2000软件对16, 24m标高大跨桁架区域进行舒适度分析,利用Rainer
根据不同部位楼盖自振特性的不同,选用3类TMD (表8) 布置在各区域振幅最大部位 (图13) ,总计布置152台TMD。
通过扫频分析得到加TMD后的楼盖振动加速度最大值为0.07m/s2 (表7) ,减振率达69%~80%,显示出良好的减振效果。
6 曲面幕墙设计
建筑主入口上方布置有4层曲面玻璃幕墙,呈现凹凸相间的波浪效果 (图14) 。幕墙宽34m、高16m,要求从视觉上弱化结构构件以实现视野通透。
在各层波浪分隔处布置3道由薄片状箱形构件 (宽×高≤600×340) 构成的鱼腹式水平桁架 (图15) ,以将水平荷载传递至两侧框架柱;在桁架中部布置8对钢拉杆,每对拉杆位于水平桁架两侧,以将竖向荷载传递至屋面结构。
水平桁架跨高比超过1/1 000,需慎重确定拉杆拉力数值,以满足水平桁架受力和找形的要求。拉杆张拉施工分如下两个阶段:1) 水平桁架就位后进行张拉,以控制结构竖向位移为目标,满足吊装和安装的要求;2) 以结构最终成型为目标,在结构和幕墙自重及预拉力作用下,拉杆达到目标拉力。
利用MIDAS Gen计算软件进行张拉施工模拟 (图16) ,采用倒拆法确定每根拉杆分段张拉时的拉力值。计算工况为:终态—卸载幕墙自重—卸载二级张拉力—卸载一级张拉力。张拉计算时,注意控制幕墙安装前的结构挠度小于1/300,以满足幕墙玻璃逐步安装的要求。
为保证曲面幕墙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对每根拉杆进行了健康监测,当监测拉力达到设计拉力的70%,80%,90%时进行多级预警,提示施工方或运维方采取相应的检查或处理措施。完工后的曲面幕墙效果如图17所示。
7 结语
福州数字中国会展中心具有结构空间尺度大、荷载重、空间关系多变的特点。为满足结构整体受力需求,对层间斜撑截面形状、布置位置进行了讨论;为满足大跨空间的设计需求,对桁架布置形式、桁架端部上弦截面形状和桁架端部下弦BRB布置位置进行了比选,并通过添加TMD保证了大跨楼盖的舒适度;通过对结构体系的特殊设计,使曲面幕墙达到了通透的视觉效果。最终实现了结构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的整体提升。
[2]姜文伟,赵雪莲,包联进,等.世博博物馆主体结构设计[J].建筑钢结构进展,2017, 19 (5) :22-29.
[3] 包联进,黄永强,高双喜,等.世博博物馆新建工程减震设计[C]//第六届结构工程新进展会议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4]黄永强,包联进,施维.一种延性桁架抗弯框架:ZL2014 2 0659578.3[P].2016-09-27.
[5]钢结构焊接规范:GB 50661-2011[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6] RAINER J H.Vibrations in structures induced by man and machine[J].Canadian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1988, 15 (6) :1086-1087.
[7]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