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仓的自然与人文生态性研究——以贵州苗侗聚落为例
摘要:在贵州传统苗侗村寨中,由于地形与气候的影响,建筑的形式多为干阑式。聚落的布局也大多顺应地形,依山面水。而由于农耕文化的影响,聚落中会出现较为独特的粮仓建筑群,它们因防火需求集中布置在浅水池上。此外,粮仓建筑群的出现与延续至今也和贵州苗侗聚落的数千年的传统稻作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位于聚落中心的粮仓建筑群联系到这些民族对于聚落中寨心即公共活动空间的重视,我们也可以看出粮仓对于一个聚落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干阑粮仓苗侗聚落自然生态人文生态
尊敬的用户,本篇文章需要2元,点击支付交费后阅读
限时优惠福利:领取VIP会员
全年期刊、VIP视频免费!
全年期刊、VIP视频免费!
参考文献[1] 张欣.苗族吊脚楼传统营造技艺[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2] 刘先觉.生态建筑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 王育林.现代建筑运动的地域性拓展[D].天津:天津大学,2005.
[4] 伯纳德·鲁道夫斯基.没有建筑师的建筑:简明非正统建筑导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
[5] 爱必达.黔南略识(卷一)[M].北京:古籍出版社,1847.
[6] 罗德启.贵州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7] 杨昌鸣.侗寨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2] 刘先觉.生态建筑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 王育林.现代建筑运动的地域性拓展[D].天津:天津大学,2005.
[4] 伯纳德·鲁道夫斯基.没有建筑师的建筑:简明非正统建筑导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
[5] 爱必达.黔南略识(卷一)[M].北京:古籍出版社,1847.
[6] 罗德启.贵州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7] 杨昌鸣.侗寨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995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