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协作、步行友好的公共空间——琶洲西区小街密网街道一体化设计管控实践

作者:吕颖仪
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通过整理街道空间发展历程、国内小街密网街道设计早期实践与研究概况,阐述关于小街密网理念下,高品质一体化设计的街道空间的必要性。以琶洲西区城市设计项目的 2个街道空间的阶段设计管控进展为例,简述在琶洲西区地区城市总设计师制度下,探索突破行业壁垒、模糊红线概念的多专业、全要素、高品质街道空间设计管控经验。
关键词:小街密网街道空间一体化设计管控高效协作步行友好紧凑城市琶洲西区
作者简介:吕颖仪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师。
尊敬的用户,本篇文章需要2元,点击支付交费后阅读
参考文献[1] 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城市并非树形[J].严小婴,译.建筑师,1986(2):207-224.

[2] 陈媛媛,程宇光.滨海新区于家堡金融区规划设计与实施跟踪[J].城市,2013(6):6-40.

[3] 邵勇,王学勇,李娟,等.完整街道理念下的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J].城市交通,2015,13(1):25-33.

[4] 杨保军.关于开放街区的讨论[J].城市规划,2016,40(12):113-117.

[5] 薛文飞,朱晓玲.城市设计全过程管理的若干思考——以上海为例[J].上海城市规划,2016(2):72-76.

[6] 崔愷.城市设计的维度和视角[J].建筑学报,2018(4):4-7.

[7] 洪亮平.城市设计历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8] 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深圳市中心区22、23-1街坊城市设计及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9] 克利夫·芒福汀.绿色尺度[M].高文艳,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10] 张京祥.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11] 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M].尹培桐,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12] 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金衡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

[13] 罗杰·特兰西克.寻找失落空间-城市设计的理论[M].朱子瑜,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14] 阿兰·B·雅各布斯.伟大的街道[M].王又佳,金秋野,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15] 斯蒂芬·马歇尔.街道与形态[M].苑思楠,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16] 广州市规划局.珠江新城规划检讨[R].广州:广州市规划局,2002.

[17] SOM.天津于家堡金融区起步区城市设计导则[R].天津,2008.

[18] 庄文杰.小街区密路网下街道空间一体化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20.

[19] Lynch K. The image of the city[M]. Cambridge:M.I.T.Press, 1960.

[20] Britain G. Traffic in towns[M]. London:Her Majesty's Stationery Office, 1963.

[21] Sitte C. City Planning according to artistic principles[M].New York:Random House, 1965.

[22] Rapoport A. Human aspects of urban form:Towards a man-environment approach to urban form and design[M].Oxford:Pergamon Press, 1977.

[23] Krier R. Urban space=Stadtraum[M]. New York:Rizzoli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 1979.

[24] Appleyard D, Jacobs A. Toward an urban design manifesto[J]. Journal of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1987, 53(1):112-120.

[25] 赵新.城市街道空间协同规划体系与管控机制探索[J].城市交通,2019(5).
1008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