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城市街道空间价值重塑实践与思考——以乌鲁木齐水磨沟区为例
摘要:以乌鲁木齐水磨沟区城市街道靓化工程项目为依托,从城市更新的系统化方法出发,以人本需求重塑街道价值本源,积极重塑和复兴街道的空间价值,实现城市整体空间价值的提升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同时,尝试探索“因时、因地”的在地性城市更新思路,在传统街道亮化工作基础上,深刻剖析当地地域特征以及气候、交通、文化性等诸多空间场所限制问题,从精细化设计和精准化实施两方面综合统筹环境、社会、经济等多重价值需求,优化街道空间权益的再分配,以期促进城市民生改善、品质提升以及魅力彰显。
关键词:寒地城市街道空间系统化提升精准化设计
尊敬的用户,本篇文章需要2元,点击支付交费后阅读
限时优惠福利:领取VIP会员
全年期刊、VIP视频免费!
全年期刊、VIP视频免费!
参考文献[1] 扬·盖尔.人性化的城市[M].欧阳文,徐哲文,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 梅洪元.寒地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3] 梅洪元,代阳.回应气候的寒地城市街道绿色设计[J].建筑学报,2012(12).
[4] 代阳,梅洪元.寒地城市街道街面设计的人本回归[J].城市建筑,2013(11).
[5] 孙学伟.地域文化理念下的乌鲁木齐公交站设计[J].工业设计,2017(6).
[2] 梅洪元.寒地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3] 梅洪元,代阳.回应气候的寒地城市街道绿色设计[J].建筑学报,2012(12).
[4] 代阳,梅洪元.寒地城市街道街面设计的人本回归[J].城市建筑,2013(11).
[5] 孙学伟.地域文化理念下的乌鲁木齐公交站设计[J].工业设计,2017(6).
958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