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紧凑的城市空间立体化设计——广州琶洲西区实践
摘要:当前城市更新中的土地资源约束日益凸显,从外延拓展走向内涵提升、从粗放走向精细的城市发展模式成为一种必然。通过回顾城市空间立体化的相关研究,以广州琶洲西区城市设计为例,从土地利用、综合交通、公共空间和绿化空间四个维度进行剖析,指出集约紧凑的城市空间立体化发展模式是以营造弹性和地方特色空间体系为目的,采用城市设计手段与精明开发模式解决土地资源紧缺与城市发展需求矛盾的过程。案例聚焦空间立体化的城市设计方法,阐释集约紧凑的空间立体化模式,最终为高强度地区的城市设计实践提供经验借鉴与技术参考。
关键词:城市空间立体化紧凑城市城市设计琶洲西区
尊敬的用户,本篇文章需要2元,点击支付交费后阅读
限时优惠福利:领取VIP会员
全年期刊、VIP视频免费!
全年期刊、VIP视频免费!
参考文献[1] 李琳.“紧凑”与“集约”的并置比较——再探中国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新思路[J].城市规划,2006(10):19-24.
[2] 罗平,罗婷文.土地管理三维思维——土地立体化利用管理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3] 杨青娟,罗克乾,沈中伟.紧凑城市立体化发展机制研究[J].新建筑,2020(6):5-10.
[4] 凌晓红.紧凑城市:香港高密度城市空间发展策略解析[J].规划师,2014,30(12):100-105.
[5] 谢尔顿·G,卡拉奇威茨·J,柯万·T.香港造城记——从垂直之城到立体之城[M].胡大平,吴静,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110-130.
[6] 王桢栋.城市综合体的协同效应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10-14.
[7] 邹颖,寒梅.在梦想中探索人类未来的家园——评MVRDV的新书《KM3》[J].建筑师,2007,(5):61-66,25.
[8] 朱亦民.史密森夫妇的建筑思想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9.
[9] 胥一波,斯坦法诺·博埃里.从“垂直森林”到“森林之城”一个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城市现象[J].时代建筑,2016(6):66-71.
[10] 董贺轩.立体城市:空间营建理论与实践[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7.
[11] 高琦,白云.城市立体化实施策略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5,11(5):1089-1093.
[12] 琶洲西区城市设计及控规优化联合设计团队.广州市琶洲西区城市设计及控规优化[R].广州:广州市政府. 2016
[13] 张昌娟,金广君.论紧凑城市概念下城市设计的作为[J].国际城市规划,2009,24(6):108-117.
[14] 黄莹.城市重点地区建筑公共开放空间的设计管控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20.
[2] 罗平,罗婷文.土地管理三维思维——土地立体化利用管理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3] 杨青娟,罗克乾,沈中伟.紧凑城市立体化发展机制研究[J].新建筑,2020(6):5-10.
[4] 凌晓红.紧凑城市:香港高密度城市空间发展策略解析[J].规划师,2014,30(12):100-105.
[5] 谢尔顿·G,卡拉奇威茨·J,柯万·T.香港造城记——从垂直之城到立体之城[M].胡大平,吴静,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110-130.
[6] 王桢栋.城市综合体的协同效应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10-14.
[7] 邹颖,寒梅.在梦想中探索人类未来的家园——评MVRDV的新书《KM3》[J].建筑师,2007,(5):61-66,25.
[8] 朱亦民.史密森夫妇的建筑思想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9.
[9] 胥一波,斯坦法诺·博埃里.从“垂直森林”到“森林之城”一个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城市现象[J].时代建筑,2016(6):66-71.
[10] 董贺轩.立体城市:空间营建理论与实践[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7.
[11] 高琦,白云.城市立体化实施策略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5,11(5):1089-1093.
[12] 琶洲西区城市设计及控规优化联合设计团队.广州市琶洲西区城市设计及控规优化[R].广州:广州市政府. 2016
[13] 张昌娟,金广君.论紧凑城市概念下城市设计的作为[J].国际城市规划,2009,24(6):108-117.
[14] 黄莹.城市重点地区建筑公共开放空间的设计管控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20.
979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