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所意识与纪念性表达——绵阳博物馆新馆设计

作者:钟鹏 吴宇轩
单位: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绵阳博物馆新馆是5·12汶川大地震灾后异地重建项目,位于绵阳市城东富乐山北坡芙蓉溪畔,建设用地为一片次生林山坡。设计希望通过建筑与地形交互的设计方式,传达尊重自然的设计态度,并以此探讨文化建筑的纪念性表达。
关键词:绵阳博物馆灾后重建山地建筑纪念性
尊敬的用户,本篇文章需要2元,点击支付交费后阅读
参考文献[1] 肯尼斯·弗兰姆普敦.建构文化研究——论19世纪和20世纪建筑中的建造诗学[M].王骏阳,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 丹尼尔·李布斯金.破土:生活与建筑的冒险[M].吴家恒,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 吴中平.都市语境中的建筑纪念性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6.
980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