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句法的大学校园空间结构研究——以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为例

作者:曹羽
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
摘要:以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为研究载体,引入空间句法作为研究手段,深入分析其空间结构,并与初始规划进行对比,探索校园空间从图纸阶段到实际落成阶段的演化过程,以期为大学校园规划设计提供一种可参考的分析思路和研究方法。
关键词:大学校园空间结构空间句法
尊敬的用户,本篇文章需要2元,点击支付交费后阅读
参考文献[1] 段进,比尔·希列尔.空间研究3:空间句法与城市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2] 比尔·希利尔.空间是机器一一建筑组构理论[M].杨滔,张佶,王晓京,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 兰俊.校园总体景观设计导则初探——以《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园总体景观设计导则》为例[J].建筑技艺,2020(1):80-85.

[4] 崔彤,王一钧.模件化思维下“科学共同体”的场所建构[J].建筑技艺,2019(5):58-63.

[5] 张愚.基于可见性的空间及其构形分析[D].南京:东南大学,2004.
976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