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老旧小区无障碍因子探析

作者:于世旺 何琴琴 李颖婷 谢佳鑫
单位:三江学院
摘要: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 老年人身心健康得到全社会关注。老年人大多居住于老旧小区, 环境设施的无障碍性不足影响了老年人正常生活。本研究在调研南京市若干老旧小区的基础上, 对居住其内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访谈, 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总结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相关无障碍因子。
关键词:老龄化社会 老旧小区 居住环境 无障碍因子
作者简介:于世旺, 三江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工程管理系副主任, 讲师; 何琴琴, 三江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本科在读; 李颖婷, 三江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本科在读; 谢佳鑫, 三江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本科在读;
基金: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城市现代化背景下老旧小区物业设施管理与老年人生活质量关系研究 (2017SJB0513);

 

随着经济崛起, 良好的社会条件极大丰富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为老年人健康长寿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和安全的环境。据统计, 2010年我国人均寿命从建国时的40多岁已延长至74.83岁, 然而, 老年人因身体机能下降、活动不便、无法自理等原因, 生活质量相对其他社会群体较差。我国于1999年步入老龄化社会, 城市老年人大多居住于老旧小区, 小区的设施管理状况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起居及身心健康。本文重点研究城市老旧小区居住环境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

1 文献综述

1.1 生理健康

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随年龄增长逐渐削弱。学者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发现老年人的健康状态普遍不佳, 视听能力下降、下肢行动力衰退、记忆力下降是老年人常被困扰的问题。生理健康的好坏对老年人其他方面也会产生正向或负向的影响, 如主观幸福感、社区服务需求等。老年人的生理健康客观反映了老年人的生理状况, 一定程度上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生理健康是维系老年人良好晚年生活的必要条件。

1.2 心理健康

在老龄化背景下, 随着空巢老人数量增加, 在子女探视时间和频次不足的情况下, 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居家养老需正视的问题之一。老年人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有躯体性障碍、抑郁、焦虑。常见且危害最大的老年精神疾病是抑郁症, 抑郁被认为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理疾病, 严重者可导致老年人自杀。老年人经常参与体育锻炼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 对心理健康也大有裨益。瑞典一项针对老年人的研究发现, 参与体育锻炼频次越多, 生活状态越好。我国学者研究发现参加集体锻炼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程度高于单独锻炼的老年人。良好的生活方式及积极乐观的情绪对提升老年人的健康自评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帮助很大。保障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需重点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1.3 小区物业设施

早在1930年, 瑞典和丹麦已为残疾人建设无障碍设施, 1944年, 英国也发表《适应于老年人需要的小住宅》的必要性报告, 关注老年人的住宅环境。我国无障碍设计起步较晚且主要面向残疾人。2007年《关于开展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工作的通知》正式发布, 涉及100多个城市, 明确要求成立无障碍建设领导小组。2012年GB50763-2012《无障碍设计规范》由住建部正式颁布。无障碍设计不仅满足了残疾人的生活习惯, 同样也给老年人生活带来极大便利, 对保障老年人身心健康有积极意义, 如在居民楼设置专用坡道、坡道扶手可给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和残疾人带来极大便利。部分学者从老年人生理状况研究分析, 老年人的居住环境需满足无障碍设计, 身体机能下降给老年人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无障碍设计能有效服务老年人、给老年人生活带来便利、减轻外部环境给老年人带来的损伤。

老旧小区因物业设施陈旧、缺乏维修等, 居住其内的老年人日常生活面临很多问题, 研究表明影响老年人生活的主要环境要素包括照明、通风、温度、噪声、安保等。照明能使老年人看清周围环境以防摔倒, 在管理人体的生理及心理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可改善睡眠紊乱等。此外, 其对失智老年人的治疗还有辅助作用, 长时间科学照明有利于稳定患者日常作息时间规律。小区内的标识具有导向作用, 能引导人们在小区公共活动空间内进行活动, 一定程度上方便老年人出行, 便于走亲访友, 给生活带来便利。指示标志通过特定的图形、文字等来表达抽象事物, 最大特点是易被人识别理解。合理的空间分布和指示标志有助于老年人找到方向, 降低迷路及四处徘徊的风险, 合理的环境方向指示对具有行走障碍、脆弱、需辅助的老年人极其重要。LaPlante及其团队研究发现18%的65~74岁老年人及23.5%的75岁及以上老年人需使用一些专用功能部件, 如坡道或扶手。安全扶手可帮助腿脚不灵便的老年人行走时支撑身体, 座椅可供老年人休息且便于老年人相互交流。

2 问卷调研

在南京雨花台区、江宁区选取6个小区, 以居住其内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设计调查问卷。在雨花台区选取2005年竣工交付的春江新城、2007年竣工交付的升景坊小区、2005年竣工交付的韩府坊小区等10年以上的多层老旧小区, 此外还有位于南京南站附近的经济适用房景明佳园, 景明佳园由4期组成, 交付跨度从1998年到2008年, 包括多层、小高层住宅;在江宁区, 选取位于银杏湖大道的希泉新寓和东善桥东虹街的东虹花苑西苑等。

为确保问卷结果可信, 被调查对象为年龄不小于60岁且居住年限不少于1年, 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交流能力和行动能力的老年人。问卷内容包括背景信息、身心健康、设施管理3部分。身心健康是基于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问卷中的生理及心理健康, 参考国外相关学者的研究;设施管理是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编制的。调研前先对调查者进行相关培训, 确保其熟悉被调查对象的特点及交流沟通方式, 确保问卷访谈过程符合规范。本次研究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 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访谈对象的一般资料描述性统计

本次研究共收集142份问卷, 其中有效问卷136份, 有效率95.8%。所有访谈对象中, 男性占45.8%, 女性占54.2%。22.9%的老年人年龄在55~60岁, 39.8%的老年人年龄在61~69岁, 37.3%的老年人年龄在70岁及以上。居住年限方面, 3.6%的老年人居住时间仅3~5年, 14.5%的老年人居住时间达到5~10年, 81.9%的老年人居住时间超过10年;在教育水平方面, 78.3%的老年人是小学及以下学历, 13.3%的老年人是初中学历, 6%的老年人是高中学历, 2.4%的老年人有本科或专科学历。

3.2 回归分析

研究生活质量影响因素时, 将无障碍设施管理因子、心理健康作为自变量, 生理健康作为因变量, 逐步回归后发现, 影响生理健康的因子包括指示标志、安全扶手、座椅和心理健康, 回归方程为:Q1=2.683+0.271F1+0.218F2-0.082F3+0.275Q2, R2为26.3%, 方程拟合效果较好;影响心理健康的因子包括楼宇无障碍、道路无障碍、防滑措施、照明和生理健康, 回归方程为Q2=-0.724+0.136F4+0.122F5+0.097F6+0.174F7+0.451Q1, R2为43.8%, 方程拟合效果较好, 有较好的解释力, 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两个方程的结果显示VIF值 (方差膨胀因子) 均小于2, 说明入选变量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4 结语

老年人多四肢无力、行走不稳, 部分老年人肢体残疾, 无法独立安全行走, 需依靠扶手支撑身体才能保障安全。走访南京各老旧小区发现, 小区内配备老年人专用扶手的很少, 且已配备的扶手均已老化, 无论高度还是数量均无法满足老年人日常活动。安全扶手缺失或设置不当使身体状况不佳的老年人不敢出门或即便出门也无扶手可用, 易受伤、受累, 长此以往老年人会因缺乏有效锻炼而使健康程度逐年降低。

随着国民经济增长, 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老年人亦如此, 无论室内还是户外, 都应配置座椅, 在追求舒适度前提下, 提高其对座椅的满意度。座椅可使老年人身心疲惫时舒缓心情、放松身体, 也可使老年人一起聊天放松心情。然而研究发现, 座椅负向预测生理健康, 老年人对座椅越满意越倾向于久坐, 虽得到充分休息, 但锻炼身体的时间相应减少, 面临身体机能降低的风险。

表1 老年人身心健康与小区无障碍因子的回归分析   

表1 老年人身心健康与小区无障碍因子的回归分析

楼宇无障碍性包括建筑物内楼道、走廊等公共区域空间的部分设施。在调研老旧小区时发现, 楼道照明问题严重, 存在照明光线暗或无照明设施等问题, 既给老年人通行带来不便, 也给老年人心理健康带来影响。楼道随意堆放垃圾, 不但阻碍行人通行, 且散发的味道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居住环境, 降低了老年人对生活质量的满意度。

城市道路建设包括盲道和缘石坡道建设, 且路口增设的语音功能极大方便了老年人出行, 此种方式可应用于小区。小区内道路具有交通、交往、散步、休闲等功能, 是老年人居坏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的道路设计能改善老年人居环境。我国道路无障碍设计已有很大发展, 但仍存在问题, 多忽略人行缘石坡道设计, 甚至未按标准规范建设, 盲道设计流于形式, 在经过建筑物时甚至会中断, 虽为老年残障人士设计但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影响了老年人身心健康。

老龄化社会背景下, 让老年人安心的居家养老前提是有良好的室外居住条件, 基于此, 笔者提出下列相关建议。

1) 居住区的坡道、电梯、楼梯、门厅等处均应设置扶手。

2) 一种扶手为行人设计, 高度850~950mm, 一种扶手为轮椅使用者设计, 高度750~850mm, 刻有盲文, 便于盲人使用。

3) 座椅应设置于公共空间边缘处以保证视线广泛, 宜与树木靠近, 便于遮阳。

4) 小区内标识要清晰, 易出现于老年人视野, 可配语音提示, 便于老年人获取信息。

5) 老年人通行处尽量多采用坡道, 避免设计台阶。

6) 照明要尽可能覆盖整个小区。

 

 

参考文献[1]王霓, 朱艳阳.我国人均寿命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 2014 (6) :21-23.

[2]钟振亚.基于老年人生理与行为特征的无障碍家居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 2016.

[3]曹昱亮, 宋娜娜, 徐龙顺.生活态度、生理健康与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J].社会保障研究, 2017 (5) :29-37.

[4]詹婧, 赵越.身体健康状况、社区社会资本与单位制社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J].人口与经济, 2018 (3) :67-80.

[5]滕丽新, 王健瑜, 赵娟, 等.中国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现状[J].中国老年学, 2015 (3) :782-783.

[6]BLAZER D G.Depression in late life:review and commentary[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1986, 34 (7) :519-525.

[7]SILVERSTEIN M, PARKER M G.Leisure activities and quality of life among the oldest old in Sweden[J].Research on aging, 2002, 24 (5) :528-547.

[8]吕仙利.体育锻炼类型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 (5) :1020-1023.

[9]姜向群, 魏蒙, 张文娟.中国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人口学刊, 2015, 37 (2) :46-56.

[10]于音.哈尔滨市居住小区老年人无障碍交往空间调查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 2014.

[11]章聿, 顾菁, 胡军.为失智老人设计:声音和灯光在交互艺术装置中的运用[J].创意与设计, 2013 (5) :91-96.

[12]赵凯威.基于住宅区导视系统人性化设计的研究[D].西安:西安工程大学, 2012.

[13]王沛.论环境系统设计中的标识系统设计[J].文化月刊, 2009 (7) :122.

[14]高婉芬.关于大学校园环境的标识系统设计研究[J].时代教育, 2013 (12) :44.

[15]LAPLANTE M P, HENDERSHOT G E, MOSS A J.The prevalence of need for assistive technology devices and home accessibility features[J].Technology&disability, 1997 (6) :17-28.

[16]王伟.加强为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J].城市住宅, 2018, 25 (2) :50-52.

[17]孙学宁.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住宅设计要点[J].城市住宅, 2018, 25 (4) :83-85.

[18]孙美晶, 宋喜朋, 张云翠, 等.大连市住宅楼道照明情况调查[J].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3, 30 (12) :1119.

[19]孙萌, 雷刚.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理念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 (20) :240.

Analysis on Obstacle-free Factors Affecting Old People'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in Old Neighbourhoods
1050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