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路径探讨

作者:郭汉丁 张印贤 王星
单位:天津城建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天津城建大学生态宜居城市与可持续建设管理研究中心
摘要:从主体、工具、环境三个维度分析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要素构成的立体系统、构成特征与功能。基于系统观点解析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要素的协同作用机理, 从合作共赢、激励资源和监督活动三个方面揭示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要素的协同路径;基于过程关联性, 从激励目标系统、需求识别、工具组合和反馈渠道等四个环节阐述激励过程的协同路径。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 政府监督 激励要素 激励过程 协同路径
作者简介:郭汉丁, 男, 生于1962年, 山西河津人, 博士 (后) , 教授, 研究方向: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循环经济与城市建设管理。
基金:国家自然基金“工程质量政府监督多层次激励协同机理研究” (71171141);

   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机构与监督人员的执法监督工作积极性与能动性, 是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有效性的内在驱动力, 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是调动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驱动力的重要举措。激励协同是激励有效的基本途径, 通过分析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要素构成、作用机理与激励过程等, 探讨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的激励要素协同和激励过程协同的作用机理, 有效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政府执法监督的有效性。

1 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要素构成

   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系统是多元要素间的交互作用, 各激励要素对外部信息并非只是被动的接受, 其激励主体行为会对激励工具的调整产生影响, 各要素间交叉互动。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要素包括激励的实施主体、对象、手段以及多种影响质量监督人员的环境因素等, 是由主体要素维度、工具要素维度和环境要素维度构成的三维度立体系统, 如图1所示。

   从激励环境、激励主体、激励工具三个维度分析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要素系统构成, 可以认识激励要素的构成特征与功能。激励环境关乎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系统的有效性, 整个监督激励体系的可行性、激励机制是否健全以及激励政策能否落实等, 均对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系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优化激励环境要素, 满足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和人员随职业生涯发展与组织机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需求, 不断调整激励体系, 对提升我国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行业的自律及发展都十分重要。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主体具有多层级关系, 以政府主管部门、政府质量监督机构、工程质量监督团队 (或小组) 等构成多层次的工程质量监督主体之间的协同与互动是激励效果好坏的关键, 政府质量监督机构应合理设置监督团队, 提高各层级激励主体间的协调效率, 降低协调成本, 以实现总体激励价值最大化。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主体的激励是通过多种激励工具的组合而实现, 多元激励工具同样需要协调, 以产生单项政策或单一制度无法达到的协同效果。以上三个维度的激励要素协同互动是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体系有效运行的核心动力。

2 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要素协同作用机理

   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系统具有耗散结构特征, 多种激励要素的协同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激励系统系统具有自组织的功能, 能够达成有序平衡状态, 并趋于稳定。基于系统视角, 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要素的作用机理, 同样应在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实践问题的基础上, 以协同思想为指导, 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方法, 实现前文所述三维激励要素间的协同优化, 以达到促进各层次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主体在执法监督实际工作中, 以及监督管理团队中形成有序协调的组织关系的协同效应。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要素对监督主体能否起到引导促进作用, 关键在于激励路径的实施能否解决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主体多层次协同与多层次激励运行的问题。因此, 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要素协同作用机理可表示为如图2所示。

   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要素协同对监督主体的作用, 是通过多层委托代理关系协调和激励体系优化两阶段的激励要素传导而发挥协同作用。在多层委托代理关系主体协调阶段, 主要是激励包括监督机构、监督团队、监督人员的各层次工程质量政府监督主体, 在激励总量不变的情况下, 科学合理地分配监督机构、监督团队和监督人员的激励额度, 实现监督主体激励的协同, 以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运行优化来实现各层级的监督活动中监督主体协同合作。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要素的多样性决定了关键性激励资源整合协同的必要性, 监督资源要素整合需要优化监督活动所涉及各层次主体的各种激励要素整合与协同, 使整个激励系统协同发展, 最终达到激励整体绩效提高以及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目标的完成。因此, 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实施路径作用可表述为以下基本过程, 政府通过有效配置监督激励资源, 使激励要素协同, 最终达到促进监督主体积极参与监督活动, 从而获得组织最佳的协同效应, 其本质是在促进各层次监督主体均积极努力实现其各自利益的同时, 使激励成本最小化, 监督团队整体绩效最大化。

图1 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要素系统构成

   图1 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要素系统构成   下载原图

    

图2 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要素系统构成

   图2 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要素系统构成   下载原图

    

3 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要素协同主要途径

3.1 树立合作共赢理念, 促进激励主体协同

   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运行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决定着多层次激励主体关系的复杂性。就一个区域的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而言, 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运行过程就类似总分包模式的伙伴关系, 从经济学意义来讲, 树立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各方合作共赢理念, 有利于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的有效性和区域建设工程质量整体水平的提升, 培育政府主管部门、政府质量监督机构和若干质量监督团队 (小组) 组成的多级项目管理组织团队合作观念, 有利于促进激励主体间的协同互动关系, 提升团队绩效。合作共赢战略实施的关键在于以提高所辖区域工建设程质量政府监督整体有效性为基准, 建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参与各方的收益分配与激励协调机制。因此, 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治理需要建立系统观念, 需要确立合作共赢理念。

3.2 综合运用激励资源, 提高激励工具有效性

   激励资源的综合运用是根据工程质量政府监督主体需求规律和职业发展需要, 注重于监督机构相关部门间的联系与信息互动, 实施多种激励手段, 考虑不同层次的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主体的需求差异性, 选择合理的激励组合方式, 以达协同激励效用。具体可将显性激励工具与隐性激励工具组合使用, 如:政府部门通过经济激励与声誉激励手段的综合运用, 在保证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主体的基本需求的基础上, 调动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主体的积极性, 通过文化激励和制度激励相结合, 以营造氛围来提升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团队整体绩效, 强化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互动, 避免政策冗余以及激励政策滞后等现象, 综合运用多种激励资源提升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工具的作用效果, 进而调动监督主体的积极性。

3.3 协调各层次监督活动, 提升监督团队整体绩效

   多层次监督主体间的互动关系影响着执法监督活动的开展, 有效协调各层次监督主体关系、合理安排监督活动过程, 是提升监督团队整体绩效的关键所在。以政府质量监督机构为区域政府质量监督的核心, 建立政府质量监督机构和若干质量监督团队 (小组) 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 合理制定利益分配过程中的奖励以及与其他成员的合作过程, 以协调激励主体间的利益关系。促进组织内、组织间和组织内外信息互动, 从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双重委托代理关系协调着手, 设计科学合理的奖励分配系数和团队结构, 合理设置监督团队, 提高协调效率、降低监督协调成本以实现自身激励价值最大化, 进一步提升监督机构和监督团队整体绩效。

4 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过程协同主要途径

   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具有过程性协同特征。基于过程协同视角, 主要从激励目标设定、监督主体激励需求识别、激励工具选择、激励效果反馈四个过程促进, 就是工程质量政府监督过程的激励协同。

4.1 注重激励系统目标的协同性

   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各层次主体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片面考虑其中的某一层次主体利益目标为整体目标, 必将大大削弱整个激励系统的功能。在工程质量政府监督过程中, 各层次监督主体有着不同的激励目标, 在激励实施过程中对组织的激励目标有不同的理解, 要实现激励目标的协同性, 即将各层级监督主体的目标协调为最有利于激励系统发展的目标, 关键的解决途径是通过设计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绩效考核系统和完善的奖惩制度。激励绩效指标向各级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传达激励目标的信息, 奖惩系统通过绩效指标的实现和各级监督主体的利益挂钩, 实现个人利益和监督团队整体利益的统一, 进而实现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目标的协同。

4.2 动态识别各层次监督主体激励需求

   准确识别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主体需求是有效实施激励策略的重要基础。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主体需求是随不同监督阶段以及不同职业发展阶段而不断动态变化的, 动态效识别和跟踪各层次监督主体激励需求变化,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途径:第一, 通过与各级就是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直接交流或人际交流的方法, 这是最直接、最有效、最准确、最全面了解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激励需求的方法, 在识别监督团队领导和监督小组负责任人的激励需求时, 具有其它方法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第二, 需求调查问卷法, 通过问卷调查识别监督主体需求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方法, 这种方法既适合识别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的激励需求, 也适合识别其他辅助人员的激励需求。第三, 通过集体研讨的方法识别建设工程质量政府质量监督主体的需求, 定时召开小组讨论, 反映需求。

4.3 探索激励工具组合路径与方式

   实现激励效果必须基于激励工具选择与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主体需求相匹配, 运用多种激励工具组合提升激励绩效。探索运用多种激励手段, 如将显性激励工具与隐性激励工具组合使用, 注重文化激励和信息激励等软性激励手段的应用, 提升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团队整体氛围, 通过组合与优化多种激励工具, 达到监督主体能动性提高与激励绩效提升“双赢”效果。在组合运用这些激励政策工具时, 需要保持多种激励政策工具作用方向和效果的一致性。同时建立适宜激励工具组合应用的协同激励机制, 有效保障多种激励工具的运行过程以及监督主体行为自主性。

4.4 建立监督主体激励效果反馈渠道

   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效果的反馈对于激励体系的调整与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 建立科学合理的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效果评价体系, 通过收集有益于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主体发展的政策信息, 注重各层次监督行为主体对机构激励措施和激励制度做出的反应, 可以通过开放网络平台、信访调查、实际考察等多种形式将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实施效果的信息进行反馈与评价, 这不仅是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体系优化的宝贵经验, 更是我国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人性化的具体体现。

5 结语

   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的有效性事关建设工程安全使用和环境质量, 是维护建设工程质量国家与公众利益的基本要求。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有效性植根于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执法监督行为与作为的能动性, 调动建设工程质量政府执法监督的积极性既需要科学合理的激励体系和激励政策, 更需要实现激励公平与效益的激励要素和激励过程的系统协调, 优化与完善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体系和实施路径, 有助于激发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的内在驱动力, 推动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体系的有序运行, 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1]孙新波, 李凤, 罗能.知识联盟激励协同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科研管理, 2014 (2) :79-86.

[2]郭汉丁, 郝海, 张印贤.工程质量政府监督代理链分析与多层次激励机制探究[J].中国管理科学, 2017 (6) :82-90.

[3]张敏, 陈荣秋.关键链项目管理中效率与创新协同控制的两阶段激励契约设计[J].重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5) :56-63.

[4]王星, 郭汉丁, 陶凯, 等.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发展协同激励模型及实施路径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6 (3) :273-276+343.

[5]郭汉丁, 王星, 郝海, 等.工程质量政府监督行为的进化博弈协同机理与激励策略[J].华侨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7 (2) :164-168.

[6]叶伟巍, 梅亮, 李文, 等.协同创新的动态机制与激励政策——基于复杂系统理论视角[J].管理世界, 2014 (6) :79-91.

[7]孙新波, 刘博, 罗能, 等.基于生命周期的知识联盟激励协同运作机理[J].管理学报, 2013 (5) :754-760.
968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