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模式下建筑供应链模型研究

引用文献:

孔海花 孙家坤. EPC模式下建筑供应链模型研究[J]. 建筑经济,2018,48(1).

KONG Haihua SUN Jiakun.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Supply Chain Model Based on EPC Mode[J]. build,2018,48(1).

作者:孔海花 孙家坤
单位:山东建筑大学管理工程学院
摘要:针对建筑供应链管理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建筑产业化背景下基于EPC模式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 并进一步阐述EPC模式下建筑供应链的基本内涵, 分析EPC模式下建筑供应链的构成主体及其职责, 对比传统供应链模型构建新型建筑供应链结构模型, 并指出建筑供应链运作管理需要政府引导扶持、建筑技术标准化、管理理念变革与企业合作等。
关键词:建筑产业化 EPC模式 建筑供应链 结构模型
作者简介:孔海花, 女, 生于1981年, 山东烟台人, 讲师, 研究方向:生产运作管理、项目管理。;

1 引言

当前, 围绕建筑工业化、产业化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于技术层面, 而对配套的管理体系的研究相对较少。著名经济学家科里斯多夫认为:“市场上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 真正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 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建筑产业化背景下, 建筑企业的运作模式从“纵向一体化”转向“横向一体化”, 要获得生存和发展, 不得不关注其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 而目前企业的专业技术体系尚未成熟, 现代化管理模式尚不完善。

近年来, 供应链管理在国内建筑业的研究主要围绕建筑供应链管理模式、供应商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管理、绩效评价、风险管理、绿色供应链等方面展开, 研究内容零散而且不够深入。总结目前我国建筑供应链管理研究与运用中的问题,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筑供应链的研究基本是基于传统建筑背景展开的, 基于建筑产业化背景下围绕供应链管理及运作等相关方面的研究很少。

(2) 对建筑供应链管理理论应用的研究还没有形成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方法, 缺乏系统性的分析架构。

(3) 研究与运用的核心更多围绕技术层面展开, 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理论缺乏重视, 使得研究理论成果无法实现价值转化, 可操作性差。

(4) 对建筑供应链管理的理解有所偏颇, 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 往往只注重采购管理、物流管理、供应商选择或供应链信息管理等某一方面。

随着建筑产业化的不断推进, 发展中的弊端不断显现。建筑产业化尚处于起步阶段, 资源配套不完善, 设计与施工脱节, 产业化规模较小。建筑产业化涉及到方方面面, 要整合产业链资源, 需明确产业链的主体, 理清各方关系, 否则无法有序地展开工作。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推行EPC工程总承包模式。EPC总承包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开发商的管理和沟通成本, 打通产业链壁垒, 解决设计、生产制作、施工一体化的问题。

传统承发包模式下, 建筑工程项目的核心虽然是业主, 但只是形式上的, 由于受专业水平与管理能力所限, 业主无法发挥核心作用, 无法协调设计方、供应商和施工方等各方关系, 从而使得项目管理难度加大, 工程成本增加, 无法保证建筑供应链的有效运作。

EPC总承包模式下, 业主只需通过招标方式确定工程总承包商, 并与其签订合同, 约定作为建筑供应链核心企业的总承包商, 协调项目各方, 如设计方、供应商、分包商等, 实行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服务, 各项工作的相互衔接, 解决传统承发包模式设计采购施工相脱节的弊端, 实现技术与管理相结合。

采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 总承包企业可对工程项目实现全过程承包, 全面负责质量、安全、工期和造价等, 保证工程建设高度组织化, 降低先期成本提高的问题, 实现产业链的资源整合, 发挥建筑工业化的优势。综上所述, 本文针对建筑产业化背景下基于EPC模式的建筑供应链内涵进行阐述, 并进一步分析供应链中的各方主体及其主要职责, 在传统建筑供应链结构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构建新型建筑供应链模型, 此外针对其运作要点进行探讨, 从而为建筑产业化的推行提供支持。

2 基于EPC模式的建筑供应链内涵

目前, 针对建筑供应链的概念尚无统一的界定, 根据现有研究成果来看, 多数针对建筑供应链的定义是基于传统建筑背景提出的, 并认为建筑供应链是以业主要求为目标, 从业主产生项目需求开始, 经过项目定义、项目融资、项目设计、项目施工, 直至项目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的过程中所涉及的组织机构组成的功能性网络链。

在建筑产业化背景下, 建筑供应链区别于传统建筑背景下供应链的首要一点是:供应链主体发生变化, 出现了建筑部品部件生产商、预制件供应商, 在传统采购环节之后还要实现预制件、部品的生产制造, 因此要实现的是“设计—采购—制造—施工”一体化。此外, 基于EPC模式的一体化建造的重点之一是部品制造与现场施工的衔接, 部品制造、施工装配等环节缺乏信息沟通、资金供应等, 无法保证供应链的顺畅;建筑供应链的运作与物流服务商的服务质量、效率息息相关。

因此, 基于EPC模式的建筑供应链应该是以业主的需求为目标, 以总承包商为核心, 围绕建筑项目, 通过对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的有效控制, 形成由业主、设计商、金融机构、政府机构、分包商、部品生产商、供应商、监理单位、物流服务商所构成的“设计—采购—制造—施工”一体化的综合性网络结构。

3 基于EPC模式的新型建筑供应链结构模型

传统建筑供应链主体一般包括业主、设计方、承包商、供应商等, 基本结构如图1。

在建筑产业化背景下, 建筑供应链的结构更复杂, 区别于传统建筑供应链的最明显就是出现了建筑部品制造商及供应商, 此外, 在产业化背景下, 建筑产品部品化、工业化的实现更多地需要政府的扶持。总承包商作为整个链的核心, 要实现建筑供应链的全面协同管理, 首要工作是了解供应链的主体构成、分析其参与方之间的联系, 并在此基础上明晰整个建筑供应链结构。

3.1 新型建筑供应链主体

建筑供应链全面管理强调供应链中的各方参与主体之间的协同效应。建筑产品的生产涉及众多参与方, 这些参与方来自各行各业, 构成了建筑供应链的组织体系。基于EPC模式的“设计—采购—制造—施工”一体化的实现, 要求各参与方在全过程一体化集成的基础上, 服从于整体利益, 形成协同效应。

在建筑产业化背景下, 基于EPC总承包模式的建筑供应链参与主体及其主要职责简要概括如表1所示。

供应链的发起者与最终客户均是业主。总承包商从业主需求出发, 协调各方, 整合资源, 推动供应链有效运作。总承包商通过与咨询单位充分沟通了解业主的需求;与设计单位的沟通以理解设计意图, 并可提出合理化建议, 节约施工成本;与建筑部品制造商沟通协作明确部品的规格要求等以满足业主需求;通过优选供应商、分包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更好地控制成本、工期及质量。

图1 传统建筑供应链结构模型

图1 传统建筑供应链结构模型

 

3.2 新型建筑供应链结构模型

传统建筑供应链结构模型无法反映产业化背景下建筑供应链的实际, 因此本文在已有模型的基础上, 结合产业化背景下建筑供应链的特点、建筑供应链的各参与主体相应职责与相互关系, 构建了基于EPC模式的新型建筑供应链模型如图2所示。

4 基于EPC模式的新型建筑供应链运行要点

在建筑产业化背景下, 建筑供应链结构复杂, 参与方众多, 彼此间很难协调控制, 要在复杂的“链式”结构上实现各参与主体“完美”地协同运作, 关键在于对“链式”结构的管理。

基于EPC模式的新型建筑供应链核心是总承包商, 但是在建筑产业化背景下, 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建筑部品、部件的工业化生产, 预制件及相关材料的供应, 部品的生产供应影响到设计、施工、供应各个环节, 因此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 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4.1 政府引导扶持

建筑行业的革新与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应加强对产业链、供应链上各方的引导:对于消费者, 政府可通过舆论导向、经济激励等手段使其倾向于建筑工业化产品, 进而作用于市场, 引导生产者的部品工业化生产;对于建筑部品生产者, 初期投入的成本过高, 技术不完善, 供应商不足等问题, 政府可以通过减免税收或财政补贴等策略引导其选择生产和供应建筑部品。

4.2 建筑技术标准化

在建筑产业化背景下, 产业价值链的核心价值主要集中表现在部品构件厂的批量生产、现场装配以及后期的运营维护上。

目前, 预制建筑结构的技术不成熟、产业发展缺乏足够实证等问题, 阻碍了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因此, 应加深对建筑工业化技术的研究, 根据市场需求逐步完善设计、生产、施工、验收及部构件的标准和规范, 使其符合现代建筑产业发展的需要。

表1 建筑供应链参与主体及主要职责    下载原表

表1 建筑供应链参与主体及主要职责
图2 基于EPC模式的新型建筑供应链结构模型

图2 基于EPC模式的新型建筑供应链结构模型

 

4.3 管理理念变革

传统的建筑管理模式无法适应建筑产业化发展的新需求。要实现建筑产业化, 应将工业化生产管理理念与建筑施工技术相结合。目前建筑工业化虽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但在施工、管理流程的细节上创新重视不足, 供应链的各参与方对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等没有充分理解和足够重视。因此, 企业应不断进行管理体制改革, 鼓励创新成果通过技术转移实现产业化, 并且促进技术创新各主体之间的交流, 加强校企合作。

4.4 加强企业合作

建立供应链上各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供应链管理的关键。传统建筑企业对企业间合作的关注较少, 更多的是考虑自身盈利;其次是企业间将信息共享当成一种威胁;企业间缺乏信任, 失信行为频繁。产业化背景下, 建筑供应链的协同运作, 强调综合网络主体间沟通合作, 节点企业应形成一体化, 企业间信息共享, 快速响应, 提升竞争力, 实现整体效益。

5 结语

目前, 我国的建筑产业化处于初期阶段, 企业的专业技术体系尚未成熟, 现代化管理模式尚不完善。供应链管理在建筑行业的应用虽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是更多的是基于传统建筑背景展开研究。因此, 本文主要从建筑产业化背景下建筑模式的选择、供应链内涵、供应链参与主体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结构模型, 进一步指出供应链运作的关键, 以期为企业更好地实现供应链管理及协同运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1]杜康, 赵永生.我国建筑产业化发展历程及推进建议[J].聊城大学学报, 2015 (4) :77-78.
[2]时宜.装配式建筑不等于建筑产业化[J].建筑, 2016 (9) :22-26.
[3]叶明, 易弘蕾.工程总承包是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重要途径[N].中国建设报, 2016-10-11 (007) .
[4]闫文周, 刘振超。基于本体的EPC总承包项目风险控制研究[J].施工技术, 2016 (6) :118-121.
[5]徐占功.基于精益理论的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体系研究[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 2012.
[6] 刘阳.建筑供应链的构建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 2009.
[7]蒋玉飞.总承包模式下建筑供应链的绩效评价[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 2009.
[8]曹小琳.绿色建筑供应链管理系统运作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09 (12) :352-354.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Supply Chain Model Based on EPC Mode
KONG Haihua SUN Jiakun
(School of Management Engineering,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Abstract: Aiming 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io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necessity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based on EPC mod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uilding industrialization, then expound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supply chain under the EPC mode, analyzes the major structure of construction supply chain and corresponding responsibilities under the EPC mode, constructs the new construction supply chain structure model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supply chain structure model,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construction supply chain operation management needs government guidance suppor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concept transformation and enterprise cooperation.
1703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