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方博弈的工程总承包模式推广策略研究
1 引 言
为推动我国建筑业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推广工程总承包模式势在必行。工程总承包模式强调设计与施工的一体化、合同关系以及总承包公司的单一性,有利于加强工程的进度、工期、投资控制,提高项目设计、采购和施工的协调性,从而提高工程建设效率。2016年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工程总承包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工程总承包是深化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变革的重要抓手。2017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印发的《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明确装配式建筑原则上应该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但是,当前我国工程总承包推广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从政府层面分析,我国尚未形成健全的配套法律法规,难以规范工程总承包市场的发展;从企业角度分析,当前我国建筑市场中工程总承包业务供给能力不足,工程总承包企业业务能力和业务资质欠缺;从业主角度分析,尽管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会带来额外收益,但是交易费用、工程风险、项目控制权利等方面的不良因素会极大地打击业主的积极性。
通过文献梳理可以发现,现有的研究多是从单一利益主体角度研究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推广问题,但实际上工程总承包的推广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政府、企业和业主的利益诉求,分析三方在不同情况下的行为选择。因此,本文基于三方博弈的理论,构建了政府、企业和业主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模型的演化路径,提出工程总承包模式推广的对策性建议。
2 政府、企业和业主三方博弈模型构建
2.1 基本假设
在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推广过程中,政府、企业和业主是有限理性的,在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则的指导下,单个利益主体会根据其他两方的行为策略来调整自己的行为策略。
(1)政府面临的两种行为策略选择包括推广工程总承包模式(推广)和不推广工程总承包模式(不推广);企业面临的两种行为策略选择包括转型升级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开展)和不进行转型升级,不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不开展);业主面临的两种行为策略选择包括选择工程总承包模式(选择)和不选择工程总承包模式(不选择)。
(2)假设政府选择推广工程总承包的概率为x,则选择不推广的概率为1-x;企业转型升级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的概率为y,则不选择转型升级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的概率为1-y;业主选择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概率为z,则不选择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概率为1-z。
(3)当政府选择推广策略时,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成本为A,业主选择工程总承包时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为B,此时政府给予企业的补贴为H,给予业主的补贴为L,推广过程中自身形象提升所带来的效益为D。此外,当业主不选择工程总承包时所造成的资源浪费为C。
(4)企业选择转型升级,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的成本为E,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的项目收益为F,企业选择工程总承包所带来的其他额外收益比如竞争能力的提升为G,企业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的所收到的政府补贴为H。
(5)业主选择工程总承包模式时,交易成本为I,主要包括信息收集、企业选择等,项目收益为K,此时业主收到的政府的补贴为L,面临的风险为M,此外,当业主不选择工程总承包模式时,其项目收益为J。
2.2 博弈模型构建及求解
根据以上假设可以得到在工程总承包推广的过程中,政府、企业和业主的收益矩阵,如表1所示。
2.2.1 政府复制动态分析
假设政府推广和不推广的期望收益分别为πx1和πx2。
πx1=yz(-A+B+D-H-L)+y(1-z)(-A-C+D-H)+(1-y)z(-A-C+D)+(1-y)(1-z)(-A-C+D)+=(B+C-L)yz-Hy-A-C+D
πx2=yz(B)+y(1-z)(-C)+(1-y)z(-C)+(1-y)(1-z)(-C)=(B+C)yz-C
则政府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F(x)=
令F(x)=0,可得x1*=0,x2*=1,y*=
(1)如图1,当y=y*时,F(x)≡0,说明政府的演化策略是随机的,既可以选择推广,也可以选择不推广。
(2)当0<y<y*时,F'(0)>0,F'(1)<0,此时x=1是稳定演化策略,即当企业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的比例低于
(3)y*<y<1时,F'(0)<0,F'(1)>0,此时x=0为稳定演化策略,即当企业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比例超过
2.2.2 企业复制动态分析
假设企业开展和不开展的收益分别为πy1和πy2。
πy1=xz(-E+F+G+H)+x(1-z)(-E+G+H)+(1-x)z(-E+F+G)+(1-x)(1-z)(-E+G)=Hx+Fz-E+G
πy2=0
则企业的动态方程为:
F(y)=
令F(y)=0,可得y1=0,y2=1,z*=
(1)如图2,当z=z*时,F(y)≡0,此时企业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的比例是随机的,既可以选择开展,也可以选择不开展。
(2)当0<z<z*时,F'(0)<0,F'(1)>0,此时y=0为稳定演化策略,即当业主选择工程总承包的概率低于
(3)当z*<z<1时,F'(0)>0,F'(1)<0,此时y=1为稳定演化策略,即当业主选择工程总承包的比例超过
2.2.3 业主复制动态分析
假设业主选择和不选择的收益分别为πz1和πz2。
πz1=xy(-I+K+L-M)+x(1-y)(-I)+(1-x)y(-I+K-M)+(1-x)(1-y)(-I)=Lxy-Ky-My-I
πz2=J
则业主的动态方程为:
F(z)=
令F(z)=0,可得z1=0,z2=1,x*=
(1)如图3,当x=x*时,业主的演化策略是随机的,既可以选择采取工程总承包,也可以不选择工程总承包。
(2)当0<x<x*时,F'(0)<0,F'(1)>0,此时z=0为稳定演化策略,当政府推广工程总承包的比例小于x*时,业主不选择工程总承包为稳定演化策略。
(3)当x*<x<1时,F'(0)>0,F'(1)<0,此时z=1为稳定演化策略,当政府推广工程总承包的比例大于x*时,业主选择工程总承包为稳定演化策略。
2.3 博弈模型演化稳定性分析
工程总承包推广三方博弈模型的雅克比矩阵如下:

本文属于非对称博弈,只需要讨论纯策略均衡的渐进稳定性即可。由李雅普诺夫第一法则可知,渐进稳定点(ESS)对应的雅克比矩阵的特征根必须小于0。各点的稳定性如表2所示。
在8个稳定点中,E1、E5和E8是博弈系统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均衡点,其中,结合工程总承包模式发展的现状,更应该关注E8点如何取得均衡。三个点的稳定情况如下所示。
(1)当-A+D<0,-E+G<0,-I-J<0时,系统的稳定点为E1(0,0,0),即政府不推广,企业和业主也不选择工程总承包模式。在该种情况下,政府推广工程总承包的过程中自身形象提升小于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成本、企业选择工程总承包所带来的其他额外收益小于企业转型升级成本时,政府不会推广工程总承包模式、企业不会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以及业主不会选择工程总承包模式。该点是博弈系统演化的非理想点,现实情况下应该考虑如何避免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发展向该点演化。
(2)当-L-H-A+D<0,-(F-E+G)<0,-(K-M-I-J)<0时,均衡点为E5(0,1,1)时,即不用政府推广,企业和业主就会选择工程总承包模式。在该种情况下,政府推广工程总承包的过程中自身形象提升小于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成本与补贴成本之和,企业升级成本小于企业选择工程总承包所带来的项目收益与额外收益之和,业主选择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收益大于交易费用、风险和传统工程项目收益之和。当前,我国政府正大力推广工程总承包模式,在推广的过程中存在中诸多困难,可知在现实情况下博弈系统不会在该点取均衡,需要考虑E8(0,1,1)点的演化情况。
(3)当-(-L-H-A+D)<0,-(H+F-E+G)<0,-(L+K-M-I-J)<0时,需要政府进行激励,演化均衡点才会向E8点演化。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推广工程总承包的过程中自身形象提升大于政府推广的各项成本之和,企业收到的补贴与开展工程总承包的效益之和大于企业转型升级成本,业主采用工程总承包的补贴与效用之和大于其交易费用、风险和传统承发包模式的效益之和。该点与实际情况相一致,是博弈系统演化的理想均衡点,因此,现实情况下应该考虑如何推动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发展向该点演化。
2.4 模型仿真分析
为了更加直观地展示在工程总承包推广过程中政府、企业和业主的演化博弈路径,本文对前文所建立的博弈模型进行仿真分析,验证博弈模型在E1、E5、E8三点的演化情况。
(1)E1(0,0,0)点演化路径分析。
各项参数的初始值表3所示。在该种情况下,分别以初始值x=0.3、y=0.4、z=0.6;x=0.4、y=0.6、z=0.8;x=0.6、y=0.2、z=0.5为例,在三维坐标内展现三个主体之间的演化趋势,如图4所示。通过仿真发现当政府推广工程总承包的过程中自身形象提升小于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成本、企业选择工程总承包所带来的其他额外收益小于企业转型升级成本时,无论政府、企业和业主的行为策略初始比例是多少,其演化结果最终向(0,0,0)演化,和前文分析结果相一致。
(2)E5(0,1,1)点演化路径分析。
各项参数的初始值如表3所示。在该种情况下,分别以初始值x=0.3、y=0.4、z=0.6;x=0.4、y=0.6、z=0.8;x=0.6、y=0.2、z=0.5为例,在三维坐标内展现三个主体之间的演化趋势,如图4所示。当政府推广工程总承包的过程中自身形象提升小于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成本与补贴成本之和,企业升级成本小于企业选择工程总承包所带来的项目收益与额外收益之和,业主选择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收益大于交易费用、风险和传统工程项目收益之和时,无论政府、企业和业主的行为策略初始比例是多少,其演化结果最终向(0,1,1)演化,和前文分析结果相一致。
(3)E8(1,1,1)点演化路径分析。
各项参数的初始值如表3所示。该种情况下,分别以初始值x=0.3、y=0.4、z=0.6;x=0.4、y=0.6、z=0.8;x=0.6、y=0.2、z=0.5为例,在三维坐标内展现三个主体之间的演化趋势,如图4所示。当政府推广工程总承包的过程中自身形象提升大于政府推广的各项成本之和,企业收到的补贴与开展工程总承包的效益之和大于企业转型升级成本,业主采用工程总承包的补贴与效用之和大于其交易费用、风险和传统承发包模式的效益之和时,无论政府、企业和业主的行为策略初始比例是多少,其演化结果最终向(1,1,1)演化,和前文分析结果相一致。
通过分析发现,政府、企业和业主的行为策略选择能够互相影响,而政府行为策略是博弈系统演化的关键因素。当前,由于负外部性的存在,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推广存在着诸多困难,需要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通过相关推广策略来促进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发展。可以看出,当政府采取不推广的策略时,企业和业主选择工程总承包的成本大于其收益时,博弈系统会向(0,0,0)演化;反之,当企业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业主选择工程总承包模式的综合收益大于综合成本时,博弈系统会向(0,1,1)点演化,在政府没有采取激励措施的情况下企业和业主也会积极地选择工程总承包;当企业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业主选择工程总承包模式的综合收益小于综合成本时,企业和业主不会积极地选择工程总承包模式,需要政府采取激励措施。通过仿真分析发现,当政府实施激励政策后,博弈系统向(1,1,1)点演化。
3 工程总承包模式推广的对策建议
(1)从政府管理角度而言,政府应通过出台各项法律法规来规范工程总承包市场的健康发展。第一,应结合国际FIDIC合同文本制定我国工程总承包的合同范本,明确各参与方的责任,减少工程事故中相互推诿的现象。第二,应在工程总承包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内完善各项法律法规,使得企业和业主在设计、招投标等关键节点上能够有据可依。第三,应建立市场准入机制,通过出台与工程总承包的资格预审、招投标、联合体协议等管理办法和示范文本来规范市场发展,降低业主的交易费用。
(2)从企业供给角度而言,我国建筑企业工程总承包能力有待提升,市场尚未成熟,导致在操作的过程中不确定因素较多。收益和成本是影响企业是否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的关键。在工程总承包发展的初期,市场尚未形成规模经济效应,企业转型升级的成本较大。因此,政府应该积极地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通过财政金融激励,企业能够有效降低自身转型升级的成本,提高工程总承包项目的收益,从而推动工程总承包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3)从业主需求角度而言,业主对工程总承包模式的风险评价是其行为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完善工程保险制度可以降低推广时的错误成本,也有助于明确在事故发生时各方的责任,较少产生推诿扯皮现象,从而解决了业主选择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后顾之忧,对于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推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此外,国家应推动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的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单位既可以帮助业主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文件,更好地对项目进行定位,同时也可以在业主的授权下对工程总承包企业进行监督和管理,使得业主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有足够的话语权。
本文的研究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需要未来进一步改进。第一,模型的假设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考虑符合我国工程总承包模式发展现状的因素,从而为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推广提供更好的借鉴作用;第二,在工程总承包项目内部各个利益主体同样也存在博弈关系,从项目的角度进行研究同样也有助于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推广。
[2] 卢梅,裴亚利.基于物元分析理论的建筑企业EPC工程总承包能力评价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441-448.
[3] 孙继德,傅家雯,刘姝宏.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的结合探讨[J].建筑经济,2018(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