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定额与施工定额、预算定额的关系辨析——试论企业定额定位

作者:张红标
单位:深圳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
摘要:现有造价理论研究及实践对企业定额未有充分讨论与认识, 业界对企业定额与传统施工定额、预算定额的关系定位亦未有全面、清晰的统一认识与界定。从理论角度来认知定额、企业定额, 阐述企业定额的内涵与外延, 分析其与施工定额、预算定额的应有联系与关系, 明确企业定额是以施工定额为基础、底线, 以预算定额为标杆、上限, 以企业盈利最大化为准绳的企业经营计价标准。
关键词:企业定额 施工定额 预算定额 计价标准
作者简介:张红标, 男, 生于1962年, 山西太原人, 教授级高工, 造价工程师, 主要从事建设工程造价研究与管理工作。

1 引言

   自2003年7月我国建设工程造价施行工程量清单计价以来, 企业定额这一概念在原有劳动定额、施工定额、预算定额等定额序列中凸显出来, 无论新旧版本《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以下简称计价规范) , 在表述企业定额时, 均强调了其可作为投标报价的编制依据作用。对于计价规范所指的企业定额概念, 业界普遍认识是建筑施工企业根据本企业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自行编制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需的人工、材料和施工机械台班的消耗量以及其他生产经营要素消耗的数量标准, 是企业内部用于成本管理和投标报价的依据。然而其基于主体性定义的定额概念与传统基于功能性定义的定额产生冲突与模糊。传统劳动定额是指在正常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条件下, 为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规定的劳动消耗标准;施工定额则是规定建筑施工工人或小组在正常施工条件下, 施工单位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消耗的劳动力、材料和机械台班的数量标准, 由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和机械台班使用定额三部分生成及组成;预算定额则是规定消耗在单位工程基本结构要素上的劳动力、材料和机械数量上社会平均水平的标准, 是计算建筑安装产品 (施工图设计) 价格的基础, 属于计价定额。企业定额、施工定额 (含劳动定额) 、预算定额均为 (或含有) 劳动、材料、机械台班的消耗量标准, 均为企业成本管理工具, 企业定额强调了企业自身、自编、自用, 施工定额强调了正常条件完成合格产品, 也强调了其为组织生产和加强管理而编制、使用的内部定额;预算定额则是以施工定额为基础综合扩大编制的, 用以计算施工图预算的计价定额, 强调了社会平均水平。那么作为企业编制自身企业定额来讲, 它是施工定额?预算定额?还是又有区别?有区别又如何界定与把握其与施工定额、预算定额间的关系?如何依循定额、施工定额、预算定额编制及应用理论与实践来编制、管理企业定额?本文试以探究。

2 定额与企业定额认知

2.1 定额来源

   定额, 字面讲, “定”是限定、确定与规定;“额”是数额、份额、额度和标准, 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条件下, 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数量标准, 是一种对事、物、活动, 在时间、空间上的数量规定。19世纪末,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日益扩大, 生产技术迅速发展, 劳动分工和协作越来越细, 生产科学管理的需求日益迫切。生产的目的是要最大限度获取利润, 千方百计降低消耗, 为加强生产的研究和管理, 作为现代企业管理重要学科的定额便产生了。

   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美国工程师泰勒创建的“泰勒制”, 是通过对工人操作方法的研究, 把工人的工作时间分成若干组分 (工序) , 用秒表逐一记录工人每一操作、动作及消耗的时间, 分析研究, 把各种最合理、有效的动作集中起来, 制定出最节约工作时间的标准操作方法, 并据此制定出科学的工时定额, 作为衡量工作效率的尺度, 形成标准工作机制。核心是制定科学的工时定额, 实行标准操作方法, 采用标准的工具、设备、材料, 施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

2.2 定额功能

   首先, 定额是对生产环境、组织、条件、工序和规则的规定, 包括对生产作业每一道工序的顺序、内容, 即每一道工序做什么, 什么人来做、达到或完成什么任务的规定。清晰地标明了生产作业的对象、内容、条件、计量方式, 以及作业主体、方式等。其次, 定额是一定资源 (劳动、材料、机械、资金等) 消耗的种类、数量和数额标准, 规定了在一定作业规则标准下不同工种、材种、机种等的消耗量或金额标准。这是定额的两项基本功能。

   建设工程定额是在特定施工条件下制定的, 生产一个规定计量单位工程单位合格产品所需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数量及资金, 包括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机械台班定额、施工定额、预算定额和概算定额。劳动定额管理是美国IE (工业工程) 的一部分, 属科学管理范畴, 标准作业管理贯穿于精益生产全过程。建设工程定额将建设产品生产从“形” (分部、分项、子目) 的切分、“法” (工作内容、特征及调整说明) 的规定, 到“量” (工程量、工料机消耗量) 的计算、“价” (工料机价格、人材机费、管理费、利润) 的形成均作了列项、确法、算量和计价的规定与说明。

2.3 定额作用

   定额是对过去生产作业归纳与统计的标准, 目的是为了管理现在及指导未来, 作用便是作为标准来发挥计划、组织、指导与控制的管理功用。

   生产计划: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用什么生产?用多少生产?付出多少?……这些需要目标, 需要标准, 需要决策, 需要计划基础。而定额的消耗量标准正是为这些计划提供了基础。

   生产组织:什么人生产?多少人生产?用多少时间生产?生产任务如何分解、组合与协调?生产程序如何?这些需要安排, 需要分配, 需要调度, 需要组织。定额的标准工作内容、工序、工种、材种、机种的标准消耗量, 为这些组织功能提供了作业和消耗标准。

   生产指导:作为标准的定额为生产提供了目标、路径、步骤、程序、程度和质量等规范且量化的指导, 包括工作范围、内容和采用手段、机具等。

   生产控制:作为标准的定额为生产提供了衡量、比较和考核的量化标准与文字说明, 包括衡量什么、如何衡量、允许偏差、控制程度和范围等。控制过程基本上是在一个衡量、比较和管理行动之间的连续流动过程, 标准定额在这一管理过程中发挥着看板、连接和疏导的作用。

2.4 企业定额

   由上述企业定额及定额的定义、原功能及作用可见, 企业定额是相对于惯常用于全社会或公共管理, 由政府造价管理机构制定的定额 (劳动定额、预算定额、概算定额等) 而言的内部定额, 涵盖了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管理、经营等所有环节中用于计划、组织、指导与控制功用的数量、价格标准或依据, 即规定、限定的企业内部数额标准。目前业界对企业定额普遍的认识框架是, 计价规范所指的企业定额并不是企业层面的施工定额, 而应是企业层面的预算定额, 采用企业预算定额测出的成本较好体现当时、当地的价格变动及企业的先进技术、工艺、管理水平, 同时快捷、简便、准确, 也更贴近实际地为投标决策提供准确成本依据。企业定额应满足投标报价、规范建设项目承发包行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推广先进技术手段的需要。作为企业内部生产管理的基础性标准文件, 企业定额还应是企业组织、指挥生产的有效工具, 是计算工人劳动报酬的依据, 是编制企业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作业计划的依据, 是项目成本核算和管理、经济指标考核的依据。

   关于企业定额编制原则及定位, 李锐娟、赵雪锋 (2008) 提出以标杆管理来指导企业定额编制的基本框架:以内部标杆管理为基础, 外部标杆管理为方向, 功能标杆管理为支撑, 通用标杆管理为突破点, 并借助第三方标杆管理来全面提升企业定额水平并辐射到企业各项工作中, 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张海燕、韩卫锋 (2009) 提出企业应打破政府定额模式思路, 立足于自身实际情况, 从项目管理实践出发, 从建筑市场惯例出发, 建立包括统计测算基本项目、统计测算常规分包项目和统计测算常规合同约定的计费标准所形成的实用性企业定额架构体系, 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定额。房树武 (2015) 提出建立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企业定额指标体系, 科学合理地划分费用分类标准, 严格区分可控费用和不可控费用的界限, 将可控成本层层分解, 量化到成本管理的每一环节, 使每一岗位的成本管理定额量化、利益明确、责任清晰。利用定额成本结合量本利分析法对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进行计算筹划, 对投标合同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 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纵观现有文献可以看出, 针对企业定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作用、功用方面, 而且主要在计价、成本管理方面, 而企业定额本身究竟应是个什么组成、构成?其与传统的、已形成成熟理论的施工定额、预算定额是个什么关系定位?下文作以理析。

3 企业定额的内涵与外延

   所谓企业定额不仅应包含且围绕劳动定额、施工定额、预算定额来思考, 还应回归到生产、经营实践中所需定额作为的管理工具方位去考究。企业定额的概念、编制与应用仍应回归到定额的基础功能与作为层面, 仍应回到企业管理大科目层级来发挥、实现其价值。

3.1 企业定额的内涵

   定额本来就来自于企业, 企业定额应当是个大概念, 即作为企业管理工具用的一种数量标准或指标。它可以涵盖企业任何层次 (生产班组、项目部、企业总部等) 、任何要素 (人力资源、材料、机械、资金等) 、任何功能 (技术、成本、管理等) 、任何阶段 (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维修等) 内容的量化限定、规定。所以笼统讲企业定额, 应当是包含企业运行过程及内容中所涉及所有资源消耗的数量规定。定额是包括劳动管理、物资设备管理在内的企业生产管理的产物。建设工程强调定额管理, 首先是其作为对建设产品生产“切分”、“工序”、“作法”、“数量”的标准, 围绕其“工作内容”、“数量”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的管理功能来界定的, 包括外形、体量、面积、重量、分部分项子目、工作内容、工序、工程量计算规则、工料机消耗量等等的衡量、规定与测量。

   定额计价是企业生产成本的反映。既然定额一路走来是企业生产管理的工具与反映, 那么根据定额“形”、“法”、“量”的工具功能计算得来的“价”便是反映企业人材机付出成本的写照。即便是作为反映正常生产条件下、社会平均消耗水平的政府制定的预算定额、概算定额, 也应是基于生产、施工的社会企业平均成本的反映。企业定额水平中包含着某些已成熟的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经验, 工人要达到和超过定额, 就必须掌握和运用先进技术;要想大幅度超过定额, 就必须创造性地劳动, 不断改进工具和改进技术操作方法, 注意原材料的节约, 避免浪费。

3.2 企业定额的外延

   既然如前述企业定额的意涵与作为, 那么企业定额便不应仅拘限于承包方企业投标报价之功用所划类、定义, 不应仅瞄准政府所制定的消耗量定额、预算定额的标准来界定, 不应仅局促于以往定额理论中的劳动定额、施工定额的概念与范畴。

   作为产业链中的任何一环, 只要涉及资源、生产要素的运用、分配与消耗, 只要涉及生产、经营与管理, 企业都会有自己的计划、盘算、控制与核算, 无论是买方、发包企业还是卖方、承包企业, 也无论是生产企业、施工企业, 还是经营企业、服务企业。企业定额与企业管理密不可分, 企业管理实践中的所有对象、环节、职能、要素等均会涉及、运用到定额这个管理工具。因此, 企业定额类别便可基于企业管理类别来选择划定。

   按照企业管理对象划分, 可以将管理分成业务管理和行为管理, 业务管理侧重于对组织的各种资源的管理, 如人力、财务、材料、项目、产品等相关的管理;行为管理则更侧重于对组织成员行为的管理, 如组织设计、计划、个人与团队的协作等的管理。相应的企业定额可分作人力资源管理类、资金管理类、项目管理类、技术管理类、计划管理类、作业与流程管理类、市场管理类等指标或定额。

   按照企业生产经营流程划分, 企业定额可分作项目调研管理类、项目设计管理类、项目建设管理类、项目投产管理类、项目运营管理类、项目更新管理类等定额, 其中包括传统的估、概算指标或定额、预算定额、施工定额等。

   按照企业职能或业务功能划, 企业定额可分作计划管理类、生产管理类、成本管理类、采购管理类、销售管理类、质量管理类、仓库管理类、财务管理类等定额。

   按照资源要素划分, 企业定额可分作人力劳动资源使用管理类、物资材料资源使用管理类、技术工艺资源使用管理类、机械设备资源使用维护等定额, 其中包括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机械消耗定额等。

   涉及建设产品设计、生产、购置、管理企业的定额, 同样可依照上述类别划分。例如房地产企业, 按照生产经营流程划分, 对于其产品的立项、设计、施工、销售, 便可有企业自身的估算定额或指标、概算定额或指标、预算定额、销售定额或指标。又如建设产品生产企业, 按照企业职能或业务功能划分, 对于其投标策划、中标后分包采购选择、成本控制、施工生产、采购管理、质量管理, 便可有企业自身的计划筹划定额或指标、预算定额、成本控制定额、施工定额、采购管理定额、质量控制定额。

   故笼统讲企业定额, 不宜匡限于人工、材料和施工机械台班的消耗量以及其他生产经营要素消耗的数量标准, 亦不宜限用于成本管理和投标报价的依据。同样地, 用于投标报价依据的企业定额亦不宜仅局限于工程消耗量定额、企业施工定额、企业估概预算定额, 而应当是包含企业计划管理类、生产管理类、成本管理类、项目管理类、采购管理类等技术经济管理类定额的统称。

4 企业定额与施工定额、预算定额的关系

   从追根溯源角度看, 对应于工程招投标的企业定额, 应归口 (来源) 于企业成本管理暨施工图预算层级的企业预算定额, 而对应于企业成本管理的企业预算定额, 又应归口 (来源) 于企业生产管理层级的企业施工定额。由此回顾企业施工定额、企业预算定额产生路径, 以获得三者关系来进一步厘清企业定额的功能、编制定位。

4.1 企业施工定额

   施工定额是直接由施工企业一线现场获得而来, 本身就是企业定额的最基础构成, 它是施工企业组织生产和加强管理的一种生产性定额。它是将同一性质的施工过程或工序设为测定对象, 确定建筑工人在正常生产条件下, 完成单位产品所需消耗的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的数量标准, 由劳动消耗定额、材料消耗定额、机械消耗定额三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组成。为了适应组织生产的需要, 施工定额的项目划分应精细、到位, 是建设工程定额中分项最细、定额子目最多的一种定额, 也是建设工程定额中的基础性定额。其各组分简要内容及功用为:

   (1) 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组织条件下, 为劳动者生产一定量的合格品或完成一定量的工作所预先规定的劳动消耗量的标准。它有时间定额、产量定额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时间定额就是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一项工作所必须消耗的工时;产量定额就是单位时间内必须完成的产品数量或工作量。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互为倒数, 成反比例。劳动定额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主要有:1) 企业编制劳动用工计划的基础、科学组织生产的依据;2)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3) 贯彻按劳分配合理奖励的依据;4) 推广先进劳动经验的工具;5) 实行经济核算和成本管理的基础。

   (2) 材料消耗定额:是指在节约和合理使用材料的条件下, 生产单位生产合格产品所需要消耗一定品种规格的材料, 半成品, 配件和水, 电, 燃料等的数量标准, 包括材料的使用量和必要的工艺性损耗及废料数量。材料消耗定额在企业管理中的主要作用有:1) 正确核算各类材料需要量、编制材料物资供应计划的重要依据;2) 有效组织限额发料, 监督材料物资有效使用的工作标准;3) 制订储备定额和核定流动资金定额的计算尺度。亦即利用定额这个经济杠杆, 对物资消耗进行控制和监督, 以达到降低物耗和工程成本的目的。

   (3) 机械消耗定额:又称为机械台班定额, 是指施工机械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必需的工作时间, 它反映了合理地、均衡地组织作业和使用机械时, 该机械在单位时间内的生产效率。机械台班定额包括机械时间定额和机械产量定额两种形式, 机械时间定额是指在合理劳动组织与合理使用机械的条件下, 完成单位合格产品必须消耗的时间。机械产量定额是指在合理劳动组织和合理使用机械的条件下, 某种机械在一个台班的时间内, 所必须完成的合格产品的数量。两者互为倒数。机械消耗定额在企业管理中的主要作用有:1) 企业编制机械设备使用计划的基础、有效组织机械化生产的依据;2) 提高机械使用效率的手段;3) 实行机械使用费经济核算和成本管理的基础和依据 (分析计算机械设备原值、折旧率、折旧台班、折旧费、大修理费、经常修理费, 机械操作人工工日消耗、燃料动力消耗费用, 核计台班单价等) 。

   施工预算以企业的施工定额为编制基础, 既要反映设计图纸的要求, 考虑在现有条件下能够采取的节约人工、材料和降低成本的各项具体措施, 起到有效控制人力、物力消耗、降低成本和费用的作用。同时为加强经济核算制、加强班组核算和增加盈利和创造良好的条件。作为企业项目决策依据的施工定额, 又更高层次的促使项目决策者合理而有效利用和分配资源配置。

   应当指出, 相当多的施工企业缺乏自己的施工定额, 这是企业施工管理的薄弱环节。施工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条件和可能挖掘的潜力, 根据市场的需求和竞争环境, 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法律和规范、制度, 自己编制定额, 自行决定定额的水平。同类企业和同一地区的企业之间存在施工定额水平的差距, 这样在建筑市场上才能具有竞争能力。同时, 施工企业应将施工定额的水平对外作为商业秘密进行保密。

4.2 企业预算定额

   企业预算定额应能反映施工企业施工技术水平、施工能力和管理能力, 应能适应企业市场竞争需要, 应能满足施工企业编制成本、报价及作出投标相关决策的需要, 它应是施工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工具。企业预算定额编制工作已是摆在施工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且紧迫的工作。从施工企业预算定额功能讲, 其实应不仅指核计施工消耗量、价、费套用的工程计价定额, 而更应是一个企业预算管理的大概念。“预算定额标准”是企业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 落实内部组织或岗位经济责任, 由企业自主确定、规定, 涉及企业重要业务和管理事项的各类量、价、金额和比率的标准。该标准具有业务经常性、内容可测性、金额比重高的业务特点。科学合理的预算定额标准体系是精益管理的基础, 是确保预算数据科学、可行的前提, 也是保证预算执行合法、合规的必要条件。企业定额的贯彻执行, 有利于预算的过程控制, 能约束预算编制和执行主体按照预算项目定额标准编制预算和按预算定额标准花钱办事, 可方便预算管理部门对预算项目进行合理性审核、分析与评价, 实现预算编制有标准、审批有依据、考核有奖惩和管理有促进的功效。科学合理的企业预算定额标准体系的确立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 是一个科学化、系统化、标准化、公开化的过程, 应有利于提高预算透明度, 有利于企业实现对部门预算的标准化管理, 以促进管理行为规范化, 增加预算公信力和透明度, 促进预算执行主体对预算执行差异进行自我分析和修正, 从而切实提高企业的预算管理水平。

   施工企业用于核计施工消耗量、价、费套用的施工图预算层级的预算定额, 应当是在企业整体预算管理的总纲下, 对口政府编制发布的社会通用预算定额口径, 对包括直接费、间接费在内的建设工程构成列项、计量、要素消耗量、价、费的规定与标准, 即企业工程预算定额。企业工程预算定额是指在正常的施工条件下, 完成一定计量单位的分项工程或结构构件所需人工、材料、机械台班消耗和价值货币表现的数量标准, 是在编制施工图预算时, 计算工程造价和计算工程中劳动量、机械台班、材料需要量而使用的一种定额。它以工程中的分项工程, 即在施工图纸上和工程实体上都可以区别开的产品为测定对象, 其内容包括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使用量三个部分。它是编制施工图预算 (设计预算) 的依据, 也是编制概算定额、估算指标的基础。按照传统的工程预算定额编制原理, 预算定额消耗量编制的直接基础和依据是施工定额, 是在施工定额基础上增加一定的 (人工、机械) 幅度差和综合平均损耗率来实现。人工幅度差、机械幅度简介如下:

   (1) 人工幅度差:即预算定额与劳动定额的差额, 主要是指劳动定额未包括而在正常施工情况下又不可避免但很难准确计量的用工和各种工时损失。主要包括:1) 各工种间的工序搭接及交叉作业相互配合或影响所发生的停歇用工;2) 施工机械在单位工程之间转移及临时水电线路移动所造成的停工;3) 质量检查和隐蔽工程验收工作的影响;4) 班组操作地点转移用工;5) 工序交接时对前一工序不可避免的修整用工;6) 施工中不可避免的其他零星用工。

   (2) 机械幅度差:是指在施工定额中未曾包括的, 而机械在合理的施工组织条件下所必需的停歇时间。主要包括:1) 施工机械转移工作面及配套机械互相影响损失的时间;2) 正常的施工条件下, 施工机械施工中不可避免的工序间歇;3) 检查工程质量影响机械操作的时间等;4) 临时水电线路在施工中移动位置所发生的机械停歇时间;5) 工程结尾时, 工作量不饱满所损失的时间。

4.3 企业定额与施工定额、预算定额之关系

   综前, 企业定额可涵盖传统施工定额、预算定额内容, 预算定额又由施工定额生成, 施工定额是生产管理型定额, 是三者最基础的部分。严格讲, 称呼企业定额是不严谨的。企业定额一词进入工程造价界是在2003版计价规范——“投标报价应根据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和有关要求、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及拟定的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 依据企业定额和市场价格信息, 或参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社会平均消耗量定额进行编制”。2013版计价规范相应的描述为“投标报价应根据下列依据编制和复核:企业定额, 国家或省级、行业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计价定额和计价办法;市场价格信息或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发布的工程造价信息”。计价规范是基于施工图深度基础上的计量计价规则, 与施工图预算相匹配与对应, 亦即与预算定额层级相对应, 招标控制价或标底依照政府发布的消耗量定额同样也是预算定额层级, 因此投标报价依据的企业定额严格讲应是企业工程预算定额, 属于工程计价定额。故称为“企业工程计价定额”、“企业计价定额”更为准确与到位。

   说投标报价参照企业定额也没错, 企业经营管理环节及内容的所有生产性、经营性和管理性定额最终都要反映到企业产品——建设项目的最终价格——投标报价及结算价格中, 为使企业投标报价更为方便、直接或对接, 投标报价的直接计价依据应当是企业工程计价 (或预算) 定额, 简称企业计价定额。企业工程计价定额是根据企业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 以及有关工程造价资料制定的, 由企业自行编制并供本企业内部使用的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消耗量、价、费标准, 是企业生产和管理水平的一个标志。尽管工程量清单中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和报价包括的内容仍然沿用了地方定额或行业定额的规定, 运用自己的企业定额基础资料去组织、编制工程量清单报价, 在材料消耗、用工消耗、机械种类, 机械配置和使用方案、管理费用的构成等各项指标上, 均按本企业的具体情况来测定、制定。与地方定额或行业定额相比, 企业计价定额体现了自身企业管理的特点:

   (1) 企业计价定额中的工料机费水平均体现本企业自身的工艺、技术优势, 应反映最新的政策、技术及管理举措, 最大限度地追求“降本增效、提质降耗”的精细化管理目标, 提高企业竞争、获利能力。其取值应介于企业经营计划期望值的企业预算定额与企业生产管理控制的企业施工定额之间。

   (2) 企业计价定额中所有工料机价格均反映本企业历来传统来源、企业自身产业链上游资源所具备的价格水平, 会不断动态完善, 以及时反映建设市场价格行情、竞争行情, 体现自身竞争力。

   (3) 企业计价定额中的管理费、利润、规费及综合应纳税费水平会紧贴企业自身管理、经营水平与特点, 竭力挖掘与反映企业的成本管理、营销管理潜力, 以最大程度扩大其利润收益空间。

   企业计价定额的产生, 是一个动态完善、磨练更新的进程。企业计价定额不应是简单地把传统定额或行业定额的编制手段用于编制施工企业的内部定额, 它的形成和发展同样要经历从实践到理论、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多次反复检验、经验积累和理论成型。在这个过程中, 企业的技术水平在不断发展, 管理水平和管理手段、管理体制也在不断提高, 企业成本及经营管理理念也在不断变革与演进。随之, 企业计价定额的可操作性、适用度及其理论模型亦必应跟进与成长。

   至此, 可以对施工定额、预算定额及企业定额的关系定位进行一个简约的梳理, 自基础至上层的定额形成路径为:施工定额→预算定额→企业定额——企业计价定额。形成过程中各自定额主要功能为:施工定额基于生产管理, 预算定额基于成本管理, 企业计价定额基于招投标竞价、核价、控价管理;各定额缘起、构成、层级、作用、编制原则、水平、编制依据及相互关系总结详见表1。

5 结论与讨论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得出:从定额功能及作用、从企业定额提出的大概念讲, 企业定额内容及功能不应仅限于投标报价, 而应是包含了企业施工定额、企业预算定额在内的、作为企业技术经济管理用的各类定额的总称。而从招投标工程量清单计价提出角度讲, 企业定额应定位为——基于企业成本管理用之预算定额和企业生产管理用之施工定额, 归于市场营销管理类的企业产品或工程项目计价定额。该企业计价定额在项目管理成本水平的控制水平应定位于以企业施工定额为底线、以企业预算定额为上限之间。

   表1 施工定额、预算定额与企业定额对比    下载原表

表1 施工定额、预算定额与企业定额对比

   企业定额定位不光关乎工程定额序列之前后、上下的渊源与照应, 更涉及企业管理大环境中定额管理工具的根基与变相。定额管理历久而弥新, 企业定额概念及功用应置于企业及公共管理的大环境下来定位, 工程招投标、交易靠企业定额取价、计价、定价没错, 企业生产管理、成本管理、经营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凭据企业定额为管理工具则更为深广, 而作为工程造价计价依据公共管理一组份的政府提供服务的公共产品——定额, 无论预算、概算层级的定额, 以及估算、概算层级的指标, 更应顺应新市场、新时代要求, 引入企业定额作为社会参与的基础, 协同治理好工程造价管理事业、行业与专业。

    

参考文献[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3.
[2]曾文杰, 宋学臣.企业定额与施工定额概念辨析[J].价值工程, 2011 (27) :82-83.
[3]莫阳春.从工程量清单计价谈企业定额的建立[J].水运工程, 2004 (9) :5-8.
[4]李江.基于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企业定额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 (4) :82-83.
[5]黄文杰, 杨万强, 张宇波.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对建设项目国家定额水平的评定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 2008 (3) :24-27.
[6]毛建军.关于我国工程预算定额的理论及其运用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 2003.
[7]栾和山.精益生产的基础与精髓:劳动定额管理[J].现代国企研究, 2013 (1) :58-62.
[8]张红标.建设工程定额再认知[J].工程造价管理, 2014 (6) :41-42.
[9]钱成浩.企业定额作用初探[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0 (4) :99-101.
[10]庄霞华.构建精细化预算定额体系, 优化商业企业成本管理[J].财会学习, 2017 (24) :46-47.
[11]陈青林.工程预算定额在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9 (10) :148-151.
[12]李旭东.建筑施工企业定额编制全过程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 2013.
[13]王舒琪, 竹隰生.建筑施工企业定额建立的障碍因素研究[J].建筑经济, 2017 (6) :10-13.
[14]谭婷.大型施工企业编制企业定额的驱动力研究[D].重庆:重庆学大学, 2016.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of Enterprise Quota, Construction Quota and Budget Quota:Discussing the Positioning of Enterprise Quota
ZHANG Hongbiao
(Shenzhe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sts Management Department)
Abstract: The existing cost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have not fully discussed and understood the enterprise quota, and the industry has not comprehensive and clear understanding and defini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erprise quota and the traditional construction quota and budget quota. This paper cognizes the quota and the enterprise quota from a theoretical point of view, and elaborates the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of enterprise quota,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of enterprise quota, construction quota and budget quota, clarifies the conclusion that enterprise quota takes construction quota as foundation and bottom line, budgetary quota as benchmark and upper limit, and the maximization of enterprise's profit as the standard of enterprise operating valuation.
Keywords: enterprise quota; construction quota; budget quota; valuation standard;
1038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