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FRP套管与钢纤维砂浆复合加固损伤RC柱轴心受压试验研究
0 引言
目前,中国许多现有建筑物已进入“中年期或老年期”,并且由于老化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损伤的积累,结构的耐久性和可靠性大大降低。据悉,我国每年拆除的建筑面积为4亿m2 [1]。拆除和重建不仅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而且不可避免地破坏了一些具有城市历史的建筑物。因此,建筑物的加固改造非常迫切。RC柱作为建筑结构中最基本的承重构件,在其建造和使用的过程中,因为人为因素、自然侵蚀和功能要求的诸多变化,常常会出现结构损伤和承载力不足等问题 [2]。为了更好地符合实际工程的需求,本文主要研究损伤RC柱的加固问题。近些年来,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FRP)套管加固RC柱构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并在工程结构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3,4,5,6,7]。目前,随着钢纤维混凝土(SFRC)在混凝土路面、桥面、机场跑道维修和隧道衬砌等领域的广泛应用,SFRC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加固材料 [8,9]。
基于对旧建筑柱构件加固的需求和拓宽钢纤维砂浆应用范围,本研究提出GFRP套管与钢纤维砂浆复合加固损伤RC柱的新概念。将GFRP管厚度作为变化参数,对1根未加固对比柱和4根加固柱进行轴压试验,研究了加固柱的极限承载力、荷载-应变关系和破坏特征,以研究其能否充分发挥材料的优势,弥补单一加固方式的不足,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
1 试验方案
1.1 试件设计
在本次试验中,共设计了5个试件,其中1根为未加固RC方形截面短柱试件RC-1,将其作为对比试件,其余4根柱为加固试件,包括钢纤维砂浆加固RC方形截面短柱试件SFRC-1及GFRP套管与钢纤维砂浆复合加固损伤RC方形截面短柱试件GSFRC-1~GSFRC-3。未加固试件的尺寸为200mm×200mm, 纵向受力钢筋412,箍筋ϕ6@100(柱中间非加密区的间距为150mm)。复合加固试件GSFRC-1~GSFRC-3的GFRP套管纤维缠绕角度均为±61°,内径均为350mm, 壁厚分别为4,6,8mm, 试件高度均为1 000mm。试件的截面尺寸如图1所示,试件具体参数见表1。
图1 试件的截面尺寸
试件设计参数 表1
试件编号 |
D(B)×L/mm | t/mm | γ | β |
RC-1 |
200×1 000 | — | 0 | — |
SFRC-1 |
350×1 000 | 0 | 0.5% | 二级 |
GSFRC-1 |
350×1 000 | 4 | 0.5% | 二级 |
GSFRC-2 |
350×1 000 | 6 | 0.5% | 二级 |
GSFRC-3 |
350×1 000 | 8 | 0.5% | 二级 |
注:D为GFRP套管内直径;B为原混凝土柱边长;L为试件高度;t为GFRP管厚度;γ为钢纤维体积率;β为原混凝土柱损伤程度,定义损伤程度分为三级,一级损伤为预估极限荷载的60%,二级损伤为预估极限荷载的80%,三级损伤为预估极限荷载100%,考虑到实际工程中,二级损伤居多,本次试验RC方形截面短柱的损伤程度均为二级损伤。
1.2 材料性能
为确保浇筑质量和加固后的承载能力,后灌注用来加固的钢纤维砂浆采用的强度等级为M50。原柱混凝土和钢纤维砂浆分别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 [10]和《水泥复合砂浆钢筋网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 242∶2008) [11]来设计配合比,详见表2。
本试验中箍筋、纵筋均依据《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 228.1—2010) [12]进行材料性能试验,测得的力学性能参数见表3。所使用的钢纤维根据《混凝土用钢纤维》(YB/T 151—2017) [13]进行选取,见表4。所用GFRP管根据《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GB/T 21238—2016) [14]进行选取,详细参数见表5。
混凝土及砂浆配比 表2
混凝土种类 |
水/kg | 水泥/kg | 砂/kg | 石/kg | 钢纤维/kg |
C40 |
205 | 500 | 593 | 1 152 | 0 |
M50 |
269 | 597 | 1 134 | 0 | 39 |
钢筋力学性能 表3
材料种类 | 直径/mm | 屈服强度/MPa | 抗拉强度/MPa | 弹性模量/MPa |
HPB300 |
6 | 226.5 | 317.1 | 2.1×105 |
HRB400 |
12 | 369.3 | 530.6 | 2.0×105 |
钢纤维特征参数 表4
钢纤维类型 |
长度/mm | 直径/mm | 长径比 | 抗拉强度/MPa |
端钩型 |
35 | 0.75 | 47 | 1 000 |
GFRP管力学性能 表5
厚度 /mm |
轴向极限 强度/MPa |
环向极限 强度/MPa |
轴向弹性 模量/MPa |
环向弹性 模量/MPa |
4 |
196 | 1 123 | 12 100 | 23 610 |
6 |
212 | 1 229 | 12 140 | 24 600 |
8 |
235 | 1 234 | 12 150 | 22 000 |
1.3 试验加载及测量
本次试验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结构与抗震实验室完成,采用2 000t微机控制电液伺服压剪试验机进行试验,根据《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52—2012) [15]制定分级加载程序。本次加载主要分为两个步骤,预加载和正式加载。预加载:取计算承载力的20%进行荷载施加,持荷5min, 检查侧向位移计和应变片是否工作正常,并且调整试件的对中情况,以使试验顺利进行。正式加载:在加载的初始阶段,每级加载为计算极限荷载的1/15;当荷载超过极限载荷的70%时,变为计算极限载荷的1/30;在接近极限载荷之前,将其缓慢而连续地加载,并设置静态应变采集系统进行连续采集,直到试件破坏为止。
本次试验通过提前布置的位移、应变测点获取试验所需的相关数据。其测量的主要数据有:GFRP管的横向和纵向应变、钢纤维砂浆的横向和纵向应变和试件的纵向变形。其测点布置如图2、图3所示。在GFRP管各侧面四分点处布置三排横、纵向电阻应变片,在GFRP管中点布置3个侧向位移计,位移计之间间隔120°,在试件SFRC-1中点布置一排横、纵向应变片,在一侧面四分点处布置三个侧向位移计。
图2 GSFRC系列试件测点布置
图3 试件SFRC-1测点布置
2 试验现象
对于未加固试件RC-1,在加载初期,钢筋和混凝土均处于弹性阶段,试件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由于混凝土塑性变形的发展,压缩变形增加的速度快于荷载增长速度,同时,在相同荷载增量下,钢筋的压应力比混凝土的压应力增加得快。随着试件轴向压力的不断增加,在试件中上部开始出现多条细微裂缝,荷载继续增加,裂缝逐渐向中部发展,竖向荷载继续增加,裂缝的宽度逐渐增加,试件中部开始向外侧鼓出;当轴向压力达到峰值荷载的80%左右时,混凝土开始剥落;当试件达到极限荷载时,混凝土开始大片剥落,随着轴向位移的继续增加,试件承载力陡降,破坏较为突然,属于脆性破坏。其破坏形态如图4(a)所示。
图4 试件破坏形态
对于钢纤维砂浆加固试件SFRC-1,在加载初期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变化。此时,被压部件处于弹性阶段。当荷载增加到到峰值荷载的50%时,试件下部开始出现多条纵向细微裂纹;荷载继续增加,原有的纵向细微裂缝逐渐向上开始延伸;当荷载达到峰值荷载的70%时,试件上部区域开始出现多条纵向细微裂缝;荷载继续增加,试件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原有的纵向细微裂缝继续向中间延伸,在核心钢筋混凝土柱的四个角部形成四条贯通的纵向裂缝;当达到试件的极限承载力时,钢纤维砂浆的裂缝宽度逐渐增加,随着轴向位移的继续增加,试件承载力逐步下降,裂缝宽度逐渐增大,破坏较为缓慢,属于延性破坏。其破坏形态如图4(b)所示。
对于复合加固试件GSFRC-1~GSFRC-3,加载初期,没有出现明显特征,表现出良好的弹性受力状态;当荷载增加到峰值荷载的70%左右时,GFRP管开始出现轻微的泛白;当荷载继续增加到峰值荷载的85%左右时,试件出现零星响声,这种响声是GFRP管的纤维撕裂声;当荷载持续增加到峰值荷载90%左右时,试件响声连续且声音变大;荷载继续增加,试件中上部的玻璃纤维沿缠绕方向被撕裂,并向四周扩展,试件最终破坏。其破坏形态如图4(c),(d),(e)所示。
3 试验结果分析
3.1 承载力
表6给出了承载力的试验结果,由表6可知,未加固试件RC-1的极限承载力为1 462.4kN,钢纤维砂浆加固试件SFRC-1的极限承载力为2 372.1kN,复合加固试件GSFRC-1,GSFRC-2和GSFRC-3的极限承载力分别为7 608.3,10 350.3,11 700.5kN。与试件RC-1的极限承载力相比,试件GSFRC-1,GSFRC-2和GSFRC-3分别提高了420.3%,607.7%和700.1%。与试件SFRC-1的极限承载力相比,试件GSFRC-1,GSFRC-2和GSFRC-3分别提高了220.7%,336.3%和393.2%。
试件试验结果 表6
试件 编号 |
fcu, k1 /MPa |
fcu, k2 /MPa |
fcc /MPa |
Npu /kN |
Nu /kN |
Npu /Nu |
RC-1 |
48.1 | 72.1 | — | 1 440.4 | 1 462.4 | 0.98 |
SFRC-1 |
48.1 | 72.1 | — | 2 302.2 | 2 372.1 | 0.97 |
GSFRC-1 |
48.1 | 72.1 | 77.6 | 7 594.1 | 7 608.3 | 1.00 |
GSFRC-2 |
48.1 | 72.1 | 106.1 | 10 321.9 | 10 350.3 | 1.00 |
GSFRC-3 |
48.1 | 72.1 | 129.5 | 12 687.8 | 11 700.5 | 1.08 |
注: fcu, k1和fcu, k2分别为原柱混凝土和后浇钢纤维砂浆立方体抗压强度; fcc为约束后的混凝土抗压强度;Nu和Npu分别为短柱极限承载力试验值与计算值。
图5 承载力提高率与GFRP 管厚度关系曲线
图5为GFRP管厚度对承载力提高幅度的影响。由图可知,当其他条件相同时,GFRP套管与钢纤维砂浆复合加固损伤RC方形截面短柱的承载力提高率随GFRP管壁厚度的增加而降低。
图6 试件SFRC-1钢纤维砂浆荷载-应变曲线
图7 GFRP管上部荷载-应变曲线
图8 GFRP管中部荷载-应变曲线
以上研究表明,GFRP套管与钢纤维砂浆复合加固法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加固柱的承载力。当其他条件都相同时,承载力随着GFRP管厚度的增加而增大,但承载力提高率随GFRP管厚度的增大而减小。
3.2 荷载-应变曲线
采集静态应变电阻箱的数据,得到试件SFRC-1钢纤维砂浆测点的横向和纵向应变值和试件GSFRC-1~GSFRC-3的GFRP管测点的横向和纵向应变,分析试件在轴心受压作用下钢纤维砂浆的荷载-应变曲线和GFRP管的荷载-应变曲线,如图6~9所示。
如图6所示,试件SFRC-1在加载初期,钢纤维砂浆的应变随着荷载的增加呈现弹性发展,处于弹性阶段,观察荷载-应变曲线斜率,对比左右两条曲线,钢纤维砂浆的纵向应变增长速率和横向应变相似。这说明在加载初期,核心RC柱尚未鼓曲屈服,即钢纤维砂浆尚未开始通过承受拉力来发挥其环向约束作用。当荷载继续增加到峰值荷载的60%左右时,钢纤维砂浆的荷载-应变曲线不再呈弹性变化,开始出现非线性变化,曲线的斜率不断变小并慢慢趋于平稳,纵向应变和横向应变的增长速率逐渐接近,钢纤维砂浆与核心RC柱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断加强。最后,随着荷载的徐徐增加,钢纤维砂浆的应变快速发展,直至达到极限状态。
对比分析试件GSFRC-1,GSFRC-2和GSFRC-3的荷载-应变曲线,可以发现初始加载时,复合加固柱的横向应变随荷载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大,而GFRP管的荷载-纵向应变曲线的斜率相对小于荷载-横向应变曲线的斜率,表明在加载初期,横向应变相对较小的GFRP管尚未与钢纤维砂浆加固柱进入协同工作,即GFRP管尚未通过承受拉力来发挥其环向套箍作用。从图7~9可以看出,当继续增加荷载到某一定值时,试件的荷载-横向应变曲线不再呈弹性发展,在相同荷载的增量下,横向应变值开始呈现成倍增长,说明试件内部的受力机理开始出现变化,钢纤维砂浆加固柱开始压溃破坏而丧失承载力,由GFRP管开始进入约束机理,承受来自钢纤维砂浆加固柱挤压对GFRP管所产生的横向拉伸应力。
3.3 荷载-位移曲线
由电液伺服微机系统自动采集轴向压力和竖向位移,分析试件在轴心受压作用下对应的荷载-位移曲线。如图10所示,未加固RC-1试件和钢纤维砂浆加固试件SFRC-1的荷载-位移曲线有很明显的下降段,相对于复合加固试件GSFRC-1~GSFRC-3,其延性较好;但承载力却远远不如。不同厚度的GFRP管复合加固试件的荷载-位移的关系近似为双折线,因此可分为两个阶段。如图11所示,第一阶段为弹性阶段,第二阶段为弹塑性阶段。由图11可见,折线第二阶段的斜率与GFRP管的约束刚度密切相关,8mm厚的GFRP管“约束刚度”最大,双折线转折点(第一、二阶段的分界点)最高,极限承载力也最大。
图9 GFRP管下部荷载-应变曲线
图10 试件荷载-位移曲线
图11 复合加固试件荷载-位移曲线
4 承载力计算
复合加固柱的轴压承载力主要由核心混凝土承担,GFRP套管不受轴力,只提供径向约束力,在对轴心受压复合加固柱承载力进行计算时,引入了以下假定:1)加固后复合截面的总轴力N由原RC柱、后浇的钢纤维砂浆和纵向受力钢筋三部分所承担的轴力叠加组成;2)新、旧两部分混凝土及加固GFRP套管共同工作,不考虑其相对滑移,应变协调,满足变形协调条件;3)不考虑原RC柱的箍筋作用。因为核心混凝土受到GFRP套管的强力约束作用而处于三向压缩状态,可引用Richart等提出的混凝土受主动约束应力作用下的强度计算公式 [16]:
fcc=fco+k1 fl (1)fcc=fco+k1 fl (1)
式中: fcc为受约束之后混凝土抗压强度; fco为受约束之前混凝土抗压强度; fl为约束应力;k1为约束后应力提高系数。
fco=fc1Ac1+fc2Ac2Ac1+Ac2 (2)fco=fc1Ac1+fc2Ac2Ac1+Ac2 (2)
式中: fc1和fc2分别为原柱混凝土和后浇部分钢纤维砂浆的轴心抗压强度;Ac1和Ac2分别为原柱混凝土和后浇部分钢纤维砂浆的截面面积。
根据试验研究可知,加固部分钢纤维砂浆强度利用率和核心RC柱损伤程度对GFRP套管与钢纤维砂浆复合加固RC柱轴压承载力具有不利的影响,因此本文引入强度利用系数α和损伤系数ψ,通过查阅参考文献[17],加固部分钢纤维砂浆与原构件协同工作时,加固用钢纤维砂浆的强度利用系数近似取α=0.8。此值为查阅文献之后预估近似值,当有充分根据时,可适当调整。通过对大量参考文献数据和试验数据的回归拟合分析,得:
ψ=−2.625 β2+3.575 β−0.35 (3)ψ=-2.625 β2+3.575 β-0.35 (3)
式中β为损伤程度,本文方形截面RC短柱的损伤程度均为二级损伤, β取为0.8。
修正后的约束前混凝土圆柱体抗压强度为:
fco=ψfc1Ac1+αfc2Ac2Ac1+Ac2 (4)k1=2.2(flfco)−0.16 (5)fco=ψfc1Ac1+αfc2Ac2Ac1+Ac2 (4)k1=2.2(flfco)-0.16 (5)
钢纤维砂浆加固柱受纵向压力后,横向产生膨胀,GFRP管约束加固柱的横向变形,对加固柱产生径向约束应力,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得到GFRP套管对加固柱的约束应力:
fl=fftD/2 (6)fl=fftD/2 (6)
式中ff为GFRP管环向极限抗拉强度。
根据叠加原理可得到GFRP套管与钢纤维砂浆复合加固RC柱的极限承载力公式为:
Npu=fccAc+ fyAs (7)Νpu=fccAc+ fyAs (7)
式中:Ac为复合加固柱截面面积;fy为纵向钢筋屈服强度;As为纵向钢筋截面面积。
根据式(7)可求出GFRP套管与钢纤维砂浆复合加固RC柱试件的极限承载力,极限承载力试验值与计算值对比结果见表6。由表6中的数据可知,二者比值的平均值约为1.03,标准差约为0.038,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满足计算精度要求,可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5 结论及建议
(1)未加固RC柱发生剪切破坏,钢纤维砂浆加固RC柱发生剪切破坏,GFRP套管与钢纤维砂浆复合加固RC柱因GFRP管撕裂而发生脆性破坏。
(2)试件轴压承载力随着GFRP管厚度的增大而增加,增加幅度最大为53.8%;与钢筋混凝土柱的峰值荷载相比,用单一的钢纤维砂浆加固,峰值荷载约能提高1.6倍;用GFRP套管与钢纤维砂浆复合加固,其峰值荷载最大能提高8.0倍。
(3)基于Richart等提出的混凝土受主动约束应力fl作用下的强度计算公式,提出了适用于GFRP套管与钢纤维砂浆复合加固损伤RC短柱的轴压承载力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
(4)GFRP套管与钢纤维砂浆复合加固能大幅度提高RC柱的极限承载能力,但其延性相对来说比较差,这主要是由于GFRP管本身是脆性材料,与此同时GFRP管的强力约束使钢纤维砂浆加固柱仅发挥出很小的塑性变形。采用单一的钢纤维砂浆加固可以在保证一定的承载力的前提下,既提高加固RC柱的延性,又降低加固成本。
合适的复合加固方式还需进一步的研究。为满足实际使用需要应开展更多新型复合加固和新型材料的研究。
[2] 卢亦焱,沈炫,何楂,等.CFRP-圆钢管自密实混凝土复合加固RC方形短柱轴压性能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5,48(11):1-8.
[3] 章雪峰,单鲁阳,杨城,等.GFRP管混凝土组合长柱的轴心受压特性研究[J].建筑结构,2018,48(9):72-77.
[4] 章雪峰,单鲁阳,郑曙光,等.GFRP管混凝土组合长柱的抗震性能研究[J].建筑结构,2018,48(9):78-82.
[5] 王俊,刘伟庆,方海,等.GFRP管-钢管双壁约束混凝土组合柱轴压性能与承载力实用计算方法研究[J].建筑结构,2012,42(2):133-138.
[6] 陈百玲,秦国鹏,王连广.GFRP管劲性钢筋混凝土组合柱轴心抗压承载力计算[J].建筑结构,2011,41(8):102-105.
[7]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2006 [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8] 翟建锦.纤维增强混凝土的研究进展[J].科技风,2018(21):4.
[9] 张忠刚,唐昆仑.钢纤维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C]//全国第四届纤维水泥与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南京,1992.
[1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 [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11] 水泥复合砂浆钢筋网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 242∶2008 [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12]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 228.1—2010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13] 混凝土用钢纤维:YB/T 151—2017 [S].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7.
[14]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GB/T 21238—2016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
[15] 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52—2012 [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16] 崔文涛.CFRP套管钢筋混凝土柱轴压力学性能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7.
[17] 许宁.钢筋网水泥符合砂浆加固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性能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