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一无二的乡村

作者:魏娜
单位:WEI建筑设计

   作者简介:魏娜 WEI建筑设计/Elevation Workshop的创始合伙人、主创建筑师, 同时执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获建筑学学士学位后, 深造于美国耶鲁大学建筑学院并获建筑学硕士学位。2016年《人民日报》评价她为“北京最具影响力的女性建筑师之一”, 2017年荣登AD100榜单, 被评为“中国100位最具影响力建筑设计精英”。代表作品:小溪家民宿设计、WHYhotel、亚丁悬崖酒店、桂林溶洞酒店、SongMax女装店、沙滩四合院、米蒂跳儿童会所、鄂尔多斯第一幼儿园、日照规划馆。

    

   远山一起一伏因有势, 曲檐或高或低为有情。

   踏上小溪村土地的那一刻, 我就被这个环境感动, 这种感动主导了整个项目的设计过程。我觉得最完美的事情是大自然万物相互融合, 相互依存, 生机勃勃的状态。我希望“小溪家”是一个有生命的房子, 它就像一棵树一样, 植根于这片土地, 其生长的每一刻都是属于这个环境的独一无二的一部分。

   WEI建筑设计的北京事务所坐落在北京古老的胡同里, 在过去的九年里, 我们在城市中这样特殊的市井小巷里生活和工作。在这个越来越国际化的大都市里, 胡同拥有着充满历史沉淀的一面, 体现着时间潜移默化的雕琢。每一条胡同都不尽相同, 每一条胡同里都有相互联系又独一无二的地道的百姓生活。波浪般层层叠叠的灰瓦和一棵棵老树组成胡同的天际线, 北京的大爷大妈和外地或者外国的“北漂”聊着家长里短。我们享受着这个都市里最奢侈的环境:自然环境、建造环境和人, 在世世代代的延续与变迁中形成了充满人情味的融合。

   在过去的几年里, 我们开始接触到乡村建设。在走访各地村子的过程中, 我们见到了很多村子依然保留着昔日的淳朴与静谧, 拥有自身独特的人文和自然环境, 散发着真实而感人的气质。我们也同样看到有些村子因为标准化的改造失去了自我的特征, 让人感到迷失和遗憾。作为建筑师, 在参与乡建的同时, 我们希望能尽己所能, 让每个村子都保持它独一无二的美。

1夯来村

   2016年, 我参与了一个非营利组织策划的扶贫项目。这个组织召集一些年轻人作为创客, 让他们到中国南方的一些贫困村里帮助当地村民开展脱贫的工作。创客们驻扎在村子里, 在努力了解村子具体情况的同时, 寻求当地适宜的产业来发展创业项目。

   在一次活动中, 创客们找到了我, 向我展示了他们所在的一个村子的照片。这个村子叫夯来, 坐落在美丽的山谷里, 是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苗寨。村子刚刚通路, 很多村民想过上“更好”的生活, 便要将这些木头老房子拆掉改建成水泥房。创客说他们驻扎的很多村子都被人遗忘忽视了, 根本没有资本愿意光顾, 问我能不能想想办法帮帮这些村子。

   我不忍心看到这样美丽的村子最终被模式化的新农村形象所取代, 希望能用我们的设计专长帮帮这些村子。但是, 作为建筑师, 我们在乡村建设中到底能做什么?我走访了创客们所在的几个村子, 每个村子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然而唯独只剩下夯来村, 在美丽的自然环境里, 还完整地保留着老村落与环境的那种世代共存的和谐状态, 但这个状态现在却岌岌可危。

    

   1夯来村鸟瞰图

    

   2夯来村公共图书馆

    

   3夯来村公共图书馆室内

    

   4夯来村民宿改造室内

   历史上苗族曾经历过各种变迁。和很多苗寨一样, 夯来村的祖辈可能是因为当年躲避战乱或迫害而来到这个山谷里, 寻求自然的庇护, 而后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 和自然和谐共生。然而, 同样因为交通不便, 环境又限制了这里的现代发展, 经济贫困成为必然。这些村落, 往往因为地形的原因, 拥有美丽的自然景观, 但是却缺乏耕地且交通闭塞。

   我觉得也许可以通过保护和发扬夯来村独特的自然和文化资源, 逐步引入其他资源, 建设深度旅游的设施和运营体系, 从而带动更多扶贫工作。于是, 我们做了一系列整体改造的长期计划, 并为短期引入资源设计了种子项目。

   在设计过程中, 我带领着WEI建筑设计的设计师、清华大学的国际研究生和创客一起发动村民参与, 记录每个村民的情况、每个房子的状况, 让村民投票选择他们希望拥有的公共建筑空间。我们设计了一个多功能的公共建筑, 作为种子项目, 可以为前期志愿者旅游项目及拓展旅游项目提供场所, 并满足留守村民儿童就学和苗绣培训的功能。同时, 我们完成了一套房屋改造的方案。在保持老房子外观和尊重房屋传统布局的同时, 改善居住环境, 满足现代人生活需求, 一部分作为民宿接待客人, 一部分留给主人。我们根据气候条件采用各种节能设计, 以减少使用时对有限的地方能源的依赖。同时, 我们设计了半预制化的改造方案, 村民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就可以完成施工, 减少了建设过程中的交通和人员成本。

   然而,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 我们还是遇到了一系列问题。例如, 虽然策划和设计吸引了投资人、各地政府和机构的注意力, 让村子的改造建设产生了可能,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人的参与, 同时也是作为资本介入的条件, 一些固有的乡村建设做法最终取代了我们的设计。我清晰地意识到, 建筑师的话语权在很多实际的乡村建设中是非常有限的。

    

   5~8夯来村改造前

    

   9小溪家正立面

2小溪家

    

   10小溪家改造前

   2017年, 我接到《漂亮的房子》节目组的邀请。这是一个目标定位为综艺性的明星真人秀节目, 通过明星的加入, 吸引更多非建筑专业的观众。节目组选取了四个不同的地方, 分别由四位建筑师主导设计和建造。

   在为《漂亮的房子》节目选址的过程中, 我们走访了几个不同的地方。踏上小溪村土地的那一刻, 我就被深深地感动了。小溪村是赤溪村的一个自然村。1984年赤溪村被定义为中国首个扶贫村, 也被称作“中国扶贫第一村”。就像夯来村一样, 这个小小的村子坐落在美丽的山谷里, 然而交通不便使这里的大多数房子都已荒废。怀着对夯来村改造未果的遗憾, 我特别希望能通过《漂亮的房子》这样一个面向大众的媒介, 让更多的人看到这样独一无二的乡村的潜力。在选定这个村子后, 我们也希望通过节目的影响能为小溪村的发展带来更多资源, 希望我们的改造项目能为这个村子的未来发展埋下一颗种子。

   我选择了村子里小溪崖边一栋被遗弃的老房子和它旁边的两个羊圈, 将它们改造成为一个两层的主房和一层的客舍, 两栋建筑之间是连廊和园林, 建筑面积共计275m2。改造后的这组房子成为村子里的第一个民宿, 我叫它“小溪家”, 希望它能一直给人“家”的温情。

2.1景观先行, 融于自然

   选址时, 我是黄昏时分才到达小溪村的。静谧的山谷里响彻着奔腾雀跃的溪水发出的哗哗声, 刚出生的小羊朝我们咩咩地叫着, 老房子斑驳的大石墙上蜿蜒着苔藓, 一切都展示着生命的力量。我被这样的场景深深感动, 这种感动主导了近乎用直觉完成的整个设计过程。我是个追求完美的人, 然而在乡村建设中, 完美不等于精准。最完美的事情是大自然万物相互融合, 相互依存, 生机勃勃的状态。在这样一个经历了世世代代的沉淀、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一体的地方, 我们的改造建设不应该是一个凸显自己的外来物。我希望改造后的“小溪家”是一个有生命的房子, 依然可以和谐地融合在这个已有的环境里, 并能呼应自然与人的亲密关系。它就像一棵树一样, 植根于这片土地, 在生长的每一刻都是属于这个环境的独一无二的一部分。

   我们的设计源于景观。景与观, 是房子所处的周边环境的综合情况, 以及环境和建筑使用者之间通过房子可能产生的各种关系。设计伊始景观先行, 是让设计从对周边环境的理解和感受开始, 这沿袭了中国自古以来重视建筑与环境关系的传统思想。在设计过程中, 我们不断将空间设计转化为对人的经历的设计, 即人的动线、视线和远山、近景、老房子之间的关系成为每个空间场景设计的线索。

   我们完整地保留了老房子最东侧的双层砖墙, 因此整个房子的层高和形状都和原来的房子完全一致。老房子一层面向溪边小庭院的挑檐, 原结构是非常有趣的曲线斗栱。因为木结构本身的柔性, 时间久了檐口便会形成自然的弧线。因此在改建中, 我们将这种弧线延续, 并和其他屋檐一起做整体考虑。曲檐的高低起伏, 都是被环境感染而自然形成的设计。低矮谦逊的屋檐和连绵的远山、山间的云雾以及路边的白茶园给人一种自然和谐的感觉, 同时也继承了中国南方常见的曲檐传统。

    

   11小溪家茶室

    

   12小溪家茶室曲檐与远山

    

   13小溪家主入口

    

   14小溪家厨房与客厅

2.2环保策略, 传统沿承

   房屋采取了传统的榫卯结构与木质围护, 使用的大多数材料都是从周边地区回收的老木料、老门窗。当地工人根据材料的情况, 因地制宜, 手工加工。因为回收来的材料尺寸和设计图纸总会有出入, 设计师也需要根据情况随时调整设计。因此, 房屋的每个细节都传递着人的温度。

   进入两层的主房需要先通过一条弯曲的碎石路, 看到老砖墙以后, 随着转弯才能见到房屋的门, 这是依照当地大厝的传统, 需要经过几道弯才能见到家门。主门比道路要低, 需要下几步石头台阶, 低下头才能进屋。房子的主人也参与了整个改造的建造过程, 有一次在现场, 他拉着我指着这几步石台阶说这是祖宗建的, 一直在那里。我便答应他完好地保留它们, 让回家的路继续沿承。

   室内外地面一系列微妙的材质变化, 在引导流线的同时也暗示环境的变化。进入屋子可以看到压光水泥地面上镶嵌着几根曲线铜质飘带, 分别从门口引导向右侧的厨房和茶室、正面的内向庭院和左侧的双层客厅。进门右手边是开放式厨房。在当地习俗中炉灶是一个家的心脏, 我们保留了原来炉灶的位置, 并用传统做法重新修建。同时, 在核心岛的另一侧置入了现代化的灶台、抽烟机、烤箱等厨房设备。厨房右侧是茶室, 厨房和茶室之间, 我们采用了当地特殊的窗户设计, 既可以关上成为墙板, 又可以打开成为操作台面。

   当地的老房子有很多这样有趣的窗和门的设计, 如门窗的隔栅有机关, 下面的双层隔板可以拉出来遮光挡风。我们保留了这些独特的设计, 并设计了“会呼吸的窗”。我们还设计了专门用来通风或采光的窗子, 即在用于采光和观景用的通透的玻璃窗下面加做一条通风窗带, 窗带上设置纱窗和木隔栅。利用当地季节性风向变化, 夏季溪边吹来的凉爽的风可以从这里进来, 而热空气则从二层屋面的自动天窗及分布的几个排风扇排出, 通过对流的加强, 起到节能环保的被动式降温除湿的作用。

   从一层走出后是通向小溪崖边的内向型庭院, 庭院里完好地保留了原有的所有植被, 并用回收来的石磨搭建了去往溪边的小路。

   主房二层由一个健身空间、两个卧室和两个卫生间组成。主卧和健身空间在北侧都有一个小阳台, 可以坐下来看向茶园。从主卧里的书房, 亦可以眺望崖下川流不息的小溪。次卧暗藏了一个小阳台, 从这里可以看到整个双层客厅、客厅的攀岩墙和客厅的懒人沙发形成的一组互动游乐区域。

    

   15小溪家交流空间

    

   16小溪家主卧

    

   17小溪家客舍

    

   18小溪家茶室

    

   19小溪家茶室曲檐与园林

    

   20~26小溪家的建造者们

   主房西侧是茶室。茶室分为北侧的长桌就餐区和南侧崖边的饮茶区, 茶桌采用当地的石材——福鼎黑加工制作。茶室是由曲面屋檐半围合形成的灰空间, 屋面形式和朝向促进了通风。客舍和茶室之间是连廊和园林, 其间种植了当地的竹子和花草, 地灯也由当地竹子现场加工。客舍是个单层的独立建筑, 有两个卧室和一个卫生间。客舍北侧留有一个户外灰空间, 和客舍内的连廊直接由一组可以完全打开的折叠木门分隔。客舍面向小溪的一侧是曲檐, 坐在卧室便可以看到曲檐和远山此起彼伏。

   正如一幅泼墨山水画, “小溪家”静静地屹立在悬崖边斑驳错落的竹林之间, 崖下溪水潺潺。房子建完后迎来了很多访客, 获得了国内外的各种奖项, 也有了很多报道。明星艺人们、普通的工人、设计师、各地参观者, 很多人被房子和周围的环境所感动, 这种感动超越了年龄、职业、文化和生活背景的差异。自然与历史沉淀所拥有的无形却强大的感染力与包容, 让人和建筑产生共鸣。

   业主:福鼎市太姥山旅游经济开发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福建省福鼎市

   建筑设计:WEI建筑设计 (WEI architects)

   主持建筑师:魏娜

   设计团队:张尔佳、胡娴、苗九颖

   陈设顾问:孙建华

   陈设品牌:Home BA

   灯光顾问:中辰远瞻

   结构设计:陈小飞

   机电设计:韦家术

   工程总监:郭长春

   施工单位:福建裕凯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施工负责人:周庆宗、温关剑

   建筑面积:275m2

   建成时间:2017

  

   摄影:金伟琦

    

UNIQUE DESIGN FOR UNIQUE VILLAGES
1071 10 1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