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乡里 打造新型乡村产业社区的新式乡建——访隐居乡里创始合伙人金雷

作者:吴春花
单位:《建筑技艺》杂志社(AT)

    

   当一波又一波乡村民宿热点燃时, 那山那水唤起了人们心中的乡野记忆。在各种力量推动下热闹起来的乡村是否真的重见生机, 村民的生活与希望是否也能一同被点燃?在初春一个午后, 我来到隐居乡里位于北京东四十条的办公室, 见到了创始合伙人金雷 (同时也是空间进化 (北京) 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之一) , 听他讲述了其“隐”与“乡”背后的故事。

1与乡村结“缘”

   当下, 随着“美丽乡村”、“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提出, 几乎每个建筑师都开始与乡村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联系。金雷也不例外, 与关天颀共同创办的空间进化 (北京) 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虽然规模不大, 但具备规划、建筑、景观、室内等多专业, 完全可以应对相对小型、不算复杂的乡建项目。可惜的是, 自2013年开始介入乡村实践, 两年下来并没有什么成果, 不过却扎扎实实地积累了不少乡村实践的经验, 也结识了一批根植乡村工作的人, 包括与孙君老师 (北京绿十字生态文化传播中心主任, 长期致力于新农村环境建设, 坚持“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的理念, 进行了大量试点工作, 著述颇丰) 一起工作过多年及现在的隐居乡里品牌创始人陈长春、营销专家任涛、平面设计师麦子老师、餐饮研发师蒋承勇。

   2015年, 北京电视台《暖暖的新家》栏目第四期——“乡村老宅变身田间艺墅”, 担任大兴庞各庄镇常各庄村这座四十多年老屋改造的设计师正是金雷。终于能够在乡村踏踏实实改造完成一个房子, 兴奋之余金雷也深知困难重重, 他坦言:“房子很破, 原本没有水电, 而且要在45天内完成全部改造, 还要控制成本 (不超过30万元) , 是一次非常大的挑战。”与一般的真人秀节目只关注视觉效果不同, 这个项目中设计的大量精力花在了解决实际问题上, 尤其是关于室内地坪低于室外地坪造成的雨水倒灌问题, 金雷没有简单地采用提升室内地坪或是疏通排水系统的办法。因为在深入调研后发现当地还存在着严重缺水的问题, 晚上用水高峰期经常停水, 于是他在重新梳理排水系统的同时, 将屋面的汇水收集起来以备平时日常使用, 院落内短时汇水量的降低反过来也减轻了排水的压力。这些工作在视觉上并不能很清晰地呈现, 但却实际提升了使用者的体验。

    

    

    

    

    

   5山楂小院1号院

6 山楂小院1号院原始平面图

   6 山楂小院1号院原始平面图   下载原图

    

    

   7山楂小院1号院改造后平面图

   因为房屋最后要交还给业主, 金雷索性邀请来乡村实践各方面的朋友, 搞了一次开放日活动, 让大家实地感受。正是在这次活动上, 陈长春看上了这个40天、30万的老宅改造, 与他心中谋划许久的乡村民宿商业模式雏形恰好可以对接, 于是就有了后续隐居乡里的故事。

2山楂小院——落脚于北方乡村的民宿实验

   陈长春看上的, 正是希望将常各庄村老宅改造搬到延庆刘斌堡乡的下虎叫村, 于是金雷在原先的设计基础上根据功能要求稍作调整, 使用同一个施工团队, 在可控的时间与成本下完成了“山楂小院1号院”——隐居乡里的第一个院子。金雷笑着说:“我们当时的口号是——‘30天30万’, 2015年8月进入, 9月开始施工, 10月完工, 我们真的做到了。在硬件改造的同时, 陈长春进行了农民的培训、菜品的研发、管理方式与营销体系的搭建。10月完工后, 我们对山楂小院进行了一个月的内测与公测, 做出软硬件方面的调整, 随后11月开始试运营。”

   一个山楂小院, 可以说是一个模型, 验证客户对它是否认可, 验证它的服务是否能够与市场对接, 验证它背后的营销体系是否与目标客户匹配。按金雷的说法, 他们是幸运的, 一场大雪让山楂小院名副其实成为“隐”于乡村的一个院子, 随即引爆了市场。不同于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南方乡村, 大多北方乡村民宿在冬季都比较惨淡甚至会歇业。突然冒出个山楂小院, 对有着大量需求的市场和客户来说, 可谓既新鲜又非常诱人。

    

   8山楂小院所在的延庆下虎叫村是一个平凡的北方小山村

    

   9下虎叫村冬日里的袅袅炊烟

   延庆作为北京的一个旅游大区, 刘斌堡乡却没有旅游资源, 而下虎叫村恰恰是这个乡最穷的村子。穷村就是最大的闪光点, 金雷说:“一个没有毗邻景区、看似没什么特点的村子, 正是我们所希望的‘隐’的状态。每个城市人都怀有回归自然、回归乡野的情愫, 隐居乡里真正要做的就是发掘这些回归之所。当一个村子没有被过度开发或旅游化时, 其自然与淳朴才能被很好地保留下来, 这正是它最大的价值, 我们所做的就是发现价值, 并将其最大限度地呈现给人们。”

3“少就是多”

   隐居乡里的理念是“少就是多”, 即以最少的干预、最少的投入、最低限度的改造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后, 将人们吸引到对于乡村本身的关注与体验上。这与一些乡村建设中建筑师吸引眼球的设计不同, 在隐居乡里, 建筑师是退在后面的, 原汁原味的乡村本身才是主角, 才是最有价值的。

   硬件方面, 最重要的就是房屋改造、环境设施提升。金雷作为一名建筑师, 同时作为隐居乡里的设计总监, 在一系列乡村建设的摸爬滚打中已经历练了很多, 对此他深有感触地说:“第一, 建筑师要学会聚焦, 来解决夏天热不热、冬天冷不冷、厕所是不是干净、服务是不是周到等这些最基本的问题, 远比建筑好看与否重要得多。有人可能认为, 只有空间与建筑师有关, 服务与建筑师没有关系。事实上, 当从整个民宿链条的宏观角度来看, 建筑决策的合理性、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后期客人的使用满意度与管家服务的便捷度, 例如管家后期抱怨卫生间不便于清扫, 那一定是设计出了问题。总体来说, 隐居乡里的所有院子改造都以解决这些基本问题为原则, 大到地暖的铺设、吊顶的设置 (便于隔热) 、增加保温层, 小到防蚊虫门帘的选用, 都经过细致考虑, 并不断改进。第二, 说到菜品, 我们也坚持‘少就是多’的原则, 把‘有机’当做第一计, ‘极简’作为第二计。拿山楂小院来说, 你一定想不到最受欢迎的竟是一碗手擀面, 而不是一桌子山珍海味。这一碗面的极致在于, 新鲜、有机的食材制作成的卤和劲道的面条口感。当人专注于眼前的一碗面时, 视觉和味觉才能够被完全调动起来, 品尝出乡村的味道, 甚至是小时候的味道。”这就是隐居乡里“少就是多”的独特价值观。

4“非标准”的标准化

   在陈长春的商业模式中, 标准化是首先一定要实现的。一方面, 从现有的乡村建设或是旅游民宿开发不难看出, 个性化设计需要非常高的设计成本与建造成本, 背后需要有强大的资本支撑, 而不可复制的高投入却未必会带来高产出, 这从商业逻辑角度来说是难以行得通的。另一方面, 从供需来看, 不论个人或是团体、商务活动都有越来越多的需求, 但供给端现有的农家乐难以与需求端相匹配, 归根结底原因就在于从设施到服务的软硬件不标准。

    

   10山楂小院1号院改造前

    

   11山楂小院1号院餐厅

    

   12山楂小院2号院餐厅

    

   13山楂小院5号院餐厅

    

   14姥姥家后院中原始的巨石自然成为了视觉的焦点

    

   15姥姥家中的主卧室中原始的结构和墙体外露成为装饰

   金雷说:“做标准化、升级版的农家乐, 是隐居乡里最初的另一个想法。那么, 如何标准化?首先要选择一线城市周边未被过度开发的村子, 以保证有足够的需求和消费能力。穷村不是问题, 只要交通便捷、通水通电, 以及有闲散劳动力就可以。接下来就是选房子, 村子里往往有很多闲置的大大小小的破房子, 能满足两到三套客房的最适合。第三步就是标准化设计与施工以及后期的维护和管理, 现在基本都实现了30天、30万的标准流程。事实上在每个不同的房子这样的非标准化下, 标准化设计并不是严格照搬, 不会给人如同酒店一般的复制感, 而是一种自带的、天然的不同体验。同时, 我们有自己的苗圃基地, 所有栽植都能达到一致。硬件达到标准化后, 第四步就是软件方面——管家的培训, 我们从村中招募管家, 由餐饮培训、客房服务培训团队进行严格的考核, 考核通过才能上岗, 为的是提供给客户标准化的服务。通常, 一个管家负责一套院子的用餐、盥洗到卫生。所以菜品的标准化, 也是管家必须接受的培训。除了以上这些, 我们还有统一的衍生产品, 例如农副产品、文创产品以及文化活动等。”听上去有些类似五星级酒店的标准化管理, 金雷戏称:没错, 隐居乡里要打造“乡村版的喜达屋”。

   从一期仅有一套院子的山楂小院, 到2016年初春开放的二期5套院子、三期5套院子 (预计今年7月开放) , “山楂小院”已经成为隐居乡里一个响当当的子品牌。在这一过程中, 隐居乡里的标准化体系逐渐成熟, “姥姥家”、“黄栌花开”等子品牌相继出现, “隐居乡里”也越来越得到业内的认可, 管理团队与运行系统也日臻完善和成熟。

    

   16姥姥家的客厅

    

   17姥姥家原始平面图

    

   18姥姥家改造后平面图

    

   19姥姥家前院中正房改造后的建筑外观

    

    

    

   22隐居乡里为入住姥姥家的客人提供的下午茶

5麻麻花山坡——选在山沟沟里的贫困村

   随着“隐居乡里”知名度的提升, 一些苦于找不到好的乡村民宿运营团队的机构纷纷慕名而来。2016年, 中国扶贫基金会找到了隐居乡里, 基金会有来自企业的捐款, 也有很多仅仅靠着国家扶贫款支撑的穷村, 这都是隐居乡里需要的, 于是双方一拍即合。河北涞水县南峪村就是这些穷村中的一个, 隐居乡里与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合作也就从这里开始, 基金会负责投资及协调村落关系和政府关系, 隐居乡里则负责设计施工以及之后的营销和管理工作。

   进入乡村不易, 要扎根一个穷村更是难上加难。金雷说:“现在回想起来, 进入南峪村的经历都历历在目。村书记听了隐居乡里的理念与实践, 非常兴奋, 那就开始干吧。可是村民觉得我们是骗子, 附近野三坡的民宿最贵一晚也就400元, 而村里什么资源都没有, 怎么可能卖到一晚两三千元的价格?当好不容易做通村民的工作, 开始施工时, 又出状况了。村民眼巴巴指望的一笔‘巨额’扶贫款, 只被我们用来在原来旧房子上修修补补, 而不是盖新房子, 这怎么行。所以一天的施工中, 各种想象不到的紧急状况层出不穷, 局面甚至一度非常危险。好在经过不断的多方协调, 我们咬牙坚持下来了, 施工也在预期的30天内完成, 而这正是得益于已有的标准化体系。”

   虽然是标准化, 却也有很多新的问题无法简单套用原有的成熟模式。比如由于村子比较贫穷, 村民在最初建房时无论是院落还是房屋的尺寸都比普通的北方民宅要小得多。另外很多院子散落在山上, 没有车行道路可以通达, 给材料的运输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因此, 金雷针对这个村子设计了很多新的户型, 有时甚至是把两套院子合并成为一个销售单元, 而这些就是隐居乡里所提到的标准中的不标准。不标准的因素是把双刃剑, 它在给前期设计带来难度的同时, 也为日后的客户体验增添了差异性和乐趣。

   从第一个山楂小院到姥姥家, 再到麻麻花山坡, 从设计、施工到运营、维护都是一个在真实信息反馈基础上不断优化的过程。金雷举了几个例子:在山楂小院一号院, 由于只做了地暖, 屋顶没有加保温层, 导致上冷下热;原有房子的屋架比较老旧, 如果不做吊顶, 实际中容易掉渣或虫子;夏季乡村的防蝇是个问题, 门帘既要方便进出又要有效防蝇, 纱门、帘子换过很多次;每个院子配一个管家, 负责接待、做饭、布草、打扫卫生, 经营旺季的时候就有些忙不过来……这些都在后续的院子中做了改进。

6与乡村、村民共赢

   到2018年4月, 隐居乡里已有48套院子开放, 今年还计划有近100套院子推向市场。那么, 陈长春所说的新的商业模式, 到底是什么呢?早在创办隐居乡里之前, 作为曾经的天涯论坛旅游版版主的陈长春在2007年就创办了远方网, 2011年又和孙君老师一起把河南的郝堂村做成了全国的乡建标杆, 随后凭借着对乡村和市场的了解以及强大的营销策划能力将“山里寒舍”从一个濒临倒闭的客栈项目推成了北方民宿的第一品牌。

   正是有了多年的乡村实践经验, 陈长春深刻地认识到目前外来资本进入乡村的种种问题, 要走出困境, 就要转变思维和模式。陈长春认为, 任何进入乡村的外来力量始终是外来者的身份, 只有农民才是这片土地的主人和主体, 所以要将农村、农民、外来者一起纳入整个商业模式中。也就是说, 隐居乡里租用农民的房子进行标准化改造, 雇佣闲散的劳动力作为员工, 搭建平台以互联网方式进行运营和管理。同时, 经营收益中, 25%作为隐居乡里的日常管理所用, 75%分给农民 (包括村集体、房东、管家) , 这样才符合合理的商业逻辑, 才具有可持续性。

   金雷补充解释说:“当我们进入一个村子, 首先与农民谈妥一套院子的租金 (租期通常是15~20年) , 对农民来说是第一笔收入;然后, 作为房东, 他每年还会得到这套院子经营收益的一部分, 而且这个收益可能远高于租金收益;另外, 如果家里的大妈通过培训做了管家, 还会有工资、提成、奖金。但在原初的模式下运营了一段时间后, 就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例如率先将房子出租给我们的农民获利不少, 其他农民就觉得有些不平衡了。那怎么办呢?由于我们使用的所有食材都是当地、当季的, 可以定期从农民手里收取农产品, 一方面供给各个院子, 另一方面还可开发衍生农产品, 售卖给客户, 也是一种品牌输出, 譬如我们山楂小院的新鲜、无添加山楂汁就特别受欢迎。未来农民也可以参与更多的活动以获得收益, 这样一来, 农民的利益得到了有效的平衡。”

    

   23麻麻花的山坡2号院入口完全保留了原始的风貌

    

   24客人在麻麻花的山坡2号院中野餐

    

   25村里的大姐教客人的孩子包包子

    

   26, 27初春时节, 山花烂漫, 客人在麻麻花的山坡享受着久违的宁静

    

   28延庆小观头村先生的院子1号院入口依然保留着最初的大门

   在这个商业模式下, 村集体成立了村合作社, 采取农民自愿入股的方式。隐居乡里与村合作社对接具体事项, 年底核算收益后还会给每个入股的农民分红。金雷认为, 他们只是职业经理人, 农民才是董事长。在隐居乡里, 角色的转换与商业模式的转变, 可以说是“革命性”的。据隐居乡里提供的数据, 山楂小院的年平均入住率可以达到近80%, 而仅有8个院子的麻麻花山坡, 每个月给村子里的分成就高达二十多万元。

7未来的隐居乡里不只是民宿

   从小试牛刀的第一个山楂小院到今年计划开业150套院子, 从自己投资到更多的社会资本注入, 隐居乡里已不仅仅是民宿, 用陈长春的话说是要打造“新型乡村产业社区”, 搭建起城市人与乡村人融合的“新型社区”。

   金雷兴奋地介绍了团队已经和正在着手做的几件大事:首先就隐居乡里而言, 设计、管理、培训、财务、策划团队已经越来越成熟, 像乡村艺术嘉年华、姥姥家看大戏、隐居乡里植树季、黄栌花节、乡村音乐节等类似的活动非常多, 同时正在构建网站、APP。其次, 2017年11月在北京延庆区政府、延庆旅游委、刘斌堡乡政府等的支持下, 以隐居乡里为平台成立了北方民宿学院。除了每个月定期推出的由全国范围内乡建领域大咖们主讲的乡建沙龙以外, 还有为各地政府量身定制的专门培训输出乡村经理人的“火种计划”, 以及一系列针对乡村设计师、农民管家和运营管理方面的实战课程。这些课程一方面为隐居乡里日后的扩张发展储备了力量, 同时也为整个乡建市场输出了大量的人才。

    

   29入住的客人和外聘的厨师一起在先生的院子准备午餐

   另外, 依每个村子的特点, 打造“一村一品”。例如在房山黄山店村, 进行了长远的规划, 除目前正在经营的三十多个民宿外, 今年邀请了不同的建筑师参与设计新的项目, 一期已邀请魏娜设计接待中心、韩文强设计游廊咖啡、刘洋设计儿童图书馆、孙大勇设计乡村建筑师沙龙、陈辰设计乡村瑜伽馆, 6月就将建成开放。其他如下虎叫村主打食品特色, “先生的院子”所在的延庆刘斌堡乡小观头村则主打文墨诗书特色, 由此挖掘、展现出每个村子鲜明的个性。

    

   30先生的院子1号院的客厅

8写在最后

  

   隐居乡里以独有的标准化、互联网轻资产运营、与村庄共享收益模式, 使最初只能依靠国家救济款的穷村变成今天农民欢天喜地过日子的新时代乡村。来到村里的人多了, 农民生活好起来了, 乡村就有希望了。或许这样参与乡村建设, 才是设计师最大价值的体现。

    

NALADA:NEW RURAL INDUSTRY COMMUNITY, NEW RURAL CONSTRUCTION
1141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