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hapely值法的养老地产PPP项目利益分配模型研究
随着我国“四二一”家庭结构的逐渐形成及城市空巢率的日渐上升, 我国养老地产也随之兴起。但目前养老地产存在投资缺口较大、后期运营管理要求高等发展瓶颈, 因此采用PPP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模式投资建设养老地产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途径。
PPP模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把PPP模式看作一种运营管理模式, 即私人部门与政府合作共同参与公共产品的提供, 而非狭义的融资模式。早在2005年, 杨畅便提出采用PPP模式建设养老公寓。随后, 许多学者对PPP模式应用于养老地产的可行性以及具体的运营模式进行了详细探究。然而PPP项目的参与主体众多, 往往存在许多利益冲突, 若处理不当会阻碍项目的实施。但目前对于养老地产PPP项目的利益分配研究较少, 尚未建立完整合理的模型。因此, 探究养老地产PPP项目的利益分配问题, 对养老地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PPP模式下的利益分配方法, 目前国内外已有许多研究, 大体上分为基于博弈论建立模型、从风险分担角度考虑收益分配、基于剩余控制权理论建立模型和基于Shapley值法建立模型等几种方法。其中, Shapley模型由于具有计算简单、解具有唯一性以及易于修正等优点, 使用较为普遍。例如, 有研究者提出企业投入、风险分担和贡献度对利益分配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构建了基于shapely修正的PPP项目利益分配模型。此外, 由于PPP项目的外部环境变化莫测, 如何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分配环境变化带来的超额收益便成为项目顺利运行的一大重要因素。基于此, Sharafi, A将合作博弈概念引入传统的Shapley模型中, 并考虑了合同延期、年度补贴以及关税调整对利益分配的影响。另外, 由于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具有不对称性, 也有研究者采用了Nash协商模型对初始的Shapely值利益分配方案进行了调整。
已有的研究为PPP项目进行利益分配提供了较完备的思路框架, 但这些研究的利益分配主体大部分局限于公私双方, 忽略了其他利益相关者。因此, 结合养老地产后期运营管理要求高等特点, 本文将老龄生活服务公司等主体作为利益分配的第三大主体, 并从利益相关者的研究出发, 建立了基于Shapely修正的养老地产PPP项目利益分配模型, 对相关问题展开进一步的探讨。
1 养老地产PPP项目的运作模式
项目的运作模式对项目中利益相关者的确定及角色定位有重要影响。因此, 借鉴国内已成功落地的养老地产PPP项目的运作经验, 并综合养老地产及PPP项目的特点, 本文构建了基于PPP的养老地产运作模式 (如图1所示) 。该运作模式中, 政府为项目发起方, 授权相关实施机构开展项目前期, 如可行性研究、项目立项等工作;然后与社会资本方按一定股权比例组建项目公司, 共同负责项目的融资、建设、运营及移交工作。
养老地产的持续盈利点在于后期的管理与服务, 而社会资本方擅长项目的开发建设, 若再负责项目后期的所有运营会有些力不从心。因此, 当项目进入运营阶段, 老龄生活服务公司等其他利益主体可通过购买社会资本方的部分股权成为股东之一, 或通过与项目公司签订委托经营协议等方式, 来负责项目专业部分的运营, 而非专业部分依然由项目公司负责运营, 双方各自发挥所长, 从而提高项目的运作效率。
2 基于PPP的养老地产利益相关者研究
2.1 政府
由于政府兼具“经济人”和“社会人”的双重属性, 因此它是一个特殊的利益主体。作为“经济人”, 采取PPP模式建设养老地产可有效缓解其财政压力, 而且可通过税收等方式获取财政收入;作为“社会人”, 政府要通过土地优惠政策、给予项目公司补贴等方式承担社会养老责任。因此, 既要保障政府社会效益最大化, 也应兼顾其经济效益。
2.2 社会资本方
社会资本方是项目公司的主要股东, 可以是大型建筑承包商、信托、保险公司等, 也可以是几家公司组建的联合体, 主要负责项目前期的开发建设以及后期的部分运营。与政府相比, 社会资本方具备更加专业的开发运营能力, 从而可保证养老地产PPP项目的高效持续运作。同时, 社会资本方均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的企业型主体, 因此, 应充分理解其利益诉求。
2.3 其他利益主体
其他利益主体是指除政府和社会资本方之外的第三大核心利益主体, 可以是银行、老龄生活服务公司或医疗机构等, 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养老地产项目确定。例如, 高端养老地产项目对资金的需求量大, 所以银行等金融机构在项目融资阶段发挥重要作用;而老年医养中心需医疗机构协助运营, 需要其提供大量医疗设备、医疗服务等。基于银行和医疗机构在项目融资和运营阶段的重要性, 将两者分别作为其对应项目中的另一核心利益相关者。
3 利益分配的影响因素
养老地产产业链较长, 因此利益分配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通过对近年来研究PPP项目利益分配的影响因素进行梳理, 将利益分配的影响因素归纳如下:
3.1 股权占比
项目公司作为PPP项目实施的载体, 其股权占比对项目的收益大小具有重要影响, 从而影响到利益分配。另外, 若一方股权占比较大, 那么其对项目的投入一定也很大, 这里的投入不仅指资本金的投入, 还有一些难以量化的无形资产投入。根据利益与投入相匹配的原则, 其分得的利益应该越多。
3.2 风险承担大小
养老地产项目的投资额巨大, 资金回收期长, 面临的风险错综复杂, 因此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为保证项目的总收益, 在项目实施前, 会制定合理的风险分摊框架, 明确各个风险的承担责任。根据利益与风险相匹配的原则, 承担风险较大的一方应分得更多的利益。
3.3 贡献程度
贡献程度指各利益主体为应对突发状况而采取的贡献。目前, 国内养老地产仍处于摸索期, 将PPP模式应用在养老地产项目中的成功案例更是少之又少。而且我国在PPP项目及养老地产建设方面的法规并不完善, 在项目运行过程中, 常出现许多难以预料的状况, 此时必须有参与者及时发挥自己的长处, 为应对风险做出临时的贡献。而这些贡献在项目实施前不可预料与测量, 因此, 应将这些额外贡献作为利益分配的影响因素。
3.4 合同履约度
PPP项目实质上就是政府和私人资本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所达成的契约关系。在养老地产PPP项目中, 这个契约关系的载体就是项目合同。只有各个参与主体都严格履行合同中规定的义务, 项目才可顺利运行。但根据前文对利益相关者的分析, 大部分利益主体都将经济诉求放在首位, 很可能出现违背合同、有损整体利益的行为。因此, 应充分考虑各利益主体是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守合同规定。
4 利益分配的Shapely值模型
4.1 模型建立
Shapley值法常用来解决多方共同合作建设一个项目时的利益分配问题, 通过确定成员加入联盟后收益增加的大小来分配各自应得利益。
可以看出, Shapley值法不仅仅基于投资比重进行分配, 而是依据各个利益主体对整个项目的边际贡献。PPP项目的利益主体众多, 在项目的实际运作过程中, 很有可能出现利己而有损项目利益的行为, 而采用Shapley值法进行利益分配可有效衡量各利益主体对整个项目的贡献, 进而减少这种行为的发生。此外, 该模型易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 因此, 综合考虑, 选择Shapley值法对养老地产PPP项目进行利益分配。
Shapley值法基本原理为:假设N={i}, i=1, 2, 3…n, 表示参与人i的集合, S∈N为N中的一个联盟子集, 则Si表示集合N中包含利益主体i的所有子集。设Φi为利益主体i在合作N下应分得的收益, 即Shapley值, 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V (S) 是联盟S获得的收益, V (S-i) 是除去利益主体i时联盟S获得的收益, 因此[V (S) -V (S-i) ]可看作利益主体i对联盟S做出的贡献。|S|则表示联盟S中利益主体的个数。
依据前文分析, 养老地产PPP项目可看作企业间的一个联盟合作。因此, 在利益分配的Shapely值模型中, 设i=1, 2, 3, 分别表示政府、社会资本方和其他利益主体;Φ1、Φ2、Φ3则为模型修正前三方的利益分配值。
4.2 修正Shapely值
4.2.1 Shapely值的修正方法
结合第三节对利益分配的影响因素分析, 建立模型的修正因子集合J={j}, j=1, 2, 3, 4, 分别表示股权占比、风险承担大小、贡献程度和合同履约度。然后将第i个利益主体关于第j个修正因子的测度值记作aij, 如表1所示:
假设在某养老地产PPP项目中, 以上各修正因子对利益分配的影响程度为λ= (λ1, λ2, λ3, λ4) T。且模型修正后, 设政府、社会资本方和其他利益主体的利益分配综合影响程度为R1, R2, R3, 则

进而可得到, 模型修正后, 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综合影响程度变化为?Ri=Ri-1/n, 则利益分配值的修正量为?Ri×V (S) , 进而得到各利益主体修正之后的利益分配值Vi:

4.2.2 参数的确定 (1) 股权占比
与以往大多数研究遵循的规则一致, 本文采用特许权协议中已协商好的股权比例作为股权占比测度值a11、a21、a31。需要注意的是, 在项目运作过程中, 股东权益往往由于各方战略目的的调整而有所变化, 因此对股权结构的测度也应按实际及时调整。
(2) 风险承担大小
基于前人关于养老地产风险的研究及PPP项目的实践情况, 本文将利益相关者承担的风险分为四类:政府层面风险、市场风险、项目风险和不可抗力风险。
确定各利益相关者风险承担大小的步骤如下:
第一, 利用专家评分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四个风险类别的重要程度W= (w1, w2, w3, w4) 。
第二,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依据各利益主体承担风险大小, 将各风险因素分为五个等级, 建立如下评语集:{低风险, 较低风险, 中等风险, 较高风险, 高风险}。然后由养老地产或公私合作领域的专家对各利益主体承担的风险大小进行打分, 对结果归一化处理后, 得到模糊评价矩阵Ui= (umn) 4×5。
第三, 根据Bi=W×Ui, 得到各利益主体的风险承担综合评价向量Bi。然后依照最大隶属度原则, 得到政府、社会资本和其他利益主体的风险承担大小, 最后再将结果归一化处理, 即得到各利益主体的风险承担大小测度值a12、a22、a32。
(3) 贡献程度
参照以往对贡献程度的测度方法研究, 核算突发状况发生时, 各利益主体为解决该状况, 确保项目可继续顺利运作而采取的投入, 分别记作Cg、Cs和Co, 这些投入包括资金、物力、人力以及其他成本等, 并将其作为贡献程度的测量指标。则各利益主体的贡献程度测度值分别为:

(4) 合同履约度
在项目实施前, 合同中已规定各利益主体应履行的义务, 并有相应的绩效考核标准。因此, 在项目正式实施后, 可请相关监督部门按照项目的绩效考核标准, 评估各利益主体实际达到的绩效情况, 对义务的履行程度进行打分与评价, 以此得到某个时刻各利益主体的合同履约度测度值a14、a24、a34。
(5) 各修正因子对利益分配的影响程度λ
本文对修正因子的权重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首先, 请养老地产及PPP项目领域的专家在详细了解某养老项目背景的前提下, 建立各修正因子对利益分配影响程度的两两比较矩阵;然后, 计算比较矩阵的特征向量;最后对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 特征向量的各个分量即为各修正因子对利益分配的影响程度。
5 案例研究
结合我国江苏省如东县中医院医养融合PPP一期项目, 对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进行验证。该项目为养老医疗中心, 采用移交-运营-移交模式 (TOT模式) 。2016年1月, 如东县政府与社会资本方签订了PPP项目合同, 政府方持股40%, 社会资本方持股60%, 特许期为20年。新建医疗中心总床位1000张, 总投资额约7.1亿元。
5.1 利益相关者分析
由于该项目为医疗中心, 医疗服务在项目运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将医疗机构作为其他利益主体, 则该项目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为政府、社会资本方及医疗机构。具体来说, 如东县国有公司作为政府出资人与社会资本按相应股权比例共同组建项目公司, 并基于绩效考核支付政府购买服务费用;社会资本方负责除核心医疗以外的包括药品供给、医疗器械的采购、物业及其他方面的管理, 同时获得相应的运营收益;医疗机构负责专业医疗部分的运营管理。
5.2 初始利益分配值求解
结合初始模型建立的方法, 将政府记作利益主体1, 社会资本方记作利益主体2, 医疗机构记作利益主体3。且依据项目的各项财务测算值, 若采用该种三方联盟的运营模式, 估计项目的年利润额可达12500万元, 即V (1∪2∪3) =12500。然后设定各利益相关者独立运营及两两合作时的收益, 如下所示:

其中, V (1) 表示政府独自运营时的收益, V (1∪2) 表示政府与社会资本方合作运营时的收益, 其余同理。
利用Shapely模型, 计算得到政府的利益分配值, 如表2所示:
将表中末行的数值相加, 即得到政府的利益为Φ1=3474万元, 同理, 得到社会资本方、医疗机构应得利益分别为Φ2=5074万元、Φ3=3952万元。
5.3 修正的Shapely模型求解
(1) 由项目资料得, 政府、社会资本方和医疗机构的股权占比测度值 (a11, a21, a31) = (0.4, 0.6, 0) 。
(2) 依据该PPP项目合同中的风险分配框架, 得到政府的风险承担综合评价向量为B1= (0.073, 0.182, 0.278, 0.285, 0.182) ,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 可知政府承担的风险情况为较高风险。同理计算出社会资本方、医疗机构的风险承担情况, 分别为高风险、较高风险, 归一化结果之后得到三方的风险承担大小测度值 (a12, a22, a32) = (0.19, 0.56, 0.25) 。
(3) 假定突发状况发生时, 各利益主体为应对突发状况所做出的贡献相等。同时, 假设各利益相关者都会严格履行合同中规定的义务。因此 (a13, a23, a33) = (a14, a24, a34) = (1/3, 1/3, 1/3) 。
(4) 利用层次分析法, 得到各修正因子对利益分配的影响程度λ= (λ1, λ2, λ3, λ4) T= (0.3, 0.5, 0.1, 0.1) T。
则政府的利益分配综合影响程度为:

同理, 求得社会资本方、医疗机构的利益分配综合影响程度R2=0.528、R3=0.191。
(5) 根据公式 (4) 求得政府、社会资本方和医疗机构修正之后的利益分配值分别为:

5.4 结果对比分析
比较模型修正前后的利益分配值 (如表3所示) , 发现引入模型的修正因子之后, 各参与主体的利益分配值发生明显变化。政府的分配值由之前的3474万元下降到2819万元, 医疗机构的分配值由3952万元减少为2174万元, 减小的这两部分利益值相应地增加到了社会资本方上。这是由于社会资本方的股权占比及风险承担大小均高于平均水平, 因此理应得到更多的利益。
随着国家对大型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 政府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财政压力, 因此对于养老地产的建设, 政府大多只提供土地支持以及税收优惠, 而项目的融资、建设及运营主要由社会资本方负责, 其投入与承担的风险往往很大。因此改进后的分配方案更加公平, 更能激励社会资本方参与养老地产的建设。
6 结论与展望
结合养老地产及PPP项目的特点, 本文建立了基于Shapley修正的利益分配模型来进行养老地产PPP项目中的利益分配, 得到如下结论:
(1) 基于养老地产具有后期运营要求高、资金需求量大等特点, 银行、老龄生活服务公司将在养老地产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不同于以往的仅将公私双方作为利益分配对象, 本文还引入了这类除政府、社会资本方之外的其他利益主体, 使利益分配的对象更加全面。
(2) 本文建立了一个完整合理的养老地产PPP项目利益分配模型, 并引入股权占比、风险承担大小、贡献程度和合同履约度等修正因子, 对模型进行了修正, 使利益分配的结果更加合理。
当然, 本文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对于利益分配的影响因素以及项目中各风险因素的权重确定, 采用的是带有较强主观性的层次分析法, 这对权重的确定存在一些偏差, 从而会影响利益分配的结果, 未来将采取更加客观的权重确定方法进行研究。
[2] 杨畅.对老年公寓建设中采用BOT融资方式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 2005 (7) :179-180.
[3] Francesca Medda.A Game Theory Approach for the Allocation of Risk in Transport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07 (25) :213-218.
[4] 孙慧, 叶秀贤.不完全契约下PPP项目剩余控制权配置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学报, 2013 (2) :227-233.
[5] Sharafi A, Taleizadeh AA, Amalnicka MS.Fair Allocation in Financial Disputes between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Stakeholders Using Game Theory[J].Service science, 2018 (1) :1-11.
[6] 廖奇云, 王凯.基于Shapley修正的房地产合作开发模式利益分配研究[J].建筑经济, 2017 (4) :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