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路径选择——以陕西省为例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建筑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高质量发展要求下,系统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可以对当前建筑业发展质量水平作出有效评价,进行阶段性、总结性的成果检验;还可以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相关政策制定、决策的参考依据。因此,从“高质量发展”角度构建评价体系,探讨建筑业在经济-环境-社会的协调平衡,对于建筑业产业发展及后期影响分析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有少数研究者对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研究:项勇等运用系统动力学对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因素进行分析,认为政府管理、行业发展、企业发展、市场规范相互联系和促进,不断增强并直接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王文钊等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构建了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测度体系,并对我国30个省2017年的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孙继德等对建筑业发展质量的内涵及评价维度进行了探讨。此外,也有少数学者分别从政策角度、企业家角度、信息化角度对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论述。从研究现状来看,有关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研究还较少,特别是缺乏对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动态测度。为此,本文以陕西省为例,依据2008年~2017年的数据对陕西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及分析,期望为实现和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借鉴。
1 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SO 9000:2015)中将质量定义为:一个关注质量的组织倡导者通过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来实现价值。质量定义已从先前的以产品为中心过渡到以顾客为中心,对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标准。郑新立认为高质量发展内涵是“我国经济已经转变为以科技进步、管理水平改善和劳动者素质能力提高为主的集约型增长。”其他学者也从不同切入点对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做了诠释,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发展方式转变、社会主要矛盾、新时代新发展理念、“经济、生态、民生”、供给和需求、效率和效益等。
对于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内涵,项勇从政府、行业、市场、企业4个层面进行分析;王海山则将建筑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特征归纳为:要有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核心技术,盈利能力强,人才培养环境好,绿色发展、经营模式的创新等;孙继德等认为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表现在要满足社会持续发展及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发展过程中资源节约水平和环境保护水平的提高等。
通过以上梳理可知,现有有关的“高质量”内涵的诠释多集中于宏观层面,对于“建筑业高质量”内涵诠释并不多。借鉴以往研究成果,本文从两个方面对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内涵进行诠释:
(1)广义上讲,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是指以新的发展理念为指导,顺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将高质量与建筑业发展特征相结合,处理好“社会—文化—生态—经济”的关系。
(2)狭义上讲,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是以满足新时代市场需求为导向,借助信息化、数字化等新技术、新资源;通过不断创新,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新时代人民群众提供其所需的多样化、个性化、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2 陕西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
2.1 测度指标体系设计
2.1.1 建筑业发展效益性维度
经济效益是检验和评价经济活动的有效产出、质量和水平的客观尺度,这也是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直接效果的反映。该维度指标不仅反映了建筑业发展速度、效率,也反映了建筑业经济的稳定性。
因此,本文选取指标:建筑业人均利税额(衡量一定时期内劳动力投入要素所产出的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衡量一定时期内的生产效率);建筑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衡量一定时期内建筑业经济效益、规模);产值利润率(衡量单位产值获得利润的能力)。
2.1.2 建筑业发展创新性维度
创新是新时代驱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也是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基本要求。当前建筑业劳动密集型特征虽有所改善,但仍以农民工为主要劳动力,机械化程度与智能制造业差距较大;在新的科技变革背景下只有以创新作为突破口才能提供高品质的建筑产品,提高建筑业的生产效率。
本文从创新驱动能力角度选取指标:建筑业企业资产(衡量企业创新基础环境),该指标对建筑企业投入资金培养创新性人才及技术研发等都具有一定保障;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勘察设计劳动力素质提高可以从源头上提供高质量的建筑产品,故选取勘察设计机构高级职称人数占比——勘察设计机构高级职称人数数量占勘察设计机构年底职工人数比重(衡量建筑业劳动力素质);建筑业技术装备率、建筑企业动力装备率(衡量建筑业技术创新水平)。
2.1.3 建筑业发展绿色性维度
建筑业高质量发展需更注重“发展质量”,这一内涵要求在建筑业发展各个环节须坚持全面节约、绿色发展的理念;减少对资源的消耗。
因此,本文从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角度选取指标:亿元产值能耗——建筑业综合能源消耗与建筑业产值比值(衡量建筑业绿色生产水平);万元产值钢材消耗量——钢材总消耗量与建筑业总产值比值、万元产值水泥消耗量——水泥总消耗量与建筑业总产值比值,以这两个指标衡量建筑业资源消耗水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衡量环境质量水平)。
2.1.4 建筑业发展协调性维度
协调性是在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基础上实现经济更好、更协调的发展,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必然包括产业发展的协调性、均衡性;而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合理化可促进产业从高速度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
本文从产业结构协调性角度选取指标:内资企业产值占比——国有建筑业产值占建筑业总产值比重(衡量建筑业规模结构)、外商投资企业产值占比——外商投资企业产值占建筑业总产值比重(衡量建筑业外资规模结构)、特级总承包建筑企业占比——本省特级总承包建筑企业数量占本省总承包建筑企业总数比重、一级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占比——本省一级专业承包建筑企业数占本省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总产数比重(衡量建筑业组织结构)。
2.1.5 建筑业发展共享性维度
根据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内涵,建筑业的发展应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人民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而共享性正是从“以人为本”出发。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既要为人民提供高质量的建筑产品、服务,也要改善人民整体福利水平和成果分配,提升民生共享质量。
因此,本文选取指标: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衡量实体成果分配)、建筑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衡量建筑业经济福利分配),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衡量社会福利水平)。
2.2 测度方法
本文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陕西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动态测度及比较。分析步骤如下:
Step1:建立时序立体数据表
若统计n个地区,使用相同的p个测度指标来描述,则在t年度就有一张数据表:Xt=(xij)n×p(n为样本点个数,p为变量个数),T年共有T张数据表,这就是时序立体数据表。
Step2:数据标准化
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选取Z-Score法进行数据标准化,将标准化后的数据记为Xi'j,公式为:

式中Xij为指标值,Xij为该项指标的平均值,σij为该项指标的标准差。
Step3:数据有效性检验
对指标体系的五个维度的数据进行KMO与Bartlett球形检验。计算变量的KMO,当KMO≥0.5时适合进行主成分分析;之后进行Bartlett球形检验,若Bartlett球形检验结论拒绝各变量相互独立的原假设,表明所选取的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适宜进行主成分分析。
Step4:计算主成分及方差贡献率
计算全局数据表的协方差矩阵,并确定出全局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λi(i=1,2,3,…,p)和对应的特征向量ui(i=1,2,3,…,p);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及m累计方差贡献率为:

Step5:求综合评价函数

式中,λi是第i个主成分的特征根,q是各主成分特征根之和,fi是未经标准化的第i个主成分得分。
2.3 陕西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
王文钊等以2017年建筑业有关数据对我国中部、东部、西部地区30省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排名,将30省市分为潜力型、一般型、落后型三种类型。本文在这三种类型省市中各选取1个省市(北京、山西、甘肃),以2008年~2017年数据对陕西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所采用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各省统计年鉴、《中国建筑业统计年鉴》。对所搜集的变量数据进行全局主成分分析的可行性检验,指标体系五个维度KMO检验值均大于0.65,Bartlett球形检验显著性均为0.000,适合做全局主成分分析。若变量数在20~50之间时,以特征值作为因素选取主成分的准则最为可靠,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60%以上便可靠。运用SPSS25.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各维度指标的主成分统计特征,如表2所示。
依据各主成分系数及特征值,用每个主成分对应的系数除以其主成分特征值的算数平方根,作为主成分表达式各指标的系数,从而可得主成分表达式。以建筑业发展创新性为例,其两个主成分表达式为:

再由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可得各维度指数得分表达式。以建筑业发展创新性为例,该维度指数得分表达式为:

以各维度指数得分F1、F2、F3、F4、F5作为变量进行全局主成分分析,最终可得建筑业发展质量综合评价函数:

依据公式(7)可计算出分析对象10年间建筑业发展质量综合得分如表3所示。
3 陕西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分析
3.1 比较分析
从各省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可以看出,所选取分析的省市建筑业发展质量整体呈现上升态势;与所分析的省市比较,陕西省建筑业发展质量综合得分上升趋势低于北京市,但与其他省份相当。从基础指标上看,除效益性指标产值利润率略低于所分析省市平均水平(3.4%)、创新性指标与北京市相比差距较大外,其余指标基本高于平均水平或与其他省市水平相当。
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陕西省建筑业经济效益虽逐年增加,但建筑企业单位产值获得利润有待提高。(2)技术创新水平不稳定,在平均水平上下波动;人力资源储备有待提高。(3)虽然各项能源消耗、资源消耗指标呈下降趋势,但与北京市相比尚有一定差距。(4)陕西省建筑企业的竞争力和品质有待提高。(5)陕西省建筑业外资利用规模和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3.2 综合测度分析
为了更深入地分析陕西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现对陕西省建筑业发展质量进行纵向分析,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看出,10年间陕西省建筑业发展质量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由2008年的-0.8625上升到2017年的0.4684;10年间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综合得分值并不高。从各维度指标得分的时序变化可以看出,建筑业发展共享性基本呈直线式上升,建筑业发展效益性、建筑业发展协调性波动式上升,上升趋势较缓慢,其余指标呈下降趋势。总体上,陕西省建筑业创新性指标4个基础指标得分均偏小,人力资源储备、技术创新方面增速较缓慢;建筑业发展绿色性指标得分和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水平不高。
4 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升路径
4.1 发展建筑业创新驱动体系
创新是新时代建筑业发展的新动能,建筑业的创新需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投入,推广国内外先进的施工工艺、手段,积极采用低碳高效的新材料、新技术。二是人才创新,引进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建立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激励机制,不断提高建筑业劳动力素质,加大建筑业专业化人才储备。三是管理创新,建筑企业应针对新时代经济发展特点,在管理模式、管理思维、生产模式等作出相应调整。四是体制创新,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要站在“产业角度”进行衡量,针对当前建筑业管理体制所存在问题,不断改革创新使建筑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资源得到更合理地配置。
4.2 提升建筑业产业协调体系
产业结构的协调性离不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建筑企业是建筑业发展的主体,是实现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基础。建筑企业资产的增加、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数量的上升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不仅能带动建筑企业自身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也会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培育一批具有国内、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努力打造一批具有高质量标准的建筑业品牌。二是鼓励支持中小型建筑企业发展,引导中小型企业向专业化、技术化方向发展;引导传统建筑企业进行企业转型,如鼓励传统管理、咨询类企业向全过程咨询企业转型等。三是不断提升建筑企业的竞争力和品质,从而保障建筑企业能够提供高质量、高品质的建筑产品和服务。四是形成建筑业产业集群。建筑业产业集群应集中建筑科技、研发、规划设计、装备制造、建材生产与展览、装配式建筑工厂、产业工人培训与实习、设备维护与租赁等诸多功能。陕西省应及早围绕当前建筑业全产业链,构建高端引领、生态、上下相依的建筑业产业集群,依据陕西省现状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区域的协同发展的建筑业产业集群发展新路径。
4.3 培育建筑业发展绿色体系
绿色化是建筑业生产方式的重要发展方向;在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需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的理念,将处理好资源、能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作为主要任务。一是推动建造方式绿色化,从政策上、体制上鼓励企业发展绿色建造方式。二是提升资源利用率,鼓励探索资源综合利用模式与途径,如老旧建筑再生利用、拆除后的建筑废弃物的再生利用等。三是加大环境监督力度,推进和落实建筑业环境监督制度,建立建筑业绿色预警机制。
4.4 强化民生共享质量体系
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样也必须以人民需求为导向,从建筑产品的设计、建造、运维等各个环节持续强化建筑业发展成果共享。一是提高建筑产品本身的质量和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二是完善建筑业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和保障建筑业从业者的利益,尤其是一线农民工。三是提高农村地区建筑产品质量的共享性,通过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农村栖居环境等方式使建筑业成果更大程度地惠及民生。
参考文献
[2]任平,刘经伟.高质量绿色发展的理论内涵、评价标准与实现路径[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9(11):123-131.
[3]王海山.建筑业企业如何高质量发展?--历史背景、特征和十大最关键的议题[J].建筑,2018(11):14-19.
[4]王晓慧.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9.
[5]巩蓉蓉.山西省经济发展质量测度及提升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6]李佳,张晨晖.运用因子分析法评价我国31省市建筑业技术创新能力[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2(12):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