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胶比和粉煤灰掺量对混凝土高温后抗压强度的影响
0概述
混凝土属多相非匀质材料,诸多因素均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有重要影响
上述研究均为混凝土常温下性能研究,高温与水胶比、粉煤灰的耦合作用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现有文献暂未涉及。本文探讨水胶比和粉煤灰掺量对混凝土高温后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可为混凝土结构火灾后的损伤评估和维修加固提供参考。
1 试验设计
1.1 原材料和配合比
水泥为陕西某公司生产的秦岭牌P.O 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其主要物理性能指标如表1所示。粉煤灰为西安灞桥热电厂生产的粉煤灰,烧失量3.65%,其主要化学成分如表2所示。砂为灞河河砂,表观密度2 650kg/m3,堆积密度1 480kg/m3,细度模数2.7,含泥量1.5%。粗骨料为石灰质碎石,表观密度2 680kg/m3,堆积密度1 670kg/m3,吸水率0.41%,含泥量0.25%,压碎指标4.04%,粒径分为5~15mm和15~20mm两种,质量比为3∶2。水为西安市自来水。
本次试验共制作100mm×100mm×100mm立方体试件32组,每组3个。考虑试验数据的离散性,后期补充了试件,共浇筑120个试件。按照混凝土配合比搅拌均匀后,用涂有脱模剂的塑料模板依次浇筑混凝土试件,采用人工搅拌,振捣棒振捣,试件成型24h后拆模,并用湿棉布覆盖在试件表面养护56d。混凝土配合比如表3所示。
1.2 试验设备及试验过程
加热设备为洛阳某电炉公司生产的型号为JHRT2-45-9的高温电阻炉,炉膛尺寸为1 500mm×450mm×600mm,最高使用温度1 000℃,如图1所示。
试验前所有试件进行烘干处理。高温试验时升温速率设置为5℃/min,达到目标温度后恒温3h
选取水胶比为0.4的混凝土试件,经不同高温作用后的试件表面情况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经不同高温作用后试件表面明显不同。200℃时试件表面颜色与常温时基本一致,表面无明显可见裂缝;400℃时试件表面略呈灰褐色,有稍许肉眼可见的细小裂缝;600℃时试件表面呈淡黄色,出现较为明显的裂缝,且数量较多。
加载设备为无锡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TYA-2000的电液式压力试验机,如图4所示。该设备最大加载2 000kN,加载试验严格按照《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2002)进行,加载速率取为3kN/s,加载至试件破坏为止,并记录最终加载值。
2 结果分析
表4给出了不同配合比混凝土在不同工况下的抗压强度,表中强度均为3个试件抗压强度的平均值。部分离散性较大的试验结果已被剔除,并补充试件个数和试验数据。
表4 混凝土抗压强度

注:试件编号统一用C#F#CT#T#表示,其中C#表示水胶比(C3=0.34,C4=0.4,C5=0.5),F#表示粉煤灰掺量,CT#表示养护龄期,T#表示温度。如C4F30CT28T400表示水胶比为0.4,粉煤灰掺量为30%的混凝土试件,养护28d后经受400℃高温作用。
2.1 水胶比和温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图5给出了不掺粉煤灰的3种水胶比(w/b)混凝土试件,在不同高温作用后的抗压强度。其中,T表示温度,fC-T表示考虑水胶比和温度影响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所有试件养护龄期均为56d。
由图5可知:水胶比为0.34时混凝土抗压强度最高,0.4时次之,0.5时最低;对于3种水胶比的混凝土试件,200℃高温作用后的抗压强度相对于常温抗压强度的比值分别为0.96(w/b=0.34),0.92(w/b=0.4),0.89(w/b=0.5),400℃相对于常温的比值分别为0.73,0.71,0.77,600℃相对于常温的比值分别为0.41,0.43,0.47。
结果表明:混凝土抗压强度随水胶比的增大而减小;高温作用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降低,200℃时高水胶比(w/b=0.5)混凝土强度下降最多,600℃时低水胶比(w/b=0.34)混凝土强度下降最多。其可能原因是低水胶比试件相对高水胶比试件更加密实,故抗压强度较高,但在高温作用下水蒸气更难排出导致混凝土损伤更严重。
2.2 粉煤灰掺量和温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图6给出了不同粉煤灰掺量混凝土试件,在不同高温作用后的抗压强度。其中,T表示温度,fF-T表示考虑粉煤灰掺量和温度影响时混凝土抗压强度。所有试件水胶比均为0.4,养护龄期均为56d。
由图6可知:不掺粉煤灰混凝土抗压强度最高,粉煤灰掺量为30%时次之,粉煤灰掺量为50%时最低;对于0%,30%,50%粉煤灰掺量的混凝土试件,200℃高温作用后的残余抗压强度相对于常温抗压强度的比值分别为0.92,0.94,0.91,400℃相对于常温的比值分别为0.71,0.78,0.70,600℃相对于常温的比值分别为0.43,0.50,0.45。
结果表明:混凝土抗压强度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大而减小;高温作用后,混凝土的残余抗压强度降低,且不掺粉煤灰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降低更多;粉煤灰掺量为30%时,高温导致的强度损伤相对较小。30%和50%为大掺量粉煤灰,水泥用量相对较小,导致混凝土中的初级水化产物Ca(OH)2不足,影响粉煤灰火山灰效应的发挥,因此强度下降;混凝土经高温作用,将激发粉煤灰活性,产生二次水化反应,生成新凝胶体,可有效弥补高温导致的强度损失。
2.3 粉煤灰掺量和养护龄期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图7给出了不同粉煤灰掺量混凝土试件在不同养护龄期下的抗压强度。其中,CT表示养护龄期,fF-CT表示考虑粉煤灰掺量和养护龄期影响时混凝土抗压强度。所有试件水胶比均为0.4,且不经过高温处理,均为常温试验。
由图7可知:养护龄期从3~56d,不同粉煤灰掺量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均呈增长趋势,且粉煤灰掺量越高抗压强度越低;对于不掺粉煤灰的混凝土试件,7d养护龄期较3d养护龄期时的抗压强度增长较快,14d和28d增长幅度变缓;对于30%和50%粉煤灰掺量的混凝土试件,养护龄期从3d到28d抗压强度基本呈线性增加;28d后3种粉煤灰掺量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均增加较少。
3结论
(1)混凝土抗压强度随水胶比的增大而减小;高温作用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降低,200℃时高水胶比混凝土强度下降较多,600℃时低水胶比混凝土强度下降较多。
(2)对于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试件,混凝土抗压强度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大而减小;高温作用后,混凝土的残余抗压强度降低,且不掺粉煤灰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降低较多;粉煤灰掺量为30%时,高温导致的强度损失相对较小。
(3)对于不掺粉煤灰的混凝土试件,随养护龄期的增加抗压强度的增长幅度先快后慢;对于30%和50%粉煤灰掺量的混凝土试件,养护龄期在28d内抗压强度基本呈线性增加;28d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均增加较少。
[2] 付士峰,张广田,刘娟红.再生轻骨料自密实混凝土力学和耐久性能研究[J].建筑结构,2016,46(12):41-44.
[3] 刘志杰,张栓齐,余春荣,等.混凝土强度、粉煤灰掺量和水胶比关系探究与应用[J].混凝土,2015(9):151-155.
[4] 刘清,韩风霞,高金东,等.大掺量粉煤灰自密实混凝土抗冻性能的试验研究[J].混凝土,2016(5):38-40.
[5] 冯庆革,姜丽,李浩璇,等.不同水胶比下粉煤灰混凝土抗氯盐及碳化腐蚀性能研究[J].混凝土,2011(9):44-46.
[6] 彭小芹,胡灿,兰聪,等.矿物掺合料对低水胶比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J].硅酸盐通报,2013,32(12):2435-2439.
[7] 苗苗,阎培渝.水胶比和粉煤灰掺量对补偿收缩混凝土自收缩特性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2012,40(11):1607-1612.
[8] 谷艳玲.水胶比和粉煤灰取代率对混凝土强度影响规律的试验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8(4):72-76.
[9] 孙家国.水胶比和粉煤灰取代率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分析[J].建筑结构,2017,47(4):17-20.
[10]ZHU JIANING,WU YAOPENG.Effect of exposure time and elevated temperature on ordinary concrete[J].Emerging Materials Research,2017,6(1):17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