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土坯砖砌体抗剪强度的试验研究
0 引言
机制土坯砖以地表干净生土为主要材料,同时掺入少量改性材料(如水泥、石灰、水玻璃、氯化钙等)及纤维增强材料,经搅拌均匀、机械压制而成。机制土坯砖取材不破坏耕地,其节能、环保等特点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文针对课题组前期以陕北黄土为主要材料研发的新型机制土坯砖,重点研究与之相匹配的砌筑砂浆及其配比。通过对36个机制土坯砖砌体试件进行灰缝抗剪试验,分析砌体沿灰缝抗剪的受力破坏特征和抗剪承载力,为机制土坯砖砌体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 试验概况
1.1 机制土坯砖砌体灰缝抗剪试件
根据《砌体基本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9—2011)
不同于普通烧结砖,机制土坯砖的抗压强度约6.0~7.0MPa,表面比较平整光滑,同普通水泥砂浆的粘结性能较差。为此课题组研究了采用多种配方、添加多种外加剂的新型砂浆,试验采用的添加剂为以下几种:增强剂、纤维素醚、水玻璃、消泡剂、可再分散乳胶粉。按照《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JGJ/T 70—2009)
每个机制土坯砖试件均采用9块土坯砖砌筑而成,为双剪试件,受剪面尺寸为240mm×370mm。待砌体抗剪强度的砂浆强度达到100%以后,可将试件立放,先后对承压面和加荷面采用1∶3水泥砂浆找平。检查试件的平整度和垂直度,应使试件表面平行和垂直于灰缝,以减少偏心和应力集中带来的影响,图2为试件的加载方式。
1.2 机制土坯砖砌体灰缝抗剪试验
机制土坯砖砌体抗剪性能试验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结构实验室进行,试验方法严格按照《砌体基本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9—2011)的规定执行。具体试验步骤如下:1)测量抗剪截面尺寸;2)将抗剪试件放在铺好两块钢板的试验机下压板上,轻微挪动调整至试验机轴心处,使得试件的中心与试验机的上、下压板轴心重合,并用湿砂将试件的受压面与钢板找平,以确保试件受力均匀平稳。试件上部受力面放置一块规格为370mm×90mm×10mm的钢板,同时在钢板和试件的接触面上铺上湿沙,以保证受力均匀;3)试件开始匀速加载,并需避免冲击。加载速度宜按试件在1~3min内破坏进行,当有一个受剪面发生破坏即认为该试件破坏,并记录下试件的破坏特征及最大破坏荷载。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1 破坏现象及结果分析
试件加载破坏前既没有开裂,也没有发生滑移破坏,观察不到明显试验现象。随着荷载的逐渐增大,在达到抗剪极限荷载前,砌体靠近上压板部分出现裂缝,紧接着裂缝就突然全部贯通,达到抗剪极限荷载,直接发生脆性破坏。整个加载过程比较短,破坏具有突然性,试验结果见表3。经统计,试验中25个砌体试件都是双面剪切破坏,其余为单面剪切破坏,试验结果较为理想。
根据试验现象并对比表1~3发现,不同种类和剂量的外加剂与砂浆抗压强度相关性不明显。虽然添加增强剂的第六组立方体试块的抗压强度很高,但是其与机制土坯砖之间粘结性较差,抗剪强度却最小,在土坯砖与砂浆粘结良好的情况下,抗剪强度随着砂浆抗压强度的提高而提高。
试件沿灰缝截面的抗剪强度计算公式为:

式中:fv为试件的沿灰缝截面的抗剪强度,MPa;Nv为试件的抗剪破坏荷载值,N;A为试件的一个受剪面的面积,mm2。
抗剪试件的破坏一般有三种破坏形式。第1种是砂浆本身与土坯砖粘结强度不足发生的破坏,施加较小荷载便发生破坏,破坏面比较光滑(图3),其抗剪强度最小。
第2种是砂浆与土坯砖的粘结强度大于砖的强度而发生的破坏,施加较大荷载以后,砖的强度不足发生拉结破坏。土坯砖被带下1cm左右的土层,并被不均匀地黏着在砂浆表面上,形成凹凸不平的粗糙表面(图4),虽然砂浆强度没充分发挥,但该砌体试件剪切强度最高。
第3种是砂浆与土坯砖的粘结强度小于砖的强度而发生的破坏,这时砌体试件的破坏主要是砂浆强度不足而引起的剪切破坏。砂浆层被土坯砖拉断并黏着在砖的表面上(图5),该试件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砂浆的抗剪强度,其剪切强度居中。
2.2 影响抗剪强度的因素
(1)土坯砖表面较为光滑,其粘结强度是影响机制土坯砖砌体抗剪强度的主要原因。试验发现,使用与砖匹配的外加剂砂浆砌筑的抗剪试件,粘结强度越好,抗剪强度越高。
(2)材料强度对抗剪强度也有较大影响。在砂浆和土坯砖的粘结较好时,会出现两种破坏形态:一种是在未达到砖的破坏强度前,随着砂浆强度的提高,砌体抗剪强度也提高,直到砂浆强度不足发生剪切破坏;另外一种是砖的强度不足,达到砖的破坏强度以后,砌体发生剪切破坏。
(3)其他因素对试件结果也有一定影响。试件砌筑时,灰缝饱满度均在90%以上,可排除砌筑质量对试件的影响。同时砌筑完成后,会很好养护,避免天气对试件的影响。试验开始前,搬运试件应格外小心、轻搬轻放,避免大幅度搬运震荡对试验结果产生不利影响。
2.3 抗剪强度计算公式
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

式中:fv,m为试件沿灰缝截面的抗剪强度平均值,MPa;f2为砂浆的抗压强度平均值,MPa;k5为与砌体种类有关的系数,烧结砖取0.125。
第五组、第六组砂浆与机制土坯砖表面粘结性较差,抗剪强度较小,不符合机制土坯砖的砌筑要求。相比之下,第一、二、三、四组的砌筑砂浆适合作为机制土坯砖的专用砂浆。基于第2,3种破坏形态,参考公式(2)的形式,采用第一、二、三、四组的试验值对系数k5进行回归分析。在机制土坯砖同砂浆粘结较好的情况下,只考虑砂浆的强度对试件抗剪强度的影响,得到机制土坯砖砌体抗剪强度建议计算公式,为:

根据试验实测值同回归公式计算出来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见表5,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在采用同本试验专用砂浆粘结性能类似的情况下,考虑到施工、配比略有差异,抗剪离散性较大等因素,建议公式在回归公式的基础上进行80%折减

通过表5发现,抗剪实测值基本上都能大于回归公式的计算值,具有较高的保证率。在对回归公式进行修正以后,实测值都能够大于修正值,且修正以后的公式具有一定的安全储备性。
3 结论与建议
(1)影响机制土坯砖砌体通缝抗剪强度的主要因素有:砂浆与砌块之间的粘结强度、砌块的强度、砂浆的强度。对应的破坏形态分别为:砖与砂浆界面丧失粘结强度破坏、砌块表面一层被带下随砂浆破坏、砂浆自身剪切破坏。
(2)试验结果表明:外加剂掺入对砂浆与砖之间粘结强度影响较大。在土坯砖与砂浆粘结较好的情况下,抗剪强度随着砂浆强度的提高而提高。
(3)本次所配第一、二、三、四组砂浆与该土坯砖相匹配且满足规范要求,可作为砌筑该机制土坯砖的专用砂浆使用,也可为相关工程实践提供一定参考,有助于机制土坯砖在实际项目中的推广应用。
[2]王沛钦,郑山锁,柴俊,等.走向生土建筑结构[J].工业建筑,2008,38(3):101-105.
[3]砌体基本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9—2011[S].北京: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4]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JGJ/T 70—2009[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6]袁康,陈燕华,常新军,等.新疆地区蒸压粉煤灰实心砖砌体抗剪性能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37(3):188-190.
[7]李奉阁,秦肖军.泡沫微晶玻璃砖砌体抗剪强度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17,47(7):72-74,100.
[8]徐春一.蒸压粉煤灰砖砌体受力性能试验与理论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