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支撑混凝土框架体系在结构中的应用
0 前言
汶川地震后评估发现, RC框架结构的主要震害形式为:柱端出铰、柱剪切破坏、节点区破坏、薄弱层破坏等, 由于结构体系布置不合理、现浇楼屋盖体系对框架梁抗震性能的影响、现浇楼梯斜跑和填充墙对结构抗侧刚度的影响等因素, 许多既有RC框架结构很难实现抗震规范中要求的“强柱弱梁”等理想破坏模式。即使合理设计与施工的RC框架结构能够满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等抗震设计要求的破坏模式, 框架结构仍存在抗震防线单一、缺乏足够冗余度的问题。国内外多次大地震的建筑震害表明, 采用纯框架结构的房屋, 其倒塌率远远高于设置剪力墙等的框架结构房屋。而在RC框架结构中设计可灵活设置的钢支撑取代传统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中的剪力墙形成钢支撑-混凝土框架体系, 能有效控制结构的侧向变形, 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倒塌能力
1 工程概况
淮安市淮安医院位于淮安市楚州区楚州大道、承恩大道、梁红玉路、山阳大道交汇部。基地分为南侧A地块和北侧B地块。其中会议中心位于B地块东南侧, 共两层, 一层设置两个13.8m×16.75m的180人报告厅和一个19.5m×27.6m的300人报告厅, 二层设置一个27.6m×42m的1 000人阶梯报告厅, 楼板阶梯标高从6m变化到10.04m, 附属房间位于两侧8.6m标高处。图1为建筑效果图, 图2为建筑南北向剖面图, 图3为建筑东西向剖面图。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综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 (简称抗规) 和《江苏省地震局安评报告》 (苏震安评[2015]82号) , 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0.05g) ,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g;多遇地震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0.09;罕遇地震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0.50。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 场地土类别为Ⅲ类, 场地特征周期值为Tg=0.65s。风荷载取50年重现期标准值为0.40kN/m2;雪荷载标准值为0.40kN/m2。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类, 体型系数为1.3。抗震等级为二级。
2 小震作用下钢支撑-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RC框架结构体系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对比分析
采用SATWE软件对三种结构体系进行小震弹性反应谱分析, 考虑了双向地震作用, 考虑扭转耦联, 计算振型数取15。三种体系的二层结构平面布置图如图4所示, 三种体系的二层以上结构平面布置图如图5所示, 其中柱间钢支撑及钢支撑桁架立面示意如图6, 7所示, 结构计算模型如图8所示。
阻尼比取值:钢支撑-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取0.045, RC框架结构体系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取0.05。三种体系对比中, 框架主要构件截面尺寸均一致。三种体系计算结果见表1。
由表1计算结果可知, 对于RC框架结构体系, 由于二层阶梯楼板形成的2.6m层高和 (E) 轴的钢支撑桁架形成的较大刚度, 使得6m层高的底层相对该层刚度较弱, 抗剪承载力很低, 同时形成了软弱层和薄弱层, 不满足规范要求;而钢支撑-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都有较好的结构抗侧刚度, 结构自振周期较小, 结构楼层侧移和层间位移角较小, 能较好地满足规范各项计算指标要求;但钢支撑-混凝土框架结构较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结构布置灵活, 自重较轻, 减小了地震力, 可以看出随着层数增加, 自重轻、布置灵活的优势将会更加突显。
3 钢支撑-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小震弹性时程分析结果
采用SATWE软件进行小震弹性时程分析以确定结构薄弱层位置。根据场地土条件, 选用2条天然波和1条人工波 (来自PKPM数据库) , 分别为TH1TG065 (天然波) 、TH2TG065 (天然波) 、RH1TG065 (人工波) 。其水平向对应的加速度峰值根据安评报告取36cm/s2, 双向输入分析。图9为为所选用地震波反应谱与规范标准反应谱的比较, 小震弹性动力时程分析与小震弹性反应谱分析结果见表2。
由图9和表2可知:各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基底剪力均大于反应谱法的65%, 各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基底剪力的平均值均大于反应谱法的80%, 所选3条地震波均符合规范要求。计算结果取时程法的包络值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较大值。
4 钢支撑-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结果
表3给出了罕遇地震下X向和Y向性能点结果, 结果表明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均小于1/100, 满足抗规第5.5.5条要求。
大震作用下X向和Y向性能点结果表3
方向 | 工况 |
最大 位移角 |
基底剪 力/kN |
顶点位 移/mm |
有效 阻尼比 |
与性能点相 对应的步骤 |
X向 |
罕遇 地震 |
1/138 | 25 630.4 | 77.2 | 6.9 | 35.1 |
Y向 | 1/147 | 23 871.1 | 81.6 | 7.4 | 38.5 |
5 计算措施
依据抗规附录G有关条文, 钢支撑-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计算措施按下述考虑
6 结语
从该工程实例可看出:钢支撑-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为双重抗侧力结构体系
[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3] 林儆, 崇燕, 张伯林. 钢筋混凝土框架-斜撑结构体系抗震分析[J].建筑科学, 2013, 29 (5) :60-64.
[4] 国静, 樊海涛. X型中心钢支撑混凝土框架地震反应特性[J]. 中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5, 46 (6) :2299-2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