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青岛东方影都秀场的文化性研究

作者:高山兴
单位:中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青岛东方影都秀场将立足于构建城市文化符号,回应时代与自然,创造多层次的文化内涵。设计以在地性为核心思考,从场所价值、文化内涵、空间塑造与技术创新等角度阐述了建筑的美学、工程学意义以及由此衍生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在地性 文化符号 参数化设计

 

业主:成都融创文旅城投资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山东省青岛市

建筑设计:华凯建筑设计(上海)有限公司、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

项目负责人:高山兴(华凯)、李凯(中元)

设计团队:高山兴、阎凯、温一康、常琦、邓志森、唐晓敏、王祥、于晓旻、张继芳(华凯)李凯、朱轶蕾、王伟(中元)

总建筑面积:2.15万m2

设计时间:2014.08~2016.06

建造时间:2016.06~2019.04

摄影:吴清山摄影工作室

1 设计背景

东方影都秀场坐落于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西海经济新区中央商务区内,这座2.15万m2的展演建筑与毗邻的东方影都大剧院被形象地喻为“双螺”,共同构成了青岛灵山湾边、星光岛侧的重要城市文化符号。让这两座相映成趣的建筑成为青岛新的文化胜地与活力中心,成为我们的设计初衷。

秀场将“心向在地自然,回应当下时代”作为核心的美学原则与灵感出发点。通过建筑定制的表演功能、材料塑形系统与有序复杂而优雅的空间组织,展现了建筑的在地性、环境感知和时代精神,其中曲线流畅的形式语言暗含了多层级的隐喻符号。

2 东方影都秀场的建筑学价值

2.1 水法自然,海城相生——建筑的在地性研究

在地性是一种建筑的地域特性。就建筑领域而言,指建筑物所在地的地理位置、空间特点、人文风貌等地域性特点,其所在地的地理、社会、文化因素塑造了某种地域共性,对应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浑然天成、天人合一、因地制宜等概念。秀场项目所在地青岛是一座滨海城市,与海共生的文化内涵扎根于此。明代《地方事宜议·海防》中,将青岛记为“本县东南滨海,即中国东界,望之了无津涯,惟岛屿罗峙其间。岛之可人居者,曰青、曰福、曰管……”青岛浓郁的地域性文化符号滋养了秀场意象空间的生长。

青岛对于建筑的场所意义内涵多元且具有可延展性,具体体现在基于滨海城市美学上展现出的对海洋的生态崇拜与哲学上“道法自然”的价值观念。建筑与自然、城市环境的共生先于自身存在的价值,因而建筑不是简单地作为特定空间的围合,而是将空间的边界拓展,通过流动的形体与虚实结合的立面形式,融入城市空间逻辑,进而呼应灵山湾的水域环境。

1 东方影都大剧院及秀场鸟瞰

1 东方影都大剧院及秀场鸟瞰

 

图1~7由吴清山摄影工作室提供,

2.2 碧海银螺,城市舞台——建筑的符号学内涵

在建筑的形态设计过程中,我们试图将独特的地域性文化符号与现代性的功能组织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结合不仅是简单的视觉上的融汇,更是探寻深层次的文化逻辑的一致性。“螺中听海”的自然意象对于青岛文化的展现恰到好处——银螺虽小,海纳百川;秀场三顷,共与千城。

建筑整体形态灵感是结合基础形体并就地取材而来的“碧海双螺”,这种海边最常见之物给人以熟悉的亲切感,同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这种符号此处指代文化建筑系统中的物质性。皮尔斯将符号体系划分为图像符号、指示符号与象征符号,相对应地,秀场设计可从空间感知、审美认知与场所精神三个维度理解和转译。设计师将“海螺”的具象形态抽象化,取其形体与肌理的神韵,运用不同的曲线组合,分别赋予不同的表现形式。同时建筑的表面使用半透明材料,从视线上打破内外的界限,从内可向外观海景,从外可见晶莹内核一般的叙事空间。这种体量的构建方式强调了地域文化符号在建筑设计中得以充分体现的基础,表皮的细部处理更将这种表达予以升华。

2.3 曲线流动,时代流转——建筑的时代意义

东方影都秀场的文化内涵根植于传统的人文内涵,但却不止于此。时代性作为建筑的设计核心理念也得到了充分表达,抽象的外观造型在消解单一文化或功能的同时,赋予秀场更为多元的解码可能。

具体而言,建筑表面的流动感回应了信息化时代时空极度压缩、疾速流动的状态,曲线流畅的形式语言暗含多层级的隐喻符号;立面动态延伸的竖向遮阳铝板在不同的角度观感各异,或如马戏开场徐徐拉开的红幕,亦如象征当代都市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滚滚鼓帆,甚至是齐鲁礼治的款款礼揖,这种多元性与当代文化的多样性相联结;参数化的设计方法、自由流动的曲线与复合性能材料的运用则反映了效率优化、革新创造的时代显学。

2 东方影都秀场

2 东方影都秀场

 

图1~7由吴清山摄影工作室提供,

3 夜幕下的东方影都秀场

3 夜幕下的东方影都秀场

 

图1~7由吴清山摄影工作室提供,

3 东方影都秀场的空间营造

项目的空间营造体现在建筑个体空间体系的建立和其与城市整体关系构建两个层面上,这两种逻辑共同作用并决定了由外而内的逻辑。

3.1 戏剧性的叙事空间

东方影都秀场个体的空间逻辑与其功能核心——文化展演有着涵义上的深刻联结,其空间营造与景观设计以戏剧性叙事为内核,建筑界面展现出局部封闭、整体开放的双重属性,由外向内地引导城市与秀场的对话。

举升式白色彩釉玻璃幕墙覆盖了入口大厅空间,半透明介质透射道道日光,白润圣洁的大厅与“八仙过海”主题将观众带入另一种时空。进入主观影厅,当音乐响起,光线、水幕和环绕投影可随之变换,犹如置身奇景般的东海仙域之中。

3.2 城市性的形式空间

东方影都秀场作为城市展演秀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其体量形态应与城市肌理相辅相成,而其多功能的文化属性又对应了流动性概念而非静态空间,这种与城市环境动态的、弹性的应对机制让建筑整体地融入城市。

建筑布局契合场地特征,集中布置于场地西侧,以达到从城市的每个角度都可以完整看到两个建筑的效果,完美地凸显了建筑的地标性。景观根据建筑形体而设计,采用流动的曲线使建筑与整体景观有机融合,并引入风水概念,从视觉和内涵两个方面提升整体品味。本方案是将中心广场环绕剧院和秀场形成一个群组,在开阔的天海之间营造恢弘的气势,同时利用中央大道的贯穿效用和建筑的收分结合,在视觉上营造一种不停变幻、大开大合的磅礴之感。

4 技术建构

4.1 现代化设计理念

秀场的现代化设计理念体现在参数化设计与发展可持续两个方面。前者被应用在外立面形态设计上,后者成为设计施工过程中的重要依据。参数化建构设计工具将建筑自组织的表皮造型不断优化,再现了以复杂重构秩序为核心的当代美学原则,在整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参数设计打破常规,使曲线螺旋上升的复杂造型、上下交错的流动空间概念落地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参数化设计也为绿色节能技术的运用创造了条件,建筑的曲线形态能够有效缓解海陆风带来的巨大荷载,同时包裹建筑的流动盘旋的竖向遮阳也有效地降低了建筑能耗。

4.2 BIM技术的应用

青岛东方影都秀场在设计、施工、运维等建筑生命全周期内充分运用了BIM技术。建筑的曲线形体概念的落地也得益于BIM技术的有效配合,BIM同时提升了施工效率并降低了成本,实现了风险把控。

具体而言,在效果图阶段,设计人员对建筑的材质、质感、颜色进行了细致处理,使艺术效果与实际建成效果尽量吻合,并控制立面材料的实际效果;施工阶段,工程人员将建筑模型导入Catia软件中进行更为精确的三维定位,对建筑的每一段弧线和每一个形体都进行数字有理化和力学分析,为后期施工做铺垫。同时使用公式划分建筑表皮,秀场的双曲形肋条和每一块玻璃面的面积和形态都有精确的数值控制,以达到后期控制成本以及其他施工修改要求的目的;细化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将模型导入Revit软件中,结合其他各个专业整体纳入BIM系统中进行全方位把控和各项分析,确保大面幕墙玻璃分块与装饰性肋条的三角分块均为平面板材;与此同时,管理人员也利用BIM系统统筹协调,努力排除每一项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减少后期修改成本,最大限度地为整个建筑落地提供最坚实的依据。

5 结语

青岛东方影都秀场立足于时代,展现出对自然环境、城市关系、人文精神的深入思考,在场所价值、文化内涵、空间塑造与技术创新等方面均有所思辨,拓展了展演建筑对城市文化贡献的边界。

4 东方影都秀场近景

4 东方影都秀场近景

 

图1~7由吴清山摄影工作室提供,

5 东方影都秀场入口

5 东方影都秀场入口

 

图1~7由吴清山摄影工作室提供,

6 东方影都秀场门厅空间

6 东方影都秀场门厅空间

 

图1~7由吴清山摄影工作室提供,

7 前场举升式空间桁架钢结构协同

7 前场举升式空间桁架钢结构协同

 

图1~7由吴清山摄影工作室提供,

8,9单元双曲面平板玻璃翘曲容忍度调整分析

8,9单元双曲面平板玻璃翘曲容忍度调整分析

 

图8~10为作者自绘。

8,9单元双曲面平板玻璃翘曲容忍度调整分析

8,9单元双曲面平板玻璃翘曲容忍度调整分析

 

图8~10为作者自绘。

 

参考文献[1]任力之,仲维达,刘琦.场所滋养·意义化成——东吴文化中心[J].建筑技艺,2019(6):26-33.

[2]皮尔斯.皮尔斯:论符号[M].赵星植,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

[3]高山兴,范斯媛.新时期剧院形态的营建——青岛万达东方影都大剧院的设计与实施[J].建筑技艺,2019(6):102-104.

[4]段进,邵润青,兰文龙,等.空间基因[J].城市规划,2019(2):14-21.

Cultural Research Based on Qingdao Oriental Movie Metropolis Show Theater
GAO Shanxing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cultural symbols, the Show Theatre of Qingdao Oriental Cinema responds to the time and nature, creates multilevel cultural connotation.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locality, this design expounds the aesthetic significance and engineering importance of this architecture as well as the social value from multi-perspectives including location value, space shap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Keywords: locality; cultural symbols; parametric design;
1191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