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除了拱,还有自由意志

作者:荣朝晖
单位:江苏中锐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砖作为一种古老的材料,凝聚着很多人对建筑的基本情感。但现在技术的背景下,砖慢慢褪去了结构功能而转为围护和装饰功能,这种变化也给砖提供了表达的其他可能性。
关键词:砖 绝对秩序 自由表达 半透明性 工艺痕迹
作者简介:荣朝晖,江苏中锐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

 

1 埃克塞特图书馆与夏季别墅

1 埃克塞特图书馆与夏季别墅

 

 

2 绝对秩序与自由意志

砖是一种古老的材料,同时也是最适合表达整体和局部关系的材料。在砌体结构时代,砖完美融合了建筑最主要的两个物理特性:围护和结构。自然而然成为了人类历史上使用最长且应用最为广泛的建筑材料,砖建筑成为无数文化中人们心目中理性家园的背景。看到砖就感受到一种温暖,哪怕不完美甚至残破。因此即便进入钢和混凝土时代,加上建筑物理保温性能要求的提高,砖的机能一步步从结构作用退化成围护功能进而成为装饰作用。不过砖承载千年的文化属性依旧强大,往往还能触发人内心最深的一份感动。

褪去结构功能,砖作为建构材料面临一个基本工程逻辑问题——真实性的丧失。但是,砖作为建构材料的内在逻辑,在整体和局部的两级关系上仍非常明确,因而也打开了探求这两者关系的可能性。由单一材料砖形成最后结果有两种倾向:关注整体的逻辑和关注局部的表现,与社会对应就是绝对秩序和自由意志两种形态,给人的感觉也是完全不同的,一种是神一般的外在宁静,而另一种是个体呈现的自由表达。路易斯·康在埃克塞特图书馆项目中,精心设计了系统,让每一块砖都出现在了应该出现的地方。细心的读者在发现窗户从上到下逐渐变小的原因是窗上砖平拱的收分后,内心的震撼无异于阅读到了造物的密码一样,这是一种无比强大的力量。而阿尔瓦·阿尔托在夏季别墅的实验中,则表达了砖个体自由拼接的可能性,营造了轻松自由的气氛,完全抛弃了整体的秩序。

作为一个建筑师,我非常迷恋砖的质感,也对它组合结果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充满好奇。建筑的迷人之处是它的被阅读部分,这使得建筑的最终表情一定需要走向表意。面对康的秩序,我除了折服还没有勇气去尝试或者说找不出另外的可能性。而剥离结构功能后,砖也就无需追求砌筑的结构真实性了。于是最近几年,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还算有趣的尝试。

1半透明的围护

在临港新城规划展览馆和靖江民俗馆的项目中,我都在展览空间外围设计了围绕的公共空间,作为一种内外过渡。砖的沉重感之外,有没有其他表意的可能呢?

在临港新城规划展览馆二层,设计了一个沿街的半户外咖啡座,它不与建筑的内部功能发生关系,而是联系起城市空间。这个空间通过南北两个独立的楼梯形成一条穿越建筑的路径,其中北侧楼梯直接和下沉广场相接。一个透明的表皮是保证公共空间开放性的基础,建筑表皮采用一种折中的半透明策略。在保证建筑体量感的同时,半透明更多了一份暧昧。因为半透明的建筑表皮,内部的开放空间更具有吸引力。在半透明开放表皮的材料选择上,由于相邻学校的存在,很早就确定了红砖的使用。与砖相比,穿孔板同样可以达到半透明的效果,但问题在于,展览馆的外表皮是一个全开放体系,里外两个面将全部暴露在公共空间中,这就要求内外两个表皮需要完全一致。建筑的主要体块是一个漂浮在二层的立方体,平静而纯粹。但整面高达7.5m的砖墙空砌在构造上却十分困难,这是由于砖的模数限制,整砖砌筑留下半砖的空洞的宽度肯定会小于深度。这样通透的感觉会大打折扣,与半透明的设计愿望不符,所以决定整面墙用半砖来砌筑完成。配筋构造是标准的加强构造措施,也就是每几皮砖在灰缝里加一根横向钢筋。但在半砖的宽度尺寸下,这种构造方式显然对抗震不利。联系了一个厂家后,他们很快提供了市场上常用的陶土多孔砖。但砖孔不大,穿筋有困难,只有改变砖的孔洞关系才能达到构造要求。经过讨论后把砖两端的小圆孔放大为单个方孔,满足穿筋要求的同时又可以灌浆,使得在砖孔间形成小构造柱。这种做法可以让砖和砖之间的粘结对砂浆的依赖减少,在完成面上形成很明显的凹缝。与施工单位多次讨论后,考虑到施工便利和整体性,最后构造节点优化成穿孔钢筋每段1.2m,用双头螺丝连接,每5皮砖加1块横向钢板,钢筋穿过钢板,砂浆灌孔,钢板通过钢片和预留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柱焊接。为了验证可靠性,我们在工地上进行了小样实验,施工单位还特意邀请有清水砖墙施工经验的老师傅来指导。大家对这种施工方式都没有任何经验,让人高兴的是在完成底层排砖后,上部砖墙按照设定的方式很快完成,大大超出了估计,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困难!而且这种方式非常快捷,穿孔的钢板还起到限位和纠正作用,效果非常好!

3 砖墙空砌构造示意

3 砖墙空砌构造示意

 

4 临港新城规划展览馆半透明表皮

4 临港新城规划展览馆半透明表皮

 

由于实际的建筑长度和砖的模数不是整倍数关系,所以在四个角部的第一块砖的孔洞宽度不是半砖,而是根据实际放样排砖后留下的大小,也就是说第一块砖是整面墙的一个尺寸调节器。这是很有趣的,从最终结果看,角部的小孔作为施工痕迹如同衣服走边的针线活一样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5 临港新城规划展览馆远看轻盈生动

5 临港新城规划展览馆远看轻盈生动

 

6 临港新城规划展览馆砖墙角部肌理

6 临港新城规划展览馆砖墙角部肌理

 

建筑最终呈现的效果还是令人满意的!内外统一的表情,隐蔽的构造方式,使砖的空砌获得了超出一般人对砖表情的认识。这种意外给人带来很大的好奇感,砖如薄砂,透出内部的光,也让城市的风穿过建筑。砖的沉重感消失了,感觉错位让建筑生动有趣,通透的质感使建筑和城市的界面变得模糊。

靖江市民俗艺术馆博物馆项目由一个L形空间和一个正方大厅构成,两者之间是一个L形庭院。方形大展厅是整个建筑的核心,外围被一片水池所包围,内向的展厅被一个公共空间所包围,设计再一次用一个半透明的界面形成了围护和交流。镂空砖让阳光斑驳地撒进室内,创造了一种有趣的意境。和临港新城规划展览馆不同的是,这个项目是有气候边界的,砖孔采用定制的亚克力透明砖填充,用穿筋的方式编织了一层半透的薄纱砖皮,轻轻的透明感和砖自身所具有的厚重感产生了有趣的对比。无边界的水池给人一种与外部水面连成整体的错觉。水池中种植了原本基地内就有的芦苇,希望还原出场地原有的特征。入秋,莺飞草长,芦苇随风而动;入夜,建筑倒映水中,犹如一个发光的灯笼。砖的编织肌理也暗示着靖江传统的编篾工艺,和竹木混凝土的搭配让建筑体现出了时间的永恒,一种抵抗变化的力量。

7 靖江市民俗艺术馆博物馆方形展厅作为建筑的核心

7 靖江市民俗艺术馆博物馆方形展厅作为建筑的核心

 

9 靖江市民俗艺术馆博物馆室内光影斑驳

9 靖江市民俗艺术馆博物馆室内光影斑驳

 

8 靖江市民俗艺术馆博物馆方形展厅的半透明界面

8 靖江市民俗艺术馆博物馆方形展厅的半透明界面

 

1 0 靖江市民俗艺术馆博物馆与水面、芦苇相映

1 0 靖江市民俗艺术馆博物馆与水面、芦苇相映

 

2有痕迹的工艺

砖石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保留了施工的痕迹,这是一种时间性的体现。使用者可以感受到之前施工者的付出,欣赏其中的匠心甚至是错误。

靖江水街作为商业项目,业主希望能够提供一个有趣的同时符合未来休闲类商业价值的建筑。场地呈南北向的带状基地,建筑师通过对场地的处理,瓦解了正交的建筑体系,让建筑之间的关系变成一种有趣的拟自然状态,即充满变化的非均质空间体系,产生了很多有趣的户外场所,为未来商业提供了积极却富有情趣的商业拓展空间。

建筑物在个体上基本顺应整体逻辑体系,形成微观层面的相互关系。在这个逻辑的指引下,平面的曲折在屋顶得以延续,在获得连续表情的同时将不同体量的建筑控制在同一尺度范围内。建筑立面采用了明显的三段处理:一层的砖墙、二层的大玻璃和顶部的屋顶。地面的坡度和平面的转折给立面带来了自然的丰富度,所以立面手法相对是很节制和统一的。设计一直在追求系统产生的相对关系的复杂性而非单体的复杂性,这个也是传统街巷的最主要特征。清水青砖墙是靖江的地方材料,但随着结构体系的改变和建筑保温要求的提高,砖墙褪去了结构作用而成为纯粹的装饰材料。建筑师希望青砖更多表现出其参数化的特征——容错性和肌理变化。砌筑方式成为设计者表现匠心的主要方式,特别为砖墙设计了一个从下自上的变化过程。从砖出挑到实心砌筑再转换到空砌,形成了富有表现力的立面表情。不同砌筑方式的交接并不是水平,而是错位相交的,根据砖墙高度和立面开窗洞口进行整体设计。

1 1 自然错落的靖江水街

1 1 自然错落的靖江水街

 

1 2,13靖江水街建筑立面的三段处理

1 2,13靖江水街建筑立面的三段处理

 

1 2,13靖江水街建筑立面的三段处理

1 2,13靖江水街建筑立面的三段处理

 

这样的结果就是,砖在同一质感下表现了材料之外的作用——不同肌理的表情弱化了尺度。变化的砖墙在阳光下形成了丰富的阴影,物质的永恒和光的瞬间交织在一起,让建筑物和自然有了对话。同时砖的工艺成为立面展示的直接表象,也让建造和观者之间多了一份联系。

1 4 靖江水街砖墙高度与立面开窗的整体设计

1 4 靖江水街砖墙高度与立面开窗的整体设计

 

1 5~17靖江水街砖墙肌理的丰富表情

1 5~17靖江水街砖墙肌理的丰富表情

 

1 5~17靖江水街砖墙肌理的丰富表情

1 5~17靖江水街砖墙肌理的丰富表情

 

1 5~17靖江水街砖墙肌理的丰富表情

1 5~17靖江水街砖墙肌理的丰富表情

 

1 8~20永康国际学校砖墙肌理与光影效果

1 8~20永康国际学校砖墙肌理与光影效果

 

1 8~20永康国际学校砖墙肌理与光影效果

1 8~20永康国际学校砖墙肌理与光影效果

 

1 8~20永康国际学校砖墙肌理与光影效果

1 8~20永康国际学校砖墙肌理与光影效果

 

2 1,22永康国际学校方形透空砖墙肌理

2 1,22永康国际学校方形透空砖墙肌理

 

2 1,22永康国际学校方形透空砖墙肌理

2 1,22永康国际学校方形透空砖墙肌理

 

2 3 永康国际学校斜砌砖墙肌理

2 3 永康国际学校斜砌砖墙肌理

 

另一个案例永康国际学校,业主很明确地表达了对建筑永恒质感和文化内涵的诉求。面砖作为一种折中材料,在保温要求提高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于是决定用真砖作为饰面材料。为了有意识地区分面砖的表象,工艺表达又成为了理所当然的选择。目前市场上的陶土砖均是高温砖,烧制温度都超过了1 000℃,因而材料的色泽非常稳定,几乎没有窑变色。根据多个项目的经验,团队总结出使用陶土砖的基本方法——用三色砖拼砌,比例为7:2:1,主色为7,辅助色的砖颜色要微差,这样砌筑完成的色泽效果比较自然。该项目在大面积砖墙的处理上采取了两种方式:一是随机凸出墙面的50mm厚砖块,强调外部材料是砖而非面砖;二是在窗下和山墙局部把砖扭转30°斜砌,创造了丰富的肌理和光影效果。除此之外,特制了一种方形透空砖,在角部穿钢筋拉结成整体,内外形成了一种有趣、均质的半透明性,让光线可以自由穿越。

3结语

四栋砖建筑的实验让我感受到了保留建造痕迹的魅力,也尝试了砖脱离开结构秩序之外自由表达的可能性。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个期待不完美的过程。在越来越依靠工业化体系、追求高完成度和精确性的今天,这种手工感和不确定性体现出了一种难得的温度,最后建筑呈现的不是冰冷的技术和高冷的美丽。试着表现不完美,也许是这个世界最值得期待的一件事情。疫情让网络成为了社交的主体,但让人担忧地躲在电脑后面的表情正在一步步被刻意准备好的完美文字所替代。虚拟的公共性呈现出现实世界不曾有的完美,但令人思考的是,现实世界是更完美了还是更糟糕?毕竟不完美是最具有人性价值的特征,这样的结果更具阅读性。

 

Brick has the Free Will, in Addition to the Arch
RONG Zhaohui
Abstract: As an ancient material, brick embodies people's basic feelings for architecture. Howeve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rrent technology, brick gradually fades away from structural function and turns into enclosure and decoration function, which also provides other possibilities for brick expression.
Keywords: brick; absolute order; free expression; translucency; process trace;
1276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