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华党校
业主:成都市成华区委党校
建设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建筑设计:绘造社
设计团队:李涵、胡妍、张欣桐、章霍莹、袁楚阳、王启冉、陈茁、王鹏飞、彭泽慧、邱丽君、麦思琪、易彦淇、曲彦成、罗元佳、马舒媛、刘媛卉、李歌子、李凤铭
设计/建成时间:2019
摄影:王洪跃、鲁雯泋
成都市成华区委党校公共空间改造是绘造社通过图像对空间进行“轻改造”的一次尝试。“轻改造”用专业术语说,就是不通过“硬装”,仅用“软装”完成的空间改造。“轻改造”通常时间短,施工简单,造价可控。但它的改造效果不能“轻”,要“脱胎换骨”,适合“重口味”的当代人。在“轻改造”上,绘造社发现将图像与空间结合(绘造)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1 图像
用图像改造空间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找到一个“大”的平面,呈现一张“大”画,“大”是一切的前提。无论在城市、建筑上,还是艺术上,“大”都具有天然的优势。找出空间中最大的连续平面,是用图像改造空间的不二出发点。
成华党校位于一幢行政大楼的顶层,半圆形的采光拱顶尽管结构简陋,但作为空间原型堪称经典。空间中最醒目的墙面正是半圆形的山墙,当这面墙被图像覆盖而焕然一新时,空间的氛围也就成了大半儿!
2 光
其实党校公共空间中最大的平面是中庭挑空处的玻璃顶。它下方的空间是老干局的羽毛球场,但经常会被党校用作临时的展览、会议和教学空间。绘造社选择利用这个最大的平面,用图像覆盖玻璃顶,用玻璃贴膜将普通玻璃变为“彩色玻璃”。
成都的天气阴天居多,当阴沉的天光透过彩色玻璃变得五颜六色时,空间立刻有了活力。偶尔碰到阳光灿烂的天气,光线穿过玻璃依然能量十足,在墙面和地面投射出五彩斑斓的光影,让原本平淡的空间演绎出戏剧般的高潮。而当天色渐暗,楼下的灯光穿过“彩色玻璃”映入楼上时,党校的中央仿佛突然变成了五彩缤纷的池塘,缓释人们工作一天的辛劳。
3 影壁
成华党校的主入口处有个影壁,按照很多党校的设计,就是在影壁写上“实事求是”四个大字。但“实事求是”地讲,成华党校这个主入口空间较矮、光线较暗,如果沿用其他党校的做法,表达效果将大打折扣。于是绘造社另辟蹊径,用“光栅板变画灯箱”代替约定俗成的标语影壁。
完工之后,“光栅板变画灯箱”的设计在主入口处格外显眼,成为党校校园的一个“亮点”。而随着走动不停变换的画面也让影壁耳目一新,为党校学员课间休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散步体验”。
4 图像生产
标定完图像的使用区域,剩下的工作就是确立图像的内容。成华区是成都的老工业基地,昔日的光荣体现在宏大的厂房结构上,产业转型后的迷茫表现在残破的建筑立面上,未来的希望孕育在工厂的改造更新上。
光栅板最多可以将三张画压制在一起。于是绘造社创作了三张全景轴测图表现工厂不同的方面。第一张《工厂厂房》表现的是最典型的框架式厂房,它是所有厂房的原型,可以千变万化出各式厂房。第二张《工厂构筑物》表现的是工厂标志性的构筑物,包括烟囱、水塔、廊桥等,是工厂给人记忆最强烈的部分。
第三张《工厂宿舍区》表现的是工厂的家属区。新近的改造让这些老旧住宅楼干净整洁地进入新时代。三张画又被进行了一次拼贴组合,形成了圆拱墙上的主画面。主画面再进行简化,形成玻璃顶贴膜图案。
5 轻与重
成华党校的“轻改造”从设计开始到施工结束,只有短短两个月的时间,这决定了它必然是个轻快项目。但是作为一个特殊的空间——党校,绘造社尝试把当代的城市艺术与最讲政治的教学空间相结合,打破党校空间的常规。从这个角度看,它又是“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