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崩山涌全地下式污水泵站设计探讨

作者:郭坤 邓志荣
单位:中山市规划设计院
摘要:污水泵站是城市污水提升输送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市政基础设施, 但对周边环境有较大影响。在用地紧张的旧城区, 污水泵站如何与场地功能、周边环境、城市景观等需求相结合并优化设计满足建设运营是关键问题。以全地下式污水泵站——崩山涌污水泵站的设计为例, 介绍了设计思路、工艺、运行效果等, 以期对类似工程有所借鉴。
关键词:污水泵站 全地下式 旧城区 雨污分流
作者简介:郭坤, 通讯处:528403中山市东区孙文东路765#; 邓志荣, 通讯处:528403中山市东区孙文东路765#;

 

1 工程背景

中山市为了提升水环境质量, 全市实施雨污分流排水体制的改造, 崩山涌污水泵站即是其中一项节点工程。中山市中心城区分为中嘉和珍家山两个污水系统, 崩山涌污水泵站是珍家山污水系统中最重要的污水提升泵站, 也是中山市雨污分流工程中规划建设的规模最大的一座污水泵站 (6万m3/d) 。崩山涌污水泵站和其进水主干管———起湾道污水主干管同时实施, 本工程是在原崩山涌排水泵站范围内建设一座污水泵站。

崩山涌排水泵站场地位于起湾道与孙文东路交叉口西北角, 泵站建筑位于崩山涌覆盖渠上, 西侧空地东西宽20m, 南北长30m, 兼作篮球场和停车场。西、南、北三侧都是多层建筑, 距泵站围墙7m左右。其设计排涝规模18万m3/s、近期排污规模2万m3/d, 远期排污规模可达10.5万m3/d, 污水泵与排涝泵同池设置。站内安装3台污水泵, 站外采用1条DN900污水压力钢管, 沿起湾道向北敷设约1km至现状排水管, 见图1。

由于该排水泵站不满足排污规模及标高要求, 附近又没有其他可供用地, 只能在现有排水站征地范围内进行改建或新建污水泵站, 且不能影响泵站现有的功能使用要求。

2 工程设计分析

2.1 建设方案论证

污水泵站建设总体方案有两个:一是在原泵站内改造, 二是在原泵站西侧的空地上新建。若要在原泵站内改造, 则需要在现有泵站内开挖泵池, 施工极其困难, 且影响现有泵站的运行, 难以判定对原有泵站结构安全的影响。

图1 现状场地

图1 现状场地

 

考虑以上因素, 在原泵站西侧空地新建较为合适。由于现有场地是原泵站的停车场和篮球场, 不能影响原有功能的使用, 所以只能建设全地下式泵站, 靠近围墙位置则可以布置配电箱、除臭设备等附属设施。

2.2 施工工艺论证

场地标高5.5 m, 地质相对较好。按照规划的进水管标高, 泵站深度近12 m。由于周围有4~5层的民宅, 直接支护开挖施工难度较大, 采取逆做法或沉井法较为简单, 3种施工方式的对比如表1。

综合考虑地质条件、造价、工期、效果等各方面因素, 选择沉井法施工。首先对沉井进行下沉验算, 沉井下沉验算主要包括:沉井自重计算、摩阻力计算、刃脚反力计算、沉井所受浮力计算。拟建污水泵站设计下沉深度为13.56m, 根据地质勘测报告, 下沉深度范围内的土层自上而下为:3.5 m左右的素填土层;3m左右的粉砂、中砂层;7.06m左右的粘性土 (可塑) 。经过优化对比计算, 分6.56m和7m两节下沉为最优方案, 计算结果第一节下沉系数为1.36>1.15 (规范要求) , 第二节下沉系数为1.87>1.15, 都满足下沉要求;稳定系数0.83<1, 满足终沉阶段稳定要求;抗浮系数>1.1 (规范要求) , 满足抗浮要求。计算结果表明, 拟建泵站下沉条件满足。虽然下沉系数满足要求, 但是由于考虑粘土层不是最利下沉土层, 设计中建议触变泥护壁和压重两种方法辅助下沉, 同时泵站整体结构刃脚以上采用阶梯结构, 下大上小以便于下沉。

表1 泵站施工方式对比   

表1 泵站施工方式对比

2.3 工艺设计

2.3.1 泵站规模及水泵配置

崩山涌污水泵站负责提升市政府片区、紫马岭片区污水, 并承接博爱路五路污水泵站 (设计规模2.6万m3/d, 规划规模3万m3/d) 转输过来的污水。崩山涌污水泵站总服务范围约21km2, 规划2020年规模达6万m3/d。

在水泵选择上, 本泵站单泵流量应不小于博爱五路污水泵站的近期平均流量。设计采用4台水泵, 3用1备。单台水泵设计流量Q=1 250m3/h, 扬程H=11.7m, 功率N=55kW。单泵出水管为DN500, 汇集后采用DN900钢管过崩山涌后接入现状DN900压力管。

2.3.2 泵站总体布置

泵站布置型式一般有圆形和方形两种型式, 圆形布置在沉井施工时受力相对均匀, 结构施工相对简单, 因此泵站主体选用圆形布置方式。

泵站主体为圆形, 前段附带一个方形进水井。圆形部分内径13m, 外径14.4m, 前端突出部分长4.9m, 宽3.7m。

圆形主体沿垂直水流方向分为两部分, 前半部分中间为2个格栅渠, 两侧为管道除臭、通风管道检修空间, 其下部填高顶部留孔。后半部分是吸水池, 4台水泵沿外壁排布。泵站外部后方布置4个阀门井。泵站平面构造及剖面见图2、图3。

图2 泵站构造平面

图2 泵站构造平面

 

由于当时相关部门提出将来有作为垃圾中转站的可能, 泵站顶部按能够过重车进行设计, 各检修孔设置钢支架, 上铺格板。泵站顶部完成面标高与场地标高相平。

2.3.3 格栅设计

因为泵站是全地下式设计, 如果格栅产生垃圾外运, 在维护管理上较为麻烦, 而且会产生环境影响, 因此采用破碎格栅, 垃圾破碎后输送至城市污水处理厂。在破碎格栅机的设计上要注意以下方面:

图3 泵站构造剖面

图3 泵站构造剖面

 

(1) 破碎尺寸。在格栅机破碎尺寸选择上需要特别注意, 太小的破碎尺寸, 容易使垃圾穿过污水厂粗、细两级格栅, 对后续的生化处理产生影响;太大的破碎尺寸, 又容易使水泵叶片产生磨损。设计时需平衡两者选择一个合适的值。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4-2006, 2016年版) 中规定, 格栅间隙要求见表2。

表2 格栅间隙要求   

表2 格栅间隙要求

参考表2, 污水处理厂粗格栅间隙一般不超过40mm, 经向水泵厂家了解, 水泵能通过100mm的物料, 但基于安全运行的考虑不宜过大, 最终确定选用50mm破碎尺寸。

(2) 设备材料及安装。设计选用2台单电机双转鼓式破碎格栅机, 型号PZG2-27×8, 破碎尺寸50mm。由于设备需要长期运行于污水中, 在设备材料选择上需选择耐腐蚀材料。设计采用3Cr13合金钢铣刀, 不锈钢转鼓, 电机按工作于深水 (10m) 场所要求防水。

由于破碎格栅机有效过水断面距底板有0.3 m, 考虑格栅机的安装及对水流的影响, 将破碎格栅机槽底板予以降低。后面出口底标高则宜与流槽底标高一致, 便于沉积物排出。本泵站设计图中后面出口标高保持流线标高属于疏忽。

(3) 溢流格网及备用格栅。破碎格栅机破碎部分高度只有1.2m左右, 其上部还有较高空间, 当污水水位异常时, 垃圾会溢流进泵池, 因此, 上部需要增加溢流格网。另外, 为了便于检修, 破碎格栅机前增加导轨, 用于破碎格栅机维修时放置平板格栅。设计备用格栅采用PLS型不锈钢平板格栅, 配起吊装置。备用格栅平时悬置于栅槽内, 高度在溢流格栅上方, 待破碎格栅检修时放下。

2.3.4 闸门井设计

拟建泵站位置受场地现状条件所限, 进水管只能从起湾道下穿崩山涌覆盖渠顶管进入泵站, 泵站出水与进水方向成90°角。圆形泵池主体前的方形进水井也作为闸门井, 安装有3个闸门。两个是格栅槽进水闸门, 闸门尺寸为B×H=0.8m×1.2m;一个是崩山涌覆盖渠D1 000连通管的闸门。

由于场地限制, 此处不能有凸出地面设备, 只能将闸门启闭机完全安装于地下空间。这些闸门基本处于常开状态, 在正常水位之上, 在地下泵站内容易受到气体的腐蚀, 设计通过两方面来解决腐蚀问题, 一是选择耐腐蚀设施, 如闸门采用暗杆电动启闭式球墨铸铁镶铜闸门, 要求螺杆不锈钢、楔块纯铜、启闭机主材球墨铸铁, 并达到IP67防水。二是加强通风除臭, 在泵站每个空间内对角设置进风管及除臭管, 设计换气次数6次/h。

另外, 设计时将闸门启闭机位于地下独立的操作空间, 便于人员操作维护, 该空间底板留有长方形闸门吊装孔, 优点是便于闸门安装及维护, 缺点是泵室气体会进入启闭机空间。

2.3.5 进出水连接设计

泵站D1 200进水主管从崩山涌覆盖渠下顶管穿过, 由于覆盖渠岸墙施工时采用的是1.2m钻孔灌注桩支护, 桩中心间距2.5 m。由于岸墙与管道斜交, 进水主管无法从钻孔桩间隙中间穿过, 只能正对一根钻孔灌注桩, 局部破除灌注桩后再顶管施工。

由于在分流未完全实现的情况下, 原覆盖渠还会有污水, 原泵站污水泵还需要保留, 但正常情况下要使污水进入新泵站一同提升, 故需要在原覆盖与泵站需要增加一个连通管, 连通管装设闸门。另外, 在新泵站在遇到故障时, 也可以利用该连通管溢流污水, 通过原污水泵提升。

考虑到连通管的施工和灌注桩的破除, 在泵站闸门井与河涌之间设置工作井, 起湾道上设置接收井, 也可以减少对起湾道交通的影响。该工作井及连通管的施工纳入起湾道污水主干管工程。

每台水泵出水压力管为DN500钢管, 出站后设置阀门井, 井内安装不锈钢旋启式止回阀、橡胶软接头和刀闸阀。汇合后的总管管径为DN900, 总管上设置流量计井, 井内安装超声波流量计、橡胶软接头和刀闸阀。

泵站出水管自承式跨越17m宽崩山涌明渠, 与现状DN900污水压力管连接, 原污水泵站出水管保留。

2.3.6 通风及除臭设计

为减少泵站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泵站设置通风及除臭设施。泵站按1h内换气6次进行计算, 设计选用1台等离子除臭设备, 型号为JYPO-6000, 风量Q=6 000m3/h, 功率N=11kW (380V) , 重量Wt=1.8t。材料材质为不锈钢。通风管道沿两侧布置, 一侧为送风一侧为除臭。横向主管走在闸门井及格栅槽外侧, 竖管采用穿孔管置于闸门井、格栅槽及泵池内, 每个空间内通风与除臭竖管尽量对角布置, 所有空气管道采用玻璃钢风管。

设计送风风机1台, 风量Q=6 600m3/h, 风压700Pa, 功率N=2.2kW, 该风机平时备用库房, 仅在泵房需要下人检修时取出使用, 使用时将风机接上送风口, 向泵站鼓风。

2.3.7 检修设备

泵站内盖板及其他设施均较重, 单纯人力移动较为困难, 为方便水泵检修, 设计1座SD-3型三角架式简易龙门架, 平时置于原泵站仓库, 用时移至场地。该龙门架跨度4m, 高度3.5m, 配CD13-18电动葫芦, 起重重量3t, 起重电机型号ZD132-4, 功率4.5kW, 运行电机型号ZDY112-4, 功率0.4kW。

3 泵站运行模式

设计原泵站排污泵保留, 仅在降雨前启动排除原泵坑内污水, 之后关闭连通管闸门及污水泵;待停止排涝后, 再打开连通管闸门。

连通管也使新建污水泵站具有事故溢流的功能, 在新建污水泵站出现事故停机时, 可以关闭进水闸门, 随着闸门井水位的升高, 污水可以通过连通管反向溢流进入覆盖渠, 再启动原泵站的污水泵排污。事故恢复后, 打开进水闸门, 水位降低至常水位后关闭原泵站排污泵。

新建污水泵站的4台水泵循环运行, 遵循“先开先停、后开后停、优先启动累计运行时间最短的, 故障停机、自动补位”的原则, 按水位控制运行, 控制液位可以根据运行经验调整。所有潜水泵定期交替运行, 让每台泵的运行时间基本平均。

泵站既可远程遥控也可就地控制, 水位、闸门开启度、流量、场地视频、破碎机及水泵运行情况等均远传至中央控制室, 泵站可自动控制运行也可手动控制运行。

4 设计特点及实施情况

(1) 泵站主体全地下式设计。本泵站充分利用现有条件, 除配电柜、除臭设备位于地面上之外, 泵站主体全部置于地下, 其上可过重车, 不影响原有场地使用功能。

(2) 泵站无人值守设计。本污水泵站注重智能化设计, 实现物联在线, 泵站不设值班室, 泵站所有信号均远传至中控室, 泵站既可自控又可手控, 既遥控又可就地控制。

(3) 设备选型、选材合理。设计选择破碎格栅机解决垃圾外运的环境影响问题;选择耐腐蚀材料应对全地下式空间内的腐蚀问题;采用不锈钢护笼爬梯, 保护人员安全。

(4) 实施情况。泵站按照设计沉井施工实施顺利, 施工未对周边建筑产生影响, 泵站完成后, 该场地仍作为停车场及篮球场。泵站投入运行至今已有2年, 实际污水规模约4.9万m3/d。经了解, 泵站通风除臭系统、破碎格栅机、闸门及水泵及自控条件均达到了设想, 运行状况良好。存在的问题是污水中有一些未预料的物体, 如大型的木头、橡胶套, 这些物体是破碎格栅机处理不了的, 需要定期巡查清理。

 

1672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