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索桥塔柱混凝土水化温度效应分析与控制研究

作者:李华
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风速、热量、拆模龄期、气候条件以及模板条件对塔柱混凝土水化温度应力的影响规律。首先基于调研, 建立塔柱混凝土温度场与应力场的计算模型;其次, 以背景工程常规塔柱为例, 考虑不同的风速、热量、拆模龄期、气候条件以及模板参数, 对施工过程中的水化温度以及应力效应进行模拟, 研究表面应力发展规律;最后, 提出常规节段的控制建议。分析结果表明:风速增大会提高开裂风险水平, 但在保温条件较好的情况下, 高风速的影响有限;表面最不利拉应力、开裂风险与绝热温升近似呈线性增长的比例关系;早龄期拆模时, 表面仍有较高的拉应力, 与瞬时效应组合后显著提高了开裂的可能性;冬季抗拉强度上升缓慢, 开裂风险显著高于夏季;采用散热较好的钢模板时, 会增大前期的受拉效应, 防护措施作用较小;建议从降低热量、增加前期保温等方面入手, 以最大程度降低表面开裂风险水平。
关键词:悬索桥 塔柱 混凝土 水化热 参数分析 裂缝控制
作者简介:李华, 高级工程师, E-mail:stonelee77@139.com;

 

0 引言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阶段易产生过高的温升及温度应力效应, 致使结构产生大量开裂, 影响工程质量与耐久性能。塔柱普遍设计为高强度等级混凝土, 温升效应比较显著, 且面临复杂的施工环境影响, 容易产生严重的开裂现象[1,2,3,4], 裂缝控制成为施工中关注的主要问题。

塔柱的温度控制研究多集中于实心段局部构件中[5,6,7], 该构件蓄热严重, 往往预留较长的温度控制周期, 并采用管冷与保温的精细化控制方法。

尺寸偏小结构的温度应力规律及主控方向可能存在不同, 部分研究显示, 薄壁结构在不采取控制措施的情况下, 也可能产生显著的开裂风险[8,9]。较多轻薄结构, 包括塔柱, 在施工中往往缺少对温度效应控制的考虑。

以某悬索桥塔柱为背景, 结合数值模拟, 开展水化温度效应的参数化分析, 探讨表面应力受结构尺寸、环境、工艺影响的发展规律, 并提出裂缝控制建议。

1 背景工程与数值模型

1.1 背景工程

以川环南路浦东运河桥悬索桥塔柱为背景, 主塔全高57.06m, 采用C40混凝土, 以中上部分的标准空心节段为研究对象, 塔柱总体构造及标准断面如图1所示。

图1 塔柱结构 (单位:m) Fig.1 Tower column structure (unit:m)

图1 塔柱结构 (单位:m) Fig.1 Tower column structure (unit:m)

 

标准断面轮廓尺寸为3m×3.5m, 壁厚有0.6, 0.8m 2种规格, 出于外形美观考虑, 边角处采用了如意圆角造型, 表面小边角数量较多。

单节浇筑4~5m高, 外表面采用2~3cm的木模板, 内腔采用6mm厚钢模板, 浇筑后第4天拆除模板。

1.2 数值模型

采用ANSYS通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模型, 热分析采用Solid70单元, 应力分析采用Solid45单元, 根据对称性原理, 并考虑已浇筑塔节影响, 建立连续2节塔柱的1/2模型, 单节高5m, 模型共采用6 407个节点, 27 850个实体单元, 如图2所示。

图2 有限元模型Fig.2 Finite element model

图2 有限元模型Fig.2 Finite element model

 

热分析边界的底面、对称面绝热, 侧面与顶面施加对流, 其中侧面计入模板隔热效应[10], 顶面按裸露表面处理。力学边界:对称面约束法向位移, 考虑温度应力传递范围有限, 底面按固结处理。边界如图3所示。

图3 热学边界与力学边界示意Fig.3 Thermal boundary and mechanical boundary

图3 热学边界与力学边界示意Fig.3 Thermal boundary and mechanical boundary

 

热学分析中, 生热及对流系数方程如下[10,11,12]:

 

式中:Q (t) 为t时刻累计释放的热量;Tabs为绝热温升;ρ为密度;c为比热容;t为龄期;β为裸露表面总对流系数;βs为模板覆盖情况下的总对流系数;δi为第i层覆盖材料的厚度;λi为第i层材料的导热系数。模型基本参数如表1所示, 对流系数与风速关系如表2所示。

表1 模型基本参数Table 1 Model basic parameter   

表1 模型基本参数Table 1 Model basic parameter

表2 对流系数与风速关系Table 2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vection coefficient and wind speed   

W/ (m2·℃)

表2 对流系数与风速关系Table 2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vection coefficient and wind speed

力学分析中, 需考虑等效龄期、弹性模量以及抗拉强度随时间的发展特性, 并计入徐变效应影响。材料力学参数模型详见文献[13], 此处不再赘述。徐变按文献[10]常态混凝土选取。

 

式中:C (t, τ) 为τ时刻加载至t时刻的徐变度, 其中C1=0.23/Ec, C1=0.52/Ec

ANSYS有限元软件不支持弹性模量时变效应以及变应力的徐变效应计算, 需利用UPFS提供的usermat3d.F子程序进行二次开发, 该程序可定义非线性的应力-应变关系, 计算步骤如下: (1) 采用tb, user导入弹性模量、速率以及徐变的主控参数; (2) usermat3d.F子程序根据时间步计算等效弹性模量以及弹性矩阵; (3) usermat3d.F子程序嵌入隐式增量法的求解方法[10,14], 该方法需定义ωsn和ηn2类用户变量, 每一荷载步需更新用户变量, 参与计算应力增量的迭代计算; (4) 计算完毕后, usermat3d.F子程序存储用户变量, 为下一步分析做准备。

计算弹性应力分析, 按照JCI提供的方法[15]计算开裂概率, 裂缝指数CI及开裂概率:

 

2 水化温度效应分析

2.1 风速影响分析

风效应影响结构表面温度以及应力场的分布, 分别计算均风速为0, 2, 4, 6m/s的情况, 并进行对照分析, 需考虑绝热温升45℃, 第4天拆除模板。计算表明, 边角竖向拉应力显著, 计算结果汇总如图4所示。

表面散热较内部快, 内表温差导致表面产生拉应力, 在第1.5天到达峰值。随后内部温度开始下降, 内表温差逐渐降低, 表面应力平缓下降。第4天拆除模板后, 表面散热加快, 应力出现骤然增加的情况。在未产生开裂的情况下, 受弹性模量时变以及徐变效应影响, 表面最终趋于受压。此外, 风速越大, 表面应力峰值也就越大, 由于木模板保温效果较好, 拉应力的增幅并不显著。

图4 风速影响下边角应力对比Fig.4 Angular stress compariso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wind speed

图4 风速影响下边角应力对比Fig.4 Angular stress compariso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wind speed

 

第1.5天产生的应力峰值均接近瞬时抗拉强度限值, 按照裂缝指数计算开裂概率, 如图5所示。随着风速增大, 开裂概率逐渐提升, 其中0m/s时最低, 仅有24.0%, 其他风速区间的概率比较接近, 基本位于40%左右。概率结果表明, 由于模板保温效果较好, 高风速对开裂概率的影响有限。

图5 不同风速边角开裂概率对比Fig.5 Probability of edge cracking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wind speed

图5 不同风速边角开裂概率对比Fig.5 Probability of edge cracking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wind speed

 

2.2 热量影响分析

混凝土绝热温升直接影响温度与应力效应, 分别计算绝热温升为35, 40, 45, 50℃的情况, 计算中考虑桥址平均风速4m/s, 且于第4天拆除模板, 应力结果汇总如图6所示。

各绝热温升影响下表面应力发展规律相同, 绝热温升越大, 应力峰值越高, 最不利拉应力与绝热温升近似呈线性比例关系。

计算表面开裂概率, 如图7所示, 随着绝热温升降低, 开裂概率近似线性下降, 绝热温升为35℃时, 开裂概率降至19.1%。概率结果表明减少混凝土热量, 可有效控制表面裂缝产生几率。

2.3 拆模龄期影响分析

施工中可能面临各种拆模条件, 分别计算2, 3, 4, 5d拆除模板的情况, 将绝热温升为45℃, 桥址平均风速为4m/s时的应力结果进行汇总, 如图8所示。

图6 热量影响下边角应力对比Fig.6 Angular stress compariso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heat

图6 热量影响下边角应力对比Fig.6 Angular stress compariso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heat

 

图7 不同热量边角开裂概率对比Fig.7 Probability of edge cracking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heat

图7 不同热量边角开裂概率对比Fig.7 Probability of edge cracking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heat

 

图8 拆模龄期影响下边角应力对比Fig.8 Angular stress compariso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form removal age

图8 拆模龄期影响下边角应力对比Fig.8 Angular stress compariso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form removal age

 

表面应力由累计与瞬时应力2部分组成, 拆模时间较早时, 表面可能仍处于较高应力状态, 瞬时应力增量影响下, 表面应力可能超出抗拉强度。

计算表面开裂概率并汇总, 如图9所示, 开裂风险主要集中在前期, 第2, 3天拆模开裂概率分别高达100%, 62.3%, 第4天及以后拆模开裂风险则维持在43.2%。

2.4 气候条件影响分析

夏季及冬季容易产生过热或过寒的气候条件, 影响表面温度应力的控制。气候对塔柱的影响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 (1) 塔柱与气温温差以桥址气温实测为例, 夏季入模温度最高控制在28℃, 最高平均气温为31.6℃, 冬季入模温度一般控制在12℃, 最低平均气温为1.5℃, 由于入模初始温度较气温更高, 冬季塔柱与气温温差更为显著; (2) 强度上升速率混凝土温度偏低时, 强度上升速率较慢, 冬季开裂风险更高。

图9 不同拆模龄期边角开裂概率对比Fig.9 Probability of edge cracking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form removal age

图9 不同拆模龄期边角开裂概率对比Fig.9 Probability of edge cracking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form removal age

 

分别计算夏季施工、冬季施工以及冬季突发寒流影响3种情况, 考虑平均风速4m/s, 绝热温升为45℃, 寒流按照第4天拆模后施加, 降幅为5℃/d, 应力结果汇总如图10所示。

图1 0 气候影响下边角应力对比Fig.10 Angular stress comparison under climate influence

图1 0 气候影响下边角应力对比Fig.10 Angular stress comparison under climate influence

 

冬季前期较夏季温度应力高, 但相差较小;冬季拆模产生的应力增量较夏季偏高, 且存在寒潮时, 拆模引起的应力增量更大。对开裂影响最大的是抗拉强度发展速率差异, 冬季抗拉强度发展缓慢, 使应力超出抗力值。

大面与边角具有相似的发展规律, 计算不同气候的开裂概率汇总, 如图11所示, 可以看出, 夏季开裂概率整体较低。冬季常规及寒潮条件下, 边角与大面均有较高的开裂概率, 应加强相关控制工作。

2.5 不同模板影响分析

塔柱可能由不同模板塑形, 对外表附着钢模板情况进行同等深度探讨, 由于钢材导热效率较高, 其对流系数与裸露表面相近。对比3种典型工况: (1) 前期与后期均作防护处理, 风速v=0m/s; (2) 前期做防护处理, 风速v=0m/s, 拆模后无防护, 风速v=4m/s; (3) 无防护处理, 风速全程取4m/s。边角表面的应力汇总如图12所示。

图1 1 不同气候条件边角与大面开裂概率对比Fig.11 Probability of edge and face cracking comparison under different climate

图1 1 不同气候条件边角与大面开裂概率对比Fig.11 Probability of edge and face cracking comparison under different climate

 

图1 2 防护影响下边角应力对比Fig.12 Angular stress comparison under influence of protection

图1 2 防护影响下边角应力对比Fig.12 Angular stress comparison under influence of protection

 

由于钢模板表面具有更快的散热效率, 在第1天即到达应力峰值, 随后随内部热量散发, 应力逐渐下降。防护措施对应力峰值影响较小, 应力显著超出瞬时抗拉强度, 开裂概率达到100%。

该不利效应不仅集中在边角, 对于大面也有显著影响。采用木模板时, 大面拉应力水平较低, 开裂风险<2%, 采用钢模板的情况下, 大面的开裂风险显著提高, 在前期防护的情况下, 开裂概率达到50.5%, 在无防护的情况下, 开裂概率高达93.1% (见图13) 。

图1 3 不同模板条件大面开裂概率对比Fig.13 Face cracking probability comparison under different formwork

图1 3 不同模板条件大面开裂概率对比Fig.13 Face cracking probability comparison under different formwork

 

3 结语

水化温差效应是早期表面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 基于某悬索桥塔柱, 以数值模拟方法, 开展应力规律的参数化研究, 主要结论与建议如下: (1) 随着环境平均风速增加, 混凝土表面的最大拉应力以及开裂概率逐渐提升, 但在保温条件较好的情况下, 高风速的影响有限; (2) 混凝土热量直接影响温度应力响应, 最大最不利应力及开裂概率随绝热温升增加近似呈线性增长趋势; (3) 早期结构表面应力水平较高, 累加拆模瞬时应力增量时, 可能超过结构瞬时抗拉强度, 开裂概率显著提升; (4) 气候条件对开裂影响显著, 冬季气温偏低, 抗拉强度增长缓慢, 边角及大面均有较高的开裂风险;夏季气温偏高, 开裂风险得以显著降低; (5) 采用钢模板会加速前期表面散热, 表面受拉效应更为显著, 不仅边角区域, 大面区域也面临较高的开裂风险; (6) 建议塔柱施工中注重前期的保温工作, 可采取保温效果较好的木模板, 优化配合比, 降低热量, 增设必要的防风措施, 并制定合理的拆模龄期, 以降低裂缝产生几率。

参考文献

[1]经柏林, 李绍林.荆州长江公路大桥北汊北塔下塔柱裂缝控制研究[J].华东公路, 2000 (6) :26-29.

[2]成文佳, 强士中, 夏招广.重庆李家沱长江大桥裂缝成因分析与对策[J].四川建筑, 2005 (6) :81-83.

[3]马春生, 王萍.某大桥桥塔裂缝成因分析[J].公路, 2002 (8) :44-46.

[4]熊文, 尤吉, 房涛, 等.风环境对大体积混凝土桥塔施工水化热的影响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5, 45 (5) :941-946.

[5]李欣然, 陈德伟.斜拉桥主塔中下塔柱连接段水化热温度-应力场分析[J].中外公路, 2010 (2) :131-134.

[6]杨秀娟.宜昌庙嘴长江大桥大江桥桥塔实心段混凝土温度控制技术[J].世界桥梁, 2016 (1) :30-33.

[7]刘晋艳, 胡国伟.百米H型索塔防开裂控制技术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 2017 (1) :60-64.

[8]汪建群, 方志, 刘杰.大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水化热测试与分析[J].桥梁建设, 2016 (5) :29-34.

[9]章征, 王凯, 李毓龙, 等.混凝土桥墩施工期水化热及表面抗裂影响因素研究[J].桥梁建设, 2015 (2) :65-69.

[10]朱伯芳.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M].2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2.

[11]张建荣, 刘照球.混凝土对流换热系数的风洞实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 2006, 39 (9) :39-42.

[12]李东, 潘育耕.混凝土水化热瞬态温度场数值计算过程中的水化放热规律及水化速率问题[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1999, 31 (3) :277-279.

[13]Teng Tong, Qiang Yu, Qingtian Su.Coupled effects of concrete shrinkage, creep, and cracking on the performance of post connected prestressed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girders[J].Journal of bridge engineering, 2018, 23 (3) :145-147.

[14]周文, 王海平, 邱永超.江顺大桥Z3号主墩桥塔施工关键技术[J].施工技术, 2015, 44 (11) :38-43, 55.

[15]周俊龙, 高杰, 吴春雷.基于响应面法的桥塔预拉预顶施工控制方法[J].施工技术, 2015, 44 (17) :26-28. 

 

775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