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式两用模板施工技术

作者:姜吉坤 刘瑛 刘新杰
单位:青岛理工大学管理工程学院 山东兴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传统的建筑物后浇带混凝土施工因工前工后时间跨度大、影响因素多, 其保护板盖、后浇模板分别加工, 分别使用, 消耗量较大, 周转率低, 支护成本也比较高。结合工程实例, 形成了后浇带工具式两用模板施工技术, 有效解决了周转损耗等问题, 提高了混凝土后浇带的成型质量和表面观感, 提高了施工效率, 降低了工程造价, 满足节能环保要求。
关键词:模板 后浇带 工具式模板 拼装 施工技术
作者简介:姜吉坤, 硕士, 讲师, E-mail:78366154@qq.com;
基金:“十三五”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平台项目—智慧城市建设管理研究中心 (新型智库);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1508289);

 

1 工程概况

某商务办公区项目位于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漓江东路369号, 建筑面积约64 617m2, 包括1栋办公楼、1栋综合楼、1栋设计研发中心、1栋档案信息中心、地下停车库及设备用房。

本工程地下室底板为板式, 采用600mm厚C40S6抗渗混凝土;地下车库顶板为梁板式, 采用160mm厚的C40S6抗渗混凝土;剪力墙采用300mm厚的C40S6抗渗混凝土。本工程地下室底板和顶板、各楼层板均设置1 000mm宽后浇带, 地下室底板及楼层板的后浇带设计为“一横二纵”布置。后浇带位置钢筋密集, 基础施工中难免碰撞, 对后浇带的处理比较复杂, 因此后浇带的施工处理是本工程控制重点。

2 技术特点

2.1 后浇带盖护、吊挡工具式两用模板设计技术

首先以大块模板宽度为基准长度, 以1m为基准宽度, 套裁竹胶模板母体, 然后采用L形金属条加固模板边框, 背部间距200mm设置L形金属脊骨, 并设置预留孔, 制成“钢框背骨强化工具式两用模板 (主体) ” (简称两用模板) 。先期施工时, 借用后浇带两侧支护体系以两用模板临时兜接后浇带底部, 楼 (屋盖) 板底模拆模前, 先拆下两用模板、清理干净后浇带沟槽, 再将两用模板从楼屋盖上部盖住后浇带沟槽以期保护。其特点是一板两用, 多次循环, 效率高, 成本低。后浇带盖护、吊挡工具式两用模板 (主体) 平面、剖面如图1所示。

图1 工具式两用模板 (主板) 平面、剖面示意

图1 工具式两用模板 (主板) 平面、剖面示意

Fig.1 Plan and section for tool-typed two-way formwork (mainboard)

2.2 后浇带兜接、盖护、吊挡工况两用模板拼装技术

工具式两用模板机构由两用模板 (主体) 、承力横杆、吊拉丝杆、紧固螺母4部分组成。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 将盖护沟槽的两用模板提升至上层楼盖后浇带底部, 作为吊拉式挡板 (吊模) 以封挡后浇带沟槽现浇混凝土。两用模板刚度大, 吊挂简便, 3次转换, 周转率高, 省工省时, 既将盖板再利用, 又简化支模工艺, 避免了传统做法造成的后浇带内杂物不易清理的弊端, 且扩大了楼层操作空间。工具式两用模板机构如图2所示。

图2 工具式两用模板机构示意

图2 工具式两用模板机构示意

Fig.2 Tool-typed two-way formwork mechanism

2.3 两用模板工后拆保技术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达到强度后, 拧动螺帽, 将承力杆、丝杆取出, 并清理吊模, 进行集中回收周转。其特点是拆卸方便、回收容易、损耗率极小。

组装后的吊模如图3所示。

图3 组装后的吊模示意

图3 组装后的吊模示意

Fig.3 Post assembling suspended formwork

设计的后浇带工具式两用模板机构各组件拆装方便, 损耗低, 周转率高, 既节材环保又高效省工。

3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3.1 施工工艺流程

搭设后浇带两侧支护脚手架→后浇带底部支托临时底模板→支带侧模板浇筑楼板混凝土→养护、拆后浇带临时底模→清理沟槽、后浇带顶部盖护两用盖板→收起盖板、组装吊模→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养护→拆除吊模 (两用模板机构) →回收两用模板组件、循环使用。

3.2 施工操作要点

3.2.1 搭设后浇带两侧支护脚手架

1) 后浇带部位的模板支撑体系的传统做法, 是以后浇带两侧轴线为界, 自成一独立体系, 同时又要确保与整体支撑系统共同受力, 即当相邻结构进行施工时, 后浇带部位的支撑架体共同与整体支撑系统受力, 但当相邻结构支撑架体及模板拆除后, 后浇带部位的支撑架体及模板独立工作的性能不变, 后浇带两侧混凝土结构与模板间应不留间隙。后浇带部位模板支撑体系传统做法如图4所示。

图4 后浇带部位模板支撑体系传统做法

图4 后浇带部位模板支撑体系传统做法

Fig.4 Traditional practice of formwork support system in late poured band

2) 本技术采用后浇带工具式两用模板兜接、盖护、吊挡工况拼装技术, 工前两用模板先作为后浇带沟槽临时底板 (模板) , 兜接施工碎屑、漏入沟槽内的混凝土以及杂物。后浇带部位的模板支撑体系仍以其两侧轴线为界, 自成一独立体系, 仍应确保与整体支撑系统共同受力, 即当相邻结构施工时, 后浇带部位的支撑架参与整体支撑系统共同受力, 当相邻结构模板及支撑架拆除后, 后浇带两侧部位的支撑架及模板独立工作的性能不变, 后浇带两侧混凝土结构与模板间仍然不允许产生间隙。但后浇带沟槽部位的立杆不再支设, 楼屋盖模板在后浇带沟槽区暂时断开, 预留宽于沟槽洞口的空白带 (与两用模板等宽) 。本工法后浇带部位模板前期支撑体系如图5所示。

图5 本技术后浇带两侧模板前期支撑示意

图5 本技术后浇带两侧模板前期支撑示意

Fig.5 Pro-support on both sides of late-poured band

3) 搭设工程整体脚手架, 搭设后浇带两侧部分独立满堂脚手架。搭设梁板满堂脚手架支撑体系时, 采用短钢管使独立脚手架与满堂脚手架形成一个整体。工程满堂脚手架拆除时将连接用短钢管拆除, 后浇带两侧部分满堂脚手架保留。后浇带两侧部分独立满堂脚手架以后浇带两侧轴线为限, 后浇带两侧各设2排立杆、纵横向拉杆, 立杆距后浇带边缘宜>200mm, 形成一套独立支撑体系, 但应确保与整体支撑架体体系一起受力, 即当后浇带相邻结构部位施工时, 后浇带部位的支撑架和整体支撑系统一起受力, 当后浇带相邻结构模板及支撑脚手架拆除后, 后浇带两侧部位的支撑脚手架及模板保持独立工作不变, 后浇带两侧混凝土结构与模板之间保持紧密接触。但后浇带沟槽部位的立杆不再支设, 楼屋盖模板在后浇带沟槽区暂时断开, 预留宽于沟槽洞口的空白带 (与两用模板等宽) 。后浇带模板的支撑体系之后单独搭设, 采用短横管与满堂脚手架支撑体系形成一个整体。

3.2.2 后浇带底部支托临时底模板

1) 将两用模板主体即钢框背骨强化模板置于后浇带沟槽底部模板预留空白带处, 作为后浇带临时底模板。

2) 借助后浇带两侧独立支撑体系, 在后浇带沟槽区用短横杆支托后浇带临时底模板 (两用模板) , 同时确保与整体支撑系统共同受力。此时后浇带的临时底模与支撑系统和两侧独立支撑体系与模板呈分离状态。两用模板临时支托如图6所示。

图6 本技术后浇带临时底模板支托示意

图6 本技术后浇带临时底模板支托示意

Fig.6 Temporary bottom formwork support for late-poured band

3.2.3 支带侧模板、浇筑楼板混凝土

1) 绑扎完成楼板下层钢筋网后, 即支模后浇带侧面 (带侧) 部位。本工程设计的后浇带部位钢筋布置较密集, 传统的木模板不能有效支撑严密, 而且拆除木模板较难, 因此采用双层钢丝网片加ϕ14钢筋骨架作为后浇带侧模支模。支带侧模板施工时, 首先按照后浇带设计的准确部位焊接定位钢筋骨架, 钢筋骨架竖向用ϕ14钢筋, 高度为板厚或梁高、横向间距500mm, 作为后浇带侧模的主要受力杆, 再焊接水平通长ϕ14钢筋、竖向间距200mm, 形成ϕ14钢筋骨架, 牢固焊接底板上、下层钢筋网的横向主筋与钢筋网竖向骨架, 有效预防浇筑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位移。

2) ϕ14钢筋骨架焊接完成后, 将双层密目18号钢丝网和钢筋骨架用钢丝绑扎牢固, 钢丝绑扎点间距200mm×200mm, 以有效预防楼板浇筑振捣时产生胀模。注意在后浇带竖向钢筋部位的反侧绑扎钢丝网。

3) 后浇带侧面钢丝网支撑完成后, 绑扎底板上层钢筋网, 牢固焊接上层钢筋网横向主筋与钢丝网竖向骨架。

4) 绑扎楼板上层钢筋网全部完成, 并经监理单位进行隐蔽部位验收合格后, 开始浇筑楼板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 严格按照现行标准规范和经批准的混凝土施工方案。

5) 在楼板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中, 施工现场有专职操作人员在后浇带处观察并守模, 如发现有跑浆情况应立即清理。

3.2.4 养护、拆后浇带临时底模板

1) 严格按照现行标准规范和经批准的混凝土施工方案进行楼板混凝土养护工作。

2) 楼板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即可拆模。

3) 后浇带两侧的独立支撑体系在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成后, 28d内严禁拆除支撑;且应保证独立支撑体系的稳定性和刚度, 保证梁、板不会形成悬挑构件。

4) 后浇带临时底模 (两用模板) 在正常养护7d后拆卸。拆卸时, 尽快用钢管进行回顶。

3.2.5 清理沟槽、后浇带顶部盖护两用盖板

1) 后浇带临时底模 (两用模板) 拆卸后, 即刻用工具将多余的钢丝网剔除, 同时全面清理后浇带沟槽。不得野蛮清理后浇带沟槽, 不得损坏后浇带沟槽边的混凝土。

2) 将拆下的两用模板依次盖护到后浇带沟槽顶部, 背骨在下、平面在上。此做法可避免后期施工过程中建筑垃圾等漏入后浇带内, 同时避免作业人员被沟槽误伤。

3) 板块之间不留缝隙。注意避开两用模板强化背骨与后浇带内横向钢筋的碰撞, 如有发生, 适当微调前后位置。

3.2.6 收起盖板、组装吊模

1)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先收起盖板 (两用模板) 。后浇带盖板如图7所示。

图7 后浇带盖板

图7 后浇带盖板

Fig.7 The late poured band cover plate

2) 接着将后浇带内全数钢筋进行除锈施工, 工人手持长把钢丝刷将基础内的钢筋进行除锈, 除锈完成并用水冲洗基础钢筋后, 立即浇筑后浇带混凝土。严格检查每根钢筋, 其表面无浮锈作为除锈达标标准, 并符合验收合格标准。

3) 钢筋除锈完成后, 注意将发生弯曲的钢筋调直, 并按设计要求进行搭接和补焊梁板内受力钢筋, 同时检查需增补的钢筋及时补充。

4) 梁的箍筋应调整均匀, 应对漏绑扎的全部绑扎。

5) 将接缝处的混凝土进行凿毛处置, 继续清除石子和杂物, 并用水冲刷干净, 混凝土保持湿润状态。

6) 将两用模板提升至上层楼板下后浇带沟槽底部, 通过从两用模板 (主板) 预留孔内向上穿插吊拉丝杆、外穿套管、丝杆上部 (后浇带沟槽顶面) 安装承力横杆、承力杆上方丝杆顶部旋拧紧固螺母等一系列简便操作, 将后浇带混凝土吊模拼装完成, 如图8所示。此时, 两用模板牢固、平整、紧密, 为后浇带混凝土二次浇筑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条件。

图8 组装后的吊模示意

图8 组装后的吊模示意

Fig.8 Assembled suspended formwork

3.2.7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养护

1) 报甲方或监理单位进行验收。经监理单位验收合格后, 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 用水将后浇带沟槽内的钢筋冲刷清洁, 在楼板混凝土界面刷1道素水泥浆, 然后浇筑混凝土, 此做法有效避免后浇带沟槽内的钢筋二次锈蚀。

2) 采用高一个强度等级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浇筑后浇带部位。在混凝土材料进场时, 施工人员认真核查原材料报告单是不是齐备, 设计配合比以及现场调配是不是齐全。

3) 微膨胀细石混凝土坍落度应控制在100~120mm, 在混凝土进场时, 抽测混凝土坍落度, 坍落度不合格的批次坚决退场。

4) 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 振捣棒的落振点应该首先振捣双侧, 然后振捣中间, 多点轻振, 保证捣实。完成第1遍振捣抹平, 后浇带混凝土面应比相邻原楼板结构面略高出约5mm, 等混凝土间隔1h左右进行第2次复振, 保证后浇带混凝土密实度, 以防止混凝土收缩产生裂缝, 第2次复振后, 再次浇捣完成的新浇筑混凝土与相邻楼板结构保持基本相平, 最后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抹平压实, 与楼板结构接缝应平整。应分段进行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施工, 强调混凝土施工人员使用振捣棒应快插慢拔, 插点保持均匀, 逐点转移, 不得漏振, 保证振实移动间距在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以内。

5) 在浇筑后浇带混凝土过程中, 施工现场由专职施工管理人员巡检缝底吊模情况, 及时发现是否有松动、爆裂、变形等现象。若发生, 应指令混凝土施工人员停止浇筑, 及时抢修吊模后再继续浇筑。

6) 为有效保证后浇带部位的混凝土, 在规定龄期内达到设计要求强度, 有效避免混凝土出现早期收缩裂缝, 施工作业人员及时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12h内及时进行, 应进行≥14d 养护, 确保后浇带混凝土一直处于湿润状态, 有效提高后浇带混凝土的抗渗性和密实度。

3.2.8 拆除吊模 (两用模板机构)

1) 在后浇混凝土达到100%强度后, 及时拆除吊拉模板 (吊模) 。

2) 吊模拆除时, 同期拆除后浇带两侧独立支撑系统。

3) 依照旋松紧固螺母、剥离吊模、退出吊拉丝杆、收起承力横杆的次序进行拆模。

4) 拆模时后浇带正下方不得有人员站立或行走。

5) 旋松紧固螺母后, 借助独立支持系统在板下用工具撬动两用模板以剥离吊模。

6) 吊模剥离后, 先退出模板中部丝杆, 置换端部带锚杆的双股8号铁丝临时固定于顶部承力杆, 待退出每块吊模的全部丝杆后, 放松铁丝仔细将两用模板放至楼面, 以实现无损拆除。

7) 严禁一次性全部退出丝杆直接将吊模撬至楼面, 避免伤人和损坏两用模板。

3.2.9 回收两用模板组件、循环使用

后浇带工后通过旋松紧固螺母、剥离吊模、推出丝杆、收起承力横杆并无损拆除、清理及封堵吊孔等一些简捷操作, 省工省时, 回收简便, 运输方便, 再循环利用效率高。

4 结语

本技术利用强化后的盖护、吊挡两用模板, 对后浇带沟槽先兜接、再盖护、后吊挡, 一板三循环两用途, 经济、高效, 确保钢筋混凝土后浇带工前、工后保护完好, 后浇混凝土模板体系平整、牢固, 模板完好率高, 组件回收率高, 避免了漏浆等缺陷, 提高了后浇带混凝土的成型质量和表面观感。

本技术适用于商务办公楼、图书馆、教学楼、住宅楼、车站、娱乐场所等大中型民用建筑的后浇带施工, 应用前景广阔。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Tool-typed Two-way Formwork
JIANG Jikun LIU Ying LIU Xinjie
(College of Management Engineering,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handong Xinghua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Abstract: In the traditional construction of late-poured band, because of the long time and many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protective plate-cover and the late poured band formwork are processed and used separately. The consumption is large, the turnover rate is low, and the support cost is high. Combined with the project,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tool-typed two-way formwork for late-poured band is developed. The problem of turnover loss is effectively solved, the forming quality and surface appearance of late-poured band concrete are improved, the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is improved, the construction cost is reduced. The requirements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re achieved.
Keywords: formwork; late-poured band; tool-typed formwork; assembly; construction;
516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