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箍筋约束波纹管浆锚连接装配式剪力墙拟静力试验研究

作者:臧旭磊 朱张峰
单位: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摘要:为研究螺旋箍筋对浆锚搭接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 对2个设有螺旋箍筋约束波纹管浆锚节点的装配式剪力墙试件、1个现浇剪力墙试件开展拟静力试验并对照分析其抗震性能指标。试验数据分析表明, 试件失效模式均为墙肢受弯剪作用的延性破坏。由于螺旋箍筋对搭接区核心混凝土的约束作用, 装配式剪力墙试件峰值承载力较现浇试件提高3.5%, 3.7%, 刚度、延性及耗能和现浇试件相当, 显示出等同现浇试件的可靠抗震性能。
关键词:装配式 预制混凝土 剪力墙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螺旋箍筋

 

    

   装配式剪力墙体系近年来推进了我国住宅建设产业化进程[1]。在诸多连接节点钢筋构造工法中, 留洞浆锚搭接应用较多。针对留洞浆锚搭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改进搭接钢筋的构造方式, 通过提升装配式剪力墙的一体性来达到抗震性能等同现浇的设计理念。

   郭正兴等[2]对装配式剪力墙开展了相关试验, 发现加强装配式剪力墙延性、承载力的重点在于通过箍筋增强墙肢暗柱区底部混凝土的约束。刘家彬等[3,4,5]对墙肢暗柱搭接区混凝土采用矩形螺旋箍筋约束, 研究增设螺旋箍筋对浆锚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螺旋箍筋沿搭接高度配置于暗柱区最外侧4根波纹管外围, 实现对暗柱区混凝土及浆锚钢筋的整体约束从而提高接头的受力、变形性能。试验发现, 装配式剪力墙对水平节点钢筋进行合理改进, 即可实现抗震性能“等同现浇”。钱稼茹等[6,7,8]对5个预制混凝土剪力墙采用5种纵向钢筋连接方法并研究其抗震性能, 验证了钢筋采用套筒直接连接或间接搭接均能有效传力。姜洪斌等[9,10]在留洞浆锚搭接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螺旋箍筋强化搭接区域, 并对1个3层足尺模型进行了拟静力试验, 发现预制构件在开始受力至微裂缝出现期间刚度退化明显, 预制构件间表现出较强的变形能力, 能有效提高整体抗震耗能性能。

   表1 试件设计参数 导出到EXCEL

   Table 1 Design parameters of specimens mm

    


试件
编号
高×宽×厚 边缘构件
竖向钢筋
纵向
分布钢筋
水平
分布钢筋
箍筋 螺旋
箍筋
拉筋

XJ
3 420×1 700×200 ϕ8@16 ϕ6@12 ϕ10@200 ϕ8@100 ϕ8@600

ZP1
3 420×1 700×200 ϕ8@16 ϕ6@12 ϕ10@200 ϕ8@100 ϕ8@50 ϕ8@600

ZP2
3 420×1 700×200 ϕ8@16 ϕ6@12 ϕ10@200 ϕ8@100 ϕ8@50 ϕ8@600

    

图1 XJ试件尺寸及配筋

   图1 XJ试件尺寸及配筋   下载原图

   Fig.1 Size and reinforcement of specimen XJ

   为继续改进浆锚钢筋搭接连接构造, 本试验通过拟静力试验研究浆锚接头外围配置环形螺旋箍筋装配式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装配式试件在暗柱底部16个金属波纹管外围沿搭接高度均增设小环形螺旋箍筋。通过增强搭接区域混凝土的约束改善接头的搭接性能, 提升装配式剪力墙连接节点的受力及变形性能。

1 试件设计及制作

   制作2个相同装配式剪力墙 (ZP1, ZP2) 足尺比例试件、1个对比现浇剪力墙 (XJ) 足尺比例试件, 试件可分为底座、墙肢及加载梁等部分。装配式试件墙肢与加载梁整体制作, 底座单独浇筑并预留竖向插筋。拼装灌浆时, 拼缝截面充分凿毛并设置20mm厚坐浆层;现浇试件3个部分整体浇筑。试件均采用C35混凝土制作, 轴心抗压强度28.13MPa (为6个试块实测轴心抗压的平均值) 。

   各试件墙肢暗柱区通长布置搭接焊箍筋。装配式剪力墙采用螺旋箍筋约束钢筋浆锚搭接连接, 螺旋箍筋配置于墙肢暗柱区每根波纹管外围。螺旋箍筋内径60mm, 螺距50mm, 约束范围为自墙肢底面起沿波纹管外壁向上600mm高度范围内;墙肢腹板区域浆锚钢筋波纹管外围不设置螺旋箍筋。采用400mm波纹管成孔, 浆锚纵筋搭接长度为600mm。试件详细钢筋参数如表1所示, 试件尺寸及钢筋分布如图1, 2所示, 钢筋材料性能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2 试件加载

2.1 加载装置

   加载装置如图3所示, 试验地点在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实验室。各试件施加竖向轴压为975kN, 轴压比为0.1。试件通过8个地锚螺栓锚固于地面, 并沿作动器行进方向设置千斤顶顶紧底座以防出现滑移。剪力墙两侧放置三角形撑架, 以防剪力墙平面外受力失稳。

图2 ZP1, ZP2试件尺寸及配筋

   图2 ZP1, ZP2试件尺寸及配筋   下载原图

   Fig.2 The size and reinforcement of specimen ZP1, ZP2

   表2 钢筋拉拔试验实测值 导出到EXCEL

   Table 2 Measured values of pull-out test

    


规格
屈服强度/
MPa
抗拉强度/
MPa
弹性模量/
MPa
延伸率/
%

ϕ8
723.99 2×105 20.0

ϕ10
464.02 628.12 2×105 23.5

ϕ12
455.67 613.07 2×105 24.0

ϕ14
466.40 642.54 2×105 28.0

ϕ16
452.21 626.95 2×105 31.0

    

图3 试验加载装置示意

   图3 试验加载装置示意   下载原图

   Fig.3 Loading equipment for test

2.2 加载方案

   试件具体加载制度如图4所示, 采用MTS (电液伺服液压作动器) 进行力-位移混合控制加载。为便于结果数据比较分析, 加载由荷载控制时, 每级荷载循环1次, 由50kN递增至400kN。荷载施加转由位移控制时, 按Δ=15mm加载, 每级加载、卸载重复3次。试件水平承载力的下降值大于峰值承载力的15%或不适宜继续加载时, 可认为试验结束。试验中规定MTS油缸前伸是正向加载, 内缩是负向加载。

图4 试验加载制度

   图4 试验加载制度   下载原图

   Fig.4 Loading system

3 试验结果及分析

3.1 破坏形态及分析

   总体上各试件的受力过程包含墙肢开裂、钢筋屈服、承载力极限及试件破坏4个阶段。最终失效破坏时试件根部受压侧混凝土压溃, 受拉钢筋断裂, 受压钢筋屈曲外凸, 剪力墙承载力突降。各试件破坏形态如图5所示。

图5 试件破坏形态

   图5 试件破坏形态   下载原图

   Fig.5 Failure modes of specimens

   在荷载控制初级阶段, 各试件均为线弹性受力状态, 正向加载300kN时试件暗柱区下部出现水平裂缝。随着加载等级的提高, 墙肢边缘构件受弯水平裂缝逐渐发展为斜裂缝并向墙肢对角发展, 斜裂缝在墙肢中部腹板区域充分发展并交汇。进一步提高加载等级, 受拉侧钢筋屈服, 墙肢根脚部位混凝土保护层剥落, 暗柱底部受压侧混凝土于两侧开展纵向裂缝, 纵向钢筋陆续拉断。最终墙肢根部两侧混凝土因超过极限压应变而破碎, 波纹管、钢筋外露, 试件破坏。3个试件均呈现弯剪破坏形态, 其中ZP1, ZP2连接面产生明显水平通缝。ZP1, ZP2XJ在破坏形态方面存在如下区别:①XJ试件水平裂缝开展较ZP1, ZP2更充分。②ZP1, ZP2墙肢根部混凝土碎裂范围小于XJ。③3个试件整体裂纹发展范围及形态基本一致, 但ZP1, ZP2墙肢腹板区域裂纹发展高度较XJ有所提高。

   分析可知:①ZP1, ZP2水平拼缝处混凝土与坐浆层的黏结面是试件受弯、受剪薄弱部位,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易发生界面破坏而产生明显的水平通缝。坐浆层黏结界面破坏后, 界面混凝土不再与浆锚钢筋协同工作, 界面拉应力、剪应力主要靠浆锚钢筋承担, 因而ZP1, ZP2墙肢中下部水平缝开展不充分。②ZP1, ZP2对浆锚钢筋搭接段采用螺旋箍筋约束, 增强钢筋搭接区域核心混凝土约束力从而提高了其抗压承载力, 因而ZP1, ZP2的受压破坏区范围较XJ要小。③由于ZP1, ZP2采用螺旋箍筋约束搭接区域核心混凝土, 试件搭接区域刚度较XJ要大, 导致ZP1, ZP2塑性铰上移。

3.2 试件承载力

   采用图6所示Park法计算确定试件屈服荷载Fy及屈服位移Δy。试件在试验过程中关键阶段的荷载特征值如表3所示。

图6 Park法计算示意

   图6 Park法计算示意   下载原图

   Fig.6 Park method

   表3 试验关键数据 导出到EXCEL

   Table 3 Key data of test

    


试件编号
XJ ZP1 ZP2

开裂荷载/kN
300 300 300

屈服荷载/kN
612 613 629

峰值荷载/kN
769 797 798

极限荷载/kN
654 677 678

位移加载情况
7Δ1 6Δ2 6Δ2

    

   由表3可知, 3个试件开裂荷载基本相等, 可见采用螺旋箍筋约束浆锚钢筋对试件开裂荷载影响不大。对比XJ, ZP1, ZP2屈服荷载略高于XJ, 峰值荷载较XJ分别提高3.6%和3.8%, 极限荷载较XJ分别提高3.5%和3.7%, 说明增设螺旋箍筋可对暗柱受压区域混凝土产生良好约束作用, 从而间接提升搭接区域核心混凝土抗压、变形性能, 尤其对于加载中后期效果较明显。对于位移循环情况, ZP1, ZP2加载过程中连接面水平通缝的产生是ZP较XJ更早破坏的主要原因。

3.3 滞回曲线与骨架曲线

   如图7所示, 各试件滞回曲线大体相同, 形态较丰满。试件在力控制加载的初级阶段处于弹性状态, P-Δ大致为线性关系, 加、卸载曲线重叠。水平裂缝开展之初, 滞回环包络范围有限增长, 但耗能不明显。进入屈服阶段后, 墙体塑性充分发展。在此阶段滞回曲线环表现为有一定捏缩的反S形, 滞回环包络范围增长显著, 试件开始展现出明显的耗能性能。屈服后各试件钢筋及混凝土总变形稳定发展, 滞回曲线缓慢上升至峰值承载力, 而后平缓下降向位移轴靠近。分析认为螺旋箍筋对装配式剪力墙试件边缘构件浆锚搭接区域混凝土的约束作用改善了搭接区域混凝土与钢筋协同工作的性能, 从而提升了ZP1, ZP2的滞回性能。

图7 各试件滞回曲线及骨架曲线

   图7 各试件滞回曲线及骨架曲线   下载原图

   Fig.7 Hysteretic curves and skeleton curves of specimens

   各试件骨架曲线走势大体相似, 3个试件在线弹性加载阶段的骨架曲线基本重合, 屈服后, 各试件表现出良好的塑性变形性能, 骨架曲线平稳上升至峰值承载力。ZP1, ZP2在峰值阶段的承载力略高于XJ。加载后期, 各试件骨架曲线平缓降低, 未出现承载力突降, ZP1, ZP2表现良好的承载力保持性能。

3.4 刚度变化

   试件刚度采用割线刚度表征[11], 按式 (1) 计算。各试件在不同阶段的割线刚度如图8所示。各试件在加载初期刚度降低过程较显著。转由位移控制加载后, 各试件在同一加载等级的刚度差距开始减小, 刚度退化速率减缓。进入1Δ1位移加载后, 各试件表现出相近的刚度特性, 具体表现为:①在同一等级位移加载的同一级循环中, ZP1, ZP2与XJ表现出相近的刚度值;②位移加载逐步增加, 各试件刚度平稳下降, 至试件失效前刚度退化速率逐渐减慢且无突降。以上说明配置螺旋箍筋的ZP1, ZP2具有等同XJ的良好刚度特性。

图8 刚度退化曲线

   图8 刚度退化曲线   下载原图

   Fig.8 Stiffness degradation curves

   Κi=|+Fi|+|-Fi||+Xi|+|-Xi| (1)

   式中:Fi为第i次峰值点荷载值;Xi为第i次峰值点位移值。

3.5 位移延性

   延性可以衡量试件从屈服到承载力极限期间的变形能力。各试件的屈服位移Δy、屈服位移角θy、极限位移Δu、极限位移角θu如表4所示。定义位移角θ为加载梁测点处水平位移与测点距底座顶面高度之比, 测点位于加载梁侧面中心, 高度取3 545mm, 位移延性系数μ=Δu/Δy

   表4 试件延性对比 导出到EXCEL

   Table 4 Comparison of specimens’ ductility

    


试件编号
Δy/mm θy Δu/mm θu μ

XJ
17.9054 1/198 91.6942 1/39 5.12

ZP1
19.5572 1/180 83.5852 1/42 4.27

ZP2
18.2637 1/193 83.5372 1/42 4.57

    

   从表4可以看出, ZP1, ZP2的Δy略大于XJ, XJ的Δu略大于ZP1, ZP2, 各试件θu均大于规范规定的限值 (1/120) [12]。试件位移延性系数均>4, 表明在连接节点处设置螺旋箍筋约束浆锚搭接区域混凝土可使装配式剪力墙在位移延性、变形能力方面等同现浇剪力墙。

3.6 耗能能力

   滞回曲线包络范围的大小可以衡量试件在某一加载阶段耗能性能的强弱。采用等效黏滞阻尼系数he表征试件的耗能性能[13], he计算如式 (2) 所示, 计算简图如图9所示。试件在各加载特征点的he如表5所示。由表5可见, 由于ZP1, ZP2在搭接区域核心混凝土外围增设螺旋箍筋, 改善了钢筋间搭接连接性能并提升浆锚搭接区域核心混凝受压性能, ZP2在开裂、峰值及极限阶段的耗能能力均优于XJ, 而ZP1在关键阶段的耗能能力均弱于XJ。试验结果分析可知, ZP1, ZP2与XJ耗能能力相当。

   he=SABC+SADC2π× (SBΟE+SDΟF) (2)

图9 等效黏滞阻尼系数计算简图

   图9 等效黏滞阻尼系数计算简图   下载原图

   Fig.9 Calculation sketch of equivalent viscous damping coefficients

   表5 试件关键阶段等效黏滞阻尼系数对比 导出到EXCEL

   Table 5 Equivalent viscous damping coefficients of specimens at key states

    


试件编号
开裂阶段 屈服阶段 峰值阶段 极限阶段

XJ
0.035 859 703 0.093 238 899 0.142 227 945 0.171 990 407

ZP1
0.035 423 359 0.079 910 046 0.140 612 575 0.167 319 347

ZP2
0.039 352 309 0.086 321 958 0.146 327 106 0.198 221 257

    

4 结语

   1) 采用螺旋箍筋约束波纹管浆锚搭接的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破坏形态与现浇剪力墙基本一致, 表现为暗柱区底部竖向钢筋受拉断裂、墙肢根部两侧混凝土压溃的弯剪破坏。

   2) ZP1, ZP2峰值荷载和极限荷载均较XJ增长3.5%~3.8%, 表明增设螺旋箍筋对浆锚搭接区核心混凝土进行约束能够提升装配式剪力墙的承载力。

   3) 装配式剪力墙试件在刚度、位移延性及耗能等方面等同或更好于现浇试件。螺旋箍筋对浆锚搭接区域核心混凝土横向变形进行约束, 提升了连接节点的耗能、变形性能, 基本实现装配式剪力墙抗震性能“等同现浇”的设计理念。

  

 

    

    

参考文献[1] 郭正兴, 董年才, 朱张峰. 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造技术新进展[J]. 施工技术, 2011, 40 (11) : 1-2.

[2] 郭正兴, 朱张峰. 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阶段性研究成果及应用[J]. 施工技术, 2014, 43 (22) : 5-8.

[3] 刘家彬, 陈云钢, 郭正兴, 等. 螺旋箍筋约束波纹管浆锚装配式剪力墙的抗震性能[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4 (11) :92-98.

[4] 刘家彬, 陈云钢, 郭正兴, 等. 竖向新型连接装配式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 湖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4 (4) :16-24.

[5] 陈云钢, 刘家彬, 郭正兴, 等. 装配式剪力墙水平拼缝钢筋浆锚搭接抗震性能试验[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3 (6) :83-89.

[6] 钱稼茹, 杨新科, 秦珩, 等. 竖向钢筋采用不同连接方法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J]. 建筑结构学报, 2011 (6) :51-59.

[7] 钱稼茹, 彭媛媛, 秦珩, 等. 竖向钢筋留洞浆锚间接搭接的预制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J]. 建筑结构, 2011, 41 (2) :7-11.

[8] 钱稼茹, 彭媛媛, 张景明, 等. 竖向钢筋套筒浆锚连接的预制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J]. 建筑结构, 2011, 41 (2) :1-6.

[9] 姜洪斌, 陈再现, 张家齐, 等. 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拟静力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 2011 (6) :34-40.

[10] 姜洪斌, 张海顺, 刘文清, 等. 预制混凝土插入式预留孔灌浆钢筋搭接试验[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1 (10) :18-23.

[11]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抗震试验方法规程:JGJ101—1996 [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

[12]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13] 张曙光.土工程实验[M].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4.
914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