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双修”理念的高架桥下空间利用策略研究——以石家庄中心城区为例

引用文献:

田阳 王鑫 未国斌. 基于“城市双修”理念的高架桥下空间利用策略研究——以石家庄中心城区为例[J]. 城市住宅,2019,49(11)石家庄铁道大学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城市公共景观空间设计研究(YC2019053);.

. Research on Utilization Strategies of the Space Under Viaduct Based on the Idea of “Urban Renovation and Restoration”——Taking the Center District in Shijiazhuang as an Example[J]. build,2019,49(11)石家庄铁道大学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城市公共景观空间设计研究(YC2019053);.

作者:田阳 王鑫 未国斌
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中铁隧道局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高架桥建设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但随之出现了一系列的城市剩余空间——桥下空间,此类空间属于城市内部建设与规划的盲点,在城市空间利用与规划中通常被忽略。基于提升市政基础设施、恢复自身生态系统的城市发展目标,我国提出“城市双修”指导策略。研究以“城市双修”为理论基础,以石家庄市中心城区为例,提出城市内部桥下空间的利用策略与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心城区 高架桥 桥下空间 城市双修 空间利用
作者简介: 田阳,石家庄铁道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王鑫,石家庄铁道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未国斌,中铁隧道局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
基金:石家庄铁道大学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城市公共景观空间设计研究(YC2019053);

 

城市现代化的迅猛发展给交通系统带来巨大压力,为缓解拥堵的交通,大量高架桥、立交桥等交通形式随之涌现,桥下空间作为城市中的次生空间开始频繁出现。在城市规划层面,桥下空间未得到足够重视,往往成为城市中脏、乱、差的灰色地带。为进一步释放城市活力与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桥下空间的治理与利用将成为城市内部空间设计中的重点。

在城市内部,这些“灰色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城市生态环境与市容市貌,与我国政府提出的“城市双修”理念背道而驰,同时“城市双修”也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城市设计层面的有效途径,是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故城市高架桥下空间的合理规划与利用对于建设健康、高效的新型城市及提升城市品质与活力都具有重大意义。

1 高架桥下空间的类型

高架桥下空间是指由高架桥的底面、桥墩、地面围合的半封闭空间,按照其桥墩布置的不同位置与形式可将其大致分为带状空间、节点空间及交错空间3种空间形态。针对不同的空间形态,在空间规划与利用中采用不同的设计手段,充分利用不同空间的特点,在不影响城市交通系统的情况下赋予桥下空间一定的趣味性、功能性与生态性。

1.1 带状空间

桥下带状空间主要为高架桥下空间被其中央单柱式桥墩所分割的两侧剩余空间(见图1),若干连续的桥墩将整个桥下空间串联,形成带状的桥下剩余空间。带状空间的主要特点为空间形态大致相同,均等、连续布置的桥墩使空间极具连续性与秩序感,空间形态呈线形带状,但由于空间体量有限且形态大致相同,导致带状空间有一定的单调性。

1.2 节点空间

常见的城市高架桥桥墩还有两侧双柱式的布置形式。沿高架桥底部两侧对应布置的桥墩使两墩之间形成了1处体量较大的桥下空间(见图2),此类空间由于尺度较大,再利用与规划往往将其设计成高架桥下的节点空间。节点空间通过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绿化带的过渡,使车行道对节点空间的干扰逐步减小,节点空间的围合度随之提高,空间相对独立,故节点空间的设计形式较灵活,功能定位较宽泛,可利用率较高。

1.3 交错空间

桥下交错空间形成的原因是由于高架桥桥墩采用多柱式的布置形式,桥面跨度较大,形成的桥下空间体量随之增大,且桥下空间通常承载着重要的交通功能,往往是某路段的调头区与十字路口区,交通流线复杂(见图3)。交错空间与车行道之间的距离过近,导致空间围合度较低,安全性差,空间形式受到严重制约,空间功能单一,可利用率较低。

2 石家庄市桥下空间现状

随着城市现代化发展,石家庄市常住人口显著增多,城市基础设施面临巨大的使用压力,交通问题成为当地政府关注的重点,然而部分专家针对交通问题采取“以车为本”的治理方法,对城市道路系统进行竖向改造与扩建,试图通过城市高架桥分散车流以缓解严重的交通拥堵。一座座由混凝土堆砌的巨大高架桥无形中破坏了城市原有肌理,制造了大量类似桥下空间的“灰色地带”,美国城市设计师罗杰·特兰西克将其称之为“失落空间”,这些空间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城市的自我修复力,同时也导致城市公共景观缺乏连续性。

石家庄市政府自2010年起对城市二环路整体进行改造提升,截至目前,中心城区拥有安建桥、安平桥、运河桥、和平路高架等主要高架桥10余座,主要分布在裕华区、桥西区与长安区,按城市道路系统划分则主要分布在槐安路与和平路沿线(见图4)。高架桥的主要类型为互通式与分离式,桥下空间面积巨大,可进行设计与再利用,以此改善城市本体的生态环境并丰富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通过长期的调研与观察,石家庄市二环内中心城区的桥下空间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图1 带状空间示意

图1 带状空间示意

 

图2 节点空间示意

图2 节点空间示意

 

图3 交错空间示意

图3 交错空间示意

 

图4 石家庄中心城区主要高架桥分布示意

图4 石家庄中心城区主要高架桥分布示意

 

2.1 缺乏规划与管理

在城市道路系统范畴中,桥下空间多属于2条甚至多条道路系统的交汇点,大量车辆与居民选择在此处调头与转向,但由于缺乏完善的交通组织系统与明确的交通规则,桥下空间往往交通混乱,尤其在日常交通高峰期,此处车流方向不明确,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并驾齐驱,易产生交通事故,具有极大安全隐患。此外,由于石家庄每日7:00~19:00禁止装载货车通行二环路,所以部分装载货车擅自选择从桥下行驶,加剧了桥下空间的交通拥堵,且由于装载货车车体重量较大,对桥下路面造成极大破坏,导致路面坑洼、破败不堪。

从城市空间角度看,桥下空间属于城市中的消极空间,因无明确的边界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导致桥下空间极易无限制横向蔓延。例如,石家庄市桥下空间常汇集大量小商小贩,既无统一门面又无相关部门认可的营业执照,巨大的人流量与模糊的管理机制使其自发汇聚于此,但毕竟空间有限,无法承载大量营业摊位,故部分摊位逐渐离开桥体本身,开始向四周扩张。这种现象打破了城市功能空间秩序,对城市空间整体性造成极大破坏。

2.2 环境质量较差

城市中的桥下空间是被城市道路系统包围且在竖向空间中被高架桥底部与地面所限定的半开放空间,采光能力较弱,空间光线昏暗,再加上缺乏路灯等城市照明系统的直接照射,夜间安全系数较低,容易滋生犯罪行为与交通事故。此外,由于采光能力较弱,自然光无法直接照射,空间中的植物无法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其存活率较低,进而造成桥下空间生态性缺失,影响了城市绿地系统的连续性。

桥下空间两侧通常为城市机动车道,过往车辆络绎不绝,车辆排放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碳烟等各类有害物质不间断地产生,大量集聚于桥下空间,使该区域的CO2浓度远超国家标准。此外,夜晚集聚在桥下的各类烧烤摊也是造成桥下空气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这些摊位的商贩大多使用液化气、黑木炭、煤块作为燃料,由此产生了大量的硫氧、苯并芘等有害物质。同时各类小吃摊位产生了大量垃圾,路面布满油渍,极难清理,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

桥下空间充斥着两侧及桥上过往车辆产生的噪声,机动车鸣笛声音量大、穿透力强,而桥下空间又缺少阻碍噪声传播的基础设施,故其噪声污染极严重。

2.3 空间功能模糊

高架桥设计着重考虑城市道路系统问题,故石家庄市对中心城区桥下空间的规划设计较欠缺,对其功能界定较模糊。

当前,石家庄中心城区的大部分桥下空间处于半闲置状态,并未被合理利用,只有少量的桥下带状空间被用作临时停车场与大型市政用车停放点。大量的桥下空间仅被象征性设计成交通绿地,植物配置与景观形象单一,部分绿地缺乏养护,大量地表裸露,观赏性严重不足,整个桥下空间的设计缺乏人文性与艺术性,无法满足城市生态自我修复与城市公共服务质量整体提升的需要,造成极严重的空间浪费。

石家庄中心城区的桥下空间常成为各区域的夜市,其中以小吃摊位居多,光线昏暗且缺乏长期有效的管理,无统一的摊位与门面,空间组织混乱。

3 空间利用策略及发展建议

3.1 创建生态景观

近年来,由于石家庄市机动车数量急剧增长,机动车排放的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产生热岛效应等“城市病”,不断危害着石家庄中心城区的环境质量,导致城市环境及居民的生活质量逐步下降。在石家庄中心城区绿地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应有效利用桥下空间,对其进行系统景观设计,增强城市内部空间的净化作用,恢复城市生态系统自身的修复能力。

节点型桥下空间由于剩余空间有限、车流方向错综复杂、车流量相对较大、所受污染最严重等因素,不宜设计为与城市居民互动较多的空间,故此类桥下空间常进行景观绿化设计。通过在桥下绿地种植喜阴耐寒的各类植物,用乔、灌、草结合的植物配置方式,营造桥下植物种植的层次感,创造桥下绿地立体景观,改善桥下空间小气候,同时对桥体本身进行垂直绿化设计,用地锦等攀缘类植物包裹巨大的混凝土桥墩,以此提升城市内部景观空间的品质。景观绿化既能充分吸收城市道路及周边区域的有害气体及粉尘,又能减少城市噪声及缓解酸性雨水对桥墩的腐蚀。

3.2 彰显城市特色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石家庄市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当前,石家庄市处于高速发展期,其在京津冀城市群中占据重要地位。石家庄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同时有悠久历史、深厚文化,而城市发展除受经济、人才、资源等重要因素影响外,对城市文化的延续与宣传必不可少。

高架桥是城市道路系统中的重要元素,承载着区域乃至城市之间的交通运输功能,而桥下空间作为高架桥建设的附属空间,完全可被合理利用并作为体现城市文化与个性的重要场所。在桥下空间设计过程中可将桥梁的各个墩台进行包装设计,萃取石家庄市的城市特点、文化底蕴中最独特的元素,将其运用于桥下空间各节点设计中。例如,将这些文化元素以壁画的形式呈现在桥下空间的各墙面造型中,通过雕塑、微景观等载体将城市发展中的某个重要片段呈现在人们面前,利用细部设计赋予桥下空间内部浓厚的人文气息及地域特色,增强城市居民的文化认同感,让更多人了解石家庄市的城市特色与文化底蕴,同时通过畅达的道路交通系统,将“城市名片”发往全国各地。

3.3 丰富空间功能

为石家庄居民创造更多的活动空间,丰富其日常生活亦是对桥下空间进行规划设计的重要目标。高架桥的设计与建设须“以车为本”,桥下空间的规划与设计须“以人为本”,将城市中原本的消极空间通过合理设计转变为积极空间,更好充当城市发展的各类功能区,形成更完善的城市活力网络。

在桥下空间的各类形态中,节点型空间的可用面积最大,围合度较高,适合被设计成与城市居民互动频繁的活动空间。例如,通过连续性的花池与灌木,加强桥下空间与两侧的机动车道之间的隔离,形成较封闭的空间,在空间内部设置小型篮球场、羽毛球场、健身器材等基础设施,为附近居民提供公共活动空间(见图5)。

带状桥下空间因桥墩分布均匀且具有连续性,各空间面积大体相同,故规划设计可将其作为沿街商业空间。应对此类桥下空间进行统一分隔,设置专门的水电管道,将其改造为商铺,最后由商家根据自身品牌特征自行设计成不同的装修风格(见图6)。此外,桥下停车场、公厕通过合理改造可成为带状桥下的功能空间(见图7)。

3.4 加大监管力度

城市中出现类似桥下空间这类灰色空间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至今缺少具有高度权威、整体合理与有效管理的国家性空间规划,导致多个空间规划相互重叠甚至出现漏洞,尽管城市整体空间规划相对完善,但因城市发展建设而产生的剩余空间出现闲置、滥用等问题,对城市整体形象与本体内部发展造成极大负面影响。

图6 桥下商业空间

图6 桥下商业空间

 

图5 桥下活动空间

图5 桥下活动空间

 

图7 桥下停车场

图7 桥下停车场

 

石家庄市桥下空间要想被合理利用需解决其所属及管理问题。通过政府交通部门、规划部门、城管部门“三管齐下”,共同对城市高架桥下空间进行规划、建设、管理。通过规划部门对各桥下空间进行前期调研,因地制宜,明确各空间的发展和规划方向,再利用交通部门对桥下空间进行交通管制,明确各路段的交通流向,解决空间内交通混乱的状况,最后由城管部门进行后续空间管理,明确建立相关规章制度,定期检查,对桥下违建的构筑物、无证经营的小商小贩、污染严重的各类商家等进行严查严打,确保空间内活动有序进行。

4 结语

石家庄市在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提出“加快省会交通枢纽地位建设,提高省会交通承载能力,将石家庄市打造成交通枢纽之城”,未来势必有更多高架桥出现在城市中,桥下空间的面积将急剧增长,合理规划与利用桥下空间将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规划应牢牢把握“城市双修”发展理念,通过城市自身的生态与基础设施建设,释放城市内部活力,将石家庄市的桥下空间有机融合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并用生态化、人文化、艺术化的设计方式,将其转变为城市内部积极空间,为城市的功能、品质、形象整体提升提供强劲动力。

 

 

参考文献[1]罗杰·特兰西克.寻找失落的空间:城市设计的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张健.高架桥下空间景观设计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8.

[3]苑继红.西安市二环路互通式立交桥景观提升策略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7.

[4]郭绯绯.城市高架桥下空间利用设计研究[J].西部皮革,2018,40(14):87,89.
Research on Utilization Strategies of the Space Under Viaduct Based on the Idea of “Urban Renovation and Restoration”——Taking the Center District in Shijiazhuang as an Example
1423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