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人文的“光立方”——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

作者:吴钢 谭善隆 马坤
单位:北京联合维思平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摘要: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以科技、人文、绿色、环保为核心, 以“两个中心、两大功能”为设计指导思想, 以“光立方”为主题, 力争打造一座以会展功能为基础、多功能复合为目标的超级城市综合体。
关键词:会展建筑 科技 人文 光
作者简介:吴钢, 北京联合维思平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董事长、创始主设计师, 亚洲建筑师协会会员。; 谭善隆, 北京联合维思平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执行主设计师, 香港设计师协会会员。; 马坤, 北京联合维思平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主创设计师。

 

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 不仅揭示了物质质量与能量的关系, 也昭示着光代表能量和时空。光为地球带来了温暖与生命, 它是画家笔下的色彩、诗人口中的赞美对象、哲学家思想中的真理。世界因光而美丽, 科技因光而辉煌。光, 既科技, 也人文。

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项目位于中国武汉光谷中心区——中国中部的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光谷中心区经过多年的发展, 在2014年制定了新的城市整体规划, 这份规划最重要的意义在于:集中资源和力量使城市中心区的聚集力及和谐的自然环境为整个光谷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灵感。光谷中心区以其标志性的绿色商业核心巩固了武汉的经济地位, 彰显了武汉作为中国最具前瞻性大都市的国际形象。

中心城以高新大道划分, 大道以南为核心区中心, 高层办公大厦林立;大道以北则以公共建筑为主, 体量较小, 与九峰山环境相和谐。公共建筑群中行政中心大气端庄, 科技馆现代时尚。项目用地位于光谷中心城核心区内, 用地西邻新湖北省科技馆, 东临区域商务中心, 北侧为风景迤逦的九峰山, 南侧为高新大道, 周边环境优美。地块内场地南北高差约4~8m, 东西高差约1~4m, 地块内建筑限高60m。总建设用地面积约16.8万m2, 其中会展中心用地约为5.4万m2, 会展总建筑面积为12.9万m2, 其中地下约为3.9万m2, 地上约为9万m2

1 两个中心、两大功能

在城市不断发展的进程中, 武汉逐渐形成了多中心的城市格局。中国光谷正致力于成为享誉世界的一流高科技园区。作为建筑师, 我们也在用心打造光谷的灵魂;以服务对象为定位, 服务于光谷科技企业;以科技、人文、绿色、环保为核心;以“两个中心、两大功能”为设计指导思想。

两个中心即科技会展中心和采购服务中心;两大功能即科技会展功能和全球采购服务功能。四项基本功能是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全球公共采购交易服务中心、国采股份公司武汉运营中心、会员配套及专家人才公寓。

光谷科技会展中心并非传统意义上城市中孤立的、高高在上的建筑体, 而是与国采中心、国采公寓等功能共同组成的一个超级城市综合体, “光立方”是这个城市综合体的关键角色之一。在建筑设计上, 充分考虑了两大功能的定位, 在建筑体量上使光谷科技会展中心与国釆中心相对平衡, 而从立面表达上则强调了两部分的对比, 避免巨大的建筑体量产生尺度失衡和立面单调的问题。另外, 两大功能在建筑形体表现上通过“国采平台”互相搭接的设计手法, 两大中心最终形成完整、统一的建筑体, 增强了区域影响力。

综合体的南北中轴是联系九峰山和高新大道的景观通廊, 东西轴衔接了北侧居住区和南侧办公、会展配套酒店的商业街, 两条轴线共同增强了建筑群的整体性。

1 傍晚鸟瞰

1 傍晚鸟瞰

 

2 总平面图

2 总平面图

 

3 日景鸟瞰

3 日景鸟瞰

 

4 一层平面图

4 一层平面图

 

5 三层平面图

5 三层平面图

 

6 夜景立面

6 夜景立面

 

在城市交通层面, “光立方”以开放的姿态面向南侧的高新大道, 成为建筑的主要人流出入口, 同时在这一侧设置了疏散广场和户外展场。机动车出入口分别设置在用地西侧的松涛路和场地中间东西向的内部道路上, 避免展会期间大量货物与观展车流对城市交通产生冲击。因使用人群性质不同, 会议与展览中心各有独立出入口, 但内部交通连通, 空间使用可分可合。展场外预留停车区, 提供满足布展、撤展的大型货车运输、卸货、等候的空间, 避免对城市道路交通产生影响。

2 产城融合, 活力城市

《考工记》有云:“匠人营国, 方九里, 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 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 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设计借鉴传统“城”的原型, 使便捷的交通系统、合理的功能分区成为“光谷会展国采城”的重要组成元素, 突显光谷以科技为尊、生态至上的设计理念。

项目整体布局尊重核心区总体规划, 强化了“九峰山-科技馆-核心区CBD中心”的城市中轴。基地南侧的高新大道是连接光谷核心区和中心城区的一条主动脉, 对光谷核心区来说, 其在地理位置和经济上的重要性相当于北京长安街。用地北侧紧邻驿山高尔夫球场、九峰山, 为会员提供了优质的居住环境:10万m2会员配套及专家人才公寓和2万m2精装修酒店式公寓, 满足会员生活。

国采城以“产城融合”为概念, 以产业带动城市活力, 以城市复合功能的特征指导、整合公共采购产业链条中上下游各种功能和资源, 打造出集采购、分销、物流、金融、信息和会展于一体的产业服务体系平台, 进一步刷新光谷现有的产业格局, 成为光谷走向世界的强力支撑。

7 立面全景

7 立面全景

 

3 以光为名, 以光闻名

光谷, 以“光”为名, 以“光”闻名, 以“光”走向世界。光是一个让人愉悦、令人暖心, 也是极具可塑性的设计要素, 不是单纯的照明, 而是一种艺术和一种情怀。

设计以“光立方”为主题, 为光谷打造了一座流光溢彩的会展中心, 整体建筑东西长约400m, 地上3层、地下2层, 将钢结构、金属格栅和玻璃幕墙完美结合。

“光”象征着光谷和科技, 将照明设计植入遮阳构件中是设计的一大亮点。设计充分表达了光的情感, 把“光的表演”“光的舞台”等概念发挥得淋漓尽致;“立方”则表达了城市和建筑功能, 立方的表皮是一张立体的网, 象征了信息化的世界与经济, 结合照明的变化, 打造出“光”在“网”上舞动的画面。设计希望能把光的艺术性展示在建筑外立面上, 突出光和科技的主题。外墙的七彩灯光寓意建筑是光谷的纽带, 未来将谱写光谷的动人故事, 同时也体现出光谷的活力与朝气。当有重要活动和节庆时, 建筑在灯光的点缀下, 显得玲珑剔透, 犹如舞动的“光立方”。

4 实用创新, 垂直布局

项目为城市型的会展中心, 与很多会展中心不同, 属于垂直规划。首层和二层是展览中心, 包含六个可分可合的展厅, 共18 340m2, 可容纳最多1 140个展位, 三层是会议中心。整体布局空间紧凑, 用地节约、高效。

设计充分考虑科技型主题博览需求, 首层净高达12.5m。垂直交通规划确保了各层能够高效装卸展品, 建筑北侧拥有完整的卸货场地, 该场地可容纳多辆货车同时执行装卸货任务, 8m宽的货物通道允许货车直接进入展厅内部进行装卸作业。二层展厅的北侧设置了装卸平台, 货车可通过一条长坡道直达二层展厅, 大大提高了二层展厅的可展览种类范围。大型垂直货梯可以让小型汽车到达三层会议中心, 使空间使用得到最大限度的适应性, 未来可以用作车展或满足VIP直达会议现场内部等特殊需求。

登录大厅中设置了三组高层电梯和扶梯组成的交通核。西侧的一组电梯专门服务三层会议中心, 可以快速把人流带到三层。巨大的自动扶梯与直梯配合使用, 可以便捷运送大量人流。展览空间有着非常好的扩展性, 地下车库约有4 000m2的临时展厅, 三层的会议中心也有大量开敞空间可容纳高端展览展示活动。

项目釆用钢结构, 在确定展厅柱跨尺寸时, 综合考虑了展览的需求和实际结构成本, 最终确定为18m, 确保实际空间效果开敞、高效。位于三层的2 000人大宴会厅采用屋面桁架结构, 实现了3 000m2的无柱空间。

会展中心和会议中心意味着大量的人流和物流, 会展中心配备了一座约有300间客房的酒店, 与会展中心之间通过二层的风雨连廊无缝连接, 保证了便利性和舒适度。

8 登录大厅大堂

8 登录大厅大堂

 

9 登录大厅三层

9 登录大厅三层

 

5 高效低技, 质朴之美

设计之美不只体现在外表的华丽, 还在于对环境、能源的关注。

以高效低技的手段打造“质朴美”的建筑, 是维思平建筑设计的一大特色。网格状的立面能在白天起到被动式遮阳的作用, 立面网架竖向划分模数是4.2m, 横向划分模数是4.5m, 与柱网成模数关系, 内层玻璃幕墙分格与装饰条模数一致, 达到整齐、简洁的外观效果。

整个立面造型没有运用任何高科技手段, 通过设计以最低的成本使外立面从不同角度呈现出各异的表情, 结合企业象征的数码光带作为设计的重要元素, 使建筑极具现代科技感。整个建筑垂直使用, 紧凑高效, 增强了土地利用率。

将当地文化有机地运用到建筑塑造中, 使建筑能够充分地融入周围环境也是项目的一大特色。武汉素有“江城”“百湖之市”的美称, “水文化”是武汉历史人文重要的一部分:水代表着文明、财富和灵动。设计将水波荡漾的韵律感与建筑表皮和灯光效果巧妙结合, 产生丰富多样、动感十足的视觉效果。

6 透明平台, 阳光采购

设计用“光之漏斗”的概念创造出结合景观的生态中庭, 使天光射入中庭, 藉此为办公环境引入自然光线, 既打造出环保、节能、舒适的工作空间, 也传递给每位员工和访客“阳光”和“透明”的感受。

超过200m长的登录大厅是馆中钢结构运用的典范。作为会展中心的形象入口, 登录大厅昭示着光谷科技会展中心作为世界级创新展示平台的大气和包容。从A2口进入会展中心, 30m高的登录大厅令人震撼, 极有仪式感, 与国采城相连, 形成全球规模最大的集线上、线下、商贸、会议、展览合一的办公综合体之一。

10 剖面图

10 剖面图

 

11 登录大厅入口

11 登录大厅入口

 

12 登录大厅室内

12 登录大厅室内

 

13 外遮阳格栅

13 外遮阳格栅

 

14 立面格栅

14 立面格栅

 

7结语

会展建筑大多功能、流线相对复杂, 存在其他民用建筑通常所没有的结构、使用、疏散等问题, 同时它又承担着重要的城市功能, 需要具备标志性、开放性、城市性和地域性等。经历了光谷科技会展中心的整个设计流程, 我们对会展类建筑的设计特点、规律和趋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从建筑体量来说, 会展中心大多在城市中占有重要地位, 完整、简洁的建筑形象有助于增强会展建筑的标志性和纪念性, 简单几何体和丰富的立面纹理则可避免建筑尺度失真与形象呆板。

会展建筑面对城市应具备积极的姿态, 加强建筑与城市的良好互动。应尽可能丰富建筑的空间种类, 充分利用户外场地, 并开放给市民使用, 使会展中心长期具有人气。

了解一座城市, 感悟一座城市, 为一座城市留下一部作品, 为这里的人创造更多可能, 是每一个建筑师的梦想。于建筑师本身而言, 每一次设计都是学习的过程, 每一件作品都是精雕细琢的成果。光谷会展中心的设计是一次“独一无二”的探索旅程, 经过建筑组、施工图、水暖电等近百名设计师一千多个日夜的共同努力, 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光谷, 认识了会展建筑。

15 宴会大厅

15 宴会大厅

 

16 室内公共空间

16 室内公共空间

 

17 展览空间

17 展览空间

 

业主:国采 (武汉) 会展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湖北省武汉市光谷中心区

建筑设计:北京联合维思平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设计团队:吴钢、陈凌、谭善隆、马坤、于菲、隋鲁波、翁晋藩、李玉杰、周涛、裴亚志、孙培刚、李龙、张娜娜、张泽杨、赵天明、叶康

总建筑面积:149 472.69m2

设计时间:2013

建成时间:2017.06

摄影:邵峰

 

Light Cube of Technology and Humanities:China Optics Valley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er
WU Gang Nelson Tam MA Kun
Abstract: The design of China Optics Valley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er tak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manities, gree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s its core, takes “two centers and two functions” as its design guiding ideology, and takes “optical cube” as its theme, to build a super city complex based on exhibition function and aiming at functional combination.
Keywords: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build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manities; light;
898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