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分解结构视角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实践探讨
1 引 言
建设项目规模大、投资高、工期长、专业性强,作为建设项目的业主,既是项目的提出者、消费者,又是项目的承担者、获益者,是项目管理的核心主体方。为了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和成功率,业主力求建立完整、成熟的项目管理体系。工程项目管理最突出的一个特征是它的目的性,即合乎需求与要求的功能、物有所值的费用以及按时交付的成果。对于业主的项目投资管理与控制而言,需要回答与解决四个基本问题,首先是项目资金“花在哪”,即项目的内容、功能及构成与数量;其次是项目资金“花多少”,即每一项内容、功能及构成的单价、合价、总价;第三是项目资金“何时花”,即每一项内容、功能及构成的资金计划、拨付及支付时间节点;最后是项目资金花得“值不值”,即每一项内容、功能及构成是否满足预期的质量、效果及总体目标需求,这四者是项目投资管理与控制的基本内容和步骤,是逐步递进、缺一不可的关系。
现行工程量清单计价作为项目投资确定与控制的中枢,实施近二十年来在“格式统一”、“量价分离”、“自主报价”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营造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在解决项目资金“花在哪”、“花多少”方面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然而在项目资金“何时花”、“值不值”方面却效力不足。这与清单计价在体现项目管理的时序性、针对性、功能性、全面性方面的不足有关。基于此,本文运用项目管理之工作分解结构工具,对工程量清单列项、清单表述进行分析与探究,力图增加清单应用的时间性、实效性功能。
2 工作分解结构概述
工作分解结构(Work Breakdown Structure)是按照一定原则,将项目按“从大到小”“从粗到细”的方法,逐步进行分解,将综合复杂的对象、工作分解成独立、简单、明了的工作包。例如建设项目可按照项目结构、施工顺序、进度计划、功能实现、费用构成等单个或多个因素细分为不同维度的多个“可分配、可交付”的工作包,并在整个系统中标注出各工作包的地位、构成、实现时间及完成功能等,项目管理者通过系统能随时全面地掌握项目的实际情况。
工作分解结构主要包括分解层次结构、分解结构词典。其中分解层次结构可以根据项目的难易程度、规模大小、时间节点、逻辑关系等将整个项目按照等级或树状结构分解为工作包。每个工作包代表一个能满足用户交流、操作性强的“可交付成果”,多个工作包连接起来,构成项目的里程碑节点,所有的节点构成项目管理的网状结构。分解结构词典类似“汉语词典”旨在对工作分解结构的每个要素做详细说明,是工作分解结构的支持性文件。其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作业内容、责任人、进度里程碑、所需资源、成本估算、质量要求、范围界限、验收标准、技术规范、合同信息等。将工作包具体化、立体化、丰富化,是工作分解结构完整性、准确性的体现,是项目管理操作、评价的依据。
工作分解结构的作用是将一个复杂的事情简单化,通过将项目逐层分解,让原本看起来复杂不可控的项目变成一件件清晰明了、简单可控的事件。一个合理的项目分解应做到不遗漏不重复,清楚地展现项目的全貌。通过项目分解可以帮助项目管理者将项目目标具体化、序列化、数量化、价值化,便于工作量、资源投入的预估和工作分配,实现进度、功能、价值、费用的判断与估算,有利于项目风险控制。
3 现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作用及存在问题
2003年7月1日我国开始全面推行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通过统一清单格式,统一项目划分,统一工程量计算规则等,为建设各方计价提供了统一标准,为市场有序竞争奠定了基础。招投标过程中,招标人对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投标人根据企业自身条件,材料设备采购方式和企业管理水平,以及市场行情和供求关系等自主报价,有利于建筑市场的充分竞争,有利于招标人获得性价比最优的报价。项目管理过程中清单价作为过程结算、工程变更及竣工结算的依据,有利于业主的投资控制和项目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发承包模式不断变换,清单计价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缺陷。一是清单列项过于“固化、笼统”。分部分项、措施项目都是按照施工工艺、施工对象或施工内容进行划分,列项主要从静态构件、材料种类等角度考虑,未考虑施工进度、空间部位、里程碑节点等。例如混凝土结构分作柱、梁、墙、板、楼梯及其他构件,不同楼层、不同部位的结构按构件类型或材质统计工程量,清单中显示的是一笔总账,无法体现形象进度的信息,展现不出项目投资的时序性即项目资金“何时花”的表征。二是清单表述过于“单一、拘束”。清单表述局限于施工对象的结构构成、构件形状、材料的种类、型号、厚度、颜色、施工内容等,例如石材楼地面的项目特征描述包括:(1)找平层厚度、砂浆配合比;(2)结合层厚度、砂浆配合比;(3)面层材料品种、规格、颜色;(4)嵌缝材料种类;(5)防护层材料种类;(6)酸洗、打蜡要求。对于构件的质量要求、功能要求、效果要求等,如石材平整度、色泽均匀度、整体效果等无法体现,与业主“重结果、重效果,不重过程、不重作法”的角度不匹配,展现不出项目投资的效能性即项目资金“值不值”的表征。
4 基于工作分解结构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探讨
4.1 清单列项增加层级结构
图1 工程量清单列项与工作分解结构对应关系 下载原图
从工作分解结构层次角度看,现行工程量清单主要是按照项目自身的内在结构来划分的,而且是直接按照施工图底层的颗粒度来列项,没有考虑施工顺序、功能特性、空间位置因素,结构层次也未形成显著的等级或树状结构。例如工程量清单中有矩形柱混凝土400m3、模板1000m2、钢筋30t,这些工程量包含了地下、地上、不同楼层、不同规格、不同品质的矩形柱,在项目工作分解结构中它们隶属于不同的工作包,它们之间是多对多的关系如图1所示。在项目管理中无法与构件的空间位置、施工时间节点、支付范围等一一对应,在这400m3的混凝土中,无法知晓地下多少,地上多少,各楼层又是多少。因此为满足业主项目管理的要求,应在现行工程量清单列项基础上,根据具体项目特点,对清单列项的次序层级、粗细程度进行细化、具化调整。
通常项目进度款是按月支付,每个月施工单位根据已完工程量报进度款,业主只有收到施工单位的申请报告,才知道每个月应支付多少工程款,无法提前对资金进行规划和筹措。临时筹集资金或资金闲置都会增加资金成本。合理的资金筹措和安排能有效降低资金筹集成本和使用成本,提高资金效益。以房建项目为例,从业主资金支付和进度管理角度,清单可以根据施工进度计划、施工顺序、里程牌节点等,按项目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低到高逐步形成的过程列项,将建筑结构分为地下工程、地上工程,地下工程又可分为土石方、地基与基础、地下室结构等,地上结构又可分作裙楼、塔楼(裙楼、塔楼还可以根据进度计划和时间节点按层数划分)等,裙楼、塔楼再根据结构分为墙、柱、梁、板等,动态地展现施工过程如图2所示,与业主的施工进度管理相匹配。
图2 xx项目结构工程清单列项示意 下载原图
表1 xx项目进度计划与清单列项对应 下载原图
例如某项目地上工程计划xx年4月份完成裙楼1-2层,5月份完成裙楼3-4层,6月份完成塔楼1-5层,7月份完成塔楼6-10层……那么清单可以根据进度计划按层数列项,按层数统计工程量并计算工程造价如表1所示。这样业主就可以根据进度计划,提前预估每笔资金“何时花”,有利于业主提前筹集和合理安排项目资金,还有利于业主掌握施工进度和支付情况,及时发现偏差并调整。
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同项目有不同的管理要求,清单列项次序、层次结构、颗粒度等都可以根据项目的特征、进度安排、里程碑节点等需求进行细化、具化、设列。例如地基与基础工程,可以按区域分,也可以按标段分,还可以按类型分;地下室可以按层数分,也可以按区域分;裙楼、塔楼可以按几层分,也可以单层分,也可以按标准层、非标准层、设备层、转换层等进行细分。清单列项应做到不固定、不唯一、开放可选,因项目结构功能而定,因项目价值而定,灵活、精准地实现业主项目投资管理的目的与需求。
4.2 清单项目增加备注及清单词典表
从工作分解结构词典角度看,现行工程量计算规范中的项目特征描述、工程量计算规则、工作内容属于各清单项的词典组成部分,对各清单项起着解释说明的作用。然而该清单“词典”主要根据构件构造顺序描述材质、规格、型号、尺寸、计算规则、工作内容等,信息量单一且描述顺序未体现对清单价格的影响程度,与工作分解结构词典全面性、丰富性、细致性及方便、实用、主次分明等方面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即针对性、标准化表述。实际计价过程中,经常因为清单表述不全面、范围界线划分不清晰、工作内容有出入、计量规则有变化等引发争议。况且,业主对清单“词典”的要求不仅仅包括计量计价的内容,还应包括与项目管理相对应的质量要求、进度要求、完成程度、成本预算、人员分配、范围界限、验收标准、合同补充、规范指引、定额指向等信息。对于每个清单项应尽可能地包含全面、必要、完整的信息,以便业主判断该清单项是否“物有所值”。
例如现行工程量计算规范中,带骨架幕墙清单“词典”中只有骨架、面层、隔离带、嵌缝、塞口等的表述,并且按照构件构造由里到外排序,计算规则按框外围面积计算如表2所示。对于幕墙的总体造型是直面幕墙、曲面幕墙还是其他造型幕墙;骨架含量是多少以及骨架是否需要特殊处理;是否需要设置背板、衬板、装饰条等未涵盖。对于幕墙垂直度、水平度的允许偏差,各节点、拼缝的要求,整体效果以及所采用的技术规范、标准要求、工期要求、范围界线、合同信息等无处表述。清单表述的缺失不但影响投标单位投标报价,引发计价争议,还增加投资控制的难度。同时清单表述的排序未区分对清单价格的影响程度,主次不分,对于属性要素较多的清单项,部分对清单价影响较大的要素容易被忽视。
因此建议清单“词典”按照对清单项目单价影响程度由大到小展现具有同质性、通用性的要素。词典的内容开放不固定,业主、招标人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删减、调整、修改,同时增设“备注”字段方便业主对质量要求、范围定义、规范要求、验收标准等方面内容进行更深层次地说明如表2所示。更可开放对重点、重要清单项目“备注”下层级的“清单词典表”的支持、辅助设置如表3所示,将项目管理的各种信息汇总于同一个目标任务清单,让业主通过清单“词典”能够充分明了地判断该清单项“值不值”。
表2 带骨架幕墙清单 下载原图
表3 xx项目清单词典 下载原图
5 结论与展望
本文基于项目管理工作分解结构,对工程量清单计价中清单列项、清单描述进行分析,提出:(1)清单列项应密切结合项目实施顺序、空间结构、功能特征等增加层级结构,其粗细程度应与项目时序管理要求相结合,做到项目管理不同阶段能用、可用。(2)清单表述应结合项目管理要求,增加备注字段及相应的清单词典表,体现对质量要求、范围定义、规范要求、验收标准等内容的补充及进一步深化说明,其详尽程度应与业主需求相贴合,做到项目管理可依不同功能属性要求能用、好用。
基于工作分解结构视角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实践探讨,利用项目管理的理念与工具扩升了工程量清单在建设项目投资管理与控制中的效用。然而,工程量清单的效用应不止于此,其在项目管理方面的功效更应有广大的提升空间。通过为工程量清单赋能,以需求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建立更具时序性、针对性、灵活性、功能性的清单计价体系,使清单不仅在计价管理中发挥核心、主导作用,而且要在项目决策、项目设计、项目审批、项目交易、项目实施、成本管理等全过程、全方位项目管理中发挥统筹、标示作用。
[2] 罗菲,王敬军,谢亚旗,等.关于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实践的探讨——基于工程管理视角[J].建筑,2021(8):67-69.
[3] 张红标.关于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探讨[J].工程造价管理,2018(6):24-29.
[4] 贾小妮.WBS工作分解结构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3(3):113.
[5] 叶敏.工作分解结构在佛吉亚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项目管理技术,2008(6):205-207.
[6] 戚安邦,熊琴琴,杨玉武.不同功能的项目工作分解技术方法及其方法论的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0(1):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