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1 引 言
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变发展模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能的关键时期。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其高质量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有利于剖析建筑业发展中的不足,为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目前已有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方法,例如:孙继德等从国民经济和服务社会的视角出发建立了建筑业发展质量的理论框架并总结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维度;王莉以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态四个维度为基础总结了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特征,通过动态评价对陕西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杨承乾等基于经济发展质量研究探索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湖北省建筑业进行高质量发展评价;高华建等从建筑业相关政策规划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北京市建筑业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上述研究对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然而,各省的建筑业发展情况相差较大,高质量发展定位和目标也不尽相同,有必要结合各省份实际开展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江苏省被称为“建筑铁军”,是建筑业产值相对较高的省份,在“强富美高”发展总目标下,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有其自身侧重。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建立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对江苏省13个城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的测度验证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希望为其他省份开发构建适合本省情况的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提供思路借鉴。
2 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 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特征
目前关于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特征没有形成统一标准,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高质量发展注重由速度向质量的转变,目前的研究普遍将五大发展理念作为高质量发展的评价准则,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是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参考目前多数学者对高质量发展的释义,本文定义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为不再过度注重数量和速度发展,从粗放型发展转向重视效益和质量发展,即在保持一定增速的前提下保障人民生活水平、保护生态环境、注重科技创新和坚持开放包容。其特征可以概括为综合效益强、规模水平高,坚持以人为本,绿色、创新、开放发展。
2.2 评价体系构建
通过阅读近年来关于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评价的相关文献,梳理该领域评价维度,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高质量发展仍然重视建筑业规模水平和经济效益,创新作为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最被重视;绿色和共享作为发展的普遍形态和根本目标,其关注度仅次于创新;开放发展有利于推进建筑业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也十分重要。
基于此,将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内涵与江苏省发展总目标紧密结合,有利于更加准确、科学、系统地构建适合江苏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体系。“强富美高”是江苏未来发展的总命题,是指“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和“社会文明程度高”。因此,本文选取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维度如下:
一是社会文明程度“高”。社会文明程度是指人类社会的开化状态和进步程度,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成效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根本标识,故从创新和开放角度探讨建筑业对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贡献。二是环境“美”。建筑业高质量发展须注重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通过发展绿色建造实现高质量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三是百姓“富”。百姓富的主体是人民,落脚点是富足,包括物质层面的满足感和精神层面的幸福感,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在百姓富层面的体现可以转化为坚持以人为本;四是经济“强”。即在确保一定产业规模的同时注重发展的综合效益。
在此基础上结合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特征,根据科学性、系统性和可获得性原则,以江苏省建筑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为指导,选取了22个指标将四个层面、六个维度的准则具体化,如表2所示。
2.3 评价指标释义
(1)创新驱动。
创新即注重机械化、科学化和现代化发展,是新时代引领建筑业发展的驱动力。按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可以反映企业的创新效果,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数量占比能体现区域科技创新水平,技术装备率是代表建筑业技术进步的指标,产业集中度可以衡量行业技术创新进步程度。
(2)开放程度。
指在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前提下,是否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以及强调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体现发展过程中的包容性和开放性。相比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私营企业的活力和开放程度较高,故通过评估私营企业产值占总产值比重衡量建筑业开放性;采用建筑企业在外省完成的产值占比和在境外完成的营业额占比对建筑业开放发展进行测度。
(3)绿色建造。
即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低碳循环条件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建筑的建成离不开对钢材、木材和水泥等原材料的消耗,从节约资源的角度出发,采用钢材、木材和水泥的消耗量为评价指标衡量建筑业对绿色发展的贡献度;通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占比评价建筑业发展节能环保水平。
(4)以人为本。
强调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把人民的幸福生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可以反映建筑业为人民带来获得感和幸福感。一是通过建筑业主营业务税金和增值税附加测度其对财政的贡献、对社会创造的价值和财富;二是从微观角度出发对建筑业人均劳动报酬进行评价体现居民收入水平;三是科研、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和娱乐用房屋竣工面积占比评价实物福利分配水准;四是从人民角度出发对建成的工程品质满意度评价,衡量建筑业品质水平,评价其发展给人民带来精神上的幸福感。
(5)综合效益。
该维度是建筑业产出有效性和稳定性的有机组合,直接反映建筑业发展的质量水平。通过产值利税率衡量建筑企业全方位经济收益和对财政所做贡献;资产负债率评价企业的管理能力和盈利能力,是衡量经营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人均利润间接反映企业的综合水平。
(6)规模水平。
指建筑业的规模大小,包括生产规模和企业规模,是建筑业发展的重要体现。区域建筑业生产总值占该区域GDP比重和建筑业总产值能有效反映建筑业规模水平,特级和一级承包企业所占比例能够对建筑业综合实力进行有效测度,通过以上指标对建筑业规模水平进行评价。
3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3.1 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江苏省建筑业部分。经济普查数据从微观层面对行业进行普查,有利于更详细地分析行业发展以提高决策水平和管理能力。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数量占比和新建建筑中装配式建筑占比两项指标数据来源于《江苏省装配式建筑发展报告(2018)》,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数据来源于《江苏省绿色建筑发展报告(2018)》。因品质满意度是定性指标不易进行量化,本文暂不做研究。
3.2 评价方法
AHP法在高质量水平评价体系中可以根据总目标将问题分成不同层次,通过递阶归并最终确定每一个指标的权重,但是受主观影响较大;熵值法则通过各个评价指标间的离散程度判断其重要性,能够相对客观地得出指标权重值。基于所构建的江苏省建筑业高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采用AHP-熵值法计算体系中指标的综合权重,结合两种方法的优点从而得出较为合理的结果。
采用AHP-熵值法计算时,按照对数据标准化处理、AHP法确定权重、熵值法确定权重、计算综合权重的步骤进行。综合权重计算采用拉格朗日乘子法优化确定各指标权重,第j项指标的综合权重:

式中,μj'为采用AHP法确定的指标j的权重,μj"为采用熵值法确定的指标j的权重。
根据各指标权重,加权综合评价得出各个城市的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数:
qi=∑ni=1μj·yij (2)
式中,yij表示各指标标准化处理后的数值,通过极值法对不同量纲和数量级的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
4 江苏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实证分析
基于构建的江苏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根据AHP-熵值法得出各指标的综合权重如表2所示,测算得到江苏省13个城市的各项指标得分和综合得分,如表3所示。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无锡市综合得分居全省前列,达到了0.5774,南通市以0.5773次之,盐城市综合得分最低。
江苏省建筑业发展区域间不平衡。苏南地区拥有较强的经济基础,科技创新能力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城市开放程度高、包容性强;苏中地区的建筑业具有传统优势,规模大、发展速度快;苏北地区经济基础较省内其他区域相对薄弱,建筑产业缺乏活力,创新驱动力不强。
对实证结果进一步分析,苏南、苏中和苏北三个地区的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梯度分布,综合得分的平均值分别为0.4580、0.4322和0.2937。苏南地区各城市的建筑业综合实力较强,创新性和绿色性水平高,且以人为本指标层得分高;苏中地区建筑规模水平高,创新驱动能力强,但绿色建造水平低,其中南通市作为全国著名的“建筑之乡”,大部分指标均位于全省前列;苏北地区建筑业总体实力均较弱,创新驱动不足成为限制其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劣势,高质量发展水平亟待提升。实证分析结果与江苏省建筑业现实发展相一致,因此本文构建的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对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科学评价。
5 结论与建议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必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建筑业是江苏省的传统优势行业,江苏省近年来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推广新型建造方式,将精益建造、数字建造、绿色建造、装配式建造等方式应用在建筑建造全方位和全过程,有效提升了发展质量和效益。本文结合江苏省建筑业发展特色与优势构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从市域层面进行实证分析,证明了评价体系的有效性。本文构建江苏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的思路,希望为其他省份开发构建适合本省情况的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提供以下参考:
(1)准确识别本地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目标。
根据高质量发展内涵,结合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建筑业发展规划,在建筑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识别本地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总目标,提炼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特征。
(2)提炼所评价地区适用的评价维度。
紧扣本地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目标,结合高质量发展特征,参考建筑业发达地区的发展轨迹,以发展规模、发展路径、发展保障等方面为切入点,选取能够深入印证本地区发展目标的评价维度,重视建筑业创新、绿色、低碳和协调发展,因地制宜地构建评价体系。
在确定评价目标、维度的基础上,还应兼顾定量分析对指标数据可获得性的要求,根据评价维度有针对性地挖掘、筛选出能够准确充分表征该评价维度的指标,提高所构建评价体系的科学性、指导性和前瞻性。
[2] 李世春.新时代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分析——基于建筑业的调研[J].学术研究,2020(3):88-94.
[3] 王研.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时空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研究[D].合肥:安徽建筑大学,2020.
[4] 杨承乾,熊华平,李木子.湖北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J].建筑经济,2020(12):15-20.
[5] 张万秋.中国建筑业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及调整对策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6] 花蕊.中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合肥安徽建筑大学,2021.
[7] Xu T,Tiong R L K,Chew D A S,etal.Development Model for Competitiv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J].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 Management,2005,131(7):844-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