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板块上市公司投入产出效率测度与提升路径研究
1 引 言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以及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增速的加快,建筑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在国内市场,大规模基建投资在拉动国内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创造了大量的项目机会;在国外市场,由于“一带一路”部分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刚刚起步,其建筑产业的市场需求巨大,为我国建筑企业海外业务发展带来机遇。在此背景下,建筑工程企业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才能在国内外竞争环境下,不断拓宽建筑业的发展和投资领域,获得更大发展。建筑工程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与全要素生产率密切相关。
为了明确我国建筑工程企业的投入产出效率水平及其提升途径,本文基于2016~2018年A股上市的17家公司的样本数据,采用规模报酬可变的数据包络法测算比较17家建筑工程板块上市公司的技术、纯技术和规模效率,旨在对完善我国各相关建筑工程上市公司的投入产出效率的提升路径提供参考。
2 研究方法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可知,关于我国建筑工程企业投入产出效率的测度研究较少,并且关于投入产出效率的测度研究大多数没有考虑松弛性的问题,容易导致结果的失真。本文基于规模报酬可变的数据包络模型,保证决策结果单元之间的可比性和评价结果的公平性,利用2016~2018年A股上市建筑工程公司的样本数据测算近三年的投入产出效率变化情况,本文采用的测算方法根据帕累托最优原理,采用线性规划技术确定最优生产点是否在前沿面上。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由Charnes和Cooper等人于1978年创建。依靠线性规划技术,数据包络分析是最常用的一种非参数前沿效率分析法。
利用DEA模型来测算建筑工程板块上市公司的投入产出效率,通过同时对多个投入产出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DMU)的规模效率、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分析,反映出在经济学中蕴含的经济信息和管理水平,进而对公司的运营效果进行检验。因此,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是有效地综合了多个投入产出数据的一种评价分析模型。本文采用规模收益可变的BCC模型。假定有n个独立的决策单元(本文研究的决策单元为建筑工程板块上市公司),每个决策单元有m个要素投入和s种产出,建立输入和输出导向数据包络分析模型:

式中,θ*为最优解;si-和sr+分别表示输入及输出松驰;λ为未知权重;xi和yr分别表示决策单元的第i个输入和第r个输出;j为决策单元的数量。
本文在求解计算时,如果θ*=1,那么决策单元为DEA纯技术有效;如果θ*<1,那么决策单元为DEA纯技术无效;如果θ*=1,并且松弛变量为0,那么决策单元的纯技术效率为弱DEA有效。
3 指标构建与样本数据来源
3.1 研究对象确定
本文选取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各个公司2016~2018年的财务数据样本,再从样本公司中剔除数据缺失的公司以及在经营过程中资产出现异常变化的ST公司。并筛选出深度参与海外业务的建筑工程企业,最终确定了17家,即中国交建(601 800)、宁波建工(601 789)、中国电建(601 669)、中国建筑(601 668)、中国中冶(601 618)、中国中铁(601 390)、中国铁建(601 186)、中国化学(601 117)、中材国际(600 970)、龙建股份(600 853)、隧道股份(600 820)、葛洲坝(600 068)、北新路桥(002 307)、中工国际(002 051)、中钢国际(000 928)、山东路桥(000 498)、北方国际(000 065)。
3.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评价指标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测度结果的准确性。现有文献之间投入产出指标选取略有差异。通过对现有文献资料中投入产出指标选取情况的分析,考虑科学、可比、简洁和可操作的原则,根据研究对象的特征,本文选取的评价指标主要通过投入、产出指标评价与划分,如表1所示。
对于投入指标,资产总额是公司可控的全部资产,该指标可以客观反映公司的规模;营业成本是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成本总和,可以直接反映公司的生产投入情况。对于产出指标,主要应体现出公司的盈利能力,因此对应于产出指标选取营业收入、净利润和每股收益,该三个指标分别反映了公司的经营产出能力、运营效率和税后利润与股本的比值。综上,本文选取的5个指标可以从根本上体现出公司的基本投入产出绩效情况。
3.3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沪深两市交易所网站以及新浪财经建筑工程概念板块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表。根据研究目标,首先从两大交易所中筛选出建筑工程板块的上市公司,再根据公司名称及证券代码从新浪财经中收集各公司年度财务报告,并以此计算出反映公司运营效率的投入、产出指标。
4 实证分析
4.1 投入产出效率分析
投入产出效率是衡量建筑工程板块各上市公司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等多方面能力的关键因素,效率为1时表明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效率达到技术效率前沿面。本文以BCC-DEA模型对建筑工程板块上市公司2016~2018年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进行评价分析,分析结果如表2。
从表2可以看出:
(1)总体来看,除中国中铁等个别公司外,大部分建筑工程板块的上市公司近3年的投入产出效率相差不大,生产经营情况保持稳定。从规模效率角度,各样本公司的规模效率值基本都达到0.8,只有中国中冶规模过小。
(2)2018年共5家公司在生产面前沿,处于最优规模,占总样本的29.4%,分别是宁波建工、中国电建、中国铁建、中工国际、北方国际。以宁波建工为例,宁波建工对外派遣实施境外工程所需的劳务人员,主营业务包括:港口、航道、公路、桥梁等建设项目总承包,工程技术研究、咨询;工程设计、勘察、施工、监理以及相关成套设备和材料的采购、供应、安装,工业与民用建筑等,该企业加大区块链等方面自主创新的投入,使产业链覆盖广泛,DEA模型的输出结果符合其实际经营状况。
(3)2018年投入产出效率值处在0.8~1之间的公司一共有7家,占总样本的41.2%,分别是中国建筑、中国中治、中国中铁、中国化学、中材国际、龙建股份、山东路桥。说明这些公司规模尚可改进,且容易改进,纯技术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4)2018年投入产出效率值处在0.8以下的仅有5家公司,占总样本的29.4%,分别是中国交建、隧道股份、葛洲坝、北新路桥和中钢国际,投入要素结构、技术水平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需进行调整优化。以北新路桥为例,2016~2018年其技术效率仅有0.404、0.474和0.421,北新路桥是2001年新成立的公司,其营业范围为公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新型建材的开发、生产及销售,商品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的生产和销售;货物运输、搬运装卸等,产业链不够广泛。为此,北新路桥应调整公司经营效率,调整公司能源技术创新投入、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创新和制度创新,这才是有效提升技术效率水平的关键。
4.2 投入产出冗余优化分析
17家建筑工程板块上市公司的投入产出冗余优化分析如表3所示。通过投入产出冗余分析,可以识别没有达到最优的单元,从而对未处于生产前沿面上的公司,进行投入产出冗余值调整,使其达到最优决策单元。
从表3中可以发现,除中国交建、中国中冶和中国化学外,尚有9家样本公司没有达到最优决策单元。要使上述公司达到DEA有效,达到最优决策单元,有必要对投入和产出进行调整,具体参见表3。以中国建筑为例,今后应适当增加成本投入,使投入产出达到最优决策单元。此外,中国交建和中国化学两家公司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应通过加快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来匹配现有规模,实现DEA有效;而中国中冶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应适当扩大规模。
5 结论与优化路径
5.1 结论
我国建筑工程板块上市公司的投入产出效率近三年来提升缓慢,从整体看尚有一定的调整空间。所选择的17个样本中,仅5家达到DEA最优水平状态;其余12家技术效率值处于次优状态,存在投入产出方面的问题,甚至其中5家技术效率值未达到0.8,应及时进行调整。结合建筑工程板块上市公司投入产出冗余优化分析,对于效率没有到达最优的问题,需通过以下路径提升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以达到投入产出效率最优。
5.2 优化路径
基于分析结果,影响规模效率的因素有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利润等,影响纯技术效率的因素有研发费用、业务投入、管理费用等,技术效率等于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乘积,因此,技术效率的提高必须通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实现。根据投入产出指标及影响因素,本文认为应从发展战略、营商环境、公司规模、创新策略等方面来优化提高样本公司投入产出效率的路径。
5.2.1 推进基于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
建筑工程板块上市公司的投入产出效率的提升必须坚持技术创新。以技术效率达到最优的宁波建工为例,该公司对于研发费用的投入大、强调技术创新,近年来,其把区块链做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了公司转型升级。其它未达到效率最优的公司,可参照宁波建工加强自主创新,将技术研发重点放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充分利用多边合作机制,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同时,通过扩大知识产权的对外许可,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此外,通过实施创新驱动,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建筑品牌培育,提升中国建筑品牌影响力,推动建筑品牌产品走向世界。
5.2.2 进一步完善建筑工程企业营商环境
优化建筑工程板块公司的营商环境是促进投入产出效率提升的重要一环。以中国中铁为例,其近年来将改善营商环境作为公司发展战略的关键点,2016、2017、2018年技术效率分别为0.490、0.853和0.948,持续提升,逐渐接近最优,相关经验值得推广。从长远来看,营商环境是中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外部动力。未来行业主管部门应增加管理费用的投入,探索实施通行的货物、资金、人员出入境等管理制度,加大对侵权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建立建筑工程企业信用记录,激励建筑工程公司良性发展,为推进建筑工程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支撑;在市场建设层面,落实高水平改革开放举措,扩大外资市场准入领域、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实施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等。对于建筑工程公司而言,也应发挥自身优势,重视营商环境,积极调整市场开拓战略。
5.2.3 科学合理地配置公司规模
影响建筑工程企业规模的影响因素包括技术、利润、效率,对于建筑工程企业而言,只有把有限的各种资源进行最优化配置时所拥有的规模才是最优的。事实上,建筑工程板块上市公司的规模发展在不同的时期都可能出现规模效率无效的问题。如中国交建出现了投入和规模不匹配的问题,可以根据其实际生产状况,对业务投入进行结构性的缩减,以求达到最有效的理想状态;而中国中冶则是公司规模未跟上公司的发展,出现规模过小问题,应增加业务投入,扩大规模。通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提升建筑工程公司的技术效率,是提升建筑工程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此外,对于一些非最优决策单元,尽管其投入产出松弛都为零,但由于其规模报酬是递减的,未来也应注意深化相关产品或者服务的技术深度,实施精细化生产或培训以扩大细分市场,抓住市场需求来提高建筑工程企业技术效率。
5.2.4 构建制度保障与创新策略
健全制度保障与创新策略是建筑工程公司适应市场环境不断变化并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途经。建筑工程板块上市公司应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发展,完善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如创设新的、更能有效激励人员行为的制度,包括在产权、治理结构以及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市场方面,根据建设规划的总体目标加强制度的管理、规范、培育和扶持,保障建筑工程业健康、稳定地发展,鼓励传统的建筑工程公司加快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在公司内部制度方面,应致力于保障和创新的目标,促进公司快速发展,如中国铁建致力于深化制度改革构筑创新型国企,2016、2017、2018连续三年投入产出效率达到最优。通过对原有制度的创新,助推整个建筑产业的转型升级并快速提升技术效率,帮助建筑工程企业在信息多变的环境中生存发展,促进互利共赢。
[2]刘炳胜,王敏,李灵,等.中国建筑产业链两阶段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及其影响因素[J].运筹与管理,2019(2):174-183.
[3]曾大林,陈建国,徐友全.资源约束下的中国各省区建筑业生产效率测算[J].统计与决策,2015(9):129-132.
[4]王文周,林则夫,仇勇.中国建筑业生产效率评价与演化特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3(24):95-98.
[5]李晓梅.美国贸易打击清单内的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投入产出效率研究——基于2008~2017年26家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8(11):178-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