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与建造:新木构
建筑的起源, 无论东方或西方, 多少都与木结构建筑有关。只是近代随着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的成熟、普及, 木结构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大多数情况下大家对木结构的各项性能并不熟悉, 所以木材在更多时候仅被作为装饰构件来使用, 或只在相对偏僻的乡村中被沿袭至今。
木结构发展到今天, 经历了工业化的洗礼, 已经形成了多种成熟的现代木结构体系, 可以称之为“新木构”。一方面, 不同于传统的木结构, 以胶合木结构材为主导、钢节点为主要衔接方式的钢木结构, 克服了木材物理与力学性能的不足, 成为现代木结构独具特色的类型;另一方面, 经由传统木梁、柱结构或木拱、编木结构的演绎, 基于高度建造的新的轻质木框架体系呈现出标准化、可重复性、可预制拼装、快速建造的特点, 被广泛运用。
基于对现代木/竹材料与建造的持续关注, 9月14日与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集团) 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了“2018筑木·筑竹论坛”, 多位建筑师从材料、结构到建造、实践进行了多层面的分享。在此基础上, 此次专题就大跨度钢木组合结构、不同尺度的木结构屋顶、轻型木结构体系、胶合竹结构的应用与实践进行了重新梳理, 既有重塑公共空间的望江驿站, 又有大跨空间的体育中心, 既有隐于城市风景中的小型服务设施, 也有乡村景观中的公共讲堂……
可以说, 新木构作为一种材料、结构与建造的真实建构表达, 在呈现建筑及其空间的同时, 更塑造了建筑与风景、建筑与人的关系, 建筑融入了风景, 风景柔和了建筑, 建筑、人、风景共同构成新的景致。

CONTEMPORARY WOODEN CONSTRUCTION
1191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