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空间分异视角下的老旧社区改造策略研究——以西安市纺织城三棉社区为例
0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趋向越来越明显。在市场经济运作的基础上,城市地块背后的经济价值成为人群筛选的机制,使得财力相近、品位相投的人群集中在城市特定空间区域,出现别墅区、城中村与“移民村”等分异化的城市居住空间。单体均质而整体异质的城市居住空间会加剧社会分化,产生社会隔离、城市贫困等问题而阻碍城市的发展,因此,通过城市规划缓解居住空间分异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居住空间分异理论对西安市纺织城三棉社区进行改造研究,探讨城市老旧社区改造策略,以缓解住区分异现状,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1 居住空间分异概述
1.1 居住空间分异概念
城市居住空间不仅是承载人类一切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属性的外化表现。在城市中,不同特性的居民会聚居在不同空间范围内,形成居住分化甚至相互隔离的状况
1.2 居住空间分异理论研究
居住空间分异的研究始于19世纪恩格斯研究英国曼彻斯特住宅。随后,同心圆模型、扇形模型及多核心模型的提出成为西方居住空间分异研究的理论基础,大量不同领域学者开始对居住空间分异展开研究。我国居住空间分异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从社会学、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及城市规划等多个领域研究居住空间分异产生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等。
可见,居住空间分异只是物化的结果,背后有复杂的经济文化、社会人文成因,分异的出现是城市发展中无法规避的问题。因此,如何运用城市规划缓解分异、提高居民生活满意度是需要重视的课题。
2 三棉社区空间分异研究
2.1 三棉社区概况
纺织城位于西安市灞桥区,西邻灞河、东接白鹿塬,处于绕城高速与东三环之间。20世纪50年代由苏联专家指导建成,是当时国内重要的纺织品生产基地。考虑职工居住需求,建设多个单位制社区,三棉社区便是其中之一。曾经的社区是居住工作便捷、娱乐休闲多元、商业配套齐全、充满活力的综合片区。但住房福利分配制度结束后,多元住房选择使社区中年轻人大量迁出,老旧社区破败的现状也无法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与周边现代住区形成分异。
2.2 三棉社区分异现状
2.2.1 居民构成分异
随着房地产市场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三棉社区中青年群体和有经济实力居民被现代住区优质的空间环境、便捷的地段区位以及丰富的教育、商业、娱乐设施吸引,纷纷迁出三棉社区。缺乏居住流动能力的群体只得继续留在老旧社区内,无力承担高额房租的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迁入。相较城市其他现代住区,三棉社区内部居民构成复杂,老龄化率远超城市平均水平;退休老人与下岗工人占社区居民比重较大,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社区活力缺乏,从而产生特定城市地域的贫困问题。
2.2.2 建成空间分异
1)社区内住宅建造时间跨度较大三棉社区内住宅包括20世纪50年代的苏式住宅、20世纪70~80年代的低层住宅以及2000年以后的高层住宅,除苏式住宅为围合式外,住宅建筑布局形式多为行列式。建筑建成时间早、现状质量差,存在违章拆改建筑的问题。住宅建筑面积狭小,功能布局无法满足居民生活起居需求。
2)社区内基础与公共服务设施缺乏三棉社区道路体系不完整,路面质量差,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现象严重,干扰居民日常交通;缺少照明设施与监控系统,盗窃事件频发,社区内存在极大安全隐患;仅有的消防设施空间杂物堆积,乱停车辆占用消防通道,社区消防也是重大安全隐患;内部商业、医疗与文化服务设施的缺失不便居民日常生活。
3)社区绿化景观较差虽绿化种植数量不少,但空间分布不合理,乔木随意生长遮挡周边住宅采光,即使白天建筑室内也光线昏暗,乔木种类单一,病虫害多发;公共空间消极且设施破败,缺乏居民社交、休憩的活动场地。
三棉社区曾经拥有宜人舒适的建成空间环境,但单位制社区封闭固化的特性使其滞后于城市发展,成为城市中落后破败的区域(见图1)。
2.2.3 邻里关系分异
现代住区居民经过房价筛选而最终聚集于特定住区空间,虽社会经济地位趋近,但不同地域背景以及迥异的人生经历,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中很难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耸立高楼内对门住户互不相识的状况屡见不鲜,而三棉社区内的居民关系如下。
1)社区原住民之间多年共事彼此相熟,共同保持缓慢的生活节奏,形成基于地缘与业缘的稳定邻里关系,生活氛围融洽。
2)社区外来租户彼此间以及与社区原住居民之间生活方式大为不同,甚至相互提防,是社区邻里关系的不稳定因素。
总体来看,三棉社区内部生活方式和邻里关系周边住区存在明显差异。
3 基于住区空间分异的老旧社区改造策略
3.1 适老化改造
当前,我国老龄化现象已经十分严重,给予老年群体适老关怀是社会发展程度的体现,也符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伦理观念。受身体机能的限制,老年人的行为活动具有聚集性、时域性、地域性、价值取向及交往取向等特征
1)社区居住环境住宅竖向交通系统改造的可行性、在单元楼出口设无障碍坡道是应首先考虑的;应完善社区道路系统,设置减速装置控制车辆速度并优化停车空间,布置老年人步行通道保证活动安全;重点考虑营造老年人社交娱乐场所。
2)公共服务设施应建立健全养老服务设施,保障老年人看病就医的基本需求;设置医疗卫生组织,优化居家养老条件;完善商业、娱乐等设施布局,为老年人提供多元的娱乐休闲选择。
3.2 构建社区治理体系
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微观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应该从社区治理入手
3.3 打造云上社区
数字信息时代重构了社会成员间关系,我们已经进入了“个体泛在”的“微粒社会”
4 结语
类似西安市纺织城三棉社区的单位制老旧社区在全国多个城市广泛存在,采用恰当的改造策略激发其活力是社会经济发展中必须慎重对待的问题。本文以居住空间分异为理论基础,研究三棉社区的分异现状,从适老化改造、构建社区治理体系、打造云上社区3个维度探讨老旧小区改造策略,以启发老旧社区改造相关研究思路。
[2]林勇强,史逸.城市老年人室外休闲行为初探———以老年人室外活动场地设计为例[J].规划师,2002(7):81-84.
[3]王江萍,刘宪明.基于老龄人的室外环境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1(6):91-94,113.
[4]吴光芸,杨龙.社会资本视角下的社区治理[J].城市发展研究,2006(4):25-29.
[5]王建国.包容共享、显隐互鉴、宜居可期———城市活力的历史图景和当代营造[J].城市规划,2019,43(12):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