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藻土对水中微囊藻毒素的吸附性能研究

作者:郑西强 刘群 匡武
单位: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污水处理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河海大学环境学院 安徽三联学院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摘要:富营养化是我国湖库面临的共性问题, 藻类水华造成的藻毒素污染严重威胁到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的供水安全。选择硅藻土吸附去除水中微囊藻毒素 (MC-LR) , 研究其吸附性能及稳定性。结果表明, 硅藻土对水中微囊藻毒素 (MC-LR) 的平衡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最大能达到4.4μg/g, 相同温度下, 平衡吸附量随微囊藻毒素 (MC-LR) 起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硅藻土对微囊藻毒素 (MC-LR) 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过程较符合一级速率方程, 反应速率由多种因素共同控制。选择典型湖库自然水体, 验证硅藻土对微囊藻毒素的吸附性能, 1 h内可将微囊藻毒素 (MC-LR) 浓度降至1.0μg/L以下。通过对示范工程进出水跟踪监测, 进一步验证了硅藻土对自然水体中微囊藻毒素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关键词:硅藻土 微囊藻毒素 吸附等温线 吸附量 动力学
作者简介: 郑西强, 230022安徽省合肥市政务区怀宁路1766号电话:18756008820E-mail:zxqlq0402@163.com;
基金: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2012ZX07103-003, 2015ZX07204-007);

 

富营养化是我国湖库面临的共性问题, 藻类水华造成的藻毒素污染严重威胁到湖库型饮用水源地的供水安全。微囊藻毒素主要由淡水藻类铜锈微囊藻 (Microcystis aeruginosa) 产生, 共有100多种异构体, 其中MC-LR[1]是最普遍、毒性最强、对人类危害最大的一种, 半致死剂量 (LD50) 为50 μg/kg[2]。现有研究[3,4,5]主要介绍微囊藻毒素的产生、生物学功能及在自然水体环境因子中存在的影响等, 水体工程化净化处理实例较少报道。由于许多湖泊水体都作为饮用水源, 长时间饮用该受污染水体, 将对人群健康构成潜在危害。鉴于微囊藻毒素的巨大危害, 国际卫生组织 (WHO) 建议将饮用水中的MC-LR控制为1.0 μg/L[6]。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49-2006) 中MC-LR 限值也为1.0 μg/L。

硅藻土是天然水体中硅藻类残骸沉积水底后, 在自然环境作用下, 逐渐形成的一种非金属矿物[7]。它们在电镜下呈现出许多不同的形状, 具有较为复杂的表面结构 (见图1) 。硅藻土的颜色通常呈现出灰白色或白色, 其化学组成以 SiO2为主, 主要含有 Fe2O3、Al2O3等杂质。硅藻土孔径分布范围大, 空隙率高, 吸附能力强, 化学稳定性高。本研究利用硅藻土较强的吸附能力探索其对水中微囊藻毒素的吸附性能。

图1硅藻土表面结构

图1硅藻土表面结构

Fig.1The surface structure of diatomite

1 试验材料及方法

1.1 材料、仪器与试剂

材料:试验选用浙江省嵊州市华力硅藻土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硅藻土成品;基本组成及性质如表1所示。

表1硅藻土的基本组成及性质

Tab.1The composition and properties of diatomite

 


项目
组成及性质

产地
浙江嵊州

Fe2O3含量/%
1.5

烧失量/%
2.0

松散密度/g/cm3
0.13

SiO2含量/%
88

pH
5~11

水分含量/%
2

颜色
淡黄

 

 

试剂:微囊藻毒素 (MC-LR) 标准品 (西格玛奥德里奇 (上海) 有限公司) , 微囊藻毒素 (MC-LR) 检测试剂盒 (Beacon公司) 。

仪器:扫描电镜 (SEM) , 比表面积测定仪, 酶标仪 (自带自动洗板机) , 可变恒温摇床, 全自动干燥箱及纯水制备设备等。

1.2 试验方法

1.2.1 吸附材料的预处理及分析

将硅藻土放在温度为383 K的全自动干燥箱内24 h, 冷却后置于常温干燥器中备用。用扫描电镜和比表面积测定仪对预处理后的硅藻土进行微观表征, 同时测定其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情况。

1.2.2 吸附平衡试验

在实验室用超纯水配制不同浓度梯度的微囊藻毒素 (MC-LR) 溶液, 加入等量备用硅藻土, 在恒温摇床内反应至吸附平衡, 取样检测溶液中剩余微囊藻毒素 (MC-LR) 的浓度。记录试验数据, 并绘制吸附等温曲线。考察温度对吸附反应的影响, 分析计算相关参数。

1.2.3 吸附动力学试验

在含有一定浓度微囊藻毒素 (MC-LR) 的溶液中, 加入一定量的硅藻土, 在1.2.2节试验条件下进行吸附反应, 间断取样检测, 记录试验数据。

1.2.4 微囊藻毒素 (MC-LR) 的检测

微囊藻毒素 (MC-LR) 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8]。该方法的原理是通过待测抗原与微囊藻毒素 (MC-LR) 抗体的间接竞争免疫反应及酶的催化反应来检测毒素含量。该方法分析速度快, 操作简单, 对水中微量微囊藻毒素的测定具有一定的优势。

1.2.5 硅藻土处理微囊藻毒素微污染水体

称取一定量的硅藻土置于250 mL锥形瓶中, 加入100 mL含一定浓度微囊藻毒素 (MC-LR) 的自然水体, 放至恒温摇床进行吸附反应, 取样检测分析, 记录结果。

2 结果与讨论

2.1 硅藻土特性表征

通过对硅藻土的物理特性表征, 结果显示:BET比表面积是1.985 m2/g, 平均孔径16.85 nm, 总孔容积0.012 91 cm3/g。硅藻土单体呈圆形状 (见图2) , 表面多孔, 吸附前后表面孔状呈现较为明显的差别, 可能是因为吸附后表面孔位被大量藻毒素占据所致。

图2SEM下硅藻土吸附微囊藻毒素前、后

图2SEM下硅藻土吸附微囊藻毒素前、后

Fig.2The SEM figures of diatomite befor and after absorption

2.2 吸附等温曲线

在研究吸附等温曲线时, LangmuirFreundlich 等温吸附方程是常用的两种模型[9,10]

Langmuir 吸附等温方程, 见式 (1) :

Ce/Qe=Ce/Qm + 1/ (QmKL) (1)

Freundlich 吸附等温方程, 见式 (2) :

lnQe=lnCe/n+ lnKF (2)

式中 Ce——溶液浓度, μg/L;

Qe ——吸附值, μg/g;

Qm ——理论最大吸附值, μg/g;

KL ——Langmuir 平衡常数, L/μg;

KF ——吸附能力常数, μg /g;

n ——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常数。

为研究硅藻土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微囊藻毒素 (MC-LR) 吸附影响, 在298 K、308 K恒温条件下进行吸附试验, 取样检测并绘制相应的吸附等温线 (见图3) 。

图3硅藻土对微囊藻毒素 (MC-LR) 的吸附等温线

图3硅藻土对微囊藻毒素 (MC-LR) 的吸附等温线

Fig.3Adsorption isotherm of diatomite on MC-LR

由图3可见, 相同温度条件下, 平衡吸附量随藻毒素浓度的增加而变大, 当溶液中藻毒素浓度增加到8.4 μg/L以上时, 平衡吸附量增量趋缓, 在308 K温度下甚至出现平衡吸附量随反应初始溶液藻毒素浓度增加而略降的现象。不同温度下, 平衡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最大能达到4.4 μg/g

对试验数据进行计算分析 (见表2和表3) 可见, 在两种温度条件下, 由Langmuir方程拟合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90.998, Freundlich方程拟合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7820.712, 相关系数前者明显高于后者, 由此表明, 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较好地表述硅藻土对微囊藻毒素 (MC-LR) 的吸附行为。

表2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及参数

Tab.2Adsorption isotherms equations and parametersof Langmuir

 


温度
/K
Langmuir方程 KL
/L/μg
Qm
g/g
R2
298 Ce/Qe=0.236Ce +0.039 2 6.01 4.24 0.999

308
Ce/ Qe=0.222Ce +0.031 7 7.01 4.50 0.998

 

 

表3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及参数

Tab.3Adsorption isotherms equations and parametersof Freundlich

 


温度
/K
Freundlich方程 KF
g/g
n R2
298 lnQe=0.291lnCe+1.131 2 3.10 3.44 0.782

308
lnQe=0.295lnCe+1.238 7 3.45 3.39 0.712

 

 

2.3 吸附动力学

一般用一级速率方程和准二级速率方程来模拟吸附反应过程, 分别见式 (3) 、式 (4) , 进一步分析研究吸附反应的速率情况[11,12]

lg (Qe-Qt) =lgQe-K1t/2.303 (3)

t/Qt=1/ (K2Qe2) + t/Qe (4)

式中 t——吸附时间, min;

Qt ——t时吸附量, μg/g;

K1 ——一级速率方程常数, min-1;

K2 ——准二级速率方程常数, g/ (μg·min) 。

如图4所示, 反应起始吸附速率较快, 随着吸附反应的进行, 反应速率逐渐变缓, 在120 min后接近吸附平衡, 高、低浓度溶液吸附过程表现出大体相同趋势, 高浓度溶液瞬时吸附量均高于低浓度。这可能因为在吸附起始硅藻土表面有大量的吸附孔位, 微囊藻毒素 (MC-LR) 分子很快被吸附到硅藻土表面孔位上。随着吸附反应的进行, 许多微囊藻毒素 (MC-LR) 分子吸附在硅藻土表面, 占据大部分有利吸附孔位, 从而导致后段吸附速率变慢趋缓。

图4两种浓度MC-LR的吸附速率曲线

图4两种浓度MC-LR的吸附速率曲线

Fig.4Adsorption rate curves at different initial MC-LR concentrations

对上述结果进行计算, 得出动力学相关参数 (见表4) 。可以看出, 两种浓度下一级速率方程拟合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7, 拟合出的平衡吸附量Qe, 2与实测平衡吸附量Qe, 1数值相差较小。准二级速率方程拟合出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90, Qe, 2Qe, 1数值相差也较大。通过分析比较可得, 硅藻土吸附微囊藻毒素 (MC-LR) 较符合一级速率方程, 一级动力学可较为准确地描述该吸附过程。

2.4 吸附机理分析

吸附过程通常包括3个步骤, 分别是颗粒内扩散, 液膜扩散和吸附反应。颗粒内扩散模型通式[13,14] 见式 (5) :

Qt=knt0.5+C0 (5)

式中 kn——颗粒扩散速率参数, μg/ (g·min0.5) ;

C0 ——边界层效应的程度。

利用颗粒内扩散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计算分析, 若吸附量Qtt0.5作图成直线且过原点, 则表示颗粒内扩散为主要控速步骤, 反之, 吸附反应过程则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

对图4试验结果进行计算拟合, 结果如图5所示。两种浓度下, 拟合直线皆不过原点, 说明颗粒内扩散不是吸附反应的主要控速步骤, 吸附过程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图5颗粒内扩散拟合曲线

图5颗粒内扩散拟合曲线

Fig.5Plot of intraparticle diffusion model for adsorption

由图5试验数据, 计算两种浓度下颗粒内扩散的速率参数kn分别为0.35 μg/ (g·min0.5) (10.3 μg/L) 和0.22 μg/ (g·min0.5) (5.6 μg/L) , 可见, 硅藻土对水中微囊藻毒素 (MC-LR) 的吸附, 速率参数kn随着浓度增加而变大, 这是因为较高的浓度为吸附提供了较大的推动力[12]

表4动力学相关参数

Tab.4Kinetic parameters of the two kinetic equations

 


MC-LR浓度
g/L
Qe, 1
g/g

一级动力学方程
二级动力学方程

Qe, 2g/g
K1/min-1 R2 Qe, 2g/g K2/g/ (μg·min) R2
5.6 2.7 2.99 0.032 0.97 4.04 0.065 0.85

10.3
4.1 4.05 0.023 0.97 5.29 0.061 0.86

注:Qe, 1为实测平衡吸附量;Qe, 2为拟合平衡吸附量。

 

2.5 硅藻土处理微囊藻毒素污染水体

选择巢湖西半湖夏季藻类密集区域采集湖水。在同一区域分不同时间点共计采集湖水3次, 水质指标:CODMn10.8~12.3 mg/L, 氨氮1.82~2.79 mg/L, 总磷0.31~0.78 mg/L, 藻密度 (1.76~2.06) ×107个/L, 浊度 103~118 NTU。微囊藻毒素 (MC-LR) 含量0.8~1.1 μg/L。为了达到研究目的, 在湖水中加入藻毒素标准品, 使混合湖水中藻毒素浓度高于1.0 μg/L

称取0.1 g硅藻土置于250 mL锥形瓶中, 然后加入100 mL湖水, 放至恒温摇床进行吸附反应, 同时, 做一组空白对照试验, 对照组不加硅藻土。取样检测分析, 重复以上试验步骤, 结果如表5所示。

表5硅藻土吸附性能验证

Tab.5The adsorption performance of diatomite verification test

 


时间/min

试验一
试验二

对照组/μg/L
试验组/μg/L 对照组/μg/L 试验组/μg/L

0
1.3 1.3 2.1 2.1

60
1.4 0.4 1.8 0.8

120
1.5 0.2 1.9 0.5

180
1.2 0.3 1.7 0.4

 

 

自然水体成分复杂, 存在竞争性吸附行为, 本次试验微囊藻毒素 (MC-LR) 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 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和针对性, 因此, 水中共存物干扰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由表5结果表明, 硅藻土对微囊藻毒素污染水体的去除效果稳定良好, 在1 h内可将湖水微囊藻毒素 (MC-LR) 浓度降至1.0 μg/L以下, 说明硅藻土对自然水体中微囊藻毒素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2.6 工程实例

合肥市塘西河生态补水工程主要是利用硅藻土净化处理微污染水体的科技示范工程。该工程处理规模为5m3/d, 是将巢湖水经净化处理后通过管道输送至城市内河上游, 做为季节性城市河流清洁, 补充河道生态基流。

该工程处理工艺为筛式过滤+硅藻土净化组合工艺, 主要利用筛式过滤器物理除藻、硅藻土干式投加进行混凝沉淀的两段式组合净水方法, 在蓝藻生长旺季 (7~10月) 将巢湖水经净化处理后作为清洁水源补充城市河道。该示范工程每天24 h连续运行, 硅藻土投加量为35~60 mg/L。工程进、出水水质如表6所示。

表6工程进、出水水质

Tab.6The quality of the inlet and outlet water of the project

 


指标
进水 出水 去除率 达到的地表水
水质标准

TP/mg/L
0.20.7 0.05 ≥90% Ⅲ类以上

氨氮/mg/L
1.53.5 1 30%~70% Ⅲ类以上

CODMn/mg/L
7.516.5 6 25%~60% Ⅲ类以上

浊度/NTU
20120 8 ≥ 90% -

色度/度
2550 10 ≥ 70% -

藻密度/个/L
106107 104105 99% -

 

 

由表6可见, 该示范工程出水水质较好, 部分指标达到地表水水质标准Ⅲ类以上。为进一步研究在蓝藻生长旺季补水的生态安全性, 对该补水工程进水、出水进行多次采样、检测分析, 得出进水微囊藻毒素 (MC-LR) 浓度为0.6~1.5 μg/L, 出水为0.2~0.6 μg/L, 出水稳定低于1.0 μg/L, 从而验证了补水的生态安全性。综上, 硅藻土对微囊藻毒素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 这与前述试验结果相一致。

3 结论

(1) 硅藻土对水中微囊藻毒素 (MC-LR) 的平衡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最大能达到4.4 μg/g。相同温度下, 平衡吸附量随微囊藻毒素 (MC-LR) 起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试验条件下, 硅藻土对微囊藻毒素 (MC-LR) 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2) 硅藻土吸附微囊藻毒素 (MC-LR) 较符合一级速率方程, 一级动力学能较为准确地描述该吸附过程。颗粒内扩散不是吸附反应的主要控速步骤, 吸附过程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颗粒内扩散速率随溶液起始浓度增加而变大。

(3) 硅藻土对自然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去除效果稳定良好, 在1 h内可将湖水微囊藻毒素 (MC-LR) 浓度从0.6~1.5 μg/L降至1.0 μg/L以下。通过对示范工程进出水跟踪监测, 进一步验证了硅藻土对自然水体中微囊藻毒素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参考文献[1] Carmichael W W, Eschedor J T, Patterson G M I, et al. Naming of cyclic heptapeptide toxins of cyanobacteria (blue-green algae) [J].Toxicon, 1988, 26 (11) :971-973.

[2] 王金丽. Ti/RuO2电氧化法降解藻毒素MCLR影响因素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08, 28 (8) :709-713.

[3] Pinheiro C, Azevedo J, Campos A, et al. The interactive effects of microcystin-LR and cylindrospermopsin on the growth rate of the freshwater algae Chlorellavulgaris[J].Ecotoxicology, 2016, 25 (4) : 745-758.

[4] Ma H, Wu Y, Gan N, et al. Growth inhibitory effect of Microcystis on Aphanizomenon flos-aquae isolated from cyanobacteria bloom in Lake Dianchi, China[J]. Harmful Algae, 2015, 42: 43-51.

[5] Jungmann D, Ludwichowski K U, Faltin V, et al. A field study to investigate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at could effect microcystin synthesis of a Microcystis population in the Bautzen reservoir[J]. Int Revue Ges Hydrobiol, 1996, 81 (4) : 493-501.

[6] WHO guidelines for drinking-water quality, addendum to volume 2[ EB/OL]. http://www.who.int/ docstore/ water- sanitation-health/GDWQ/Summary-tables/Sumtab.html.1998/ 2004-01-02.

[7] 杨宇翔, 陈荣三. 硅藻土的结构特征及其应用[J]. 江苏化工, 1989, (3) : 11-13.

[8] GB 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S].

[9] 付杰, 李燕虎, 叶长燊, 等. DMF在大孔吸附树脂上的吸附热力学及动力学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 2012, 32 (3) : 639-644.

[10] Gao B J, Gao Y C, Li Y B. Preparation and chelation absorption property of composite chelating material poly (amidoxime) / SiO2 towards heavy metal ions[J].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0, 158 (3) :542-549.

[11] Febrianto J, Kosasih A N, Sunarso J, et al. Equilibrium and kinetic studies in adsorption of heavy metals using biosorbent: A summary of rencent studies[J]. J Hazard Mater, 2009, 162 (2) : 616-645.

[12] Tang X W, Li Z Z, Chen Y M. Adsorption behavior of Zn (Ⅱ) on calcinated Chinese loess[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09, 161 (2) : 824-834.

[13] 郑西强, 刘群, 陈云峰.活性炭纤维对水中微囊藻毒素的吸附性能[J].环境工程学报, 2013, 7 (10) : 3802-3806.

[14] Acharya J, Sahu J N, Mohanty C R, et al. Removal of lead (II) from wastewater by activated carbon developed from tamarind wood by zinc chloride activation[J]. Chem Eng J, 2009, 149 (1) : 249-262.
Adsorption performance of diotomite to MC-LR in water
Zheng Xiqiang Liu Qun Kuang Wu
(Key Laboratory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in Anhui Province, Anhui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Research College of Environment, Hohai University Basis Experimental Center, Anhui Sanlian University)
Abstract: Eutrophication is a common problem in China, algal blooms cause algal toxin pollution is a serious threat to lake of drinking water safety. Diatomite was used to absorb MC-LR in water, the thermodynamics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were research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quilibrium adsorption of diatomit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long with the increasing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MC-LR at the same temperature, and which went up with the rising temperature, the maximum adsorption was 4.4 μg/g. The absorption capacity of diatomite for MC-LR was in accordance with Langmuir isothermal adsorption model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Kinetic studies showed that this process fits the first-degree reaction dynamic equation.The adsorption reaction rate was affected by particles internal diffusion and liquid membrane diffusion and so on.Selected the Chaohu Lake natural water for test, the microcystin algae toxins (MC-LR) concentrations reduced to less than 1.0 μg/L by diatomite in one hour, and it had well removal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
Keywords: Diatomite; MC-LR; Adsorption isotherm; Adsorbing capacity; Kinetics;
1150 1 1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