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火灾防控的探讨

作者:蒋为 黄晓家 谢水波 程超
单位:南华大学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通过分析国内外火灾形势, 比较火灾起数和损失额与GDP的关系, 得出有效结论。同时通过对重特大火灾、火灾高发场所和原因分析, 发现我国存在火灾发生频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 而重大火灾发生率高的特点。据此提出了一些火灾防控措施, 如增加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置的普及度和确保消防设施良好率等。
关键词:火灾 统计数据 火灾原因 火灾防控 防控措施
作者简介: 黄晓家 通讯处:100089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号中国中元大厦;

 

1 我国火灾形势的发展

1.1 我国火灾基本情况

1.1.1 火灾发生频率的变化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火灾起数和损失总体上呈现增长趋势。1990~2014年火灾发生情况 (见图1) , 1991~2000年的10年间, 平均每年发生火灾约8.9万起, 直接财产损失约11.6亿元[1~10]

   2001~2010年的10年间, 平均每年发生火灾20.1万起, 比前10年的平均值增加了55.7%, 年直接财产损失约15亿元, 比前10年的平均值增加了22.7%。2011年后火灾起数和损失重新增长直到2013年火灾起数、直接损失开始猛增, 原因在于2013年以来农村火灾发生次数增多, 并且大火较多, 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损失都较大。

图1 1990~2014年中国火灾起数与直接损失

   图1 1990~2014年中国火灾起数与直接损失

    

1.1.2 人员伤亡的变化趋势

   在火灾人员伤亡方面, 呈现下降态势 (见图2) 。20世纪90年代平均每年火灾死亡人数约为2 272人, 受伤人数约为3 506人。2001~2010年平均每年火灾死亡人数约为1 937人, 受伤人数约为2 031人, 比前十年的平均值降低了17.3%、72.6%。从2006年开始, 火灾伤亡人数持续下降, 并且受伤人数开始低于死亡人数, 但从2013年后死伤人数略有上升, 上升的原因是由于农村火灾的频发。

图2 1990~2014年中国火灾死伤情况

   图2 1990~2014年中国火灾死伤情况

    

1.2 我国火灾形势的主要特征

   分析我国近几十年的火灾形势, 可以发现以下的主要特征。

1.2.1 火灾呈上升趋势

   2000~2005年期间, 火灾起数和火灾损失相对稳定, 自2006年开始, 火灾起数和火灾损失迅速下降直到2012年维持在降低水平, 2013~2014年火灾起数和火灾损失猛增维持在历史最高水平。

1.2.2 火灾总量高于20世纪90年代

   20世纪90年代年均发生火灾约8.9万起, 直接财产损失约11.6亿元, 死亡2 456.4人, 受伤4 342.2人。而21世纪以来, 每年发生火灾12万多起, 比20世纪90年代年平均数增长了34.8%;死亡1 878.4人, 比20世纪90年代年平均数减少了23.5%;受伤1 937.1人, 比20世纪90年代年平均数减少了55.4%;直接财产损失41.7亿元, 是20世纪90年代平均数的3.6倍 (见图3) 。

图3 20世纪90年代与21世纪火灾总量对比

   图3 20世纪90年代与21世纪火灾总量对比

    

1.2.3 火灾起数和损失随着经济的发展呈上升趋势

   从中国火灾总量随GDP变化的统计 (见图4) 可以看出, 我国GDP在这10年呈稳定增长趋势, 火灾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也随之呈增长趋势[11]

图4 2005~2014年中国火灾总量随GDP的变化情况

   图4 2005~2014年中国火灾总量随GDP的变化情况

    

2 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较

2.1 主要指标比较

   根据表1可知, 发达国家每10万人口火灾死亡人数的平均值为0.765人, 而我国在这10年间每10万人口火灾死亡人数的平均值为0.1人, 约为上述发达国家平均值的0.13倍[12]。由于日本的官方数据中地震等自然灾害伴生的次生火灾事故也在统计范围内, 所以死亡人数高于其他发达国家。

   表1 2001~2010年世界主要国家火灾情况   

表1 2001~2010年世界主要国家火灾情况

   此外, 发达国家千次火灾死亡人数在0.94~36.66人, 除日本外的发达国家的千次火灾死亡人数均低于2.21人, 而我国的千次火灾死亡人数的平均值为6.41人, 约为除上述日本外的发达国家的2.9倍。

   由此可知, 我国人口基数最大, 故每10万人口火灾死亡人数相对较低, 但我国平均每年恶性火灾频发, 与我国火灾防范措施不到位、消防设施完备性不足和失效等因素有关。

2.2 经济总量与火灾指标的相互关系

2.2.1 中、日两国火灾起数、直接损失随GDP发展的变化

   二战后, 日本经济经历了4个阶段 (战后经济恢复阶段 (1945~1955年) 、经济高速增长阶段 (1955~1972年) 、经济低速增长阶段 (1973~1990年) 、经济停滞阶段 (1991~2014年) [13], 根据图5[14,15]可知, 日本进入恢复阶段时火灾起数较少, 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 火灾危害日趋严重, 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火灾起数和直接损失的增长率达到最大值, 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变缓, 火灾危害程度也有所减轻。整体上看, 日本1950~2014年GDP由39470亿日元增长到5 136 980亿日元, 增长了约129倍;火灾直接财产损失由218.12亿日元增加到853.19亿日元, 增长了约3倍。

图5 1950~2014年日本火灾指标随GDP的变化

   图5 1950~2014年日本火灾指标随GDP的变化

    

   而我国1952~2014年GDP由679.1亿元增长到643 974亿元[16], 增长了约948.28倍;火灾直接财产损失由0.73亿元增加到39.51亿元, 增长了约54.12倍 (见图6) 。因为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与经济策略、产业结构的变化关系密切, 随着以追求效益的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比例的增多、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 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保持着稳定、快速增长的趋势, 火灾起数、直接损失也随之增长, 这点与作为发达国家的日本一致, 但火灾随着经济增长的势头比日本要弱, 说明我国整体火灾能效是比较好的。

图6 1952~2014年中国火灾指标随GDP的变化

   图6 1952~2014年中国火灾指标随GDP的变化

    

2.2.2 火灾直接经济损失与GDP的比例

   从火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12]来看, 美国近几年平均为0.1%, 而我国年平均仅为0.02%, 其他发达国家平均为0.14%, 其中比例最小的新加坡也大于我国, 为0.04%。

   结合图5、图6看, 我国1952~2014年间火灾造成的直接损失和火灾起数的变化随着国民生产的发展呈上升趋势, 与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的变化有关, 总体上我国火灾损失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值趋于平稳且稳中有降。

   根据表2可知, 经济随着生产、生活活动的频繁而增长, 火灾起数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长, 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提升、社会管理水平的提高, 火灾总量与经济总值的相对指标应保持稳定甚至逐步下降, 这是发达国家在20世纪火灾发展历程的特征[11]。所以可以认为, 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与GDP的比值保持平稳或稳中有降, 说明火灾预防工作有所成效, 消防设施可靠性水平符合当下社会经济的发展, 消防工作有了积极的成效。

2.3 重、特大火灾事故分析

   由于我国在2007年调整了火灾等级标准, 将事故界定标准为一次造成死亡30人以上, 或重伤100人以上, 或损失1亿元以上的火灾事故为特大火灾事故;一次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 或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 或直接财产损失5 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火灾事故为重大火灾事故, 因此对近8年重、特大火灾数据进行分析。

   表2 21世纪10年代世界部分国家平均每年火灾直接损失额占GDP的比例   

表2 21世纪10年代世界部分国家平均每年火灾直接损失额占GDP的比例

   2007~2014年我国共发生特大火灾6起, 死亡255人, 受伤201人, 直接财产损失6.3亿元;重大火灾38起, 死亡451人, 受伤287人, 直接财产损失4.7亿元;较大火灾603起, 死亡2 223人, 受伤411人, 直接财产损失11.5亿元。虽然较大等级以上火灾起数在全部火灾起数中占比只有0.04%左右, 但其造成的火灾后果较严重, 火灾死亡人数占比、受伤人数占比、直接经济损失占比分别为25.16%、12.34%、11.07%。说明我国重特大火灾事故的预防监控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2.3.1 重大火灾的发生场所

   38起重大火灾的发生场所可划分为8大类型 (见表3) 。可以看出, 仓库、厂房是重大火灾高发并造成大量人员死亡的一类场所, 其次是商场、室内市场类商业场所。火灾直接经济损失方面则以商场、室内市场类商业场所为最高, 其次是厂房、仓库。

   表3表明, 我国2007~2014年间火灾事故趋向于在居住建筑、商业场所、娱乐场所、工业场所集中, 发生火灾的概率占整体的80%以上, 这给出了我国消防重点防控单位的指向。

   表3 2007~2014年重大火灾发生场所的火灾4项指标占比   

表3 2007~2014年重大火灾发生场所的火灾4项指标占比

2.3.2 特大火灾的发生场所

   如表4所示, 发生特大火灾的场所, 均匀发生在三合一、多合一场所、商业场所、公共娱乐场所、建筑工地、厂房、机动车辆处。其中造成死亡人数最多 (121人) 的特大火灾场所是厂房,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最大 (1.5亿元) 的特大火灾场所是建筑工地。厂房是重特大火灾的高发场所, 存放大量危险性物质, 一旦发生火灾, 人的生还率相对较低, 所以必须从预防为主做好安全措施。

   表4 2007~2014年特大火灾发生场所的火灾4项指标   

表4 2007~2014年特大火灾发生场所的火灾4项指标

   因为我国火灾总量相对较低, 但一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火灾严重度大, 我国近几年的火灾起数、伤亡人数、直接财产损失额主要指标相对较低, 而群死群伤火灾频发, 与我国社会消防安全管理相对落后、公众消防安全素质较低、社会法制体系不完善等因素有关。

2.4 火灾的高发场所及原因分析

2.4.1 我国火灾发生原因分析

   如图7所示, 放火、违反安全规定、吸烟、生活用火不慎、玩火等人为因素引起的火灾所占比例最大。从火灾发生的直接原因来看,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以往自然因素和生活用火不慎引起火灾的比例逐渐下降, 而违反安全规定、违章的人的行为引起的火灾的比例有上升趋势。2005~2014年10年间, 因放火、违反安全规定、吸烟、生活用火不慎、玩火的人为因素造成的火灾占火灾总起数的65.14%。值得注意的是, 电器产品不合格、电气操作违章、电器设备故障、电气线路故障引起的火灾量增多, 所占比例由2000年前的25%左右上升到2014年的近28%。同时电气火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最大, 占总损失的30%左右, 2013年电气火灾损失甚至占年火灾损失的40%。

图7 2005~2014年中国火灾发生原因占比

   图7 2005~2014年中国火灾发生原因占比

    

2.4.2 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住宅火灾的发展

   中国2006~2015年火灾起火场所里住宅场所是最易发生火灾的地方, 发生火灾起数平均占比30.14%, 也是最易发生死亡事故的场所, 在人员火灾死亡结构中平均占比64.70%。

   在发达国家中 (见图8) , 新加坡的建筑火灾起数占比最大, 较大的是日本, 美国其次, 约1/3, 英国最小, 占比约1/4。我国的住宅火灾起数占比与新加坡的占比相一致, 在近10年来, 带有明显的经济转轨、高速发展城市化形式下的时代特征[12]

图8 2008~2015年主要发达国家建筑火灾起数占比

   图8 2008~2015年主要发达国家建筑火灾起数占比

    

   2004~2013年间[17], 美国住宅火灾起数位居第一, 造成绝大多数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图9所示, 非住宅建筑、交通、室外和其他火灾死亡人数分别占总火灾死亡人数的3.56%、16.53%、4.36%。2013年间, 住宅火灾中烹饪引起的火灾占41.5%, 玩火、抽烟、粗心原因占14.5%, 取暖原因占13.6%, 而电气原因仅占5.1%, 设备故障原因占5.4%, 其他原因占19.9%。

图9 美国火灾死亡结构占比 (2004~2013年10年平均)

   图9 美国火灾死亡结构占比 (2004~2013年10年平均)

    

   由表5[17~19]可知近10年间中国、美国、英国、德国住宅火灾死亡人数占火灾总死亡人数的64%~85%。美国、英国在2007年后, 随着车辆火灾次数的下降, 住宅成为最频繁火灾场所。

   表5 部分国家近10年住宅火灾死亡比例   

表5 部分国家近10年住宅火灾死亡比例

3 火灾事故特点

   (1) 我国特大火灾形势严峻, 近10年, 我国平均每年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火灾、一次死亡30人以上火灾、一次死亡60人以上火灾比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单次火灾伤亡情况严重得多。

   (2) 住宅建筑中最易发生火灾, 整体上发生火灾的直接财产损失也最大。特、重大火灾起数仓库、厂房比例最大, 起数占25.64%, 死亡人数占34.17%。亡人火灾严重的是仓库、厂房这类易燃易爆场所。

   (3) 电气、生活用火不慎引发的火灾占比较大, 分别为28.39%、21.73%, 是最大的致灾因素。

4 原因分析

4.1 公民安全意识不足

   我国实行“预防为主, 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 火灾需要在预防阶段就被遏制, 而现实往往是防火意识不够, 单方面依靠拨打火警凭借消防人员救火, 这就导致个人行为社会买单的现象。企业员工消防安全意识匮乏, 专业人员没有经过消防培训就上岗作业, 不会消防救火知识, 无法自救和阻止火情, 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矛盾激化或骗保险金的纵火现象也曾发生过, 为社会带来了火灾事故。

4.2 消防安全责任制不完善

   在企业方面, 消防安全责任制不够、不明确、不具体导致管理者的重视程度不高, 导致消防安全投入较少, 随意裁减安全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 安全制度和措施不到位, 留下火灾安全隐患引发火灾。

4.3 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消防部门对于社会单位中设计、施工、生产、经营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违规违章行为没有检查监督到位, 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发现不及时, 或是在发现后整治不到位。

4.4 消防设施建设不完善

4.4.1 公共消防设施不足

   随着城市消防规划的开展, 消防设施缺乏现象得到改善, 但仍需继续改善。截至2012年初, 全国还有63个县级市没有制定消防规划, 城市应建106万个公共消火栓, 实有90万个, “欠帐率”15.1%;全国应建6 363个消防站, 实有4 790个, “欠帐率”24.7%[7]。如云南某古城客栈的火灾经济损失近达9 000万元, 主要起火原因是公共消防基础设施薄弱。古城内建筑绝大多数为传统藏族民居, 耐火等级低、火灾荷载大, 加之建筑屋面超出墙体, 使得毗邻建筑屋面连成一片, 缺乏防火间距, 一旦发生火灾极易火烧连营[20]

4.4.2 消防设施失效

   在预防火灾阶段需要满足燃料、点火能量、媒介[21]才能达到起火的条件。在火灾控制阶段, 已经发生的火灾可以通过消防设施来减少火灾损失甚至达到灭火效果。调研美国的控火设施有以下2种:自动喷火灭火系统和烟雾报警器[22,23], 通过表6、表7可知, 消防设施失效时的火灾人员死亡率倍增, 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失效时人员死亡数是原来的7.5倍, 证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控制火灾的主要消防设施, 应确保它的完好率。

4.5 安全疏散通道不通畅

   人员密集场所易发生群死群伤的恶性火灾事故, 分析一些案例可知, 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电气火灾、用火不慎, 而引起群死群伤特重大火灾的原因主要在安全疏散出口被锁住, 不能及时逃生。如1994年阜新市艺苑歌舞厅特大火灾事故由于舞厅严重超员, 安全通道不畅, 经营管理人员未能及时有效地组织疏散, 致使233人被烧死, 19人被烧伤, 直接经济损失280多万元[24]

   表6 2010~2014年美国建筑火灾中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情况的控火情况对比   

表6 2010~2014年美国建筑火灾中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情况的控火情况对比

   表7 2009~2013年美国建筑火灾中有无火灾烟雾报警器情况的控火情况对比   

表7 2009~2013年美国建筑火灾中有无火灾烟雾报警器情况的控火情况对比

4.6 消防装备、警力不足

   1983~2008年的25年间, 我国GDP增长了40.36倍, 火灾次数增加了5.8倍, 火灾损失增加了47.5倍;消防部队接警出动, 由1983年的4.5万次上升到2008年到67.5万次, 增长了15倍, 但消防警力仅增长了0.75倍。目前我国现有消防警力仅占全国总人口的万分之一, 远远低于发展中国家万分之五的平均水平, 与经济社会发展极不相适应。特别是全国仍有81个城区未建消防监督机构, 98个城区、687个县 (市、盟) 未建消防站。一些地区由于消防警力匮乏, 社会防火监督基本上处于失控漏管状态, 火灾隐患丛生。不少地方发生火灾后, 因没有专门消防力量, 或因消防站责任区面积过大而无法及时扑救。全国3.7万多个乡镇中, 80%没有专业灭火力量, 社会防控火灾能力极其薄弱, 一旦发生火灾, 往往得不到及时控制, 小火酿成大灾[25]

5 措施与建议

5.1 提高公民安全意识

   加强消防宣传与教育, 做好公众的宣传与教育。新闻媒体、社会团体、政府相关部门充分利用宣传手段、技巧开展宣传消防法律法规、消防科学尝试, 提高群众消防安全意识、消防自救能力。做好特殊行业和特殊工种的安全教育, 对特殊行业企业员工、特殊工种人员进行完整的安全培训, 公司、技术人员考核合格之后才能经营、上岗, 并定期再次培训和考核。

5.2 落实单位消防安全责任制

   (1) 落实企业、社会团体、政府部门、个人的消防安全责任制, 做到明确、具体。对违反消防法律法规或留下火灾隐患造成严重后果的个人追究法律责任, 部门主管追究连带责任。

   (2) 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要做到层层负责、层层落实。部门人员在自己管辖范围内落实消防安全, 并与其他部门配合联动, 有效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

5.3 提高消防管理水平

   (1) 对严重危及公共安全的隐患, 果断采取停业停产措施, 责令整改, 直到符合要求。对工厂、仓库、住宅、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消防保卫单位, 实施不间断的巡查排查火灾隐患措施。

   (2) 严格落实各级地方政府、监管部门、行业监管部门、企业管理者的消防安全管理责任, 建立完善的火灾隐患举报、整改责任。全面推动审查火灾隐患整改审查制度。

   (3) 普及和运用消防信息化。将管理模式从监督管理走向信息化, 继续建设智慧消防五大系统, 实现开放性、多元主体、社会化的格局。

   (4) 加强消防设施管理人员, 确保消防设施的完好率。

5.4 加大消防投入

   (1) 可以建立完善消防经费保障机制, 保障火灾救援和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强化消防队伍建设, 在投入地方消防业务经费之外也增加投入专项安排消防队的临时消防人员所需经费;大力保障火灾救授和应急处理能力需要的项目资金支出, 其中可用于多功能抢险救援消防车相关费用支出。

   (2) 增加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普及度。除人员密集场所、火灾危险性较大的场所外, 对规模较小但不易疏散、外部增援灭火与救生困难的场所也需强调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在满足标准的同时保证提高建筑火灾的安全度。

   (3) 提高消防设施、设备良好率。定期对消防设施的状态进行综合检测, 及时发现各类故障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消除, 把消防设施的故障率控制在最低。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公安部消防局.中国消防年鉴 (2006)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4

[2] 公安部消防局.中国消防年鉴 (2007)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7

[3] 公安部消防局.中国消防年鉴 (2008)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8

[4] 公安部消防局.中国消防年鉴 (2009)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9

[5] 公安部消防局.中国消防年鉴 (2010)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0

[6] 公安部消防局.中国消防年鉴 (2011)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1

[7] 公安部消防局.中国消防年鉴 (2012)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2

[8] 公安部消防局.中国消防年鉴 (2013)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3

[9] 公安部消防局.中国消防年鉴 (2014)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4

[10] 公安部消防局.中国消防年鉴 (2015)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5

[11] 杜兰萍, 沈友弟, 厉剑, 等.我国消防安全形势、差距和对策研究.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2, (5) :3~13

[12] http://www.ctif.org/ctif/world-fire-statistics

[13] 徐平.战后日本经济发展阶段考察——兼谈赶超经济的体制性缺陷.日本学刊, 2013, (3) :3~22

[14] http://www.fdma.go.jp/html/hakusho/h27/h27/index3.html

[15]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302/12/642066_633326415.shtml

[16]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5

[17] National Fire Data Center.Fire in the United States 2004~2013.2014

[18] https://www.gov.uk/government/organisations/departmentfor-communities-and-local-government

[19] http://www.kaigai-shobo.jp/pdf/02Germany.pdf

[20] http://www.119.gov.cn/xiaofang/

[21] NFPA 550.Guide to the fire safety concepts tree.National Fire Protection Association.Quincy, Ma, USA, 1995

[22] U.S.Experience with Sprinklers.Quincy:National Fire Protection Association, lnc., 2017

[23] Smoke Alarms in U.S.Home Fires.Quincy:National Fire Protection Association, lnc., 2015

[24] 宋晓勇.论防火工作的重点.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0, 29 (11) :1013~1015

[25] http://bbs.tiexue.net/post2_3403650_1.html

798 1 1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