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滤-纳滤双膜工艺深度处理南四湖水中试研究

作者:朱学武 党敏 甘振东 杜星 瞿芳术 梁恒 李圭白
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针对南四湖水源水中高有机物、高含盐量的特点, 采用超滤-纳滤工艺进行了中试研究, 对比分析了2种纳滤膜 (H膜、G膜) 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超滤-纳滤双膜工艺可有效应对水源中存在的有机物和无机盐污染问题, 2种纳滤膜对无机盐离子去除率在90%以上, H膜与G膜对DOC的去除率的分别为98.7%和81.6%, H膜出水水质优于G膜。相同压力和温度下G膜的通量要高于H膜, 同时单位产水量的能耗G膜也要低于H膜;污染后的纳滤膜进水端主要是有机物污染, 出水端主要是无机盐结垢。化学清洗可将膜通量恢复至初始通量的90%以上, 但清洗后的膜面仍然存在微量的有机物和无机盐结垢, 这是形成纳滤膜不可逆污染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饮用水 超滤 纳滤 膜通量 膜污染
作者简介: 梁恒 电话:15945181332E-mail:hitliangheng@163.com;
基金: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2012ZX0T404-003);

 

0前言

   南四湖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调蓄水库, 同时也是将来山东受水区的重要地表水源地, 其水质状况对当地居民以及后续其他受水区有着深刻的影响, 对建厂选择处理工艺也影响重大。南四湖水中较高的有机物和溶解性无机盐等问题, 容易导致饮用水水质不达标的情况。寻找一条经济有效、保证用水安全的解决方法一直是“十二五”规划中南水北调工程的工作重点之一。

   近年我国陆续将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应用于生产实践, 取得了较好效果, 但在该工艺运行过程中, 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如出水pH大幅降低、微生物泄漏和微型水生动物过度孳生等[1~4], 这些问题成为威胁水质安全的潜在风险。膜技术在国内外水厂应用步伐加快, 已经成为研究和应用热点, 双膜法工艺是指将超滤 (或微滤) 与反渗透 (或纳滤) 相结合的一种方法, 主要包括预处理单元和脱盐单元。预处理单元是以超滤为主体, 去除水中悬浮物和其他大颗粒杂质, 以保证进入反渗透膜的进水水质要求。双膜工艺的主要处理单元是反渗透或纳滤单元, 去除大量无机盐和有机物。

   超滤-纳滤双膜工艺在海水淡化处理领域有较为广阔的应用, 但系统回收率较低, 能耗高。而南四湖受水区地表水含盐量远低于海水含盐量, 而水源含盐量和纳滤单元的系统回收率有一定相关性, 因此系统回收率有提高的空间。针对高有机物和高无机盐的水质, 常规处理工艺难以同时应对, 而采用双膜工艺可以有效保障水质。超滤工艺可有效降低水中的浊度、细菌、藻类和大分子有机物[5], 纳滤工艺可以有效控制溶解性固体、硫酸盐、硬度、氟化物等无机盐类污染和溶解性小分子有机物[6,7]。纳滤膜虽然处理效果好, 但易污染, 需要与其他工艺联用以保持较长的使用寿命[8,9]。因此, 本文将超滤-纳滤工艺进行联用, 探讨双膜工艺对高盐和高有机物水源水的处理效果。

1 试验装置与方法

1.1 试验装置

   试验流程如图1所示, 中试系统运行水量为1.2~2m3/h, 从南四湖孙杨田村取水口处用潜水泵汲水, 经过辐流式预沉池预沉, 絮凝药剂采用聚氯化铝铁 (PAFC) , 投药量4 mg/L (Al 3+计) , 停留时间为2h, 然后再经过机械搅拌絮凝池和斜管沉淀池, 沉淀池出水通过连通管进入膜处理单元。超滤膜采用海南立升中空纤维内压式超滤膜组件, 膜材质为合金PVC, 膜丝内径为1.0mm, 外径1.6mm, 平均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80 000;纳滤工艺采用2种不同纳滤膜平行处理, 简称G膜 (美国GE膜有限公司提供) 和H膜 (美国海德能膜公司提供) , G膜和H膜性能对比如表1所示。

图1 工艺流程

   图1 工艺流程

    

   表1 G膜和H膜性能对比   

表1 G膜和H膜性能对比

1.2 试验水质

   试验原水为南四湖湖水, 试验地点位于南水北调山东受水区济宁中试基地内, 中试时间为2014年6月~2015年3月, 期间水温变化范围为5~30℃, 运行期间原水水质指标如表2所示。

   表2 试验期间原水水质指标   

表2 试验期间原水水质指标

1.3 分析方法

   浊度:上海欣瑞仪表WGZ-1浊度仪型台式浊度仪, 精度0.1 NTU;UV254:TU1901型双光束紫外分光光度计;CODMn:酸性高锰酸钾滴定法;硝酸盐、氟化物、氯化物、钠离子:上海雷磁PXS-270离子计测量;硫酸盐:铬酸钡分光光度法 (热法) ;硬度: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pH及温度:赛多利斯PB-10型pH计;电导率:上海雷磁DDSJ-308A电导率仪;TOC:德国耶拿Multi N/C TOC分析仪。

2 结果与讨论

2.1 产水水质对比

   由表3可知, 原水浊度、CODMn、UV254和DOC等有机物含量和无机盐离子含量均较高, 经过超滤工艺可部分去除, 除了浊度, 其他指标仍然不满足饮用水标准要求, 需要深度处理;而纳滤工艺对超滤不能去除的污染物进一步截留, 各项指标去除效果较好, CODMn可降至0.7mg/L以下, UV254降至0.006cm-1, DOC降至1.5 mg/L以下, 可大大降低后续消毒工艺中消毒剂的投加量, 减少消毒副产物生成风险, 保障了饮用水的化学安全性。G膜和H膜对DOC的去除率分别为81.6%和98.7%, 对无机盐离子去除率均在90%以上, 使得常规处理工艺不能去除的指标均得到了优异的截留效果。通过分析相同条件下2种纳滤膜的出水水质, 可以看出H膜较G膜的产水水质更好, 各个离子含量更低。

   表3 G膜和H膜出水水质对比 (回收率34%)   

表3 G膜和H膜出水水质对比 (回收率34%)

2.2 产水量对比

   纳滤膜运行压力、温度与产水量息息相关, 单位能耗下膜柱的产水能力直接影响着水厂的产量和运行能耗。试验考察了2种纳滤膜在相同压力、回收率和温度下的产水通量情况, 所得结果如图2和图3所示。图2为阻垢剂投加量为7mg/L、单只膜柱34%的回收率、水温18℃运行条件下产水通量情况。由图2可知, 运行压力与产水通量基本呈线性相关, 且G膜产水通量均高于H膜, 压力越大, 优势越明显。

图2 纳滤运行压力对产水通量的影响

   图2 纳滤运行压力对产水通量的影响

    

图3 纳滤运行温度对产水通量的影响

   图3 纳滤运行温度对产水通量的影响

    

   南四湖水冬季只有5℃, 夏季达到30℃, 水温相差明显。图3所示为2种膜在运行压力为600kPa, 单只膜柱34%的回收率及不同水温下通量对比情况, 不同温度下纳滤膜通量的变化可以证明G膜比H膜在各个温度下产水量都要高, 而且水温越高, G膜优势越明显。在低温条件下, 当产水量不满足用户要求时, 可适当提高运行压力以保证产水量。

2.3 产水电耗对比

   试验测定水温为18℃和6℃下, G膜和H膜运行单位时间内的产水量、耗电量指标, 以考察G膜和H膜的用电能耗差异, 结果如表4所示。G膜在18℃下每生产1m3水所需电能为1.81kW·h;H膜在18℃下每生产1m3水所需电能为2.48kW·h;同理, 在6℃下时, G膜每生产1m3水所需电能为3.51kW·h;H膜每生产1 m3水所需电能高达6.09kW·h。可以看出, 纳滤膜的能耗是较高的, 相同情况下G膜比H膜生产单位水量所需能耗更低。

   表4 一级一段G膜和一级一段H膜用电能耗   

表4 一级一段G膜和一级一段H膜用电能耗

2.4 NF膜污染与化学清洗

2.4.1 膜污染SEM分析

   为考察纳滤膜的污染情况, 对连续运行21天后的G膜进行扫描电镜分析和元素分析, 将膜面污染物放大100倍和1 000倍, 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G膜100倍和1 000倍镜下膜面污染

   图4 G膜100倍和1 000倍镜下膜面污染

    

   将每段纳滤膜的进水端 (前端) 和出水端 (后端) 的污染程度进行对比可知, 每根膜前后端污染形态和程度并不完全相同, 将其中不同形态污染物进行元素分析, 形态不规则者主要为有机物, 形态较规则呈聚集状者, 主要为无机盐结垢。由图4可看出, 前端截留的有机污染物较多, 而后端由于水质浓缩形成无机盐结垢较多, 细菌在膜柱前端和后端都有发现。对后端结垢盐元素分析表明, 主要是硬度与碳酸根、硫酸根形成结晶结垢, 与南四湖高硬度和硫酸盐水质相符。

2.4.2 化学清洗

   为考察化学清洗后的膜通量恢复情况, 试验在15%回收率下测定2种纳滤膜在清洗前后的产水通量, 并由上述试验中的理论膜通量与温度的线性关系进行校正, 将产水通量统一校正为18℃时的产水通量。将清洗前后通量与初始通量进行对比, 试验结果如图5和图6所示。

图5 G膜清洗前后产水通量对比

   图5 G膜清洗前后产水通量对比

    

图6 H膜清洗前后产水通量对比

   图6 H膜清洗前后产水通量对比

    

   由图5可知, G膜在清洗前与初始通量相比相差较大, 在运行压力为300kPa时通量比初始通量低1.73L/ (m2·h) , 运行压力为900kPa时二者通量相差5.12L/ (m2·h) 。进过化学清洗后, 通量恢复明显。运行压力为300~900kPa各个压力下, 基本恢复至初始通量, 说明化学清洗对G膜效果明显。

   由图6可知, H膜在化学清洗前与初始通量也相差较大, 在运行压力为300kPa时通量低于初始通量3.83L/ (m2·h) , 运行压力为900kPa时二者通量相差9.60L/ (m2·h) 。进过化学清洗后, 当压力为300 kPa时, H膜通量仅低于初始通量1.55L/ (m2·h) , 在运行压力为900kPa时, 二者仅相差0.8L/ (m2·h) 。说明化学清洗对H膜效果也比较好, 但相比于G膜仍显略差一点。

   化学清洗后H膜通量提升明显, 与初始通量相差不大, 但微观上对其污染物的清洗状况是否完全, 需对其进行扫描电镜分析。将清洗后H膜放大100倍和1 000倍后如图7所示。

图7 H膜100倍和1 000倍镜下膜面污染

   图7 H膜100倍和1 000倍镜下膜面污染

    

   由图7可知, 经过化学清洗后, 宏观表现上H膜通量恢复明显, 但微观上H膜并非完全清洗干净, 而是仍然留有一部分化学清洗未去除的污染物。1 000倍镜下情况可以看出, 清洗后前端仍然含有较多不规则形态的有机污染物;而后端膜面上仍有部分的无机盐结垢污染物, 根据元素分析该污染物主要为钙镁结垢。

3 结论

   (1) 超滤-纳滤双膜工艺对高盐和高有机物的南四湖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产水中DOC含量可降至1.5mg/L以下, 无机盐离子去除率在90%以上。

   (2) 在相同运行条件下G膜比H膜具有更高的产水通量和更低的产水能耗, 但产水水质方面G膜比H膜略微差一点, 在出水水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 G膜更适用于将来生产实际中。

   (3) 纳滤膜进水端主要是有机物污染而出水端主要是无机盐结构, 化学清洗可将膜通量恢复至初始通量的90%以上, 但清洗后的膜面仍然存在少量的有机污染物和钙镁结垢污染物。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张金松, 董文艺, 张红亮, 等.臭氧化-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安全性研究.给水排水, 2003, 38 (9) :1~4

[2] 乔铁军, 张锡辉.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应用中水质安全研究.环境科学, 2009, 30 (11) :3311~3315

[3] 韩德宏, 张金松, 尤作亮, 等.南方湿热地区深度处理工艺关键技术与系统化集成.给水排水, 2012, 38 (9) :21~2.

[4] 李建勇, 段冬.O3-BAC工艺微型动物泄漏控制技术研究进展.给水排水, 2012, 38 (9) :165~168

[5] 李圭白, 田家宇, 齐鲁.第三代城市饮用水净化工艺及超滤的零污染通量.给水排水, 2010, 36 (8) :11~15

[6] 张显球, 张林生, 吕锡武.纳滤对水中有机微污染的去除效果与应用.水处理技术, 2005, 31 (2) :62~65

[7] Shen J, Schafer A I.Factors affecting fluoride and natural organic matter (NOM) removal from natural waters in Tanzania by nanofiltration/reverse osmosis.Sci Total Environ, 2015, 65 (7) :527~528

[8] Chan K, Cho J.Fouling behavior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in nanofiltration membranes from a pilot-scale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plant:an autopsy study.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6, 295 (7) :268~277

[9] Kasim N, Mohammod A W, Abdullan S R S.Characterization of hydrophilic nanofiltration and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s for groundwater treatment as potable water resources.Desalination and Water Treatment, 2015, 57 (17) :7711~7720

Pilot study on advanced treatment of Nansi Lake water by UF-NF hybrid membrane process
Zhu Xuewu Dang Min Gan Zhendong Du Xing Qu Fangshu Liang Heng Li Guibai
(School of Environment,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ina Municipal Engineering Northwest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Abstract: To remove the high organic pollutants and high salt ions of Nansi Lake water, apilot study was conducted using ultrafiltration-nanofiltration process, and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of two kinds of NF membrane (H membrane and G membrane) were compared.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UF-NF hybrid system can remove organic matter and inorganic salt ions effectively.The inorganic salt ions removal rate of the two NF membranes was both above 90% and the DOC removal rate of H membrane and G membrane were 98.7%and 81.6%, respectively.By contrast, the effluent water quality of H membrane was much better than that of G membrane.The membrane flux of G membran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H membrane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 and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G membran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H membrane.At the inlet side of fouled NF membrane, the main fouling was organic pollution, while it was mainly inorganic salt scale at the outlet side.The membrane flux could be restored to more than 90% of the initial flux by chemical cleaning.However, there were still traces of organic matter and inorganic salts on the membrane surface after cleaning, which wa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irreversible NF membrane fouling.
Keywords: Drinking water; Ultrafiltration; Nanofiltration; Membrane flux; Membrane fouling;
863 1 1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