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微粉加工生产废水处理工艺改进的应用研究

作者:陈琪 李孟 张斌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湖北中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氨氮浓度高、氟含量高、可生化性差、废水成分复杂是多晶硅微粉加工废水的水质特点,也是治理的难点。研发设计了一套高效物理-化学法组合新工艺,并在郑州某微粉有限公司进行了实践。设计废水处理量为2 000m~3/d,进水COD为8 000mg/L、BOD5为700mg/L,氟化物为1 000mg/L,通过调整各个构筑物的工艺设计参数,使得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二级标准且处理效果稳定。
关键词:多晶硅微粉加工废水 超效浅层气浮 厌氧 生物接触氧化

 

1 工程概况

   郑州上街区某微粉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再生能源回收利用,碳化硅磨料行业微粉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大型集团化企业。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微粉加工废水,废水中含有大量的强酸、强碱、COD、BOD、氟化物和悬浮物等[1]

   本厂原工艺为集水池-初沉池-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二沉池,出水能够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三级排放标准,然而新排放标准的实行使得原工艺处理出水水质无法达标,与此同时原工艺的问题也日益明显:生产规模的扩大化使得处理废水量增加,同时中和酸、碱水所用药剂成本增大但进水pH仍不稳定,进水含氟量高和SS高使得后续生物处理中生物活性降低。

   废水处理设计值为:Q=2 000m3/d,平均处理最大量为85 m3/h。针对以前所出现的问题,对原工艺进行改进并运行调试。

    

   图1工艺流程

2 工艺设计

2.1 设计进出水水质(见表1)

   表1 设计进出水水质   

表1 设计进出水水质

2.2 工艺流程

   废水处理工艺采用综合调节池-预沉淀池-超效浅层气浮物化处理系统-厌氧-生物接触氧化-沉淀-生物过滤的处理工艺。酸水经分流处理后进入碱水综合,再进入工艺气浮机处理系统,见图1。

2.3 主要构筑物设计参数

2.3.1 调节池

   多晶硅微粉加工生产废水,其排出的废水水量和水质变化幅度都很大,一日之内甚至在班产之间都可能有很大的变化,过大的变化不利于废水处理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处理效果的保证。由于新增的气浮机单元对水质、水量和冲击负荷较为敏感,因此废水在进入主要废水处理系统前,设置废水调节池,以保证废水处理设备和设施的正常运行。

   本厂废水调节池的容量按24h的水力停留时间设置,有效容积为2 000m3

2.3.2 超效浅层气浮机

   本工程工业废水的水质情况复杂多变,含有大量影响生物处理系统运行的无机物,如氟离子等,若不去除会对活性污泥造成影响。除氟系统为在絮凝反应器中投加铝盐(AC),铝盐相比于聚铝,不仅发挥了吸附、离子交换的作用,同时还存在络合沉淀的作用,在pH=6.6时氟离子去除效果最佳[2] ,待充分混凝后通过气浮去除氟离子。

   气浮是微粉行业加工废水治理工程的一种高效去除SS的技术。当废水中含有较多的悬浮物,难以用传统的沉淀法去除时,宜采用气浮工艺。溶气罐里的水在0.6MPa的压力下停留10~15s,使得空气大量溶解到水中,溶气效率可达99.9%以上。

   本超效浅层气浮机采用浅池理论、零速度原理[3] 设计,停留时间为5min,表面负荷为10.9m3/(m2·h),池深800 mm,出渣含固率为3%~5%,悬浮物去除率为98%。选用CQF8100超效污水处理机系统,主机行走电机功率为0.75kW。

2.3.3 厌氧池

   厌氧池设计进水水质见表2。

   表2 厌氧池进水水质   

表2 厌氧池进水水质

   厌氧处理方法,通过投加厌氧菌,加大停留时间,发生厌氧反应,使得大分子有机物降解为小分子有机物,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好氧处理的高效运行打下良好基础。

   厌氧池1座,为25~35℃中温厌氧,设计流量85m3/h,有效容积2 198m3,尺寸20 000×7 000,有效水深6.5m,填料1 600m3,设计水力停留时间24h,污泥负荷2~8kgCOD/(m3·d)。

2.3.4 生物接触氧化池

   生物接触氧化法其特点在于在池内设置填料,池底曝气,填料上的生物膜由于水流以及曝气的冲刷不断脱落、更新,使得微生物可以保持较高的活性。设计DO为2.0~4.0mg/L,以活性污泥为载体,活性污泥浓度为3.0~4.0g/L。

   生物接触氧化池1座,供气采用SSR型三叶罗茨鼓风机,设计流量85m3/h,水力停留时间24h,有效容积2 198m3,池体尺寸20 000×7 000,激光微孔曝气器1 500套,SSR型三叶罗茨鼓风机3台(2用1备),风量25m3/min,风压7.5m,功率45kW。

2.3.5 二沉池

   二沉池为2座竖流式沉淀池,设计流量85m3/h,水力停留时间4h,尺寸8 000×7 000,有效容积352m3

2.3.6 生物滤塔

   生物滤塔是利用生物膜法处理污水的一种构筑物,生物滤料及微生物不需更换,在较高的水力负荷下表层生物膜不断脱落并更新,有利于生物的代谢和有机物的去除,滤塔只需定期进行反冲洗,以去除截留的悬浮物和胶体物。生物滤塔采用虹吸反冲洗,无需动力设备,每次反冲洗时间为3~5 min。生物滤塔1座,设计流量85 m3/h,水力负荷102m3/(m2·d),尺寸5 000×6 000。

3 系统调试

3.1 pH的调节

   该微粉废水处理项目所产生的废水含有车间酸水、碱水,其pH见表3。

   表3 进、出水酸碱   

表3 进、出水酸碱

   在车间酸水、碱水两种原水进入生化处理系统前,首先对两种废水进行充分混合,以起到一定的中和作用,然后再投以适量的中和剂,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原有资源,减少运行费用。

   当遇到废水pH波动较大且长时间(超过2h)的冲击时,可以通过增加二沉池污泥回流的方法,使原水得到稀释,从而可以减小pH的波动对系统的冲击和危害。

3.2 对氟化物的去除

   本工程采用投加铝盐(AC),并通过气浮去除氟离子。氟离子的去除数据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原废水氟离子含量为400~1 200mg/L,通过加药气浮处理,氟离子的去除率可达98%以上。在处理前,原废水的B/C最高也只达到0.1,这对后面的生物处理系统是十分不利的。通过对氟离子的去除,在提高原废水B/C(0.31~0.43)的同时,也避免了活性污泥的无机化,保证了污泥的代谢活性。

3.3 溶解氧(DO)的调试

   活性污泥在不同浓度下对溶解氧量有着不同的需求,当活性污泥浓度较低时,过度曝气会导致溶解氧含量过高,使得活性污泥出现自身氧化现象。同样高活性污泥浓度对溶解氧的需求很高,不加控制的将活性污泥浓度升高,会出现供氧不足,导致污泥老化。

   表4 氟离子去除率   

表4 氟离子去除率

   本厂在污泥培养初期调试中,保证了充足的曝气量,从而保证接种污泥正常的代谢。在污泥培养初期,始终保证曝气池内溶解氧保持在较高的范围内(8.0~10.0 mg/L),以确保污泥的正常增殖[4] ;随着污泥的增殖、生长,当COD去除率稳定在90%以上时开始逐步减小曝气量,因为此时的活性污泥已经基本稳定,只需要适当的曝气便可保证其正常的代谢,好氧池污泥培养参数见表5。

   表5 好氧池污泥培养运行参数   

表5 好氧池污泥培养运行参数

   通过表5这组数据,可以看到溶解氧已经基本降低到4mg/L以下,同时COD的去除率也基本保持在90%以上。目前运行中DO保持在2.5~4.0mg/L。

3.4 生物接触氧化池营养元素投加的调试

   营养物的投加理论上是需要进行计算而得的(按C∶N∶P=100∶5∶1),但是实际上往往是不准确的,尤其是工业高浓度有机废水,由于其水质水量的复杂多变,则需要根据实际运行情况作出调整。表6为本厂生物接触氧化池营养元素(N、P)投加的调试。

   根据表6可以看出,7月18日氮磷投加量最少,COD去除率明显低于其他投量,并出现了污泥解絮,菌胶团细小的现象[5] ;7月24日氮磷投加量最大,可COD去除率并没有明显提升,而且过量投加使出水氮磷超标。根据30d实际运行调试结果,C∶N∶P的最优投加配比为(120~150)∶(5~7)∶1。

   表6 营养元素调试   

表6 营养元素调试

4 运行效果

   通过调试,本工程自正式投产至今运行效果良好,各处理单元均能达到设计水质目标,10天(20150801~20150810)的检测数据显示,水质达标效果稳定,进、出水水质如表7所示。

   表7 改造后进、出水水质   

表7 改造后进、出水水质

5 经济分析

   本厂运行费用主要包括人工费、药剂费、电费。

   (1)本项目电力装机总容量为300kW·h,工作容量为155kW·h,实用有效功率为155kW·h,电力消耗成本1.116元/m3

   (2)人员工资成本:0.325元/m3

   (3)药剂处理成本:经现场小型工艺对照性试验,药剂成本1.61元/m3

   所以,整体项目物化和生化处理工艺直接运行成本为3.051元/m3,与传统光伏废水处理工艺运行成本[6] 相比便宜了35%左右。

6 小结

   本工程应用了一套高效物理-化学法组合新工艺,酸、碱废水在各自预处理后合流中和进入超效浅层气浮物化处理系统-厌氧-生物接触氧化-沉淀-生物过滤的处理工艺。经过对整个工艺近两个月的调试,达到设计出水水质目标,构筑物长期运行效果良好且稳定,此工艺为处理其他微粉加工废水提供了技术参考。

  

    

参考文献[1]李金龙.光伏废水处理工程的调试研究:[学位论文].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2]卢建杭,刘维屏,郑巍.铝盐混凝去除氟离子的作用机理探讨.环境科学学报,2000,20(6):709~713

[3]李德生,张金萍,王应林.浅层气浮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环境工程,1998,16(6):24~25

[4]章志元,张莉,刘新,等.活性污泥培养初期溶解氧(DO)的控制.环境工程,2008,26(增刊):163~164

[5]于振波.氮磷缺乏对活性污泥系统的影响:[学位论文].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2012

[6]祝君乔.太湖流域电子及光伏行业废水再生回用工程工艺设计和实践.净水技术,2015,34(3):82~85
Study on process modification for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powder process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Chen Qi Li Meng Zhang Bin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ubei Zhongb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Ltd.)
Abstract: High concentration of ammonia nitrogen,high fluoride content,poor biodegradability,and complex wastewater composition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astewater from the production of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powder,which leads to the difficulty inits treatment.We developed and designed a new treatment technology with combined physical and chemical methods,and tested it at a factory in Zhengzhou city.The volume of design wastewater was 2 000m~3/d,the influent COD,BOD5 and fluoride concentrations were 8 000mg/L,700mg/L and 1 000mg/L respectively.By adjusting the operational parameters of each treatment unit,the effluent quality met the secondary standard of the Integrated Wastewater Discharge Standard(GB 8978-1996)and the treatment performance was stable.
Keywords: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micro powder processing wastewater; Air Hotarted; Anaerobic; Biological contact;
585 1 1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