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本科教学国家质量标准 全面提高给排水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作者:李伟光
单位:教育部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哈尔滨工业大学
摘要: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给排水专业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落实“给排水专业国标”,是推进给排水专业规范化建设的首要任务。结合我国给排水专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围绕全面提高给排水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从“明确战略定位,转变人才培养理念”等方面阐述了推动我国给排水专业教育教学工作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相应举措。
关键词:关键词:国家标准专业建设OBE理念人才培养教育教学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李伟光,男,教育部高等学校土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金: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GPSJZW2019-23);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委托项目(SJGZ20190018);

 

0 引言

为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实现内涵式发展,教育部2018年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家标准”)。教育标准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工程,以国家标准保障教育质量、规范高校的人才培养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国家标准”是本科专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其对规范我国本科专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以下简称“给排水专业”)是我国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战略,是实现“青山常在、绿水常在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宏伟目标的重要支撑之一。教育部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以下简称“给排水教指委”)2019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给排水专业国标”)宣贯活动,旨在引导全国相关高校给排水专业践行“给排水专业国标”,全面提高给排水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新时代给排水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1 我国给排水专业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1.1 给排水专业基本状况

我国给排水专业历经近70年的发展,专业规模不断壮大,截止到2019年底,全国高校共有187个给排水专业办学点,全国给排水专业每年的招生人数、毕业生人数均达到了1.1万人左右,在校生人数达到了4万余人。其中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统战部、省地级教育及其他部门高校和民办高校的占比详见图1、毕业生人数占比详见图2。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非中央直属的高校数量和毕业生人数占比达到了90%。经过多年的努力,给排水专业在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已逐步走向了规范化办学之路,办学质量亦不断提高。近些年来,给排水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排名在国内一直名列前茅,充分体现了给排水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适应了水行业的发展需求。2019年7月在教育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中,首批有21所高校的给排水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部分学校的给排水专业入选了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根据教育部高教司关于做好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工作要求,给排水教指委将进一步做好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的遴选推荐工作。

图1 高校类别占比

图1 高校类别占比

Fig.1 Proportion of college categories

图2 毕业生人数占比

图2 毕业生人数占比

Fig.2 Proportion of graduates

1.2 给排水专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海绵城市建设、黑臭水体治理、智慧城市建设等诸多水行业热点问题的出现,给排水专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其对给排水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国家重大需求和水行业的技术发展,培养更多高质量的给排水优秀人才,给排水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亟待解决以下问题:

给排水行业在国家城乡建设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而目前给排水专业所对应的市政工程学科为二级学科层次,多年来学科专业的局限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给排水专业的快速发展、影响了为水行业培养更多的高层次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影响了相关高校给排水专业地位的提升及发展。

给排水专业建设需树立新时代“提升内涵、拓展外延”的新发展理念,突破给排水专业人才培养在教育理念方面的局限性,树立立足学生未来成长,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

给排水专业范畴和知识体系已难以有效支撑其在水行业领域里的拓展,现有的给排水专业知识体系需加快与化学与化工、生物、信息化、人工智能、材料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更新完善知识体系,推进深化专业内涵建设。

目前有部分给排水专业的学校和教师,在教学组织、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和教师知识结构等方面,还不能适应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需通过多种手段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创新能力建设,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提供支撑。

给排水专业人才培养协同育人机制不够顺畅,需通过资源整合、创新与共享,促进多方协同育人,探索构建创新人才培养协同育人的新机制,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和学生的专业技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国家标准”的主要内容及对给排水专业建设的指导作用

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指出,“国家标准”把握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最先进理念,体现了三大基本原则:一是突出学生中心、二是突出产出导向、三是突出持续改进。同时国家标准还具有“三大特点”:一是既有“规矩”又有“空间”,为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留有足够的拓展空间,下有保底、上不封顶。二是既有“底线”又有“目标”,提出教学基本要求,兜底线、保合格,同时又对提升质量提出前瞻性要求,要求专业“追求卓越”。三是既有“定量”又有“定性”,既提出定性要求,又包含必要的量化指标,做到可比较、可核查。质量为王,标准为先,使用为要,教育部将把“国家标准”实施与“一流本科、一流专业、一流人才”建设紧密结合,开展“兜住底线、保障合格、追求卓越”的三级专业认证工作。

根据给排水专业的学科基础与特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主要包含概述、适用专业范围、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保障体系及附录8个方面的内容。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也是基础平台,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专业标准是基础,应全面正确理解“给排水专业国标”的内涵和要求,理解其对给排水专业的规范化建设与改革、给排水专业评估等方面的深远影响。给排水专业需基于“给排水专业国标”,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开展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等工作,从根本上保证“给排水专业国标”落地生根,切实让“给排水专业国标”在提高教学质量、多样化培养高质量人才中发挥引领作用。在未来的给排水专业改革和建设过程中,落实“给排水专业国标”,推进给排水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建设,是给排水专业规范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3 基于践行“给排水专业国标”的若干思考

3.1 明确战略定位,转变人才培养理念

新时代全国教育大会召开后,我们迎来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重大机遇期,本科教育教学重新恢复了基础性地位。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立命之源、发展之基,“以本为本”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就需坚持全面推进“四个回归”。给排水专业需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准确定位专业发展总体目标,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夯实国标“底线”基础。同时给排水专业建设需与时俱进,以“识变、应变、求变”为准则,抓住机遇,制定好专业建设规划,适应国家重大需求,满足水行业技术的快速发展,确立新时代给排水专业“提升内涵、拓展外延”新发展理念,实现给排水专业建设的科学发展。

给排水专业在人才培养上需将“立德树人”统领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聚焦“培养人”这一重要使命。“给排水专业国标”立足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给排水专业国标”既要求注重促进学生发展,又要求注重适应社会需要。“标准为要,使用为先”,给排水专业应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有效落实人才培养理念“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从学科导向向目标导向、从质量监控向持续改进”等方面的转变。

为适应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基于“给排水专业国标”,需要从学校、专业等不同层面开展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等相关工作,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培养目标、质量标准、课程体系。需按照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将劳动教育纳入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劳动教育课程,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课程体系。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需应答好新时代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3个关键问题。

3.2 适应人才需求,确定专业办学目标

确定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培养目标定位是否准确、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给排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和培养质量水平。基于“给排水专业国标”,各高校给排水专业需结合自身办学定位、专业基础和学科特色,以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对多样化人才培养需要为目标,在广泛调研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准确定位给排水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解决目前部分高校给排水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定位不够清晰、准确等问题。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是动态的发展过程,需要不断探索和分析水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以及水行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各高校应定期评估给排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及水行业发展的吻合度,建立适时调整给排水专业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机制。

3.3 基于能力培养,构建知识课程体系

随着水行业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给排水专业涉及的技术领域也不断延伸和拓展,如黑臭水体综合治理、海绵城市建设以及由时空气候变化引发的水环境问题等,对应的现代给排水工程已发展成多学科集成的综合体,呈现出知识和技术高度复杂化、集成化和跨领域等特征,这些特征不仅具有自然科学属性,亦具有人文科学属性。因此,基于“给排水专业国标”,在人才培养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设置上应体现丰富的专业知识结构体系的要求。

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2000年以后,全国高校大力推广实施通识教育,注重发挥通识教育在专业教育中的支撑地位。基于“给排水专业国标”,通过构建交叉融合的知识体系,体现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培养特色,使给排水专业毕业生具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能在工程技术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给排水专业国标”对学生的培养是宽口径的基础教育,其课程设置不应局限于专业基础课程数量的增加,而应同时将水行业新技术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应有机整合跨学科的课程体系,鼓励课程体系的多样化和特色化,使核心的课程体系更系统。通过建立体现“系统工程观”的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使学生不仅具有系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还能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3.4 强化育人条件,构建质量保障机制

师资队伍质量决定着教学质量,加强给排水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需基于“给排水专业国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以德施教。“给排水专业国标”强调了师资队伍规模与结构,体现了对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重视。要提高给排水专业本科教学的质量,核心要素是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对照“给排水专业国标”部分高校给排水专业还存在师资队伍匮乏的现象,其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采取引进+培养等多种措施,壮大给排水专业的师资队伍,尤其是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为保证基本的人才培养质量,“给排水专业国标”强化了对给排水专业基本办学条件的要求,规定了一些硬性指标,如在实验室基本条件、实践基地、图书资料、教学经费保障等。2019年给排水教指委对全国相关高校给排水专业进行了深入的调研,结果表明:大多数学校的给排水专业完全或者基本符合办学条件。考虑到不同层次学校办学条件等方面的因素,为保障人才培养质量,部分高校给排水专业亟待改善专业办学的基本条件。

制定“国家标准”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给排水专业国标”在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毕业生跟踪反馈、持续改进机制3个方面,对学校建立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出了要求,强调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从内部评价体系、外部评价体系和持续改进等方面进行完善,要充分体现常态监测与定期评估相结合、及时评价与及时反馈相结合、跟踪评价与持续改进相结合的质量体系保障原则。

4 结语

在我国未来的给排水专业改革和建设中,我们需要全面准确的理解和践行“给排水专业国标”,基于学习产出教育(OBE)理念,结合给排水教指委设立的教育教学系列改革项目,探索给排水专业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新问题,找准多方位多角度推进给排水专业综合改革的着力点。通过规范和推动我国给排水专业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升我国给排水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国际竞争力,使我国给排水专业人才能够更好的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者图片

 

李伟光

 

 

Performing the national teaching quality standards for undergraduates,comprehensively improving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Li Weiguang
(Steering Sub-Comm ittee for Guidance in Teaching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Higher Educational under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bstract: The national teaching quality standards for the major of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lays the important role as guideline in constructing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WSE).Implementation of the“National Standards for WSE”is the primary task for promoting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major of WSE.In conjunc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issues facing by the major of WSE in China,this paper is concentrated on comprehensively improving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WSE professionals.From the view of“clarifying strategic positioning and transforming the professionals training concept”,a series of relative measures are illustrated that promot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works for WSE in China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imes development.
Keywords: National standards;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OBE concepts; Professionals train-ing; Education and teaching;
1674 3 3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