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 促进发展——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5-2019)修订介绍

作者:徐凤
单位: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徐凤,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资深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2019)主编。电话:(021)52524567E-mail:xufeng@isaarchitecture.com;

 

2019年6月1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的公告(2009年第171号)。编号为GB 50015-2019,自2020年3月1日起实施。原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同时作废。

1 修订背景

原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自2009年10月20日实施以来,经过多年的工程实践反馈信息,规范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起到了指导作用。但是在规范执行过程中也反映工程运用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需要对原条文进行修订。新标准需要纳入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和新的科研成果。

新标准需要与现行相关标准规范协调。如:《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 50555、《二次供水设施规范》GB 1705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住宅建筑规范》GB 50368、《医疗机构水污染物处理工程技术规范》(在编)、《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 5078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技术规范》GB 50400、《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CJJ 122等。

2 修订概况

为进一步提高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的安全、卫生,技术先进,绿色环保、经济合理,提高设计质量,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2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2]5号)的要求,对《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进行全面修订。修订工作由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具体管理,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编,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参编。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给水排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2012年9月11日,在北京召开了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会上主编单位汇报了规范修订的前期准备工作和编制大纲。参加会议人员共同讨论了编制大纲、工作计划和分工等,会议原则上通过编制大纲。

2014年5月20~21日,在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召开征求意见稿定稿会议。11月15日,向25位定向征求意见专家发出征求意见稿及征求意见函,并在网上征求意见。截至2015年2月17日,收到22份定向征求意见专家及单位和其他单位或个人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共计1 670条。经统计,共有64家单位、94人对征求意见稿反馈了意见。对于征求意见的处理,编制组进行了11次专题讨论,并将采纳修改意见编制进标准。

2016年6月12日,在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召开送审稿定稿会议,会议后编制组根据讨论意见进行修改,编制完成送审稿。7月27~28日,在上海召开送审稿审查会,邀请了来自全国设计、科研、检测、教学等单位的15位专家,对送审稿进行了2天的审查工作,一致同意通过审查。

2017年10月,完成报批稿,上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给水排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2019年6月,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审查,7月1日发布公告。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网上正式发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的公告》(2019年第171号),自2020年3月1日起实施。

3 修订原则

新标准修订原则突出以人为本理念,关注民众健康卫生、安全,立足于以问题为导向、为工程服务的宗旨,积极吸收科研成果、工程实践经验及“四新”技术,与相关规范、标准协调。充分发挥主编、参编单位专业人员技术才智,广泛吸纳规范执行者的意见,使规范更体现安全性、先进性、实用性。

4 专题研究

《生活排水管道负荷测试》《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循环效果的保证措施》课题是新标准修订的重要内容。

4.1 生活排水立管道通水能力研究

针对我国进行的生活排水系统立管排水能力测试,从生活排水立管中的流态、汇合流量对排水立管内压力的影响、水封耐气压波动性能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建立更为科学的测试理论、方法和手段。通过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广东东莞万科试验塔上(塔高122.90m,排水系统搭建高度104m)测试、分析研究,编制组提出可供设计正确合理选用的设计方法和参数。

研究主要结论:(1)本标准采用瞬间流测试方法符合我国民众生活习俗,符合生活排水立管实际运行工况,能与排水设计秒流量计算公式配套使用。(2)判别标准确定为立管内压力的波动范围应控制在±400Pa以内。(3)通过万科塔对原规范表4.4.11“生活排水立管最大设计排水能力”中的数据进行测试验证,提出生活排水立管的最大设计排水能力。(4)提出存在问题和期待补测内容。

4.2 热水循环系统的测试与研究

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循环系统涉及用水水质、水温安全及节能、节水等原则问题,它是建筑给排水设计的难点和重点之一。针对热水循环系统存在的理念不清、措施不当、使用效果不好等弊病,通过模拟小系统实测、分析、总结研究,提出了可供设计、可正确合理选用、保证循环效果的具体措施,并将各种循环措施进行梳理、归纳、提升,提高了建筑给排水设计水平,促进节水、节能设计。

研究主要结论:(1)保证循环效果是衡量集中热水供应系统设计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2)应尽量采用上行下给布管的循环系统。(3)一般居住建筑可首选设导流三通、同程布管、设大阻力短管等调试、维护管理工作量小的循环方式;宾馆、医院等公共建筑,可首选设温控循环阀、流量平衡阀等可以调节,节能效果较明显但相对调试维护管理工作量较大的循环方式。(4)带有多个子系统或供给多栋建筑的共用循环系统,可采用多种循环元件或布管方式组合的循环方式。(5)根据循环方式计算循环流量。

5 主要修订内容

(1)根据住建部标准定额司审查意见,《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改为《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标准号未变。

(2)梳理了标准的架构,增加了“一般规定”;增加了“雨水”章节。给水、排水、雨水章节将室内、小区内容分别列节编写。

(3)与行业标准《二次供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40-2010)相协调,将给水管网漏失水量和未预见水量之和从原规范的10%~15%下调到8%~12%。

(4)补充了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平均日生活用水定额。

(5)宿舍分类的调整,并将设公用盥洗卫生间的宿舍最高日小时变化系数Kh由3.5~3.0调整为6.0~3.0。

(6)将原表3.1.14“卫生器具的给水额定流量、当量、连接管公称管径和最低工作压力”中的“最低工作压力”改为“工作压力”。

(7)调整小区室外给水总管管径计算方法。

(8)补充了中间水箱的设置位置、调节容积等规定。

(9)补充了生活给水加压泵选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762的要求。

(10)增加了冷却塔的塔排净距要求、不同规格冷却塔对基础高度的要求、以及对冷却塔并联台数的限制要求。

(11)删除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瓶装氯瓶消毒方式。

(12)增加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臭氧消毒安全规定。

(13)增加室内水景、亲水性水景的补充水水质要求。

(14)删除原规范规定卫生标准要求较高建筑生活污废水分流的规定,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生活污废水分流还是合流。

(15)补充了一些排放无规律且无回收利用价值的洁净废水,如消防排水、生活水池(箱)排水、游泳池放空排水、空调冷凝排水、室内水景排水、无洗车的车库和无机修的机房地面排水等可单独设置废水管道排入室外雨水管道的规定。

(16)根据万科塔上对原规范的生活排水立管最大设计排水能力按瞬间流测试方法进行测试验证,在取得立管允许压力波动±400Pa的数据基础上,同时考虑工程实际运行情况及不可确定因素适当进行调整。提出对特殊单立管系统以釆用瞬间流测试方法实测数据为准。

(17)修改了底层无通气单独排出的排水管道的负荷。以承载卫生器具数量替代排水流量。避免承接卫生器具过多。

(18)增加公建排水立管不伸顶设置吸气阀的条件。(19)从防爆考虑,规定了化粪池设通气管。

(20)国家标准《医疗机构水污染物处理工程技术规范》在编,新标准删去有关医院污水消毒处理有关条文。

(21)补充了雨水排水管道工程与溢流设施的总排水能力按不小于100年重现期的雨水量设计和不设屋面雨水溢流设施的屋面雨水排水条件。

(22)补充了屋面天沟(集水槽)宽度、深度最小尺寸的规定。

(23)补充了屋面雨水内排水、阳台(露台)雨水管道敷设要求。

(24)补充了塑料雨水管穿越防火墙和楼板时阻火要求。

(25)屋面雨水按单斗系统、重力流多斗系统、压力流多斗系统分别规定了雨水斗最大设计泄流量、管道设计计算。87型雨水斗雨水系统按《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技术规程》执行。

(26)小区雨水排水推荐线性排水沟设置场所。

(27)小区雨水管道设计降雨历时计算按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修改。

(28)小区雨水管道设计重现期根据汇水区域性适当提高标准。

(29)补充了小区雨水管道承接超高层建筑墙面雨水量设计要求。

(30)补充了小区设置雨水调蓄池的相关要求。

(31)与给水用水定额修订部分相对应,增加了医院门诊部、诊疗所等部门的热水用水定额。

(32)增加了集中热水供应系统设消毒灭菌设施的条款。并在条文说明中推荐了国内最新研发的两种用于热水系统的消毒灭菌的新技术及其装置。

(33)对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供水温度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根据水质硬度、是否设消毒灭菌装置及节能、安全、缓蚀、阻垢等条件做出了具体规定。

(34)对不同类型建筑根据其使用特点、适用的热水系统做了具体规定,对小区共用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规模提出了限定条件。

(35)对水加热设备机房的设置提出了要求。

(36)增加了不同建筑配水点出水温度≥45℃的时间。

(37)提出了合理配置循环管,减少能耗的原则。

(38)为保证循环系统循环效果,通过模拟系统的实测研究分析提出了具体措施。

(39)对支管循环提出了限定条件,推荐自调控电伴热代替支管循环。

(40)淘汰传统的容积式水加热器,推荐性能优越的半容积式水加热器。

(41)太阳能热泵热水供应系统作为单独一节编写。

(42)对计算太阳能集热器总面积的各项参数作了明确规定。

(43)增补了不同类型建筑在不同条件下选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原则。

(44)推荐集热、贮热、换热一体的无集热循环系统的新型太阳能集热装置。

(45)修订了配水管的热损失取值范围。

(46)修订了循环泵的流量计算公式。

(47)增加了贮热水箱配热水供水泵供水兼循环的水泵流量计算规定。

6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生活水平高标准、高质量的追求,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的内容日趋重要,有待于更多的、更科学的扎实研究,提高设计质量、设计水平,与时俱进,促进建筑给水排水行业健康发展。

作者图片

 

徐凤

 

 

Introduction on revision of Standard for design of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GB 50015—2019)
Xu Feng
(Arcplus Institute of Shanghai 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Co.,Ltd.)
1607 11 11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